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1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新京报强文声援南方周末:《南方的粥》(组图)

新京报强文声援南方周末:《南方的粥》

文章来源: 新京报 于 2013-01-09 10:12:2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珍滋味港式粥底火锅。

虾蟹粥,米粒都已软烂成泥,味道混入干贝、虾、蟹的鲜香,的确是好滋味。

最佳“粥伴侣”潮汕小菜。
  一碗热滚滚的砂锅粥,来自南方大地,刚端上桌时,粥还在里面翻滚,它似乎也有一颗勇敢的心,在寒冷的夜里,张嘴都是白气,尘世折腾,惟有温暖与这碗粥不可辜负。

  据说今年是近几十年最冷的一个冬天,环球同此凉热,从南到北,如同一个人,从头顶冷到脚心。最难将息之夜,有什么食物能送来一点温暖的慰藉?

  反正我最先想到的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粥,最好是南方的砂锅粥。

  粥有南北之别,北方喝粥多半简单朴素,花样不多,最典型的是腊八粥,再过些天都能在满大街小巷吃到了。腊八粥讲究原料多种多样,按照作家阿城的说法:“入冬后北方蔬果稀少,人体内维生素取之不易,遂将杂粮豆类混煮,取得最大程度的多种维生素。”

  而到了南方,粥的品种顿时花样繁多起来,只在广东,就有广东粥和潮汕粥的区别。广州最典型的粥是艇仔粥,在北京的不少粤菜餐馆里也常见。其实艇仔粥起源于荔湾,旧时有不少人在这玩,坐着艇仔(也就是小船)在河里游玩,其中有艇家以新鲜捕捉的河鲜来熬粥,再让在河面上撑小艇的小贩供应游人。从前的艇仔粥,以河鲜为主,用鱼骨熬粥,乘热入碗,灼熟生鱼片与鲜虾仁,再撒上炸过的花生和葱花。艇仔粥重火候,一定要热吃,如果加上一点点白胡椒粉,味道更出彩。这样子似乎更像是广东的鱼生,事实上,艇仔粥就是“加强版鱼生”。如今的艇仔粥做法万千,但是真正的艇仔粥早已经消失,随着河道的消亡,艇仔都已经不见,据说用河水煮成的粥才别具风味,但要是现在真有人用河水给你做一碗粥,你说不定会有把这碗粥泼到他脸上的冲动。

  而潮汕粥被当地人称做“糜”,听上去古雅很多。在北京有不少主打潮汕砂锅粥的小店,我常去的一家在鼓楼,火齐潮汕砂锅粥,一个几十平米的小店,坐得满满当当也就只能坐20多人,我是眼睁睁地看着这家店越来越火,到了天冷的时候,排队的人能从屋里排到屋外,令周围的街坊顿感意外:不就是喝碗粥吗,至于吗?

  其实我对这种排长队的小馆不太感冒,生意火爆,容易忙中出乱,萝卜快了不洗泥,如果再有点不思进取,菜品可想而知。这家砂锅粥倒算是例外,粥不像炒菜,它更容易保证质量,无非是料好,锅好,火候足。这里的砂锅不是北京市面上常见的砂锅,都是从南方一摞摞发过来,是比较粗糙、沙孔比较大的那种。这种锅炖出来更够味。招牌是干贝虾蟹粥,米粒都已经软烂成泥,味道混合入干贝、虾、蟹的鲜香,的确是好滋味。如果是一个大冷天,一碗粥下肚,那是一种尘世的温暖。

  另外一家名声在外的潮汕砂锅粥店在日坛,叫潮香洲。潮汕菜本身是亲民体贴、细水长流的。一般来说,砂锅粥只算海鲜的钱,不算粥钱,看到这里的菜单上价钱挺贵,其实不算贵。一般人会点这里的虾蟹粥,最有特色的粥品,鲜美无比,里面加入一点鸡汤和潮州香芋。我偏爱这里的田鸡粥。大冷天的,几个人聚在这偏僻的角落里,喝粥,聊天,搭配着卤水拼盘,油炸花生米,喝一点酒。那种感觉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从砂锅粥体系里面还衍生出一种粥火锅,以粥为锅底,里面混以鸡汤,涮食海鲜肥牛。在龙潭湖公园东门的万柳阁,这里不单有绝妙的油条,还有绝妙的粥火锅,与清汤火锅不同,粥火锅更觉有人间气,它是滞慢的,也是温暖的,最妙的是米油,在中医里这是滋补的上品。上好的雪花牛在粥底里翻滚,上面总会蘸着一些米粒,这样的涮食的妙处在于粥底里的淀粉给牛肉做了一层保护膜,叫它涮不老,一直保持鲜嫩。

  一碗粥,貌似简单,其实可上天可入地。虽然我挺烦写美食掉书袋的,但还是要说说袁枚在《随园食单》里介绍的一款神奇鸡粥:“肥母鸡一只,用刀将两脯肉去皮细刮,或用刨刀亦可;只可刮刨,不可斩,斩之便不腻矣。再用余鸡熬汤下之。吃时加细米粉、火腿屑、松子肉,共敲碎放汤内。起锅时,放葱、姜,浇鸡油,或去渣或存渣俱可。宜于老人。大概斩碎者去渣,刮刨者不去渣。”太复杂了,有做这碗粥的工夫,我都能吃饱三回了。更寻常的做法就是白粥一碗,水米交融,你侬我侬,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吃不腻,如果天天吃袁枚版的鸡粥,我会腻烦,天天吃白粥,我也很乐意。

  一碗粥而已,在寒冷的冬夜,我们围着一碗粥相互取暖。食物之中承载希望,在旧时,开办粥厂是一个传承已久的传统,粥可富贵,也可充饥,一碗粥似乎微不足道,却救活了多少流离失所的人们。

  一碗热滚滚的砂锅粥,来自南方大地,刚端到桌子上的时候,粥还在里面翻滚,滚烫,它似乎也有一颗勇敢的心,在冷的夜里,张嘴都是白气,尘世折腾,惟有温暖与这碗粥不可辜负。一碗粥,告诉我们安慰和爱的力量。

链接>>

南方粥成敏感词 传北京宣传部副部长亲自出动

BBC

  《南方日报》系下属的《新京报》周三(9日)刊登据传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指令刊登的《环球时报》社评,比中央要求的“规定动作”晚了24小时。

  路透社报道说,该报纸遭到中宣部点名,要求其必须转发《环球时报》批评《南方周末》事件的一篇评论。

  星期二(1月8日)晚,中国各社交网站纷纷传出《新京报》由于不屈服宣传部门要其刊登《环球时报》社评的指令,社长戴自更向北京宣传官员口头提出辞职的消息。

  中国多家有影响的报纸被中宣部点名要求在1月8日的报纸转发《环球时报》批评《南方周末》的评论。

  但是北京的《新京报》和长沙的《潇湘晨报》均拒绝合作,两份报纸都没有在当天的报纸上转发有关文章。

  有新京报记者在网络披露,北京市委宣传部的副部长亲自到《新京报》办公室督阵,要求新京报在星期三的报纸上转发《环球》社评。

  双方僵持到深夜,期间戴自更提出口头辞职。

  星期三上午,“新京报”以及“戴自更”在中国国内互联网上均成为敏感词,《新京报》的微博账号也被封锁。

  随后“新京报”虽被解封,但BBC中文网记者注意到,搜索“新京报”时无法看到微博上众多针对这次社评事件的评论。

  而搜索“戴自更”时,更出现“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部分搜索结果未予显示”的字样。

  《新京报》总编办公室主任星期三对BBC驻北京记者表示,戴自更社长没有辞职,网络上有关爆料并不属实。

  但BBC记者指出,《新京报》星期三虽然被迫转发了《环球》的社评,却也在用着自己的方式进行着反抗。

  《新京报》星期三网络版头条为关于香港艺人的报道,题为《我们还是在被动的位置》;二条则是题为《南方的粥》的散文。

  文章写道:“一碗热滚滚的砂锅粥,来自南方大地,刚端到桌子上的时候,粥还在里面翻滚,滚烫,它似乎也有一颗勇敢的心,在冷的夜里,张嘴都是白气,尘世折腾,惟有温暖与这碗粥不可辜负。一碗粥,告诉我们安慰和爱的力量。”

  目前,在中国主要微博网站上,“南方粥”已经成为敏感词汇,无法搜索。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38)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中国杂技大妈WNBA表演时坠落!已效力NBA超30年
"大而美法案"众院219票闯关!5共和党人一度倒戈
美国最贵的,是中国AI人才:中国学霸正“统治”AI圈
38岁抗癌网红宣布停掉天价药,决定为自己活一回
“不像合格的妻子”:18岁嫁到中国的缅甸新娘

24小时讨论排行

曝歼20缠斗F35 央视强调“牺牲准备”令小粉红洩气
为什么加拿大的猪肉总有股“尿味”?真相竟是…
中国工程师持旅游签入境 对美海关说"来工作" 结果…
遥祝薄熙来生日快乐 薄瓜瓜发文:最伟大的父亲
已入籍也不保险!川普动手 这10类人恐失去美籍!
乌轰炸库斯克俄军指挥部 成功击杀俄海军副司令
利物浦球星若塔因车祸丧生 年仅28岁 十天前刚结婚
攻台B计划?美媒曝北京更大野心 垂涎俄资源宝地
鉴别一个大学最好的方法,就是问它有没有空调!
美国6月非农新增14.7万人超预期 失业率意外降至4.1%
亚裔女川粉遭逮捕 老公:川普是对的 他为美国好
争夺未来能源主导权之战:中国正在领先
被视“国运之战” 中国发力超级计划 堪比“两弹一星”
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它的一份无耻的判决
“这么恨中国,现在是不是回来当间谍了?”
美国证实暂停部分对乌克兰军援,泽连斯基回应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新京报强文声援南方周末:《南方的粥》

新京报 2013-01-09 10:12:27


珍滋味港式粥底火锅。

虾蟹粥,米粒都已软烂成泥,味道混入干贝、虾、蟹的鲜香,的确是好滋味。

最佳“粥伴侣”潮汕小菜。
  一碗热滚滚的砂锅粥,来自南方大地,刚端上桌时,粥还在里面翻滚,它似乎也有一颗勇敢的心,在寒冷的夜里,张嘴都是白气,尘世折腾,惟有温暖与这碗粥不可辜负。

  据说今年是近几十年最冷的一个冬天,环球同此凉热,从南到北,如同一个人,从头顶冷到脚心。最难将息之夜,有什么食物能送来一点温暖的慰藉?

  反正我最先想到的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粥,最好是南方的砂锅粥。

  粥有南北之别,北方喝粥多半简单朴素,花样不多,最典型的是腊八粥,再过些天都能在满大街小巷吃到了。腊八粥讲究原料多种多样,按照作家阿城的说法:“入冬后北方蔬果稀少,人体内维生素取之不易,遂将杂粮豆类混煮,取得最大程度的多种维生素。”

  而到了南方,粥的品种顿时花样繁多起来,只在广东,就有广东粥和潮汕粥的区别。广州最典型的粥是艇仔粥,在北京的不少粤菜餐馆里也常见。其实艇仔粥起源于荔湾,旧时有不少人在这玩,坐着艇仔(也就是小船)在河里游玩,其中有艇家以新鲜捕捉的河鲜来熬粥,再让在河面上撑小艇的小贩供应游人。从前的艇仔粥,以河鲜为主,用鱼骨熬粥,乘热入碗,灼熟生鱼片与鲜虾仁,再撒上炸过的花生和葱花。艇仔粥重火候,一定要热吃,如果加上一点点白胡椒粉,味道更出彩。这样子似乎更像是广东的鱼生,事实上,艇仔粥就是“加强版鱼生”。如今的艇仔粥做法万千,但是真正的艇仔粥早已经消失,随着河道的消亡,艇仔都已经不见,据说用河水煮成的粥才别具风味,但要是现在真有人用河水给你做一碗粥,你说不定会有把这碗粥泼到他脸上的冲动。

  而潮汕粥被当地人称做“糜”,听上去古雅很多。在北京有不少主打潮汕砂锅粥的小店,我常去的一家在鼓楼,火齐潮汕砂锅粥,一个几十平米的小店,坐得满满当当也就只能坐20多人,我是眼睁睁地看着这家店越来越火,到了天冷的时候,排队的人能从屋里排到屋外,令周围的街坊顿感意外:不就是喝碗粥吗,至于吗?

  其实我对这种排长队的小馆不太感冒,生意火爆,容易忙中出乱,萝卜快了不洗泥,如果再有点不思进取,菜品可想而知。这家砂锅粥倒算是例外,粥不像炒菜,它更容易保证质量,无非是料好,锅好,火候足。这里的砂锅不是北京市面上常见的砂锅,都是从南方一摞摞发过来,是比较粗糙、沙孔比较大的那种。这种锅炖出来更够味。招牌是干贝虾蟹粥,米粒都已经软烂成泥,味道混合入干贝、虾、蟹的鲜香,的确是好滋味。如果是一个大冷天,一碗粥下肚,那是一种尘世的温暖。

  另外一家名声在外的潮汕砂锅粥店在日坛,叫潮香洲。潮汕菜本身是亲民体贴、细水长流的。一般来说,砂锅粥只算海鲜的钱,不算粥钱,看到这里的菜单上价钱挺贵,其实不算贵。一般人会点这里的虾蟹粥,最有特色的粥品,鲜美无比,里面加入一点鸡汤和潮州香芋。我偏爱这里的田鸡粥。大冷天的,几个人聚在这偏僻的角落里,喝粥,聊天,搭配着卤水拼盘,油炸花生米,喝一点酒。那种感觉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从砂锅粥体系里面还衍生出一种粥火锅,以粥为锅底,里面混以鸡汤,涮食海鲜肥牛。在龙潭湖公园东门的万柳阁,这里不单有绝妙的油条,还有绝妙的粥火锅,与清汤火锅不同,粥火锅更觉有人间气,它是滞慢的,也是温暖的,最妙的是米油,在中医里这是滋补的上品。上好的雪花牛在粥底里翻滚,上面总会蘸着一些米粒,这样的涮食的妙处在于粥底里的淀粉给牛肉做了一层保护膜,叫它涮不老,一直保持鲜嫩。

  一碗粥,貌似简单,其实可上天可入地。虽然我挺烦写美食掉书袋的,但还是要说说袁枚在《随园食单》里介绍的一款神奇鸡粥:“肥母鸡一只,用刀将两脯肉去皮细刮,或用刨刀亦可;只可刮刨,不可斩,斩之便不腻矣。再用余鸡熬汤下之。吃时加细米粉、火腿屑、松子肉,共敲碎放汤内。起锅时,放葱、姜,浇鸡油,或去渣或存渣俱可。宜于老人。大概斩碎者去渣,刮刨者不去渣。”太复杂了,有做这碗粥的工夫,我都能吃饱三回了。更寻常的做法就是白粥一碗,水米交融,你侬我侬,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吃不腻,如果天天吃袁枚版的鸡粥,我会腻烦,天天吃白粥,我也很乐意。

  一碗粥而已,在寒冷的冬夜,我们围着一碗粥相互取暖。食物之中承载希望,在旧时,开办粥厂是一个传承已久的传统,粥可富贵,也可充饥,一碗粥似乎微不足道,却救活了多少流离失所的人们。

  一碗热滚滚的砂锅粥,来自南方大地,刚端到桌子上的时候,粥还在里面翻滚,滚烫,它似乎也有一颗勇敢的心,在冷的夜里,张嘴都是白气,尘世折腾,惟有温暖与这碗粥不可辜负。一碗粥,告诉我们安慰和爱的力量。

链接>>

南方粥成敏感词 传北京宣传部副部长亲自出动

BBC

  《南方日报》系下属的《新京报》周三(9日)刊登据传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指令刊登的《环球时报》社评,比中央要求的“规定动作”晚了24小时。

  路透社报道说,该报纸遭到中宣部点名,要求其必须转发《环球时报》批评《南方周末》事件的一篇评论。

  星期二(1月8日)晚,中国各社交网站纷纷传出《新京报》由于不屈服宣传部门要其刊登《环球时报》社评的指令,社长戴自更向北京宣传官员口头提出辞职的消息。

  中国多家有影响的报纸被中宣部点名要求在1月8日的报纸转发《环球时报》批评《南方周末》的评论。

  但是北京的《新京报》和长沙的《潇湘晨报》均拒绝合作,两份报纸都没有在当天的报纸上转发有关文章。

  有新京报记者在网络披露,北京市委宣传部的副部长亲自到《新京报》办公室督阵,要求新京报在星期三的报纸上转发《环球》社评。

  双方僵持到深夜,期间戴自更提出口头辞职。

  星期三上午,“新京报”以及“戴自更”在中国国内互联网上均成为敏感词,《新京报》的微博账号也被封锁。

  随后“新京报”虽被解封,但BBC中文网记者注意到,搜索“新京报”时无法看到微博上众多针对这次社评事件的评论。

  而搜索“戴自更”时,更出现“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部分搜索结果未予显示”的字样。

  《新京报》总编办公室主任星期三对BBC驻北京记者表示,戴自更社长没有辞职,网络上有关爆料并不属实。

  但BBC记者指出,《新京报》星期三虽然被迫转发了《环球》的社评,却也在用着自己的方式进行着反抗。

  《新京报》星期三网络版头条为关于香港艺人的报道,题为《我们还是在被动的位置》;二条则是题为《南方的粥》的散文。

  文章写道:“一碗热滚滚的砂锅粥,来自南方大地,刚端到桌子上的时候,粥还在里面翻滚,滚烫,它似乎也有一颗勇敢的心,在冷的夜里,张嘴都是白气,尘世折腾,惟有温暖与这碗粥不可辜负。一碗粥,告诉我们安慰和爱的力量。”

  目前,在中国主要微博网站上,“南方粥”已经成为敏感词汇,无法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