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1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贵州腹地歪寨村探寻"刀枪不入"藤甲胄(组图)

贵州腹地歪寨村探寻"刀枪不入"藤甲胄

文章来源: 中新网 于 2012-05-12 08:28:3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组合在一起的藤甲,彷如一位藤甲武士。 梁晋毅 摄

  

  韦达庆身着藤甲,遥望群山。 梁晋毅 摄
  “早在战国末期,我们的先人就用一万藤甲兵拖垮十万秦军……三国时期,我们的藤甲兵还打败了诸葛亮的蜀军,后来诸葛亮用火攻将我们的先人打败,才辗转到这里落脚安家。”日前在贵州安顺市幺铺镇歪寨村村口,迎接记者的56岁布依族汉子韦达庆说起先人的历史。

  在这个偏僻的小村落,村民们和韦达庆一样,都对先人的历史深信不疑。韦达庆说,上世纪50年代这里家家户户都还在制作藤甲胄。60年代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的“四清”运动来临,村里的藤甲被烧了个一干二净。

  出于对先人的敬畏,一位老人从火堆中捡回部分藤甲残片藏起来。2005年,村里人依照残片的样子和老人的回忆,经过一年多的研究,编了拆、拆了编,终于复制出与残片质地一模一样的藤甲。

  如今,藤甲成了歪寨村的标志,也是村民们引以为傲的宝贝。

  韦达庆说,现在该村的藤甲制作工艺基本是流传下来的,完整的制作工艺只有韦姓家族的10多个人掌握。制作藤甲时,一般不轻易对外姓展示。

  “穿上藤甲的武士,个个都骁勇善战,这是因为藤甲刀砍不进、石砸不坏,所以一旦穿上就能让战士信心百倍。”韦达庆说。

  歪寨村有700多人,多为布依族。在村民韦永兵家中,记者见到了传说中的藤甲胄——头盔、护肩、护胸、护臂、围裙和盾牌,拼接在一起后,犹如一位威猛的藤甲武士立在眼前。

  编织藤甲用的藤条是当地一种生长在深山密林里的青藤。将藤条的外皮去除,能看到一根根细筋紧密排列,犹如电缆里的铜丝。一根直径约3毫米的青藤,两个成年男人怎样用力拉拽都无法拉断。

  韦永兵破例向记者展示了编织藤甲的过程。他说,如果在编织过程中,疏密程度稍有不一致,这个地方就会大大降低防御的功能效力。

  韦永兵说,要制出绝佳藤甲,需两个人花上两三年时间。首先要到山里找寻上了年份、粗细一致的青藤。选好藤条后,要将其放在阴凉处慢慢阴干,约两个月后开始编织藤甲。编好的藤甲,放入桐油里浸泡两天,然后再取出慢慢阴干,每次泡、晒工序需三个月,需经“九泡九晒”,因而制作一套最为坚固的藤甲,时间最长需要两三年时间。

  “做好的藤甲通常在20斤到30斤左右,比金属铠甲轻得多,但坚固无比。”韦永兵拿出一套成品藤甲,在记者面前用大石块猛砸,用锋利的刀砍,上面仅留下一点痕迹,毫无损伤。

  “复活”的藤甲胄确实向世人展现了它的神奇,不过它究竟是否与历史传说中的藤甲兵一脉相承,几乎没有人可以给出明确答案。

  贵州大学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教授曹端波认为,历史上西南地区文化交融频繁,如今要用史实求证“复活”的藤甲胄是否与相传的三国时期藤甲兵有关联,已没有可能,但这种藤甲胄历史上完全有可能在西南地区存在过,“复活”藤甲胄的村民,传习的是先人技艺也完全可能。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2)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刘国梁女儿在美国夺得高尔夫冠军 全英文致谢父母
姐弟恋?邓文迪布雷迪结伴出席老贝婚礼 网上炸锅
壶口公驴戴套:女游客为何对驴鞭颤抖不已
传播淫秽?中国拘捕数十名小说作家 许多是年轻女性
深圳美女网红夺国际数学奖 因被欺凌退学 16岁入牛津

24小时讨论排行

习近平发重要文章:面对围堵打压 应理直气壮斗争
特朗普炮轰"没有补贴你早就回南非了",马斯克:全部削减
再批“大而美”法案,马斯克又提建新政党
“三巨头”史无前例同框?习邀川普普京看9.3大阅兵
游本昌入党 申请书写了21页 回应“92岁为何还入党”
司法部将“取消国籍”列优先事项 曾冒领白卡或丢国籍
中国眼下的失业潮,远比想象中的严重
陆配网红被驱逐回大陆 遇水浸维权接恐吓电话吓得发抖
中国共产党人数突破1亿 比伊朗土耳其德国人口都多
关税又一次让步 川普不得不对中国低头的四点原因
华裔教授自杀 家属控告西北大学歧视并导致悲剧发生
“马斯克已争取到足够支持者 能对川普构成实际威胁”
白宫发言人:加拿大已经向特朗普总统“屈服”了
中国秀神秘“断电导弹”一击瘫痪电网 疑剑指台湾
被川普骂“共产主义者” 曼达尼:世上不该有亿万富豪
俄集结5万军队 以三比一的人力优势试图夺取苏梅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贵州腹地歪寨村探寻"刀枪不入"藤甲胄

中新网 2012-05-12 08:28:32


  组合在一起的藤甲,彷如一位藤甲武士。 梁晋毅 摄

  

  韦达庆身着藤甲,遥望群山。 梁晋毅 摄
  “早在战国末期,我们的先人就用一万藤甲兵拖垮十万秦军……三国时期,我们的藤甲兵还打败了诸葛亮的蜀军,后来诸葛亮用火攻将我们的先人打败,才辗转到这里落脚安家。”日前在贵州安顺市幺铺镇歪寨村村口,迎接记者的56岁布依族汉子韦达庆说起先人的历史。

  在这个偏僻的小村落,村民们和韦达庆一样,都对先人的历史深信不疑。韦达庆说,上世纪50年代这里家家户户都还在制作藤甲胄。60年代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的“四清”运动来临,村里的藤甲被烧了个一干二净。

  出于对先人的敬畏,一位老人从火堆中捡回部分藤甲残片藏起来。2005年,村里人依照残片的样子和老人的回忆,经过一年多的研究,编了拆、拆了编,终于复制出与残片质地一模一样的藤甲。

  如今,藤甲成了歪寨村的标志,也是村民们引以为傲的宝贝。

  韦达庆说,现在该村的藤甲制作工艺基本是流传下来的,完整的制作工艺只有韦姓家族的10多个人掌握。制作藤甲时,一般不轻易对外姓展示。

  “穿上藤甲的武士,个个都骁勇善战,这是因为藤甲刀砍不进、石砸不坏,所以一旦穿上就能让战士信心百倍。”韦达庆说。

  歪寨村有700多人,多为布依族。在村民韦永兵家中,记者见到了传说中的藤甲胄——头盔、护肩、护胸、护臂、围裙和盾牌,拼接在一起后,犹如一位威猛的藤甲武士立在眼前。

  编织藤甲用的藤条是当地一种生长在深山密林里的青藤。将藤条的外皮去除,能看到一根根细筋紧密排列,犹如电缆里的铜丝。一根直径约3毫米的青藤,两个成年男人怎样用力拉拽都无法拉断。

  韦永兵破例向记者展示了编织藤甲的过程。他说,如果在编织过程中,疏密程度稍有不一致,这个地方就会大大降低防御的功能效力。

  韦永兵说,要制出绝佳藤甲,需两个人花上两三年时间。首先要到山里找寻上了年份、粗细一致的青藤。选好藤条后,要将其放在阴凉处慢慢阴干,约两个月后开始编织藤甲。编好的藤甲,放入桐油里浸泡两天,然后再取出慢慢阴干,每次泡、晒工序需三个月,需经“九泡九晒”,因而制作一套最为坚固的藤甲,时间最长需要两三年时间。

  “做好的藤甲通常在20斤到30斤左右,比金属铠甲轻得多,但坚固无比。”韦永兵拿出一套成品藤甲,在记者面前用大石块猛砸,用锋利的刀砍,上面仅留下一点痕迹,毫无损伤。

  “复活”的藤甲胄确实向世人展现了它的神奇,不过它究竟是否与历史传说中的藤甲兵一脉相承,几乎没有人可以给出明确答案。

  贵州大学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教授曹端波认为,历史上西南地区文化交融频繁,如今要用史实求证“复活”的藤甲胄是否与相传的三国时期藤甲兵有关联,已没有可能,但这种藤甲胄历史上完全有可能在西南地区存在过,“复活”藤甲胄的村民,传习的是先人技艺也完全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