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贵州腹地歪寨村探寻"刀枪不入"藤甲胄(组图)

贵州腹地歪寨村探寻"刀枪不入"藤甲胄

文章来源: 中新网 于 2012-05-12 08:28:3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组合在一起的藤甲,彷如一位藤甲武士。 梁晋毅 摄

  

  韦达庆身着藤甲,遥望群山。 梁晋毅 摄
  “早在战国末期,我们的先人就用一万藤甲兵拖垮十万秦军……三国时期,我们的藤甲兵还打败了诸葛亮的蜀军,后来诸葛亮用火攻将我们的先人打败,才辗转到这里落脚安家。”日前在贵州安顺市幺铺镇歪寨村村口,迎接记者的56岁布依族汉子韦达庆说起先人的历史。

  在这个偏僻的小村落,村民们和韦达庆一样,都对先人的历史深信不疑。韦达庆说,上世纪50年代这里家家户户都还在制作藤甲胄。60年代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的“四清”运动来临,村里的藤甲被烧了个一干二净。

  出于对先人的敬畏,一位老人从火堆中捡回部分藤甲残片藏起来。2005年,村里人依照残片的样子和老人的回忆,经过一年多的研究,编了拆、拆了编,终于复制出与残片质地一模一样的藤甲。

  如今,藤甲成了歪寨村的标志,也是村民们引以为傲的宝贝。

  韦达庆说,现在该村的藤甲制作工艺基本是流传下来的,完整的制作工艺只有韦姓家族的10多个人掌握。制作藤甲时,一般不轻易对外姓展示。

  “穿上藤甲的武士,个个都骁勇善战,这是因为藤甲刀砍不进、石砸不坏,所以一旦穿上就能让战士信心百倍。”韦达庆说。

  歪寨村有700多人,多为布依族。在村民韦永兵家中,记者见到了传说中的藤甲胄——头盔、护肩、护胸、护臂、围裙和盾牌,拼接在一起后,犹如一位威猛的藤甲武士立在眼前。

  编织藤甲用的藤条是当地一种生长在深山密林里的青藤。将藤条的外皮去除,能看到一根根细筋紧密排列,犹如电缆里的铜丝。一根直径约3毫米的青藤,两个成年男人怎样用力拉拽都无法拉断。

  韦永兵破例向记者展示了编织藤甲的过程。他说,如果在编织过程中,疏密程度稍有不一致,这个地方就会大大降低防御的功能效力。

  韦永兵说,要制出绝佳藤甲,需两个人花上两三年时间。首先要到山里找寻上了年份、粗细一致的青藤。选好藤条后,要将其放在阴凉处慢慢阴干,约两个月后开始编织藤甲。编好的藤甲,放入桐油里浸泡两天,然后再取出慢慢阴干,每次泡、晒工序需三个月,需经“九泡九晒”,因而制作一套最为坚固的藤甲,时间最长需要两三年时间。

  “做好的藤甲通常在20斤到30斤左右,比金属铠甲轻得多,但坚固无比。”韦永兵拿出一套成品藤甲,在记者面前用大石块猛砸,用锋利的刀砍,上面仅留下一点痕迹,毫无损伤。

  “复活”的藤甲胄确实向世人展现了它的神奇,不过它究竟是否与历史传说中的藤甲兵一脉相承,几乎没有人可以给出明确答案。

  贵州大学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教授曹端波认为,历史上西南地区文化交融频繁,如今要用史实求证“复活”的藤甲胄是否与相传的三国时期藤甲兵有关联,已没有可能,但这种藤甲胄历史上完全有可能在西南地区存在过,“复活”藤甲胄的村民,传习的是先人技艺也完全可能。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2)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美国有5个财富等级,看看你属于哪一层
法国大网红直播300小时被虐至死!众目睽睽下身亡
美国樱桃烂在树上没人採 果农惨况曝光了
凶手是同班同学!被称为“小英雄”的那个男孩
赔钱的北京中产,和他卖不掉的燕郊房产

24小时讨论排行

普京开出停火条件:乌克兰放弃顿巴斯及北约诉求
胡锡进:泽连斯基公然对中国失礼 表现得很没素质
“眯眯眼”又辱华 瑞媒:“中国人民的感情”为何老受伤?
川普称或于2週后采取不同策略 暗示允乌克兰“反击”
充当中国间谍 美海军士官被定罪 面临终身监禁
当欧洲领导人也“掏出小本子记录” 这世界发生了啥
华人数学家张益唐谈回国原因:美国政治氛围太差
千百惠曾高调晒大陆身份证 为儿子取名“高陆湾”
中国一家三口加拿大景区划船落水 结局太悲惨!
梁文道遭封杀 节目下架 社媒帐号被封 疑涉敏感话题
美国务院:正在审查5500多万名持签证外国人纪录…
98岁李嘉诚清仓甩卖内地楼盘,最低一套只卖40万
川普才不会顾忌参加中国93阅兵,但他去不成…
中国留学生患癌 起诉密歇根州立大学索赔1亿美元
薯片袋塞红包 纽约市长华裔顾问“行贿”记者被停职
习近平强力推进超级水电站对中国和印度意味著什么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贵州腹地歪寨村探寻"刀枪不入"藤甲胄

中新网 2012-05-12 08:28:32


  组合在一起的藤甲,彷如一位藤甲武士。 梁晋毅 摄

  

  韦达庆身着藤甲,遥望群山。 梁晋毅 摄
  “早在战国末期,我们的先人就用一万藤甲兵拖垮十万秦军……三国时期,我们的藤甲兵还打败了诸葛亮的蜀军,后来诸葛亮用火攻将我们的先人打败,才辗转到这里落脚安家。”日前在贵州安顺市幺铺镇歪寨村村口,迎接记者的56岁布依族汉子韦达庆说起先人的历史。

  在这个偏僻的小村落,村民们和韦达庆一样,都对先人的历史深信不疑。韦达庆说,上世纪50年代这里家家户户都还在制作藤甲胄。60年代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的“四清”运动来临,村里的藤甲被烧了个一干二净。

  出于对先人的敬畏,一位老人从火堆中捡回部分藤甲残片藏起来。2005年,村里人依照残片的样子和老人的回忆,经过一年多的研究,编了拆、拆了编,终于复制出与残片质地一模一样的藤甲。

  如今,藤甲成了歪寨村的标志,也是村民们引以为傲的宝贝。

  韦达庆说,现在该村的藤甲制作工艺基本是流传下来的,完整的制作工艺只有韦姓家族的10多个人掌握。制作藤甲时,一般不轻易对外姓展示。

  “穿上藤甲的武士,个个都骁勇善战,这是因为藤甲刀砍不进、石砸不坏,所以一旦穿上就能让战士信心百倍。”韦达庆说。

  歪寨村有700多人,多为布依族。在村民韦永兵家中,记者见到了传说中的藤甲胄——头盔、护肩、护胸、护臂、围裙和盾牌,拼接在一起后,犹如一位威猛的藤甲武士立在眼前。

  编织藤甲用的藤条是当地一种生长在深山密林里的青藤。将藤条的外皮去除,能看到一根根细筋紧密排列,犹如电缆里的铜丝。一根直径约3毫米的青藤,两个成年男人怎样用力拉拽都无法拉断。

  韦永兵破例向记者展示了编织藤甲的过程。他说,如果在编织过程中,疏密程度稍有不一致,这个地方就会大大降低防御的功能效力。

  韦永兵说,要制出绝佳藤甲,需两个人花上两三年时间。首先要到山里找寻上了年份、粗细一致的青藤。选好藤条后,要将其放在阴凉处慢慢阴干,约两个月后开始编织藤甲。编好的藤甲,放入桐油里浸泡两天,然后再取出慢慢阴干,每次泡、晒工序需三个月,需经“九泡九晒”,因而制作一套最为坚固的藤甲,时间最长需要两三年时间。

  “做好的藤甲通常在20斤到30斤左右,比金属铠甲轻得多,但坚固无比。”韦永兵拿出一套成品藤甲,在记者面前用大石块猛砸,用锋利的刀砍,上面仅留下一点痕迹,毫无损伤。

  “复活”的藤甲胄确实向世人展现了它的神奇,不过它究竟是否与历史传说中的藤甲兵一脉相承,几乎没有人可以给出明确答案。

  贵州大学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教授曹端波认为,历史上西南地区文化交融频繁,如今要用史实求证“复活”的藤甲胄是否与相传的三国时期藤甲兵有关联,已没有可能,但这种藤甲胄历史上完全有可能在西南地区存在过,“复活”藤甲胄的村民,传习的是先人技艺也完全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