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最可能在2015年前消失五大品牌:柯达黑莓上榜(图)

最可能在2015年前消失五大品牌:柯达黑莓上榜

文章来源: 福布斯中文网 于 2011-12-09 01:41:0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普诺咨询公司(Prophet)最近对约5,000名美国消费者进行了一项现场调查,让他们说出自己认为最可能在2015年前消亡的品牌。

  任何人,甚至那些从来只瞥一眼新闻标题的人,也不会对调查结果感到太过惊奇:伊斯特曼柯达(Eastman Kodak)受到了27%的被调查者的提名,排在首位;网飞(Netflix)和美国邮政总局(U.S. Post Office)分别以19%和18%的票数分列二三;黑莓(微博)(RIM)排名第四(14%),而西尔斯(Sears)位列第五(11%)。

  但这一调查令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被调查者所选择的品牌,而是他们对这些品牌之所以失败的评价:

  关于柯达:“产品开发失败,不具有前瞻性,不对变化做出适应……”

  关于网飞:“他们已经证明,他们不了解自己的客户,甚至不明确整个公司到底想要得到什么。烂摊子一个。”

  美国邮政总局:“低效而且过时。”

  从这些评论中所显现出来的,是所有最糟糕做法的一个显著模式,而这些苦苦挣扎的公司所涉及的问题都不止一个。很明显,这是一个常识问题。公众不需要聪明的品牌诊断专家来帮助他们搞清楚为什么一个品牌在市场失宠。(虽然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但还是提一下,Havas Media Group的研究发现,就算是今天的品牌中有70%都消失了,人们也不会太在意。)

  在调查中显现出来的最常见的缺陷有:

  对客户需求缺乏了解,并因此提供糟糕的客户体验。像诺思通(Nordstorm)、亚马逊(微博)(Amazon)、迪斯尼(Disney)和Zappos等最佳表现公司,自始至终都将客户体验作为他们所赖以生存的精髓。

  在创新和应对竞争与环境压力时滞后。尽管苹果公司(Apple)为最佳公司实践设置了一个高标准(毕竟,仅凭一己之力,一家公司能建立多少商业类别?),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英国零售商特易购(Tesco)——自助结帐、“俱乐部”商店概念以及网上购物的早期先锋。

  定价策略失误和灵敏度缺乏。这个棘手问题的正面例子是那些不怕颠覆行规的品牌。US Cellular公司的信念计划(Belief Project),通过取消无处不在的合同,以及各类费用,赢得了无数的忠实顾客,而西南航空公司(Southwest Airlines)也同样通过免去航空业惯例收取的行李费,而赢得了商业信誉和市场份额。

  管理不善和商业模式过时。ZipCar公司是一个最佳执行的范例:作为一家为城市居民需求而设计的按需汽车分享会员网站,它推翻了传统的汽车租赁方式。

  未能跟上数字化革命。这个方面有很多正面例子,如美国NBC电台与视频流网站Hulu在视频经营上的成功,以及Spotify音乐的成功,《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备受称道的新闻内容移动应用程序,以及美国红十字会(American Red Cross)积极采用社交媒体便利基金筹款活动。

  尽管五年前我们没有进行类似的调查,但我猜测,如福特(Ford)、摩托罗拉(微博)(Motorola)、施乐(Xerox)等品牌会构成一个类似的榜单。所有这些公司都采用了我所提到的最佳做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最终成功扭转了局势。所以,对调查团队所找出来的五个最有可能消失的品牌来说,前途可能还是光明的。

  2012年越来越近了,可以比较保险地说,因为经济萧条和管理不善而被淘汰的企业将继续充斥商业格局。问题在于,那些最努力挣扎的公司能否尽快做出调整,以继续生存下去。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5)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中国三分之二的省,正在面临集体失血
川普关税一波波,为何美股不跌反涨?专家揭背后"心理战"
谭秦东:命运的玩笑
川普重课30%关税!欧盟警告反制,冯德莱恩:仍盼8/1前达协议
简评人民日报呼吁“同志”称呼重归主流

24小时讨论排行

印度航空坠机事件:为何驾驶舱录音让事情更加扑朔迷离
加萨平民领物资"当场遭以军爆头"!医院泪诉:24人被击毙
约炮外国电竞手曝不雅片 中国女生遭退学 挨批有损国格
刘晓波去世八周年:重温他留给中国人的精神遗产
如想取得美国签证 国务院:社媒帐号必须“公开”
中国女数学家英语演说 意外成“小粉红”攻击目标
律师谈“出轨Zeus女生被学校开除”,提出三大争议点
美6月关税年增3倍! 联邦收入由亏转盈270亿美元
法国外长拒绝和王毅握手?这一幕引发中说纷纭
川普拟首度批准乌克兰金援!美媒曝「2笔资金来源」
一美公民在以色列占领的约旦河西岸被定居者殴打致死
全美关注!总统有无权剥夺在美国出生公民的国籍?
爱泼斯坦案致MAGA分裂?川普吁团结 马斯克再发难
豪砸13亿美元!美军"爱国者飞弹"采购量拟增至4倍
逃过暗杀1年「川普变了」!盟友曝他真实心境
吴瑛教授儿女起诉:NIH和西北大学联手迫害她自杀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最可能在2015年前消失五大品牌:柯达黑莓上榜

福布斯中文网 2011-12-09 01:41:03

  普诺咨询公司(Prophet)最近对约5,000名美国消费者进行了一项现场调查,让他们说出自己认为最可能在2015年前消亡的品牌。

  任何人,甚至那些从来只瞥一眼新闻标题的人,也不会对调查结果感到太过惊奇:伊斯特曼柯达(Eastman Kodak)受到了27%的被调查者的提名,排在首位;网飞(Netflix)和美国邮政总局(U.S. Post Office)分别以19%和18%的票数分列二三;黑莓(微博)(RIM)排名第四(14%),而西尔斯(Sears)位列第五(11%)。

  但这一调查令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被调查者所选择的品牌,而是他们对这些品牌之所以失败的评价:

  关于柯达:“产品开发失败,不具有前瞻性,不对变化做出适应……”

  关于网飞:“他们已经证明,他们不了解自己的客户,甚至不明确整个公司到底想要得到什么。烂摊子一个。”

  美国邮政总局:“低效而且过时。”

  从这些评论中所显现出来的,是所有最糟糕做法的一个显著模式,而这些苦苦挣扎的公司所涉及的问题都不止一个。很明显,这是一个常识问题。公众不需要聪明的品牌诊断专家来帮助他们搞清楚为什么一个品牌在市场失宠。(虽然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但还是提一下,Havas Media Group的研究发现,就算是今天的品牌中有70%都消失了,人们也不会太在意。)

  在调查中显现出来的最常见的缺陷有:

  对客户需求缺乏了解,并因此提供糟糕的客户体验。像诺思通(Nordstorm)、亚马逊(微博)(Amazon)、迪斯尼(Disney)和Zappos等最佳表现公司,自始至终都将客户体验作为他们所赖以生存的精髓。

  在创新和应对竞争与环境压力时滞后。尽管苹果公司(Apple)为最佳公司实践设置了一个高标准(毕竟,仅凭一己之力,一家公司能建立多少商业类别?),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英国零售商特易购(Tesco)——自助结帐、“俱乐部”商店概念以及网上购物的早期先锋。

  定价策略失误和灵敏度缺乏。这个棘手问题的正面例子是那些不怕颠覆行规的品牌。US Cellular公司的信念计划(Belief Project),通过取消无处不在的合同,以及各类费用,赢得了无数的忠实顾客,而西南航空公司(Southwest Airlines)也同样通过免去航空业惯例收取的行李费,而赢得了商业信誉和市场份额。

  管理不善和商业模式过时。ZipCar公司是一个最佳执行的范例:作为一家为城市居民需求而设计的按需汽车分享会员网站,它推翻了传统的汽车租赁方式。

  未能跟上数字化革命。这个方面有很多正面例子,如美国NBC电台与视频流网站Hulu在视频经营上的成功,以及Spotify音乐的成功,《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备受称道的新闻内容移动应用程序,以及美国红十字会(American Red Cross)积极采用社交媒体便利基金筹款活动。

  尽管五年前我们没有进行类似的调查,但我猜测,如福特(Ford)、摩托罗拉(微博)(Motorola)、施乐(Xerox)等品牌会构成一个类似的榜单。所有这些公司都采用了我所提到的最佳做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最终成功扭转了局势。所以,对调查团队所找出来的五个最有可能消失的品牌来说,前途可能还是光明的。

  2012年越来越近了,可以比较保险地说,因为经济萧条和管理不善而被淘汰的企业将继续充斥商业格局。问题在于,那些最努力挣扎的公司能否尽快做出调整,以继续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