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香港人不是“白眼狼” 水是要买的不是白送香港(图)

香港人不是“白眼狼” 水是要买的不是白送香港

文章来源: 网易新闻 于 2012-09-10 21:52:5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导语: 近期,内地网民讨论到香港的时候,白眼狼成了居高不下的词汇,原因无外乎是吃内地的喝内地的,却还要说内地不好之类,但事实上,香港从内地获得的从吃穿用度到水电能源,并没有少花一分钱有时更贵。别总说香港人不感恩,恩情并没想象的浩荡。



水是要买的不是白送给香港




无论是否用得完,香港每年都必须按合约规定购买最少约8亿立方米东江水。

广东向香港供水从一开始就不是免费,早在1964年双方就签订了购买协议

20世纪中期,当时在英国管理下的香港缺水,于是便希望广东能向香港供水,解决缺水问题。最终,经批准深圳修建水库,并于1960年建成,同年11月,当时的香港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达成协议,每年购买中国2300万立方米水资源。

1964年,粤港双方正式签订协议,同意自1965年3月起,广东省每年向港方出售不少于6820万立方米生活用水。1979年,双方进一步磋商并达成连年增加供水量的协议,至2000年时已达到7.8亿立方米。供水系统现时的设计最高供应量是每年11亿立方米。



供水额度能超不能少,香港不要也得要,5年间港府无奈把30亿港元东江水排入大海


从签署的协议看,广东每年要按协议商定的额度为香港供水,但这个额度只能超不能少。无论是否用得完,香港每年都必须按合约规定购买最少约8亿立方米东江水。可近几年来,香港雨水充沛,很多蓄水池供水充足,所以来自东江的水有时会供大于求。根据香港水务署的数据,由于无处储存,在1998年至2003年期间港府已把价值30亿港元的多余东江水排入大海;仅2005年香港排入大海的饮用水就超过了1.09亿立方米,以当时东江水价计算,价格超过3亿元。

2012年至2014年3年间香港向广东买水,就需要支付高达112亿4134万元人民币

2011年12月5日,香港发展局与广东省水利厅在深圳签署了2012年至2014年东江水供水新协议,根据新协议,香港将于2012年缴付35亿3870万元、2013年缴付37亿4330万元和2014年缴付39亿5934万元的固定总金额,作为购买东江水的费用,这些协定保证了香港有充足的淡水资源——70%的水来自广东东江。

粤港供水业务赚取的利润超5成,香港向内地买水比新加坡向马来西亚买水贵10倍

东江-深圳供水项目由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拥有,母公司为粤港供水(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粤港供水99%权益),至于在香港上市、属广东省政府旗下公司的粤海投资,则是粤港供水控股的控股公司,持有该公司89.08%权益。粤海投资集团2010年综合收入为63.52亿元,其中供水业务收入为40.67亿元,占集团收入达六成四,算是主要收入来源;资料更显示,2010年度供水业务的税前盈利为20.68亿元,换言之,供水业务赚取的利润逾五成。

内地提供的未经处理的“原水”比深圳居民使用的自来水2.4元人民币/吨价格还高。有香港媒体曾经拿情况相近的新加坡做过比较,认为东江水水价偏高。“新加坡由马来西亚购买原水的价格,是东江水价的—成。”香港《信报》的调查更是直接指出,港人诟病将此认为是“高价、低质、暴利”。

电力总趋势是从香港输往广东



几乎所有产煤大国均对香港出口,而香港每年从内地进口的煤炭只有20%。





香港中华电力公司有大亚湾核电站25%的股权,建设初就签约购买了核电站70%的电力
1978年时,香港人先提出在广东建核电站,经过1年的谈判,1980年12月,香港中华电力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展开创造性合作——在4亿美元的注册资产中,中华电力持有中广核合营公司25%的股权,并签约购买大亚湾核电站70%的电力。合营核电站通过“借贷建设,售电还钱,合资经营”的方式解决了当时中国内地外汇储备稀缺的问题,电价为每度6美分左右,电费均用外汇支付。

据统计,至2008年底,近15年来大亚湾核电站累计向香港售电1373亿度,占对方同期用电量的1/4。2008年7月,核电站如约还清了全部贷款,连本带息共56.74亿美元。根据现行供电合约,香港获大亚湾提供70%的电力供应,这合约将于2014年5月届满。新的供电合约已于2009年9月签订,为期20年至2034年。

改革开放之初整个广东地区电力紧张至极,香港曾签10年合同向深圳蛇口每天供电42万度

经国务院批准,招商局与香港中华电力有限公司于1985年7月24日签署合同,由后者投资7000万港元,铺设海底电缆,向蛇口每天供电42万度,合同有效期10年。1986年11月9日,海底电缆正式供电。这条“单供线”使蛇口避免电力紧缺,成为深圳也是全国第一个不停电的片区。而在当时,整个广东地区电力紧张至极。根据广东省志记载,1986年广东电网统配火电厂发电设备年平均利用小时高达7414小时,其中茂名热电厂、广州发电厂分别高达8301和8445小时。

从1979年广东从香港购入电力2.5亿千瓦时至今,绝大部分时候是香港电力输送到广东

近30年来,粤港两地电网紧密相连。1979年,广东从香港购入电力2.5亿千瓦时,以后不断增加。从1996年开始,广东电网(除深圳蛇口工业区外)首次实现向香港输送电量。之后,随着大亚湾核电站和广州抽水蓄能水电厂等建成,双方电力交换力度加大,联网线路也多次进行扩建及升压。目前,仅400千伏交流联络线就达4条。

2008年4月22日,电监会副主席王野平出席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并对粤港联网进行了权威总结。他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电力供应相对紧张的时期,广东从香港购电以弥补电力不足。从这几年的供电情况来看,绝大部分是香港电力输送到广东,但在个别时候、个别情况下,从电网安全、稳定来考虑,也有时从广东往香港供电。总的趋势,还是香港往广东输电。直至2012年,由于香港青山A厂4台机组非计划停运,导致香港中华电力出现供电缺口,才出现了粤港联网30多年来,广东首次向港售电。

几乎所有产煤大国均对香港出口

香港煤炭和石油的进口渠道多,每年只有20%的煤炭是从内地进口


几乎所有产煤大国均对香港出口,包括美国、澳大利亚以及内地、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其中每年从内地进口的煤炭约20%。液化石油气和燃油则主要由在香港的多家石油公司提供,分别是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加德士及来自内地的华润石化、中国石化等。

1995年底,本港发电企业开始部分使用天然气发电,并准备在未来逐步淘汰煤能发电。海南岛的一个气田经780公里长的高压海底管道,将天然气输送自港岛,这个油气田为央企中海油开发。

菜蔬供应香港不过是市场买卖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呼吁市民停食含汞罐装猪肉火腿,其经销商为远大贸易有限公司。





保证内地农副产品稳定供港,因为香港农产品销售商肯出高价钱,也能为新政权带来外汇
内地全面承担香港“生命线”,始自上世纪60年代初。由铁道部、外贸部联合开辟供应香港市场的鲜活食品快运货物的“三趟快车”,从内地不同省市把货物经深圳供港,保障香港市场农副产品供应。保证供港农副品稳定,自此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彼时内地的活畜、生鲜食品运至香港依靠汽车,病死率、农副产品残次率极高。这直接导致供应方最不愿意看到的后果—买方拒收。当时,内地向香港输入食品及其他商品,纯属市场行为。长期以来,保证农副产品稳定供港的最大原因是香港农产品销售商肯出高价钱。

当货物源源不断出口到香港,也为新生政权带来外汇,货损严重直接影响现汇收入。在西方经济封锁下,当时内地几乎断绝外汇来源,虽然供港物资货少利微,但能带来一定的外汇收入。长期在香港经营和销售供港食品的华润集团,对此感受最切。长期以来,这家央企自称“香港市场的‘稳定剂’、出口创汇的‘蓄水池’”。



供港食品安全,是因为香港对食品质量要求严格,而非内地主动为香港特供


与出口到加拿大、英国、美国及其它国家的蔬菜相比,出口到香港蔬菜的质量控制更加严格。 “香港人希望知道蔬菜来自哪个农场,而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就没有这种要求。”近年来,在恐慌心理爆发的影响下,香港公众对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的意识和要求显著提高。2005年,在广东当局发现鳝鱼中含有孔雀石绿之后,香港卫生部门负责人呼吁市民不要食用鳝鱼。孔雀石绿是一种工业染料,用来使鱼类看上去更加新鲜。

一系列涉及在中国食品中发现致癌物质的事件,从咸鸭蛋里的工业染料苏丹红,到豆腐里含有甲醛等。许多发生的食品安全丑闻,驱动因素来自香港消费者严苛的标准。正是这些标准,为不择手段的内地食品供应商制造了在产品中使用添加剂的动力。香港人购买中国内地农场产品公司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农场这一层次实施更为严格的质量控制。



内地向香港供应肉类、海鲜并非无偿,说到底只是属于市场的买卖行为而已


目前香港来自内地的鲜活牛羊供应量近100%,生猪供应量99.8%,以及蔬菜供应量60%。2002年元月后,内地供应香港的肉类产品(不包括鲜活禽畜)取消出口配额管理。内地供应香港鲜肉价值稳步增加,九年内数额增长两倍有余:2003年17.245亿港元,2004年20.248亿港元,2005年24.647亿港元,2006年27.299亿港元,2007年30.637亿港元,2008年33.845亿港元,2009年35.073港元,2010年40.559亿港元,2011年43.368亿港元。

由于由于过度捕捞以及海洋污染,香港近岸的渔业资源受到影响。2000年过后,香港渔船的传统海洋渔业资源也持续衰退。所有内地供港水产类营业额也在逐年上涨,九年内数额增长两倍有余:2003年21.254亿港元,2004年20.043亿港元,2005年18.045亿港元,2006年19.515亿港元,2007年20.255亿港元,2008年25.419亿港元,2009年31.822港元,2010 年 37.386 亿港元,2011年56.454亿港元。这些都并非无偿,说到底只是买卖而已。如果内地不肯供应,香港并非就活不下去,不过是你情我愿的逐利行为又谈何恩惠

根据2011年9月5日《信报》报道,维基解密于2011年9月公开了近千份美国驻港总领事馆的机密电文,有电文透露2009年广东省出现严重旱灾时,港方提出通过减少输港供水以助舒缓旱情,但建议被广东省婉拒,为的就是确保高达30亿元的供水协议可以全额履行。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65)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中国宣布对这大国免签!机票瞬时搜索量飙涨
韩议长与金正恩握手对话 韩媒:金正恩只回一个字
65岁“跳水皇帝”晚景凄凉 卖房卖金牌 将离开美国
北京阅兵唯一“娇点” 女民兵方队如挑选女模(视频)
杨兰兰再添两项“严重”指控 最高恐面临7年监禁




24小时讨论排行

特朗普:习近平没提美国帮助中国获自由 感到惊讶
特朗普承认自己看了中国阅兵:美丽、印象深刻
93阅兵观察:从新武器看中国军事力量的五大讯号
千名卫生部员工联名促小肯尼迪辞职 指其危害公共健康
勤劳才有饭吃!美新规生效:240万人一夜丢福利
阅兵重点不是核武?CNN:雷射防空武器最是关键
习普私聊器官移植是“故意流出”?对外传递1信号!
洪秀柱现身天安门城楼!站王岐山张高丽身后
环时:射程覆盖全球究竟意味着什么?背后深意
美军击沉委国运毒船 川普公布画面:歼11恐怖分子
钟南山参加阅兵 戴"勋章"抢眼 讲述日军轰炸经历
习普金同框佔据国际版面 学者:北京才不怕被视为同路人
川普发文:向正密谋反美的普京金正恩致最真诚慰问
中国民众如何看待93阅兵:中国排面,忆苦思甜,调侃邻国
普京:川普说中俄朝”密谋反美“是幽默 这没人说他坏话
重庆反共标语事件:一场监控下的抗议与行为艺术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香港人不是“白眼狼” 水是要买的不是白送香港

网易新闻 2012-09-10 21:52:51


导语: 近期,内地网民讨论到香港的时候,白眼狼成了居高不下的词汇,原因无外乎是吃内地的喝内地的,却还要说内地不好之类,但事实上,香港从内地获得的从吃穿用度到水电能源,并没有少花一分钱有时更贵。别总说香港人不感恩,恩情并没想象的浩荡。



水是要买的不是白送给香港




无论是否用得完,香港每年都必须按合约规定购买最少约8亿立方米东江水。

广东向香港供水从一开始就不是免费,早在1964年双方就签订了购买协议

20世纪中期,当时在英国管理下的香港缺水,于是便希望广东能向香港供水,解决缺水问题。最终,经批准深圳修建水库,并于1960年建成,同年11月,当时的香港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达成协议,每年购买中国2300万立方米水资源。

1964年,粤港双方正式签订协议,同意自1965年3月起,广东省每年向港方出售不少于6820万立方米生活用水。1979年,双方进一步磋商并达成连年增加供水量的协议,至2000年时已达到7.8亿立方米。供水系统现时的设计最高供应量是每年11亿立方米。



供水额度能超不能少,香港不要也得要,5年间港府无奈把30亿港元东江水排入大海


从签署的协议看,广东每年要按协议商定的额度为香港供水,但这个额度只能超不能少。无论是否用得完,香港每年都必须按合约规定购买最少约8亿立方米东江水。可近几年来,香港雨水充沛,很多蓄水池供水充足,所以来自东江的水有时会供大于求。根据香港水务署的数据,由于无处储存,在1998年至2003年期间港府已把价值30亿港元的多余东江水排入大海;仅2005年香港排入大海的饮用水就超过了1.09亿立方米,以当时东江水价计算,价格超过3亿元。

2012年至2014年3年间香港向广东买水,就需要支付高达112亿4134万元人民币

2011年12月5日,香港发展局与广东省水利厅在深圳签署了2012年至2014年东江水供水新协议,根据新协议,香港将于2012年缴付35亿3870万元、2013年缴付37亿4330万元和2014年缴付39亿5934万元的固定总金额,作为购买东江水的费用,这些协定保证了香港有充足的淡水资源——70%的水来自广东东江。

粤港供水业务赚取的利润超5成,香港向内地买水比新加坡向马来西亚买水贵10倍

东江-深圳供水项目由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拥有,母公司为粤港供水(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粤港供水99%权益),至于在香港上市、属广东省政府旗下公司的粤海投资,则是粤港供水控股的控股公司,持有该公司89.08%权益。粤海投资集团2010年综合收入为63.52亿元,其中供水业务收入为40.67亿元,占集团收入达六成四,算是主要收入来源;资料更显示,2010年度供水业务的税前盈利为20.68亿元,换言之,供水业务赚取的利润逾五成。

内地提供的未经处理的“原水”比深圳居民使用的自来水2.4元人民币/吨价格还高。有香港媒体曾经拿情况相近的新加坡做过比较,认为东江水水价偏高。“新加坡由马来西亚购买原水的价格,是东江水价的—成。”香港《信报》的调查更是直接指出,港人诟病将此认为是“高价、低质、暴利”。

电力总趋势是从香港输往广东



几乎所有产煤大国均对香港出口,而香港每年从内地进口的煤炭只有20%。





香港中华电力公司有大亚湾核电站25%的股权,建设初就签约购买了核电站70%的电力
1978年时,香港人先提出在广东建核电站,经过1年的谈判,1980年12月,香港中华电力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展开创造性合作——在4亿美元的注册资产中,中华电力持有中广核合营公司25%的股权,并签约购买大亚湾核电站70%的电力。合营核电站通过“借贷建设,售电还钱,合资经营”的方式解决了当时中国内地外汇储备稀缺的问题,电价为每度6美分左右,电费均用外汇支付。

据统计,至2008年底,近15年来大亚湾核电站累计向香港售电1373亿度,占对方同期用电量的1/4。2008年7月,核电站如约还清了全部贷款,连本带息共56.74亿美元。根据现行供电合约,香港获大亚湾提供70%的电力供应,这合约将于2014年5月届满。新的供电合约已于2009年9月签订,为期20年至2034年。

改革开放之初整个广东地区电力紧张至极,香港曾签10年合同向深圳蛇口每天供电42万度

经国务院批准,招商局与香港中华电力有限公司于1985年7月24日签署合同,由后者投资7000万港元,铺设海底电缆,向蛇口每天供电42万度,合同有效期10年。1986年11月9日,海底电缆正式供电。这条“单供线”使蛇口避免电力紧缺,成为深圳也是全国第一个不停电的片区。而在当时,整个广东地区电力紧张至极。根据广东省志记载,1986年广东电网统配火电厂发电设备年平均利用小时高达7414小时,其中茂名热电厂、广州发电厂分别高达8301和8445小时。

从1979年广东从香港购入电力2.5亿千瓦时至今,绝大部分时候是香港电力输送到广东

近30年来,粤港两地电网紧密相连。1979年,广东从香港购入电力2.5亿千瓦时,以后不断增加。从1996年开始,广东电网(除深圳蛇口工业区外)首次实现向香港输送电量。之后,随着大亚湾核电站和广州抽水蓄能水电厂等建成,双方电力交换力度加大,联网线路也多次进行扩建及升压。目前,仅400千伏交流联络线就达4条。

2008年4月22日,电监会副主席王野平出席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并对粤港联网进行了权威总结。他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电力供应相对紧张的时期,广东从香港购电以弥补电力不足。从这几年的供电情况来看,绝大部分是香港电力输送到广东,但在个别时候、个别情况下,从电网安全、稳定来考虑,也有时从广东往香港供电。总的趋势,还是香港往广东输电。直至2012年,由于香港青山A厂4台机组非计划停运,导致香港中华电力出现供电缺口,才出现了粤港联网30多年来,广东首次向港售电。

几乎所有产煤大国均对香港出口

香港煤炭和石油的进口渠道多,每年只有20%的煤炭是从内地进口


几乎所有产煤大国均对香港出口,包括美国、澳大利亚以及内地、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其中每年从内地进口的煤炭约20%。液化石油气和燃油则主要由在香港的多家石油公司提供,分别是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加德士及来自内地的华润石化、中国石化等。

1995年底,本港发电企业开始部分使用天然气发电,并准备在未来逐步淘汰煤能发电。海南岛的一个气田经780公里长的高压海底管道,将天然气输送自港岛,这个油气田为央企中海油开发。

菜蔬供应香港不过是市场买卖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呼吁市民停食含汞罐装猪肉火腿,其经销商为远大贸易有限公司。





保证内地农副产品稳定供港,因为香港农产品销售商肯出高价钱,也能为新政权带来外汇
内地全面承担香港“生命线”,始自上世纪60年代初。由铁道部、外贸部联合开辟供应香港市场的鲜活食品快运货物的“三趟快车”,从内地不同省市把货物经深圳供港,保障香港市场农副产品供应。保证供港农副品稳定,自此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彼时内地的活畜、生鲜食品运至香港依靠汽车,病死率、农副产品残次率极高。这直接导致供应方最不愿意看到的后果—买方拒收。当时,内地向香港输入食品及其他商品,纯属市场行为。长期以来,保证农副产品稳定供港的最大原因是香港农产品销售商肯出高价钱。

当货物源源不断出口到香港,也为新生政权带来外汇,货损严重直接影响现汇收入。在西方经济封锁下,当时内地几乎断绝外汇来源,虽然供港物资货少利微,但能带来一定的外汇收入。长期在香港经营和销售供港食品的华润集团,对此感受最切。长期以来,这家央企自称“香港市场的‘稳定剂’、出口创汇的‘蓄水池’”。



供港食品安全,是因为香港对食品质量要求严格,而非内地主动为香港特供


与出口到加拿大、英国、美国及其它国家的蔬菜相比,出口到香港蔬菜的质量控制更加严格。 “香港人希望知道蔬菜来自哪个农场,而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就没有这种要求。”近年来,在恐慌心理爆发的影响下,香港公众对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的意识和要求显著提高。2005年,在广东当局发现鳝鱼中含有孔雀石绿之后,香港卫生部门负责人呼吁市民不要食用鳝鱼。孔雀石绿是一种工业染料,用来使鱼类看上去更加新鲜。

一系列涉及在中国食品中发现致癌物质的事件,从咸鸭蛋里的工业染料苏丹红,到豆腐里含有甲醛等。许多发生的食品安全丑闻,驱动因素来自香港消费者严苛的标准。正是这些标准,为不择手段的内地食品供应商制造了在产品中使用添加剂的动力。香港人购买中国内地农场产品公司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农场这一层次实施更为严格的质量控制。



内地向香港供应肉类、海鲜并非无偿,说到底只是属于市场的买卖行为而已


目前香港来自内地的鲜活牛羊供应量近100%,生猪供应量99.8%,以及蔬菜供应量60%。2002年元月后,内地供应香港的肉类产品(不包括鲜活禽畜)取消出口配额管理。内地供应香港鲜肉价值稳步增加,九年内数额增长两倍有余:2003年17.245亿港元,2004年20.248亿港元,2005年24.647亿港元,2006年27.299亿港元,2007年30.637亿港元,2008年33.845亿港元,2009年35.073港元,2010年40.559亿港元,2011年43.368亿港元。

由于由于过度捕捞以及海洋污染,香港近岸的渔业资源受到影响。2000年过后,香港渔船的传统海洋渔业资源也持续衰退。所有内地供港水产类营业额也在逐年上涨,九年内数额增长两倍有余:2003年21.254亿港元,2004年20.043亿港元,2005年18.045亿港元,2006年19.515亿港元,2007年20.255亿港元,2008年25.419亿港元,2009年31.822港元,2010 年 37.386 亿港元,2011年56.454亿港元。这些都并非无偿,说到底只是买卖而已。如果内地不肯供应,香港并非就活不下去,不过是你情我愿的逐利行为又谈何恩惠

根据2011年9月5日《信报》报道,维基解密于2011年9月公开了近千份美国驻港总领事馆的机密电文,有电文透露2009年广东省出现严重旱灾时,港方提出通过减少输港供水以助舒缓旱情,但建议被广东省婉拒,为的就是确保高达30亿元的供水协议可以全额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