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内地高考状元集体投港大 北大清华遭抛弃的背后(图)

内地高考状元集体投港大 北大清华遭抛弃的背后

文章来源: 新华网 于 2011-07-16 01:02:0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香港大学校门

  近日,内地高考状元弃北大清华,集体投港大的新闻扯动人们的神经,而北大教授王诗宬“考试分数多少是能力问题,选不选择上北大是素质问题”的言论受到围剿。笔者认为王教授只是调侃而已,一笑之余忍不住思考:被状元抛弃的北大清华还能否依旧?

  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厘清高考的本质。笔者武断地认为,一言以蔽之,高考就是在我国大陆地区一定历史时期内解决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机制,通过一场考试来决定大陆青年谁来上哪个大学的哪个专业。它能否反映学生真正能力,广受质疑。但结论是它“问题很多,但必要”。所以,高考状元就是在竞争规则中胜出,拥有相对自由选择权的特殊人群。长期以来,北大清华无疑是大陆最优质教育资源代名词,自然是状元首选,造就了状元的“北大清华情结”和北大清华的“状元情结”。

  港大闯入为内地提供了更为优质教育资源,它同样以内地高考成绩作为录取最重要指标,与北大清华衡量体系完全重合,再加上奖学金优厚,当然吸引了众多状元。

  到此得出一个结论:北大清华失去了一些在教育资源分配中考得成绩最好的学生,招收到考得次好的,而这两类学生间真正能力差距理论上讲不得而知,如果非要分出优劣,很多人宁愿相信概率。所以,北大清华还是北大清华,只是少了状元噱头;港大多了内地竞争高等教育资源的完胜者,提高了知名度。仅此而已,至于状元出走给北大清华带来危机则是伪命题。

  但北大清华乃至中国高等院校的确面临一场深刻危机,并且早就表现出来。君不见原本诚实可爱的少年大学几载滋长了善于剽窃的习气,原本崇尚奋斗的少年大学几载成了拍马奉迎之徒;君不见原本怀揣梦想、积极上进的少年大学几载只有空对梦碎的怅惘,越来越多高中生干脆放弃国内高考直接申请欧美大学。大陆父母和青少年对内地高等教育的不信任和失望刻在心里、写在脸上。虽然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极其复杂,但是目前的高等教育难辞其咎。不难想象大陆的父母和青少年有足够经济基础和自由选择权之后,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高等院校对他们还有多大吸引力。因此,切实推动国内高等教育改革,重建公众信心已经迫在眉睫。

  实际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这样呢,要知道连哈佛耶鲁等欧美名校也在积极应对“比尔·盖茨退学之后走向成功”现象带来的挑战,紧跟时代潮流,大胆变革。

  说到此,我们想到朱清时和南科大,东南一隅之地的这场改革虽然举步维艰、争议不断,但那是有勇气的探索。改革是高等教育的当然主题,而改革方向绝不只是技术性问题,虽然关于这一点争议颇多,但笔者相信去行政化、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学术道德等无法回避。

  朱清时和南科大太显孤单,如果人们渴望的汹涌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浪潮无法出现,那么至少鲁迅先生“北大是常维新的”这句话应该名副其实。我们期待北大在完成东门教学楼拆建工程之后把自身改革提上日程,否则就不仅是“素质问题”。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9)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震惊!苹果节前突袭大裁员,多部门被“一刀切”
43岁知名律师打羽球猝死 不烟不酒生活规律…
于朦胧疑遭搧巴掌画面疯传 全网怒炸:这浑蛋在哪
25岁女被绝症折磨 终获准安乐死:开心到哭了
突然通话!习近平阐明台湾回归重要性 川普:理解




24小时讨论排行

高市早苗最新民调飙至72% 读卖揭高人气主因
中方重申“敌国条款”,日本外务省曲解事实被“打脸”
72次前科恶犯当众纵火烧人 出庭狂喊"我是中国公民!"
高市内阁支持率75%,6成日人认同"台湾有事"发言
华尔街日报:泽伦斯基一旦签了,他就完了
与川普通话结束,高市早苗:谈及习近平对话内容
高市早苗上任满月 川普赞“最伟大” 习近平却气疯
“打着学术幌子” 央视指控:日方公然培养“媚日人士”
美证实:川普正权衡 让英伟达先进AI芯片销中国
X一“新功能”让小粉红蒸发 网军“如同裸奔”
热情相拥!高市早苗国际舞台化身“打招呼魔人”
习近平罕见致电特朗普,美国介入中日僵局?
北京警告日本:在与那国岛部署导弹“极其危险”
入籍十多年又被吊销 司法部:骗福利还想当美国人
日内瓦会谈结束 “28条”和平计划似乎多数废止
川普 :与习近平通话“非常好” 两国关系非常牢固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内地高考状元集体投港大 北大清华遭抛弃的背后

新华网 2011-07-16 01:02:07


香港大学校门

  近日,内地高考状元弃北大清华,集体投港大的新闻扯动人们的神经,而北大教授王诗宬“考试分数多少是能力问题,选不选择上北大是素质问题”的言论受到围剿。笔者认为王教授只是调侃而已,一笑之余忍不住思考:被状元抛弃的北大清华还能否依旧?

  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厘清高考的本质。笔者武断地认为,一言以蔽之,高考就是在我国大陆地区一定历史时期内解决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机制,通过一场考试来决定大陆青年谁来上哪个大学的哪个专业。它能否反映学生真正能力,广受质疑。但结论是它“问题很多,但必要”。所以,高考状元就是在竞争规则中胜出,拥有相对自由选择权的特殊人群。长期以来,北大清华无疑是大陆最优质教育资源代名词,自然是状元首选,造就了状元的“北大清华情结”和北大清华的“状元情结”。

  港大闯入为内地提供了更为优质教育资源,它同样以内地高考成绩作为录取最重要指标,与北大清华衡量体系完全重合,再加上奖学金优厚,当然吸引了众多状元。

  到此得出一个结论:北大清华失去了一些在教育资源分配中考得成绩最好的学生,招收到考得次好的,而这两类学生间真正能力差距理论上讲不得而知,如果非要分出优劣,很多人宁愿相信概率。所以,北大清华还是北大清华,只是少了状元噱头;港大多了内地竞争高等教育资源的完胜者,提高了知名度。仅此而已,至于状元出走给北大清华带来危机则是伪命题。

  但北大清华乃至中国高等院校的确面临一场深刻危机,并且早就表现出来。君不见原本诚实可爱的少年大学几载滋长了善于剽窃的习气,原本崇尚奋斗的少年大学几载成了拍马奉迎之徒;君不见原本怀揣梦想、积极上进的少年大学几载只有空对梦碎的怅惘,越来越多高中生干脆放弃国内高考直接申请欧美大学。大陆父母和青少年对内地高等教育的不信任和失望刻在心里、写在脸上。虽然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极其复杂,但是目前的高等教育难辞其咎。不难想象大陆的父母和青少年有足够经济基础和自由选择权之后,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高等院校对他们还有多大吸引力。因此,切实推动国内高等教育改革,重建公众信心已经迫在眉睫。

  实际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这样呢,要知道连哈佛耶鲁等欧美名校也在积极应对“比尔·盖茨退学之后走向成功”现象带来的挑战,紧跟时代潮流,大胆变革。

  说到此,我们想到朱清时和南科大,东南一隅之地的这场改革虽然举步维艰、争议不断,但那是有勇气的探索。改革是高等教育的当然主题,而改革方向绝不只是技术性问题,虽然关于这一点争议颇多,但笔者相信去行政化、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学术道德等无法回避。

  朱清时和南科大太显孤单,如果人们渴望的汹涌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浪潮无法出现,那么至少鲁迅先生“北大是常维新的”这句话应该名副其实。我们期待北大在完成东门教学楼拆建工程之后把自身改革提上日程,否则就不仅是“素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