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舌尖上的中国》引关注 参展戛纳纪录片受热捧(图)

《舌尖上的中国》引关注 参展戛纳纪录片受热捧

文章来源: 人民网 于 2012-05-19 16:22:45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在食品安全问题闹得寝食难安时,近日深夜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获得了众多关注。

  共7集的《舌尖上的中国》并非只是在优美的音乐、精致的镜头中,让吃货们垂涎。总导演陈晓卿说,“通过吃食的故事,来展示普通中国人的人生况味,有一层厚重的历史感。”每个人的舌尖都是一个故乡,或许在这样的情怀中,不知不觉,口水就与泪水齐飞了。

  播出反响

 

  每个人的舌尖都是一个故乡

  “这是最成功的爱国教育宣传片呀!一寸土地都不能丢!谁知道会不会长出什么美味食材?”——网友点评

  5月14日晚10:30,由央视纪录片频道制作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一套《魅力纪录》栏目开播。这种“深夜发美食报复社会”的行为,不仅没遭“谴责”,反而招来无数粉丝,引发了极高的关注度。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播出后,《舌尖上的中国》便成为了新浪微博热门关键词,高群书、张发财等公共人物在微博上大力推荐。《舌尖上的中国》精致的镜头中,让吃货们垂涎。7集分食材、主食、转化、储藏、烹饪、调和、生态等来讲述,选取的人与事大多是极平凡但又令人动容,让人一边流口水一边流泪水,而片中传达出来的关于食物记忆的情绪很容易让人产生落地生根的安定感。

  制作思路  

  食物必须“特别中国”

  “通过吃食的故事,来展示中国人的人生况味,有一层厚重的历史感。”——陈晓卿

  去年3月份,《舌尖上的中国》开始在全国大规模拍摄。二三十个人的团队走南闯北,包括港澳台在内,选取了60多个拍摄点。

  这部穿越四季、横跨东南西北的纪录片如何选择其中的人与事?陈晓卿说,“第一,是要有意思。第二,食物身上最好附带着一些文化传承的基因,特别中国。”在他看来,作为一部纪录片必须有别于其他美食节目,这一点,在《舌尖上的中国》的海报上也有体现,既是筷子与肉,又是远山近水和轻舟。美食,和美食背后的人与事,都散发着浓郁的中国韵味。

  “这个片子正在进行英文版的翻译,先卖,之后会在9套的英文频道播出”,陈晓卿说。而7集在央视一套播完之后,5月23日起还将在央视纪录频道每晚10:00播出,继续“深夜发吃”。

  

  [对话导演]  

  “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做片子”

  做这样一档美食节目的机缘在于,去年央视纪录片频道成立,“新的频道,需要各种各样的题材,大家都贡献点选题。”在央视工作了20多年的陈晓卿,第一次自己上报了选题——《舌尖上的中国》。

  日前,本报记者电话采访了陈晓卿,他表示,这档节目“是对食物带着敬意来做的”。

  Q:现在片子很火,是意料之中的事?

  A:觉得反响应该不错,但没想到这么火,我挺不适应的。好多人理解的跟我们原来想表达的不是很吻合。

  Q:怎么说?

  A:做纪录片,文化的东西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光讲吃,不就跟美食栏目一样了?这个片子,是对食物带着敬意来做的,也能感受到中国的变化,但我们觉得这就是一个美食纪录片啊,没有那么多价值倾向的东西,给挖掘得太深刻了。

  Q:从这个片子可以看到,纪录片频道在题材和拍摄方式上有探索。

  A:纪录片分两种,一种是独立纪录片,一种是商业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属于商业纪录片。过段时间,还可以看到一个叫《超级工程》的纪录片,上个月在戛纳电视节,《超级工程》在中国所有参展纪录片中点击量排第一,《舌尖上的中国》第二。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21)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沃尔玛公主身家千亿:不上班、没小孩、只烧钱
中国丢下一颗“炸弹” 强制社保为何引发如此大反弹
中国“机器狼群”现身高原 为攻台巷战量身打造?
日媒:反习派不愿攻台 习仍握大权 解放军拐弯抗议
硅谷精英们为生聪明娃 从约会什么人到选哪个胚胎 不惜代价…

24小时讨论排行

川普警告:如果普京不停火 “后果将非常严重”
证实!川普关税推升美国物价 迄今最明显证据浮现
华盛顿闹市突现联邦检查站 点燃民众怒火 百人围堵
拜登儿爆她靠"淫魔富商"认识川普,梅兰妮亚求偿10亿
美国的关税政策让多国受够,"不买F-35了"
对华政策前后矛盾,川普政府真的制定了对华战略?
文驳斥十个反对提高农民养老金的借口
谁是羔羊? 90后维吾尔人谈以前从没想过的未来
通缩压力下:中国五星级酒店开始摆摊…
被史泰龙大赞“第二个华盛顿” 川普终于给他颁了个奖
河南干旱的7月,那些埋头浇地的人
中国拟动员央企从房地产开发商手中收购未售出的房屋
美财长怒怼佩洛西“通过股票交易发横财”
纽约时报:特朗普为何总想制造一场危机?
一企业以抓阄决定员工去留,抽中离开的员工被裁员
核战爆发会死多少人?惊人模拟:美中俄欧几乎全灭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舌尖上的中国》引关注 参展戛纳纪录片受热捧

人民网 2012-05-19 16:22:45










  在食品安全问题闹得寝食难安时,近日深夜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获得了众多关注。

  共7集的《舌尖上的中国》并非只是在优美的音乐、精致的镜头中,让吃货们垂涎。总导演陈晓卿说,“通过吃食的故事,来展示普通中国人的人生况味,有一层厚重的历史感。”每个人的舌尖都是一个故乡,或许在这样的情怀中,不知不觉,口水就与泪水齐飞了。

  播出反响

 

  每个人的舌尖都是一个故乡

  “这是最成功的爱国教育宣传片呀!一寸土地都不能丢!谁知道会不会长出什么美味食材?”——网友点评

  5月14日晚10:30,由央视纪录片频道制作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一套《魅力纪录》栏目开播。这种“深夜发美食报复社会”的行为,不仅没遭“谴责”,反而招来无数粉丝,引发了极高的关注度。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播出后,《舌尖上的中国》便成为了新浪微博热门关键词,高群书、张发财等公共人物在微博上大力推荐。《舌尖上的中国》精致的镜头中,让吃货们垂涎。7集分食材、主食、转化、储藏、烹饪、调和、生态等来讲述,选取的人与事大多是极平凡但又令人动容,让人一边流口水一边流泪水,而片中传达出来的关于食物记忆的情绪很容易让人产生落地生根的安定感。

  制作思路  

  食物必须“特别中国”

  “通过吃食的故事,来展示中国人的人生况味,有一层厚重的历史感。”——陈晓卿

  去年3月份,《舌尖上的中国》开始在全国大规模拍摄。二三十个人的团队走南闯北,包括港澳台在内,选取了60多个拍摄点。

  这部穿越四季、横跨东南西北的纪录片如何选择其中的人与事?陈晓卿说,“第一,是要有意思。第二,食物身上最好附带着一些文化传承的基因,特别中国。”在他看来,作为一部纪录片必须有别于其他美食节目,这一点,在《舌尖上的中国》的海报上也有体现,既是筷子与肉,又是远山近水和轻舟。美食,和美食背后的人与事,都散发着浓郁的中国韵味。

  “这个片子正在进行英文版的翻译,先卖,之后会在9套的英文频道播出”,陈晓卿说。而7集在央视一套播完之后,5月23日起还将在央视纪录频道每晚10:00播出,继续“深夜发吃”。

  

  [对话导演]  

  “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做片子”

  做这样一档美食节目的机缘在于,去年央视纪录片频道成立,“新的频道,需要各种各样的题材,大家都贡献点选题。”在央视工作了20多年的陈晓卿,第一次自己上报了选题——《舌尖上的中国》。

  日前,本报记者电话采访了陈晓卿,他表示,这档节目“是对食物带着敬意来做的”。

  Q:现在片子很火,是意料之中的事?

  A:觉得反响应该不错,但没想到这么火,我挺不适应的。好多人理解的跟我们原来想表达的不是很吻合。

  Q:怎么说?

  A:做纪录片,文化的东西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光讲吃,不就跟美食栏目一样了?这个片子,是对食物带着敬意来做的,也能感受到中国的变化,但我们觉得这就是一个美食纪录片啊,没有那么多价值倾向的东西,给挖掘得太深刻了。

  Q:从这个片子可以看到,纪录片频道在题材和拍摄方式上有探索。

  A:纪录片分两种,一种是独立纪录片,一种是商业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属于商业纪录片。过段时间,还可以看到一个叫《超级工程》的纪录片,上个月在戛纳电视节,《超级工程》在中国所有参展纪录片中点击量排第一,《舌尖上的中国》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