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方舟子的博客 越发感觉此人有些不正常了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刚看方舟子博客,越发感觉此人方舟子神经有些不正常了。

1 韩寒 一封家书用的是“父亲”,一封家书用的是“爸爸”,

方舟子质疑说不正常

2 韩寒 一封家书落款是“儿:韩寒”,一封家书用的落款是“儿:寒”,

方舟子质疑说不正常

3 最绝的是这点 韩寒称呼韩寒自己的家是“我家”,

方舟子质疑说不正常

你能想得通吗 ? 一个普通的“我家”方舟子能扯出下面一大堆

“两次用了“我家”,这个用语很奇怪,这是对外人说话介绍自己家里情况的口气,小孩会对父母称自己(也即父母)的家“我家”吗?那句话就像是写给别人看的,而不是给自己的父亲看的,是为了向别人证明“我家”的信箱收不到信。而且,在20天前寄的第一封信不是已经收到了吗?不是已说明家里是能收到信的吗?如果不知道这第一封信有没有收到,打电话问一下不就知道了(韩家父子当时有电话联系)?”

这真无语,难道我说自己家说成“我家”也有错?????

两封奇怪的韩寒家书

           (2012-01-30 12:37:48)转载 方舟子博客▼

标签: 杂谈        分类: 其他

  韩寒父亲韩仁均在其微博上公布了写于1999年5月的两封韩寒家书的照片,包括信封一起公布,说是这“还可以顺便回答一些网友的疑问”。公布这两封家书的用意很明显。第一封家书是韩寒要其父亲购买一批古籍的书单,这是为了证明韩寒当时(高一)读书之多。第二封信是为了证明《萌芽》杂志社寄给他们的大赛复赛通知的确是寄丢了。仔细分析这两封家书的照片和内容,有些有意思的发现。

  先看称谓。第一封家书用的是“父亲”,在信中这么称呼当然没有问题,但是第二封家书的称谓却变成了“爸爸”。一般人给父母写信,称谓都是固定的,而韩寒的这两封家书,书写时间相差20天(第一封没有写时间,从邮戳看是在1999年5月11日寄出。第二封写了时间是5月30日),对父亲的称谓就变了。人家是天才,不好以常人的习惯看待。

  再看落款。第一封家书的落款是“儿:韩寒”,第二封的落款是“儿:寒”。一般人写家书,落款也是固定的,但韩寒家书相差20天就变了。而且一般人写家书,落款是不会写自己的姓的,而第一封家书却把姓名都写全了。还是那句话,人家是天才,不好以常人的习惯看待。

  第一封家书的信封背后用不同的墨水和笔迹写了一封“公开信”,成了明信片。如果信写完之后,发现还有话需要交待,就在信纸上补充,或者在另一张信纸上写就是了,为何要在信封背后上写?可能是信已封好,所以只好在信封上补写?那好,我们看看信封上写的是什么:

  “杜甫《春望》‘家书抵万金’,此封家书,不值万金,只需82.5元即可。具体事宜 信中详尽 另有一事相告,望拜托戴金娜请一计算机老师补我两节课,我班老师最佳。致父安 母安 儿:韩寒 草起”

  第一句是介绍家书的内容。这真是奇怪,信中写的什么,收信人拆开读了就可知道,何必在信封上预告?你们见过谁这么写信的?这段信中的内容介绍,更像是写给别人看的,像是为了证明信封与信纸所写相符,是一套东西,信纸上写的书单不是后来补的。这可真是天才的写信法。

  第一封家书信封背后盖了两个金山邮局的邮戳,也就是收到后盖的,但是仔细看照片,补写的文字有几个字却是写在了邮戳上,就像是先盖了邮戳,然后再往上写字。如果是这样,那不就成了信已寄到,再在信封上补写了吗?当然,也可能照片失真,原件上是邮戳盖在字上。

这些补写的文字的书写格式也很有意思。第一行最后的“家书”是一个词,按一般人的写法,应该是连着写,但是韩寒却硬生生把一个词断开,“书”字另起一行,因为如果不断开,就写到撕口处了。“机”字刚好就写到撕口的地方,不多不少,好像撕信的时候小心翼翼地避免撕到任何字。最后的“草起”两字更有意思,居然是竖写。一般人写的话应该是横写,但是横写的话“起”就写到撕口处了,所以只好竖着。也许天才的书写习惯和别人不同,但在常人看来,这更像是在一个已撕开的信封上补写的。

  第二封家书:“这次写信过来是想试一下我家的信箱。萌芽说通知书寄到家里的,那肯定是邮局或贼子的问题了。我家的信箱乃是信的坟墓,来一封没一封。”

  两次用了“我家”,这个用语很奇怪,这是对外人说话介绍自己家里情况的口气,小孩会对父母称自己(也即父母)的家“我家”吗?那句话就像是写给别人看的,而不是给自己的父亲看的,是为了向别人证明“我家”的信箱收不到信。而且,在20天前寄的第一封信不是已经收到了吗?不是已说明家里是能收到信的吗?如果不知道这第一封信有没有收到,打电话问一下不就知道了(韩家父子当时有电话联系)?为什么还要再寄一封信试一下“我家”的信箱能否收到信?(另外,这封信的邮编写错了,写成了亭林镇的邮编,但是还是收到了)

  天才少年写的家书,真是让人越看越觉得莫名其妙啊。如果韩家即将出示的手稿、笔记都是这样的天才作品,那真会让我们大开眼界的。
FREE-MAN 发表评论于
方舟子如果不是神经不正常,就是别有用心 --- 更可怕!
MUIMUI88 发表评论于
这根本没什么可奇怪的。我记得爸爸告诉过我他自己的故事,十四岁那年,他写了一篇用文言文写的文章交给老师,结果批下来,老师直斥我爸是抄袭,要见家长,老师说了两大疑点:一,以我爸的年龄,根本不可能用文言文写出如此老练的文章;二,文中一句:羊有跪乳之恩,人有。。。。老师说,十四岁的小孩长在大城市里,怎么可能知道羊吃奶的时候是跪着吃的!并以此来论证母爱的伟大(老师还没开始教如何写论文呢)。后来老师家访,才发现我爷爷奶奶都重病在床,根本没可能帮我爸出猫。后来我爸拿这文章参加当年的全国中小学生作文比赛得了第三名。不过,我爸却是理工科毕业的,并没有选上文科。我觉得凭空质疑别人的人,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一辈子都没有这个水平。井底之蛙一辈子没见过天空有多大,就以为别人也不过如此。
耿在喉 发表评论于
中国需要千千万万个方舟子!
耿在喉 发表评论于
中国需要千千万万个方舟子!
linda2 发表评论于
刚搜了一下: “中国学术评价 亦明 方舟子”,很值得一读!知道方一直有问题,没想到事实上假到边了(非常小的概率事件,几十亿人里才会出一个吧),算是奇人。

印象中骗子在法庭上的证词是不能算数的,至少在美国是这样。
wbd001 发表评论于
韩寒是天上的一颗星,你可以说他闪亮亮,也可以认为他不太亮。但是星让人看了清净安逸,也许还能看到一点方向。总之,你要仰视他。

方是地上一坨腌臜物,有人说味道特殊,也有人认为臭哄哄而不可闻。见到腌臜物人人掩鼻而弃去之,吃腌臜物津津有味的不是正常人类。总之,是人不是人都会斜眼小瞧这一坨。
sxtra 发表评论于
中国需要打假,但不是象方舟子那样的造假打假。方舟子如果的确身正行端,为何从不回应亦明对他的质疑?不知道的请查一下“中国学术评价”
passby 发表评论于
To TriStar:欢迎你的回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探讨。据我所知,恰恰相反,如果在美国打官司,该提出Hardproof的应当是韩寒,而不是方舟子。举一个例子,1970年代的时候,美国有人出书诽谤宋美龄,说他与前美国赴中国特使威尔基有染,宋美龄非常愤怒,提出控告,但是官司打得非常艰难,后来是宋美龄找到了当时还健在的威尔基的副使出具了出面材料才把官司打赢。

至于sxtra这种“流氓有产者”的谰言,我就不屑回应了!
sxtra 发表评论于
有些人显然是流氓无产者,自己生活得苦哈哈的就希望别人都被打得满地找牙,然后大家一起苦。。。方以无赖手段诽谤别人,跟谁赚多少钱花多少钱有什么关系?
ccxu88 发表评论于
我家是用来向外人描述自己所在的家。
哪有向自家人说我家的?只能是写给别人看或因为自己语文太差!
看来此文作者的语文也是不及格,与韩寒是难兄难弟。
lightice 发表评论于
看来这里不喜欢韩寒,借方舟子的题发挥的人不少,但是还是可以理解的。可到现在还对方的话深信的人,可能真的脑子有问题了。
xkk 发表评论于
方舟子原来也是党的喉舌。
passby 发表评论于
方舟子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有人指责他不务正业是不应该的,他现在所做的事情比在实验室里面捣鼓那些瓶瓶罐罐要有意义的多!被他打假而暴露出原形的“名人”有多少?!在目前这个急功近利而不择手段的社会,方舟子所做的是对一个社会的巨大贡献!

有人说我家里面的人都是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对,今天的中国社会就是由你们这种老老实实工作的人撑起来的,但方舟子从来就没有把矛头对准你们这种普通老百姓。方舟子的打假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在维护你们这种勤勤恳恳工作的老百姓的利益,设想一下,我们老实工作的一年能赚多少钱?而唐骏那种靠假文凭、吹牛皮的人一年又黑了多少钱?

韩寒有没有作假,我以前没有读过他的文章,不敢妄下定论,但是一个公众人物接受大众的质疑是天经地义的,更何况方舟子等人的质疑是有道理的。有人说方舟子所做的在任何国家都要犯诽谤罪,这完全是言过其实!要是在美国,打这种官司,韩寒根本就赢不了!
blackie 发表评论于
冒牌货就该揭露,狠狠地批。
piniu 发表评论于
遇到泼皮无赖的方舟子,就知道什么叫做“秀才遇到兵”了。他脑子真的不太正常。
以前也算半个方粉,现在被他彻底恶心到了。
lanxf126 发表评论于

驳《对“天才”韩寒〈求医〉的医学分析》

方舟子昨天撰文《“天才”韩寒作品〈求医〉分析》,五条推理均不成立。方舟子在文中提到以韩寒的英语水平不可能知道《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一书的英文书名(The Psychopathology of Everyday Life),也已被网友证实为可能的,经分析并与韩寒核实,韩寒是从1988年上海文学杂志出版社出版的《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一书摘抄的句子和书名。(详见:***weibo***/1644284007/y2KW3DChk)方舟子进一步提到韩寒不太可能通读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父与子》和《烟》,但事实上,韩寒两处引用其实都出自这本《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中某一页的注释条目。当然,对于方舟子及其支持者来说,质疑是理所当然的,别人拿出证据证明你的推理不成立,则是可以视而不见的。

于是,在对文章的艺术风格、参考引用进行现实推理的方法明显受挫后,方舟子也是心有不甘,于昨日在微博里对一位网友 @恨虚度 说道:

说你从医生的角度分析指出《求医》写的是一个肝炎患者在年代久远的医院里的经历,很专业很有价值,可惜你的系列评论被韩家骂街团的刷屏淹没了,建议整理了贴到你的微博上,或转成长微博。

热心网友跑去这位医生的微博主页一看,厉害——此人简介为:脑残病诊疗首席专家。原来方舟子先生还有主治医生,还是专家,首席的噢!

在发现“脑残病诊疗首席专家”没有继续回应后,方舟子把这位网友的评论汇编了一下,又成了自己的一篇新文章,铛铛铛铛——就是这篇《对“天才”韩寒〈求医〉的医学分析》(***blog.sina******/s/blog_474068790102dx5k.html)。既然这篇文章的灵感和主要论据都是出自一位“脑残病诊疗首席专家”,那么且看病人方舟子是如何继续“质疑”的。



方在文中称:所以该文说的“腮边凸起一块”、“足、头、腹无处不痒”,不是疥疮的症状。

据维基百科中“疥疮”条目述:“这种痒感使得患者不住搔痒,从而导致疥疮随搔痒而传染到其他地方,最终遍布身体各处。”所以到处都痒当然可以是疥疮的症状。



然后放又在文中称:这种没有皮损、全身奇痒、没有特定痒处的症状,更像是肝炎诱发的。

那么我想请问,既然是肝炎诱发的,那么作者前文中说到“腮边凸起一块”,你又如何解释?是否曾有肝炎患者在全身奇痒的情况下“腮边凸起一块”。

其实我并不想把疥疮的症状是否与文中描述相符这个并无意义的讨论展开去。因为稍有一些文学素养的人都能看出,这不过是一种略带夸张的艺术处理手法。如果按照拍BBC纪录片那样去写一篇模仿钱钟书的幽默小文,这反倒不是韩寒了,这是方舟子本人了,而且根据亦明所做的考证,方还都是抄的。奇怪的是,没有人在乎方舟子那些确凿为抄袭的文章,却有N多人在乎方这种纯粹捕风捉影般的“质疑”。



方舟子随后通过《求医》一文中对于医院的描述进行分析,企图证明这不可能是1999年的大医院,而更像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小医院。方是这么写的:

大医院都有护士分诊,患者先把病历交给护士,由护士分配医生;而文中叙述的,却是患者自己拿着病历去找医生,认为这个医生看病草率,又自己去找另一个医生,这像是在社区医院才会发生的。

我强忍着想抽他一百遍的愤怒,告诉大家,就连我最近一次去医院看感冒,看皮肤,看高烧40度,去的上海的大医院都没有护士分配医生。在我有限的人生了,似乎每一次看病都是排一个多小时队挂号,然后自己拿着病历去找医生的。不知道方舟子有没有来过上海,有没有来过上海的大医院,如果没有来过,请闭嘴。

写到这里,我是强忍着恶心。对这些所谓“质疑”的回应,每一句都是打在目的不纯的质疑者脸上一个响亮的巴掌。而问题是,这种毫无根据,绝不负责的质疑一旦发表,对于被质疑者的声誉伤害都是无法估计的,但质疑者在推理被推翻后不但不回应,不检讨,不对错误的推理进行道歉,反而变本加厉,旧仇未报再添新恨。请问,这样的行为、态度还是一种不带恶意的言论自由吗?

行文至此,方舟子昨天转发一位学者@张放的长微博《你见过这样牛逼的十七岁文学少年吗》,文中撷取三重门中掉书袋的段落以论证韩寒不可能如此旁征博引。在得到大量转发、评论和粉丝数后,想必平时无人问津的张放动力大增,在今天上午又发了一篇奇文论证十七岁的少年不可能如此旁征博引。

张放先生先是摘取了三重门中的一段文字:

没有想到你已“越过道德的边境”,与她“走过爱的禁区,享受幸福的错觉,误解了快乐的意义”。

然后张放先生像模像样地分析道:

知识面:80年代特有用语及专门用意:80年代人们的年轻人从来不公开谈论性,都是用“走过爱的禁区”来形容发生了性关系。与80年代还有一个短语,与爱的禁区一样:“爱的禁果”。之前的“蹉跎岁月”也同理,代表着“十年文革”,“革命友谊”也是80年代最常用的文革遗留下来的用语,后来被移到男女暧昧关系之间,作为一种调侃用语。这种例子很多……

看完上面一大段屁话,想必所有的80后90后以及部分70后,去过钱柜、好乐迪、麦乐迪、银乐迪……的大家都笑了,是的,我们都笑了。方舟子肯定笑不出来,因为他是张放的队友。夜深人静时,老方一定特别郁闷,每天从几千条骂他的微博中好不容易挑了两条来转发,居然一条是“脑残病诊疗首席专家”发的,而另一条则是这位专家的病人。但愿你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马日拉
2012/1/28

后记:写完此文后,有网友告知,有专业医生对方舟子所谓的“肝炎瘙痒论”提出了反驳,原文如下:

这个、、、、我得直言。肝炎引发的皮肤瘙痒极少见,C肝晚期可能有瘙痒出现,与肝脏有...  查看完整评论
laomaodi 发表评论于
只要谁被方钉上了,那他100%就是假的。至今我还没有听说过被方打假的人谁是真的。
唠唠叨叨 发表评论于
韩寒从来不是什么榜样,一直受各种质疑和不满。方就是先给韩寒封天才再骂他,真是无中生有
唠唠叨叨 发表评论于
以前觉得方纠唐骏还有点意义。这次看他用恶劣,猜疑的,暗示才“质疑”韩寒,真是恶心透了。就在想世界上怎么会有方这么不要脸的小人。我自己在wxc打仗都没骂过人,可是这个方真是找骂,毫无价值小人一个
laomaodi 发表评论于
韩寒奇迹 (ZT) : ***tianya***/publicforum/content/free/1/2369848.shtml
bornin1968 发表评论于
想修理韩寒的人很多,他太年少轻狂,春风得意了 - 这也就是为什么方轴子这种质疑也有不少人支持,转发,有些还是搞创作的 - 最终证明,只有不正常的质疑才达到了目的,弄得韩寒第一次要打官司 - 以前的那些文学争论都是韩寒轻易获胜啊。而从韩寒的角度看,这样失心疯的质疑越多越好。。。
还是老李 发表评论于
支持方舟子,觉得他分析得在理。没人否认韩寒了不起,但是他只要写过一篇掺杂了别人代笔的文章,尤其是在他成长之路上的重要文章,他就蒙羞了。
闷得儿蜜 发表评论于
顶dongluyang
打假也要有科学和严谨的态度。这个方某人快赶上宋某人了。
wycomber 发表评论于
虽然知道韩寒的大名,但从来没有看过他的书和文章,一是找不到,而是觉得应该是小年轻读的。看了这些分析,我也觉得很难相信一个14岁的孩子能写出来这样老辣的文章。
webtan 发表评论于
we need fang in this world.
qinqiu 发表评论于
韩寒太多疑点了。顶方舟子。
大狒 发表评论于
知道方舟子和韩寒在打笔战。第一次看韩的文章是95-96年,好像是一篇看病的文章,
笔锋老练的吓人,惊为天人,毕竟他还是一个高中生。韩有思想,有个性,文
笔可能也不错,但让人怀疑的地方的确很多。韩父代笔的可能性很大,方的文章分
析的有道理。
季襄 发表评论于
支持的在理性发言,中立的在观望,只有反对的在漫骂。
L1 发表评论于
我以前还是挺支持方舟子的(从新语丝年代开始),最近他是神经错乱了还是怎么地,有点泼妇耍赖的样子了,我看了他的微博,彻底颠覆了我以前对他的印象。

以前觉得中学都读不下去的人,能有多少思想,没看韩寒的书,对他不了解,现在顺着网上的链接看了他的文章、视频,发现他的思想比很多书呆子强多了,韩寒并不是不读书,他读的书比他的中学同学多多了,但是都不是可以帮助考试的书。

如果韩寒是找枪手的,这么多年来的文章都是?看过韩寒在香港的书展上回答读者问题的视频(youtube上有),就知道他的思路很清晰。
逐风 发表评论于
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国人那么惧怕讨厌方舟子,今天的中国人除了爱钱不是假的,还有什么真的东西吗?中国就是有千千万万个方舟子和几代人的时间也未必能把国人造假的风气纠正过来。可惜中国现在只有一个方舟子,看来国人是真的没救了。
小刺猬9 发表评论于
跟张绍刚一个德行,说中国不能说“中国”,要说“我们那儿”。以后自己家“我家”也不能说了,要说我们家。
homelease 发表评论于
其实我也及其纳闷,一个美国生物博士,要愚笨到什么程度才会在4年博士加4年博士后期间才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就这还天天以美国生物博士自居。
不过我发现方舟子还是挺怕死的,自打被肖传国打了之后就专门找娱乐界或者准娱乐界打假,打的都是不至于断人财路的事,王菲信佛,唐骏野鸡博士,李开复不是最年轻。韩寒这事一开始说是代笔,后来看看也没啥证据,就改成韩寒不是天才。
lanxf126 发表评论于
方舟子丑态毕现,让人恶心。
lanxf126 发表评论于
to myemail889:

难得说你了,你是个什么状元郎,说别人都不及格? 太幼稚了。
lanxf126 发表评论于
要都这样质疑,都成疯子了。
作假打假,方可以休已。
不同意不同意 发表评论于
韩寒应该就是一假冒牌货!!
偶平 发表评论于
方舟子这些质疑有点道理,他说的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韩寒对父亲的称谓不一,故而奇怪。另外,你对你父亲,说共同的家,不会说“我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