买家自相残杀 卖家渔翁得利 美房价愈炒愈高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南加州售屋存量跌至13年新低,卖家一反传统高出价再议价成交的销售方式,低价吸引买家互相残杀,不断抬高价钱,卖家渔翁得利。

  阿罕布拉刘氏夫妇两周前在圣迪玛斯看中一栋房子。当时工人正在翻修扩建,尚未正式上市,主人早早就在路边插上销售牌子,要价62万元。房地产经纪建议夫妇俩「既然喜欢,就出高点价一口拿下,省得夜长梦多」。

  刘氏夫妇商量出价63万元。没想到第三天卖家打回票,要65.5万元。

  夫妇俩回家仔细一查,居然发现该房实际上是在原来1200平方呎基础上扩建成1800呎的翻建房,一年半前由开发商和房地产商合伙以不到一半价钱买下,18个月之后一翻一弄,就涨32万元。一气之下,夫妇俩干脆不买。。

  类似刘氏夫妇经历,最近不少华人购房族感同身受。不少华人更表示,屋主为吸引买家,常用低于市场价钱,聚集人气,形成多人竞价,让最后售价高出原始出价的10至20万,甚至更多。

  存了多年的钱,马太太和先生月前在拥有良好学区的La Crecenta看中一栋房子,开价89万9000元。「2万呎地,2800呎房子,开价不算高」,马太太的经纪人同样给她建议,稍微出高一点价格,希望拿下。

  没想到的是,卖家数天后将价格暴增到100万元,足足高出10 万元。卖家非常心安理得:既然大家都想要我的房子,那么就让你们自己争个高下。

  九人竞价厮杀,价格一抬再抬,最后以108万元成交,比原价足足高卖18万元,连卖家也表示「始料未及」。

  「从前卖家是高出价,现在是低出价,吸引买家进来再说」,巴沙迪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地产经纪说,「让买家『自相残杀』,已成为目前南加州不少地区房屋卖家和房屋经纪的赚钱杀手锏」,最后卖家赚更多。

  地产经纪无奈表示,目前存屋太小,这种扭曲的市场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不过好消息是,南加不少地区,包括华人聚居城市的上市房屋数量似乎每天都有增加迹象。

黑天鹅的羽毛 发表评论于
米国的房子真便宜!你们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过来澳大利亚看看澳洲的房子吧,悉尼和墨尔本市中心10公里范围内,所有的两房两厅apartment无论新旧都要65-70万澳币以上,single story house都在80-90万澳币以上,百万澳币的房子比比皆是,现在澳币比美金还贵有木有!我都想去米国买房子了!米国的房子至少还可以再涨50%!
澳洲这里卖房也是拍卖制呀,价高者得,卖方市场,有啥办法?
呼唤人性 发表评论于
手里有房子的朋友,既然大家都在抢房,那么看准时机,果断出手。
好奇心想象力 发表评论于
现在出来的都是投资房,抄家们低价买进(70万买进),然后翻新再高价卖出(90万卖出)。大家都握着钱等着,买房季节应该是春末夏出。买翻新房真是不划算,差价可高达几十万啊。
albert88 发表评论于
给朋友做参谋,不容易。
我朋友去年看上一房屋,叫价八十余万。问我,我说不值。结果没买上。他老婆埋怨我,一直说那房屋多好多好的。
后来,他又看上一新房屋楼花,但一直犹犹豫豫。那发展商每周涨一次价。结果,在差不多最贵的时候,他撑不住,就被忽悠进去了。签合同的时候,非让我去参谋。我哪还敢去啊?就说实在没空。没去。(我要是去了,说什么好呢?)
结果,他们又是后悔。90余万啊。
他老婆又说了:要是你来了就好了。我们就可能不会买。
毛蓉蓉 发表评论于
63万啊,差不多可以把我们底特律整个黑人区全买下来了。
偶尔评论一下 发表评论于
只怕是新一轮泡沫。。。
老朱 发表评论于
害人是 Fed 和 PBoC 呀! Bernanke和周小川都是印钱砖家。大家快买REAL ASSET呀!

〉落云归尘 发表评论于 2013-03-18 16:49:56

〉楼下的寒碜:其实是你看不清楚形势,害了你朋友,还不自觉
寒碜 发表评论于
我的朋友从中国来买房投资,在洛杉矶CHINO HILLS。估价48万,要价56万8.我告诉他不值,没有升值潜力。银行不能接受此价钱。最后他告诉我有8-9个OFFER,他出的全价竟没拿到再出价的资格。恨我恨得咬牙切齿,走时连招呼都没打。
眼看着自己的同胞当冤大头,还被冤枉。
Embassy 发表评论于
房产经纪人是罪魁祸首。

hamanlee 发表评论于
在加州,可能中国人多。 其他的地方不一定。我所在的区一个房子平均收到3个offer.
居然客 发表评论于
买家都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