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环球时报批陈光诚:挟洋能自重的时代早已过去

环球时报批陈光诚:挟洋能自重的时代早已过去

文章来源: 多维 于 2012-05-02 01:37:25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环球时报批陈光诚:挟洋能自重的时代早已过去 多维

[adinfo] “陈光诚事件”发生后,中国媒体讳莫如深,不发一言。目前,唯有人民日报旗下《环球时报》发表社评《挟洋能自重的时代早已过去》。挟洋自重的时代早已过去固然没错,但《环球时报》对王立军和陈光诚为什么都奔向美国使领馆缺乏反思,其一味指责民间维权人士的作法甚不可取。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环球时报》这篇社评在互联网上很快被撤稿。

近日围绕山东临沂盲人陈光诚的事情,美国等西方国家媒体出现惊人的报道量。这些报道纷纷说陈光诚已经“闯入”北京的美国驻华使馆,并且向中国政府提出一些个人要求。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记者会上连续以“无可奉告”回答包括陈光诚究竟在不在美国使馆等提问,美国领导人则避免提及陈光诚的名字。

陈光诚一段时间以来一直被形容为中国地方政府的“烫手山芋”,现在终于美国政府也变得十分难受了。陈光诚不是当年的方励之,也不是不久前的王立军,他的抱怨大多是一个村民针对基层官员的,所涉层面很低,很多都让清官“难断”。他从临沂跑进美国使馆,很多具体的难题一下子变成了美国的。

如果美国政府把陈光诚的要求当成很正经的东西拿到对华谈判桌上,大概他们自己都会不好意思。况且美国政府很清楚,具体“指挥”中国人如何如何做,这犯了干涉中国内政的大忌,北京断不会理睬它。

每个国家都积累了一些民怨,谁也都知道中国一些人上访的复杂性,如果上访失败者转去向美国驻华使馆“上访”,这决非仅仅是中方的尴尬,美方的尴尬只会更多。

谁说美国政府真的有兴趣帮助所有自认为受到不公平对待的中国人?美国使馆大概不想变成接待“告洋状”的“信访办”,他们更希望向中国人宣扬“普世价值”,偶尔找一两个有价值的典型“帮帮”。他们从未表现出愿意卷入中国社会要多少有多少的具体纠纷之中。

无论最初是怎么回事,陈光诚被西方舆论和中国一些人捧成“盲人维权英雄”,这像是给陈光诚本人造成了“他对美国的确很重要”的错觉。他对自己个人在中国影响力的认识也脱离了实际,一些舆论对他的利用和忽悠似乎毁掉了他的判断力。

中美关系不应该受陈光诚事件的影响,即将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也不太可能为了他单独辟出时间,否则将是奇怪的。中美关系没那么小。

挟洋自重仍是一些失意中国人对解决问题的思路之一。其实这种想法已经很烂。今天的中国如此强大,外国政府能够主导或者调控中国人做事方向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最近几十年,一头扑进西方怀里而不顾及中国社会感受的人,没有一个获得他们期望的“成功”。

人权进步说到底需要一个社会的综合发展和进步支撑,需要全社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细心雕琢。西方社会向中国输送了人权观念,中国对它总体上是接受的,在中国没有该不该发展人权的思想对立,一些所谓的“人权对立”通常是对具体难处和矛盾朝人权方向的生拉硬扯。

中国进一步发展人权的动力来自中国内部,西方已无能力继续在人权领域推动中国。西方自己的人权问题在越积越多,既无财力物力支持中国,也缺少在中国崛起并对其构成竞争的时候真诚帮中国出主意的胸怀。西方现在给中国出的主意经常驴唇不对马嘴。“人权”现在更像是美国政府给中国添乱的口实,解决中国的问题非其所愿。

在中国这样复杂的大国里,陈光诚的故事被简单标签化的程度反映了西方舆论的巨大能量,以及它们的胡作非为。过去陈光诚在临沂基层,“错”全怪到中国政府头上。现在他据说进了美国使馆,情况出现戏剧性的变化。

我们很想看看,美国政府究竟怎么做,才能让陈光诚和西方舆论都“非常满意”。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55)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55岁梅拉尼娅跟科技富豪们吃饭,盖茨坐身旁
哈里宁弃妻儿返英 英媒曝梅根“死亡禁令”犹似戴妃
82岁拜登颤巍巍露面 头顶疤痕醒目 做了皮肤癌手术
“工作狂”乔治·阿玛尼离世留下860亿 没有孩子谁继承
泰国新总理阿努廷:我是100%的中国人后代




24小时讨论排行

中国的“九三”阅兵展示了哪些新式武器?
重庆标语主事者戚洪:悲愤所以行动 但不要仇恨
普京:泽连斯基应来莫斯科 要我去别的地方就过分了
特朗普政府被曝将终止对欧洲长期安全资助
美政府突袭在美韩企工厂抓非法移民 韩外交部发声
威尼斯扒手横行 市民自发组成巡逻队竟遭扒手起诉
观察者网这篇文章,问题很大
非法移民不再享有州内学费优惠 影响数万名梦想生
法国博物馆三件中国瓷器被盗 价值7900万元人民币
金正恩结束对中国访问,乘专列离京返程
华裔女子对丈夫泼酸并锁门致其死亡 警察到场仍闻惨叫
“习金”时隔六年会晤 金正恩:涉台议题坚定挺中
普林斯顿大学新研究:强化学习让AI变成了“马屁精”
特斯拉要给马斯克发1万亿?但看完条件我沉默了
女子500万存款不翼而飞,公安“审讯”逼其放弃追索
美军砸钱请网红征兵 百万粉丝健身博主穿军装拍片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环球时报批陈光诚:挟洋能自重的时代早已过去

多维 2012-05-02 01:37:25
环球时报批陈光诚:挟洋能自重的时代早已过去 多维

[adinfo] “陈光诚事件”发生后,中国媒体讳莫如深,不发一言。目前,唯有人民日报旗下《环球时报》发表社评《挟洋能自重的时代早已过去》。挟洋自重的时代早已过去固然没错,但《环球时报》对王立军和陈光诚为什么都奔向美国使领馆缺乏反思,其一味指责民间维权人士的作法甚不可取。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环球时报》这篇社评在互联网上很快被撤稿。

近日围绕山东临沂盲人陈光诚的事情,美国等西方国家媒体出现惊人的报道量。这些报道纷纷说陈光诚已经“闯入”北京的美国驻华使馆,并且向中国政府提出一些个人要求。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记者会上连续以“无可奉告”回答包括陈光诚究竟在不在美国使馆等提问,美国领导人则避免提及陈光诚的名字。

陈光诚一段时间以来一直被形容为中国地方政府的“烫手山芋”,现在终于美国政府也变得十分难受了。陈光诚不是当年的方励之,也不是不久前的王立军,他的抱怨大多是一个村民针对基层官员的,所涉层面很低,很多都让清官“难断”。他从临沂跑进美国使馆,很多具体的难题一下子变成了美国的。

如果美国政府把陈光诚的要求当成很正经的东西拿到对华谈判桌上,大概他们自己都会不好意思。况且美国政府很清楚,具体“指挥”中国人如何如何做,这犯了干涉中国内政的大忌,北京断不会理睬它。

每个国家都积累了一些民怨,谁也都知道中国一些人上访的复杂性,如果上访失败者转去向美国驻华使馆“上访”,这决非仅仅是中方的尴尬,美方的尴尬只会更多。

谁说美国政府真的有兴趣帮助所有自认为受到不公平对待的中国人?美国使馆大概不想变成接待“告洋状”的“信访办”,他们更希望向中国人宣扬“普世价值”,偶尔找一两个有价值的典型“帮帮”。他们从未表现出愿意卷入中国社会要多少有多少的具体纠纷之中。

无论最初是怎么回事,陈光诚被西方舆论和中国一些人捧成“盲人维权英雄”,这像是给陈光诚本人造成了“他对美国的确很重要”的错觉。他对自己个人在中国影响力的认识也脱离了实际,一些舆论对他的利用和忽悠似乎毁掉了他的判断力。

中美关系不应该受陈光诚事件的影响,即将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也不太可能为了他单独辟出时间,否则将是奇怪的。中美关系没那么小。

挟洋自重仍是一些失意中国人对解决问题的思路之一。其实这种想法已经很烂。今天的中国如此强大,外国政府能够主导或者调控中国人做事方向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最近几十年,一头扑进西方怀里而不顾及中国社会感受的人,没有一个获得他们期望的“成功”。

人权进步说到底需要一个社会的综合发展和进步支撑,需要全社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细心雕琢。西方社会向中国输送了人权观念,中国对它总体上是接受的,在中国没有该不该发展人权的思想对立,一些所谓的“人权对立”通常是对具体难处和矛盾朝人权方向的生拉硬扯。

中国进一步发展人权的动力来自中国内部,西方已无能力继续在人权领域推动中国。西方自己的人权问题在越积越多,既无财力物力支持中国,也缺少在中国崛起并对其构成竞争的时候真诚帮中国出主意的胸怀。西方现在给中国出的主意经常驴唇不对马嘴。“人权”现在更像是美国政府给中国添乱的口实,解决中国的问题非其所愿。

在中国这样复杂的大国里,陈光诚的故事被简单标签化的程度反映了西方舆论的巨大能量,以及它们的胡作非为。过去陈光诚在临沂基层,“错”全怪到中国政府头上。现在他据说进了美国使馆,情况出现戏剧性的变化。

我们很想看看,美国政府究竟怎么做,才能让陈光诚和西方舆论都“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