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出国30年只回国一次 八旬老太卖菜过活走红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果蔬奶奶”眼睛不太好,看不清斤两时顾客都会多算一些斤两。

本该是安享晚年的年龄,85岁的周瑞英老奶奶却独自在马甸桥地下通道内卖菜。近日,这位在网络上走红的“果蔬奶奶”受到了不少关注,很多居民在下班时都会刻意路过给她捧个场。

 果蔬奶奶不再孤单

昨天下午5点半,海淀区马甸桥东南角的地下通道外,一位头发花白、拎着布包和塑料袋的老人出现了。“这不是‘果蔬奶奶’么!”一位小伙子叫出声来。看着将要走下楼梯的老人,这位小伙子快步上前,“周奶奶,我帮您拿吧!”之后,小伙子从脸上布满微笑的周瑞英老人手里接过了蔬菜。之后,又有3位年轻人认出了老人,主动帮助她搬运蔬菜。

几位年轻人放妥了蔬菜准备离去时,周奶奶弯下不太利索的身体,拿起一小袋香瓜对着几位年轻人说,“孩子,这些水果你们拿着吃吧,天热,吃点儿败火”。“我们改天买您的东西。”几位年轻人笑着离开。

30年只见儿子一面

还不到6点,由于还没到下班高峰,周奶奶垫了张报纸,坐在自己的摊边与记者聊起了自己的家人。老人听力不好,据她说,是年轻时候得了一场病所致,跟人说话时,老人会把左耳贴到别人嘴边。

周奶奶说,身为徐州人的她年轻时跟随军官丈夫来到北京。之后,儿子还考取了清华大学,在大学毕业后,儿子前往美国攻读研究生。

之后,周奶奶的儿子在国外娶妻生子,“30多年了我只见过他一回,就是他爸去世的那年”,老人低着头不断念叨着,老伴在3年前因为肺癌去世了。谈起为什么不叫儿子回来陪她,老人摆摆手说:“回来一趟太贵了,我自己能活。”在对话中,每次谈到儿子,老人的语气和神态明显低落很多。老人还补充说自己年轻时还生过一个女儿,但很快就送人了。

市民捧场老人繁忙

晚上6点,过往的行人渐渐增多,周奶奶的地摊也红火起来。除了不断前来买菜的市民外,十几位年轻人来到周奶奶的摊位前,“果蔬奶奶,我们来买点儿水果”。“你们都是下班路过的吗?”面对突然增多的年轻人,周奶奶有些不适应。“我们是路过的。”对方答道。“这个豇豆可以煮着吃,也可以焯一下蘸酱吃。”卖每种果蔬时老人都会多嘱咐几句。

记者随后了解到,这群年轻人是北京的一些网友,他们相约前来为周奶奶捧场特意组织的队伍。在场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买了一些果蔬,不少人把最后的零头都留给了老人,称这也算是一种救济。

只想平平淡淡卖菜

据了解,老人有三个愿望。一是配一副眼镜,能更多地看清大家的面孔;二是买一个助听器,能听清楚顾客们说的话;三是想镶几颗牙齿,能把饭菜更好地嚼烂,吃得更香一些。

周瑞英老人说,这几天,她发现来买果蔬的人比以前多了,很多人还会叫她“果蔬奶奶”,经询问才得知这是网友给她起的名字。“这是我这辈子第一个外号。”对于这个名字,老人笑着说。老人同时表示,虽然有媒体前来采访,但她并不在乎,她只是希望给下班晚买不上蔬菜水果的人们提供一个便宜、方便的场所。“平平淡淡地经营挺好。”她说。

对话·首发微博者

庆幸自己帮到老人

京华时报:当初是怎么想到发这条微博的?

程小撑:当天我是碰巧路过,看到老人的第一眼很震撼,感觉跟自己的姥姥很像,觉得有必要帮她一下。

京华时报:现在已经有不少网友关注并前来为老奶奶捧场,你怎么想?

程小撑:当初只是想着能让住在周围的人关注一下,没想到反响这么大,我觉得我的目的达到了,挺开心的。

京华时报:现在老人的菜摊,有时会突然出现一批人来买老人的菜,有没有想过太多人可能会影响老人的生活?

程小撑:这个真没想过,一条微博转发万次以上并不少见,可是引起这么大的效应出乎我的意料。希望大家不会太影响老人吧。

smartmoney 发表评论于
国内什么是真的? smartmoney***除了空气污染,有几样是真的?

编新闻抓眼球的事太多了,大家还真信
why111 发表评论于
极度怀疑此老太啥子女都没有。 why111***但几十年来想子女想疯了,以为自己真有这么一个理想化的儿子。还清华的,还到美国的,老太的心理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newsbbs 发表评论于
出国30年。。。 newsbbs***父母家一朋友,现在51、52岁,78年考上北大,82年出国读研究生,先后在这边几个著名的学校和公司做事,经常回国。老太太的儿子应当也是这个年龄段,可能也是这种经历,不过不明白为什么30年只回国一次?
wwhhjj 发表评论于
?????ó1978?ê?????????????§?ú?? wwhhjj***???????????ù×???°????ê?ú?????ú????????°??????????±??????????????????
caocaoca 发表评论于
女儿为何送人?真是可怜人必有可恨处 caocaoca***
wenxue0415 发表评论于
我母亲的年龄。 wenxue0415***母亲文革守了寡,同样一个阿姨和我家一样的经历,她两个儿子一个北大一个清华都出国了,阿姨去了一两趟美国不习惯,回来独居,高知的她,朋友不多,几年前死在家中没人知道,大约三个月后才发现。---我想起此时,就唏嘘不已。
muyuxin 发表评论于
°????????? muyuxin***????????????±?????30?à?ê?°?????ú??????????1980?ê?°????±????????????ó?????????¨1977??×?????????82?ê????±??????????????????°??????????×??ó???ì??1965?ê??????18?ê???ó?§?????ê64?ê?????????????????????±????????
mmee 发表评论于
30年前该是1981年 mmee***那个时候中国的第一批留学生刚刚出去不久,几乎还没有自费留学生。在清华,北大和科学院以外人们还没有听说过留学这回事。如果她的儿子真的是那个时候出国留学的,儿子该是老三届的年龄,现在该是六十几岁了。一开始的几批公派留学生基本上都学成回国了。他们是前些年的那些老教授,老院士们。我也见过其中没有回国的。他们在美国混得很不好。一开始是在大学里打杂,岁数大了就在社会上打杂。原因是那个时候的公派留学生的个人素质很低,刚刚经过文革,知识背景也很弱,没有竞争力。回国的人占便宜了。草包都能当个“著名“教授。
言由 发表评论于
三十年前 言由***三十年前,那是1980年左右。1977年恢复高考。
之前是工农兵学员。1966年前的大学,研究生现在要70岁以上。三十年前的清华出国研究生不太对劲儿。老太太可能记错啦。
kingsw 发表评论于
真的,假的,人肉一下不就行了. kingsw***现在社会还有肉不出来的人?
yezhucn 发表评论于
可劲编,不过编得太离谱了点 yezhucn***
30年前,也就是1981年去的美国。

自费出国留学政策是在1981年放开的,TOEFL也于这一年进入中国。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手续繁琐复杂、政治、经济原因等方面因素,真正能自费出去的人凤毛麟角。当时赴美的,绝大多数是公派的访问学者。这些人大多是已经工作过一段时间的并且是单位的骨干,而且政治要可靠。大学刚毕业就去美国读研,在当时 99.99 是不可能的。
DIVAD 发表评论于
可能是老人自强不息,不愿意拖累儿孙 DIVAD***可能是老人年纪大了,有点糊涂,大家就信以为真,说不定她没有儿子,或她儿子与国内很多草根一样在国内另一遥远的城市打工糊口,生活拮据,老婆又不愿孝敬婆婆,的一般平民啊.
善城 发表评论于
什么亲妈 善城***最不信这一套,为什么3年前爹一死就回国一趟?? 当妈的就该检讨
tiantian191 发表评论于
肯定是假的。听她讲故事:和军官丈夫,是钱太多了把女儿送人了? tiantian191***肯定是假的。听她讲故事:和军官丈夫,是钱太多了把女儿送人了?儿子去美国3年
前回来,居然不把她接出国?她85岁,儿子也得50岁了,还是清华的,应该很有钱
了。。。。听她瞎编吧。。。不是菜都卖出去?!!!
tiantian191 发表评论于
???¨???????????????????????ü????·ò?????????à??°????ù???????? tiantian191***???¨???????????????????????ü????·ò?????????à??°????ù?????????ù×??????ú3?ê
?°????????????°????????ú????85?ê???ù×?????50?ê??????????????????????????
????????????????±à°?????????????????????????????
善城 发表评论于
儿子30年不回家? 善城***我看当妈的还是得先自我检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