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震候群:现实版2012 网络上演“雷霆救兵”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当智利8.8级大地震突然来临时,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是六个星期前海地大地震的惨状,和 2004年印度洋上掀起的惊天大浪,所有人都害怕悲剧会再一次上演。满目可见的破碎玻璃、倒塌房屋、断裂桥梁和倾翻车辆,刺激着人们久未愈合的揪心伤痛。缺电、缺水、缺粮,战战兢兢的智利灾民开始像海地人一样骚乱疯抢。

当智利8.8级大地震突然来临时,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是六个星期前海地大地震的惨状,和2004年印度洋上掀起的惊天大浪,所有人都害怕悲剧会再一次上演。满目可见的破碎玻璃、倒塌房屋、断裂桥梁和倾翻车辆,刺激着人们久未愈合的揪心伤痛。缺电、缺水、缺粮,战战兢兢的智利灾民开始像海地人一样骚乱疯抢。

惨状如此触目惊心,仿若电影《2012》中世界末日在即。

8.8级,这是自1900年以来世界第五大地震。尽管智利伤亡人数远低于海地,但至少21次5级以上余震和强震引发的海啸,还是惊出太平洋沿岸一身冷汗。大地震前后,菲律宾、日本冲绳、巴基斯坦、阿根廷、阿富汗地震接踵而至,再加上进入21世纪以来发生的一系列破坏性地震,不少专家由此惊呼:“地球活跃期”已然到来。

纵观全球,各地地震不断,南美火山喷发,南欧泥石流肆虐,北美暴雪,东亚干旱,东南亚台风不时来袭……似乎,地球末日景象已经随处可见。

大地震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诠释着一个疯狂的地球,和人们意念中对末日的担忧。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29744/2974412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2月27日,在圣地亚哥郊区高速公路上徒步行进的人们,在他们背后是一座坍塌的桥梁。

现实版2012

地震发生时,恰逢凌晨,很多人从睡梦中惊醒,仓皇出逃。灾区满目可见破碎玻璃、倒塌房屋、断裂桥梁和倾翻车辆,触目惊心的惨状仿佛《2012》电影中的世界末日。“地震造成摇晃持续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3分钟,但却让人感觉永无止境一般,就像好莱坞恐怖电影那样。”灾民如是说。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29744/29744120.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2月28日,在圣地亚哥西南322公里的海滨度假胜地佩尤韦,

三名警察正在受到海啸袭击后凌乱不堪的海滩上搜索遇难者。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29744/29744119.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2月27日,智利总统巴切莱特乘坐直升机视察康塞普西翁的损毁情况。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29744/29744116.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29744/29744115.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在我的人生中绝对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它就像是世界末日。”

当8.8级大地震来临时,智利特木科市的人们似乎还没怎么反应过来。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他们战战兢兢地讲述自己的感受,恍若世界末日就在眼前。

根据美国地震勘测局报告,智利康塞普西翁省于当地时间2月27日凌晨发生里氏8.8级强烈地震,释放的能量是前不久海地大地震的800倍。截至北京时间3月2日22时,智利地震共造成750 人死亡。

尽管距离震中足有300多公里,但智利特木科市的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却一直都是六个星期前海地大地震的惨状,他们害怕悲剧会再一次上演。

地震发生时,恰逢凌晨,很多人从睡梦中惊醒,仓皇出逃。灾区满目可见破碎玻璃、倒塌房屋、断裂桥梁和倾翻车辆,触目惊心的惨状仿佛《2012》电影中的世界末日。

像好莱坞电影一样恐怖

智利是拉美地区地震最为频繁的国家,1960年曾发生里氏9.5级地震,是人类有记录以来震级最高的一次地震。智利小孩在还没学会上学看书时,便已经学会了如何逃跑躲避地震,厚厚的避震指南几乎是每家的必备品。但即便如此,当8.8级地震突然来袭,人们仍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

圣地亚哥幸存居民尼古拉斯回忆说:“这次地震太强烈了,建筑物好像在风中跳舞。我想这里现在的情形与中东地区很像。”地震后的智利街头,随处可见车轮朝天的汽车和被挤压得变形的建筑物,杂乱的电话线和断了的电缆纠缠在一起,人们在四处逃跑的过程中,甚至被电话线绊倒。一座崭新的14层公寓楼倒塌,康塞普西翁大学的一个生物实验室燃起了大火……在智利中部港市塔尔卡瓦诺附近,地震引起的海啸掀起巨大海浪,将停在港口的一艘大渔船拍打着“送”到城市的主街道。

“太恐怖了,真是太恐怖了。”59岁的美容师阿德拉生活在离震中340公里的圣地亚哥,眼看着眼镜和其他物品从22层的高楼垂直下落,她被吓傻了。“我们很高兴自己还活着。”

地震后,智利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在新闻发布会上神情严肃,称此次地震是“过去50年来最严重的悲剧之一”,并宣布国家进入灾难状态。巴切莱特说,智利正处于不断的余震危险中,建筑物和道路布满了裂缝,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大地震可能影响了智利200万人的正常生活,国家状态遭受严重冲击。

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居民们感受到了地震时的90秒震撼。一些人跑到中心公寓外尖叫,汽车防盗器和警报声交叉在一起,响彻深夜。国际机场一度被迫关闭,所有航班取消。距震中100多公里的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与外界通信也一度中断。由于担心余震发生,当地居民震后极力寻找亲友共同逃难。特木科市一位居民表示:“我从来没见过这种规模的地震,地震不仅使房屋倒塌、交通瘫痪,医院也受到毁灭性打击,大批病人不得不被迫转移,也许很多病人会因此送命。”

“我们很恐慌,因为到处都在震动。”65岁的圣地亚哥居民塞西莉亚在地震时从房间里冲出去,晚些之后无奈再回到仍在摇晃的房间,因为除了那里,她无处可去。

“我们不能对抗大自然,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她说。

在智利中部城市塔尔卡,市中心几乎每个家庭都被严重破坏,人们只好在大街上搭建帐篷入睡,医院里挤满了濒临死亡的伤者;在康塞普西翁69英里外的奇廉,地震造成监狱墙壁倒塌,300名囚犯趁机逃脱,目前为止警方只抓到其中的60人,仍有200多名囚犯在逃。主要公路和桥梁被地震摧毁,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混凝土味道,交通运输放慢速度甚至完全停止;《鲁宾逊漂流记》中的小岛也被海浪侵蚀,至少4人死亡。

来自圣地亚哥的主妇奎瓦斯完全被眼前的情景震惊了。“地震造成摇晃持续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3分钟,但却让人感觉永无止境一般,就像好莱坞恐怖电影那样。”


印度洋悲剧没有再次上演

智利大地震的发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六周前的海地地震。不过,两者属于不同类型。科学家和地质专家表示,智利地震属于罕有的“精英级”地震,是一次“大型逆冲区”地震,情况与2004年触发南亚大海啸、导致数十万人死亡的印度洋大地震相似。“大型逆冲区”是地壳板块沉到另一板块之下所引发的强力地震。专家推断,智利大地震发生的原因是纳斯卡板块沉落南美洲板块之下,发放出相当于500亿吨TNT的能量,估计断层断裂长达340英里。

2月27日的智利地震是自1900年以来世界第五大地震,地震持续约90秒,并发生最少21次5级以上余震,最强达6.9级。2004年印尼地震引发的印度洋海啸惨剧依然历历在目,所以智利地震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随即向智利和邻国秘鲁发出海啸警报,其后扩大到整个太平洋地区。

早在地震刚刚发生时,智利总统巴切莱特就表示,地震可能会激起大海浪,但还不至于引起海啸。事实证明她错了,地震引发的海啸席卷几个滨海城镇,在佩尤韦和康塞普西翁两地造成大约350人丧生。由于事先没有得到警告,沿海居民准备不足,损失惨重。为此,智利政府不得不对自己的低估行为致歉。

海啸引起的狂涛冲击了智利海岸线附近的多个村落,巨大海浪发出有如飞机发动机的声响让幸存者惊心动魄,高呼“大浪覆盖了一切”。为了躲避海啸,人们不得不在山头扎营露宿。由于逃跑太匆忙,不少人连衣服也没带,只好裸体或半裸体在山顶燃起篝火取暖,看起来似乎回到了原始人的刀耕火种年代。海啸过后,捕鱼船漂到市中心,火车、汽车残片与垃圾泥土混杂在一起,狼藉一片。

“这就像是鬼城。”幸存者描述说。

有智利受海啸影响以及印度洋海啸惨剧的先例,环太平洋地区纷纷如临大敌般应对海啸来袭。在夏威夷,居民们很早就开始集体撤离,但智利地震引发的海啸在6500英里以外并没有掀起太大的风浪,温和地过境而去。和夏威夷一样,太平洋地区的日本和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也纷纷下达警戒命令,靠近海边的区域不断播放海啸警告,并陆续开始组织市民避难。此外,日本还拉响了17年来最大的海啸警报。

不过幸运的是,智利地震引发的海啸只是温和过境,并没有造成太大损伤,民众所担心的印度洋海啸悲剧并没有再次上演。

来自灾区的怒火

突如其来的地震让智利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乱作一团的幸存者们忙于寻找失踪的亲人,见面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大家都好吗?”

在康塞普西翁,救援人员在缓慢搜寻幸存者,成千上万的受灾民众露宿街头。与海地强震相比,有规模的国际救援物资在智利地震发生36小时后仍未抵达,灾区面临饮用水和食物极度短缺的重大困境。

2月28日,康塞普西翁市民开始聚集至商场、仓库,哄抢基本生活用品。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涌向损毁的超市,见什么抢什么。除了生活必需品外,电视等家用电器甚至也都被搬走,一名男子更是手持抢来的几卷卫生纸茫然地站在超市出口。

智利不仅是拉美地区地震最频繁的国家,也是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美国布鲁克林大学智利籍社会学家班克表示:“最贫穷的智利人大都生活在震中附近。”这在一定意义上加重了贫民对政府的不满。

“政府的救援实在太慢了。”48岁的维克托与女友一起睡在临时帐篷里,“没有水,没有电,连食物也被一抢而光。”类似这种对政府救援缓慢的抱怨声比比皆是。一名30多岁的妇女冲智利记者大喊:“这是绝望做法,我们没有食物和水!”人们形容灾区的建筑都像是比萨斜塔,而且不少高楼仍在不断损毁。不过,损毁的高楼并不是因为余震,而是因为灾民们放火发泄心中的怨气。

随着治安形势恶化,警察马上采取行动,阻止对当地商店和仓库的洗劫。智利总统巴切莱特2月28日宣布,对地震受灾最严重的马乌莱和比奥比奥两地实行宵禁,并派出1万多名军队士兵和警察赴灾区维持秩序。康塞普西翁市长则表示,尽管实行宵禁,但如果救援物资还不能及时送达,当地的夜间治安仍会快速恶化。

快速恶化的不仅是灾区治安,还包括全球铜矿市场。智利的铜保存量、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已探明蕴藏量达2亿吨以上,占全球储藏量34%。2007年智利北部发生7.7级大地震便使智利铜矿业损失2000万美元。此次地震后,英美资源集团旗下2个年产量约28万吨的铜矿场一度因断电停止运作,通往圣地亚哥附近一个铜矿的道路也被堵塞。所以,国际市场上的铜价很可能短期内迅速上涨。

此外,遭灾后的智利经济前景也十分引人关注。一些经济学家预计,智利经济因此次震灾将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在那些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工业和农业生产将遭受毁灭性打击。美国风险模型公司EQECAT预测,地震将给智利带来150亿—3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相当于智利国内生产总值的10%—15%,而对圣地亚哥造成的损失将超过损失总值的50%。

上帝没有偏爱智利

不过与海地相比,智利地震的损失远没有那么严重。今年1月的海地7.3级地震致死大约30万人,整个国家几近陷于瘫痪。而到目前为止,智利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远远低于海地。

震级高,伤亡少,到底原因何在?难道是上帝的偏爱?

其实很简单,相比之下,智利比海地更富裕,震前准备做得更充分。除了执行严格的建筑规范,智利还拥有完善的应急反应机制,在历史上有丰富的处理大地震经验。基本上,这里的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一生中经历过一次大地震。而在人们的记忆中,海地人还是第一次经历大地震,他们距离上一次太子港地震已经有250年。

当然,更重要的是,智利在这次地震中足够幸运。美国地质勘探局监测,智利地震震中距康塞普西翁115公里,离圣地亚哥西南约340公里,震源深度大约33公里。海地震中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西部约15公里处,震源深度约为8公里,再加上糟糕的建筑条件,这些大大增加了海地地震的破坏性。数据显示,1月海地地震中,8座城镇震感“剧烈”和 “极端”,不少地方甚至遭受毁灭性的损失,其中包括有300万人口的太子港。

“其实地震本身并不杀人,如果没有建筑的倒塌,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任何伤害。”普渡大学地球物理学家埃里克·加莱斯表示,智利震中周围地区人口稀少,而海地震中靠近人口稠密区。

海地地震幸存者在回忆当时的场景时仍心有余悸,称房子在自己面前迅速垮塌,很多人想抓住水泥柱子逃生,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水泥柱子竟然在自己的手中被震得粉碎。再加上海地的教育水平并不高,他们没有相应的地震教育(例如地震时应该躲在桌子底下、远离玻璃窗等),以致人们乱做一团,死伤无数。而在智利,人们的住所和办公室都有抗震性,钢结构框架可以随着震波摇晃,不至于瞬间倒塌。所以,尽管智利地震震级很高,也有很多房屋受损,但是大都处于倾斜状态,真正倒塌造成人员伤亡的建筑要少得多。

“你可以看看智利的建筑情况,确实有很多建筑受损,但并不像海地那样完全倒塌叠加在一起。”曾帮助 36个地方进行灾后重建的“人类建筑学”组织执行主任卡梅隆·辛克莱表示,他在智利有一些建筑业同事曾为低收入家庭修建了很多可以抵御地震的建筑。

“就人均标准来说,智利拥有全世界最多的世界知名地震学家和地震工程师。”位于加州的非营利组织 “国际地质灾害”主席布赖恩·塔克说,这些专家的建议得到智利政府的聆听,并被纳入建筑师的建筑设计蓝图。作为拉美地区最现代化最繁华的城市,圣地亚哥的建筑在设计时相当明智地考虑了地震因素,启用了弹力加载的建筑基础,这使得建筑物在地震波来临时只限于存在轻微的摇摆和弯曲,不至于瞬间倒塌。

而在海地甚至不存在任何建筑规定。海地建筑师帕特里克·米迪甚至表示,海地只有3座建筑能抵御地震的侵袭。

“在地震发生几个小时后,智利总统时时刻刻都在发布消息,让人们觉得政府一直在应对灾难。”海地地震后,辛克莱在旧金山的组织每天都能接收到400个救援要求,但目前,该组织却只收到一个来自智利的救助请求,而且政府一度表示:“我们不要求国际社会援救。”智利政府给智利国内人们的直观印象是:政府有能力应付地震带来的伤害,这大大鼓舞了灾后民众的重建信心。

32岁的海地歌手波佐特一提到本国政府就摇头,直到现在海地仍需要国际社会运送食物和水。“智利有一个可靠的政府,我们的政府很无能。”

智利籍的罗德里格斯此时正在海地执行救援维和任务,闻听故乡地震后,他的眼中充满了忧虑。“智利会进行有组织的救援。”他说,自己的家乡并不会就此垮塌,智利将很快度过灾难。

“在危机尤其是自然灾害面前,我们是有组织有准备的。智利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也正因为如此,地震不会将我们击垮。”


当智利8.8级大地震突然来临时,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是六个星期前海地大地震的惨状,和2004年印度洋上掀起的惊天大浪,所有人都害怕悲剧会再一次上演。满目可见的破碎玻璃、倒塌房屋、断裂桥梁和倾翻车辆,刺激着人们久未愈合的揪心伤痛。缺电、缺水、缺粮,战战兢兢的智利灾民开始像海地人一样骚乱疯抢。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29744/2974411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3月1日,智利斯蒂图,24岁的Dennise Pincochet在她被地震摧毁的家门前哭叫道:“我们一定要离开这个鬼地方。”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29744/29744113.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3月1日,智利康塞普西翁,消防员在一家超级市场外扑救。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29744/2974411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2月28日,康塞普西翁市内出现了抢劫超市现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29744/29744109.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在刚受到海啸重创的塔尔卡瓦诺,一个男人手持猎枪站在自家屋顶以防止有人乘乱抢掠。

海啸预警摆乌龙

智利强震,太平洋海啸预警系统反应迅速,让夏威夷、澳大利亚、日本对潜在的海啸忧心忡忡。但是,对于面积超过1.6亿平方公里的太平洋,仅有30多个感应器和不完全的地形图数据,预警中心的地球物理学家也坦承不可避免存在误差。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29744/29744107.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2月27日,美国夏威夷州当地的居民纷纷购买食物和燃油,暂时搬迁到高地以应对由智利地震可能引发的海啸

智利大地震发生时,我正在三亚。

当晚,我照例在酒店房间的大露台上用手机上网,入夜的南风比前日更大更凉爽,一扫白天的炎热。看到地震的消息时,一丝忧虑一闪而过—会不会有海啸,会不会比1996年更可怕……回想那年的9618号台风突降海口,场面堪称中国版“水啸雾都”,酒店大堂的积水深达一米,至今记忆犹新。

没多久,远在美国的老妈打来电话,说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PTWC)已经发布海啸预警,叫我千万小心。

听上去怎么像2012?理智告诉我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一是震源足够远,即使海啸波以800公里/时的速度传递,抵达海南岛也衰减得差不多了。另一个原因在于,你打开Google Earth就可以清楚看到,东南沿海的大陆架宽广,躲在菲律宾群岛、琉球群岛后面,要说影响实在有限。

接完电话我就去查美国国家海洋气象局(NOAA)的更新,有张海啸地图引起了我的注意,大意是预测海啸对太平洋沿岸不同程度的影响,亚洲这边,除了日本有可能有40cm的海啸外,其他区域几乎可以忽略。

但是,美联社的新闻又指出,近到夏威夷,远到日本,可能遭受高3米的海啸。海啸警报已经拉响,夏威夷海岸警卫队已经开始做人群疏散工作,类似的警戒也在环太平洋各国海岸开展。

算算时间,就算有海啸波到海南,也是一天后的事情了。

八成地震海啸都在环太平洋地区

第二天,智利地震新闻开始不断在电视里播放,并提到了潜在的海啸。同行的帅哥突然问,海啸的英文怎么说来着,“瓦萨比”(日文“芥末”)什么的?

“Tsunami”我忍不住笑出声来。

这个词确实是源自日语,“tsu”是“津”,“nami”是“波”,意为“港边的波浪”。据记载,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最多并且受害最深的国家。1923年9月1日,东京横滨附近的海底发生大地震,震动激起的巨浪冲到岸上,在它退回海中的时候,把868所房屋卷走了,在海上还有8000艘船舶为浪涛所吞没。1960年5月下旬,日本不幸再次受到海啸的袭击,虽然当地并没有地震,但远在10000多公里以外的智利发生了地震,这次地震引起的海啸竟波及到了日本,最终导致 140人死亡。此外,1993年7月12日,日本北海道西南附近海域发生里氏7.8级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使海浪最高达30.5米。地震和海啸给当地造成至少146人死亡,117人失踪……统计显示,日本列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左右。

海底火山爆发、山体塌方、水下核爆或陨石撞击都可能产生海啸,但地震还是最常见的原因。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六七年发生一次,其中80%地震海啸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

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

海啸不止一个波浪,就像把石头丢到水中那样,会有一系列波浪产生。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500到1000公里,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也可能远达500到650公里。换言之,每个波浪可以持续5到15分钟,在第一个浪头过后,未来4小时内都不能掉以轻心。

当海啸波进入大陆架后,波浪的速度减慢、高度增加,可达数十米,形成“水墙”。众所周知,一般接近陆地的海域都有拍岸浪,正是这个道理。

只不过,由地震引起的波动与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层波动,而地震所引起的水体波动是从海面到海底整个水层的起伏,因此破坏力更强。

包括《2012》在内,不少描述海啸的影片都犯了常识性错误。当高达几十上百米的水墙向城市扑来,你肯定看不到它们淹没摩天大楼的场面—在水墙到来之前,高压空气已经让万物土崩瓦解。

海啸经常还伴随着大退潮的诡异现象,正如2004年苏门答腊大地震引起的印度洋海啸那样。一般来说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因为海啸冲击波的波谷先抵达海岸。波谷就是波浪中最低的部分,它如果先登陆,海面势必下降。同时,海啸冲击波不同于一般的海浪,其波长很大,因此波谷登陆后,要隔开相当一段时间,波峰才能抵达。

如果退潮发生在震中附近,可能是另一个原因造成的:地震发生时,海底地面有一个大面积的抬升和下降。这时,地震区附近海域的海水也随之抬升和下降,然后就形成海啸。

全太平洋仅有30多个深水感应器

由于1960年智利大地震让夏威夷甚至远到日本都损失惨重,此次太平洋海啸预警系统显得保守是可以理解的。

“海啸波的高度是无法预测的,第一个浪头可能并不是最大的。”海啸警报解除后,美国国家海洋气象局这样声明。

美国俄勒冈大学辛斯代尔波浪研究实验室的主任伊姆进一步解释:“如果地震是上下剧烈活动,那么就有可能造成海啸。但是,地震也有可能是前后水平地移动海床。如果所有地震活动都是水平的,那么就不会发生海啸。”

不管是上下运动、可以产生海啸的地震,还是水平运动的地震,它们在地震检波器上看起来都非常相似。唯一能够准确测量出究竟发生了哪种地震的方式就是在地震发生数日、数周甚至数月后扫描海床。然而,这种方式却不能用于预测24小时内跨越整个海洋的海啸波所带来的危险。伊姆称,“因此,我们给出的预测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之所以没发生海啸,南加州天气机构(SCWXA)给出另一种解释: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是位于超过600米深的水下(引发了超级海啸),而 2010智利地震发生的位置在水较浅的海域,不到20米深处,能量不足以形成大规模海啸。

太平洋海啸预警系统,主要依靠科学家对地震级别和位置的判断,并根据太平洋中超过30个深水感应器提供的数据进行修正。这些感应器被放置在 4500米至6000米水下,测量出海水重量并传送到海面的浮标上,科学家由此计算浪的大小以及来临时间。此外,科学家还使用基于地形图的海岸淹没模型(Coastal inundation model),对巨浪在较浅水域的运动进行预测。

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面积超过1.6亿平方公里的太平洋,仅有30多个感应器和不完全的地形图数据,因此,预警中心的地球物理学家杰拉德· 福莱尔也坦承不可避免存在误差。

乌龙警报期间,除了智利本土遭受了约12米高的海啸外,环太平洋其他地区未见明显海啸。

夏威夷,预计浪高3米的海啸最终只有0.9 米……

日本,预计3米的海啸只有1.2米……

更别提风平浪静的三亚了。


当智利8.8级大地震突然来临时,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是六个星期前海地大地震的惨状,和 2004年印度洋上掀起的惊天大浪,所有人都害怕悲剧会再一次上演。满目可见的破碎玻璃、倒塌房屋、断裂桥梁和倾翻车辆,刺激着人们久未愈合的揪心伤痛。缺电、缺水、缺粮,战战兢兢的智利灾民开始像海地人一样骚乱疯抢。

网络上演“雷霆救兵”

网络并不总是充斥着小道消息、流言蜚语和恶意中伤,在这次智利地震中,网民、网络公司以及社交网络反应极其迅速,积极参与救援。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29744/29744106.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Google第一时间推出“智利救灾援助”的网络应用,包括“寻人”、Google Map及时灾情播报,并与Twitter互动。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29744/29744105.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全球灾难救助”的facebook页面。

“电话不通,难获亲人音讯,不妨上网寻人。欲捐善款,不知从何下手,登录‘facebook’即可。”今年1月12日,加勒比海小国海地发生了7.3级大地震,不仅整个社会为之瘫痪,连政府都几成空壳,这种情况下能依靠谁来获知亲朋好友生死,以及灾情发展情况呢?

答案自然是网络,这首打油诗也成为了美国“危机救助营”技术行动志愿组织负责人诺埃尔·迪科奥韦尔的心声:“当今危机处理方式确实发生了变化,这让人感到惊奇。软件开发人员、测绘制图人员甚至资深网民都能在危机处理中发挥作用。”

28岁的蒂姆·施瓦茨是圣迭戈一名计算机程序设计人员。地震发生后,他担心由于网络上信息过于庞杂,灾民的信息容易被忽略,于是就联系了所有一起工作过的软件开发人员,仅几小时后就建立起一个能够帮助海地人查找地震失踪亲人和遇难者的网站www.haitianquake.com。网站建立后不到24小时访问量就突破了6000次。

在无情的灾害面前,网络终于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力量,网聚人的力量,让各种灾情信息得以传播,当然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人们对症组织救援。危机面前,没有什么比信息不明更令人感到恐惧,而找人不过是其中一项。

寻人启事

说到找人,Google向来热心。从诞生那一天起,文化基因就决定了,它做的所有事情,就是让人方便地联上网络。只要上网,就会用到搜索。2月27日智利地震发生后,Google就迅速推出一款互联网服务,帮助用户寻找在智利地震中失散的亲人。在震后第二天,新服务就得以上线。

登录这款服务后,用户将会看到两个选项:“我正在寻找某人”及“我有某人的消息”。用户可以向该服务的数据库中添加某人的信息,或是查询信息。第二天就积累了22900条记录信息。通过数据库的不断积累,这项服务已让很多人查到自己的姑姑、表弟或朋友,是否走出了救援中心,目前是否健康。(截至发稿,已有57400条记录)

同样是寻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女发言人安娜·沙夫1月14日说,地震发生后,红十字会设立“寻人” 网站。开通24小时内,就有约2000名海地人在这一网站注册,其中许多人身在美国和加拿大。他们希望借网络平台找到自己在海地首都太子港的亲人。

由于大量电话线在地震中被损坏,许多旅居国外的海地人难以获得国内亲人消息。按照红十字会的说法,“寻人”网站成为“至关重要的工具”。以至于连美国《纽约时报》、《迈阿密先驱报》、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媒体也相继开设了类似网站或网页。

实际上,网络寻人技术在2005年美国遭遇“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两天之后,就已经被开发出来了,Google公司的“寻人者”(Person finder)在前者基础上加以完善。毕竟是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互联网公司,刚出生的应用,就在美国国务院网站和微博网站“Twitter”(推特)上均有链接。

据谷歌中国的工程师介绍说,利用“机器+人工”的方式,谷歌把搜索范围限定到那些专门发布地震消息的网站,把那些与地震相关包含失踪或遇难人员信息的网站搜索出来,并加以实时索引分类。

同时谷歌的数十位员工各司其职,每天不断给灾区40家医院拨打电话获取最新名单,并且还开放该应用的源代码,让任何网站、博客、论坛链接都可以将这段代码嵌入其中,通过互联网上的广大用户的“人力”,各自提供一些细微信息,以便都可以集合成对某一受灾群众的搜索。这个平台旨在帮助一些无法回到灾区的人群,更快找到失散的亲人。

信息聚合

除了寻人,Google还有功能强大的Google Earth以及Google Map,由于使用卫星上的高清晰摄像机拍摄,Google Earth可以解决通信中断情况下,受灾地区最新情况的实时更新问题,帮助政府尽快了解灾情。

Google Map则允许客户定制自己的显示页面,智利地震后,Google Map还起到了一个信息发布平台的作用,如果一个地段有事发生,在地图上就会闪烁并公布相关新闻,简直就是一个地图上的灾情平台。这项服务最大用处莫过于,让外界知道哪个地方缺少粮食和水。

要论信息平台的发布作用,Twitter的影响明显要高于Google。智利地震发生后,进入Twitter主页时,就会看到Chlie这个关键词。点击关键词进去,下拉全是关于智利地震的消息。而在Twitter搜索输入栏下面也标着这么一句话:Chile is a popular topic on Twitter right now(智利现在是推特上最热门的词汇)。

而包含智利、智利地震以及糟糕智利等词汇的最新信息和用户提出问题,正源源不断地在Twitter首页上呈现,甚至智利红十字组织还通过Twitter发布了自己的 CruzRojaInforma账户提供指南。一个有趣的现象是,Google Person Finder在Twitter上嵌入的特殊通道,竟成为了这款“找人应用”提供线索的主要来源。

这里可以看出网络整合信息的强大功能,不同平台之间的融入,可以让不同平台发挥自己所长,Google的优势是检索资源,Twitte则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让人们随时发布自己知道的信息,两者优势互补,这无疑能最大程度满足人们对于救援信息的需求。

夏威夷紧急情况管理署发言人约翰·卡明斯,则在智利地震有可能诱发大海啸前,利用Twitter和手机短信,来通知岛上50万居民和约5万名游客,让所有人都能迅速并有序地撤离到山势比较高的地方,同时几乎没人受伤,“因为我们已通过Twitter等通讯方式,让所有人都知道了目前面临的危险,以及我们要做好哪些预防工作,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恐慌。”

慈善平台

另一个社交网站facebook,在给人们提供灾情信息上,丝毫不逊色于Twitter。智利地震发生后,facebook首页的左中右三个位置,全都囊括了与智利地震或海啸有关的内容,有的在不停地公布地震最新消息和即将发生的海啸警告,有的则是各类慈善组织捐款救灾的信息。

布伦达·墨菲女士在地震发生后非常担心不在她身边的父亲、妹妹和其他家人的安全,而在遭受强烈地震撞击的智利地区,手机是暂时无法使用的。墨菲女士最终在facebook上得到了帮助。轻松地登录自己的 facebook主页,看到了一张她妹妹写给她的“我们很安全”的贴条后,墨菲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刚过去的海地地震让facebook意识到自己能起到的作用,并开发出了“全球救助”的主页,用户可在这一主页中看到有关救助受灾者的信息。网站发言人安德鲁·诺伊斯在一份声明中说:“海地强烈地震凸显互联网在灾难降临时连接世界的关键性角色……”许多国际组织经由设在facebook上的公共主页动员宣传,进而募集到捐款。

而到智利地震,facebook更直接宣称,有超过30万的用户或各类机构,将网站作为中介,以向公众募集善款。换言之,在灾难面前,facebook已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慈善信息发布平台。

监督当局

如果你觉得文字不够直观,那么视频网站YouTube就是一个选择。一旦进入YouTube的首页,在其搜索栏上输入“Chile Earthquake”并按下回车,界面马上就会出现很多关于“智利地震”的视频,截止到3月2日,右上角显示了居然有4010部相关视频。

从观看次数上,排在最前面的是一个三年前就发布的节目,是一段2分钟左右的由《国家地理》人员模拟智利中部海港城市Valparaiso发生地震和随后引发海啸的视频。而排在其后的两个,则是关于这次智利地震的新闻报道,全都是由Russia Today提供的节目,观看次数分别为60万次和50万次。两段视频的主要内容是智利地震的现场报道、伤亡情况和地震引发了海啸的消息。

传统媒体在YouTube上获得了更多观众,而YouTube也集中不同渠道的节目,让外界更加清楚智利的现状。就在3月2日,智利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的政府,延长了戒严时间,以遏制上星期六发生致命地震后出现的抢劫行为,而本地电视台拍摄下的这段抢劫片段,被上传至YouTube后,竟一下子成为一条国际热门新闻,让当局不得不小心应对。

这场大灾难中,我们看到很多利用现代科技或者网络应用,去反抗灾难强加给人们伤害的,或者自救的传奇故事,就像facebook的一位用户欢呼的一样,发达的网络技术,让地震救援变得不一样了。


当智利8.8级大地震突然来临时,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是六个星期前海地大地震的惨状,和 2004年印度洋上掀起的惊天大浪,所有人都害怕悲剧会再一次上演。满目可见的破碎玻璃、倒塌房屋、断裂桥梁和倾翻车辆,刺激着人们久未愈合的揪心伤痛。缺电、缺水、缺粮,战战兢兢的智利灾民开始像海地人一样骚乱疯抢。

地震并发症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29744/29744108.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进入21世纪后的10年,全球发生了一系列的破坏性地震,包括我国2008年的汶川地震。这是不是意味着全球特大地震频发期的来临?而纵观全球,各地地震不断,南美火山喷发,南欧泥石流肆虐,北美暴雪,东亚干旱,东南亚台风不时来袭……

智利地震前一天,中国西藏、中国台湾花莲以及菲律宾都曾发生地震。而就在智利地震当天,中国四川、日本冲绳本岛也发生了地震,随后巴基斯坦、阿根廷、阿富汗地震接踵而至。三天内连发的多次地震,加上前不久造成数十万人丧生的海地地震还历历在目,让人不由得想起好莱坞电影《2012》。

纵观全球,各地地震不断,南美火山喷发,南欧泥石流肆虐,北美暴雪,东亚干旱,东南亚台风不时来袭……难道,地球末日真的要来临了吗?

“诚然,进入21世纪后的10年,全球发生了一系列的破坏性地震,包括我国2008年的汶川地震。但地球总是某些时段强震频发,某些时段则是太平无事,近几年8级以上地震活动水平明显偏高,这只能说明地球很可能进入一个地震活跃期。”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的观点很明显:这是一个自然周期,而不是地球末日或2012预言成真。

特大地震频发期?

事实上,智利本身就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1960年曾发生里氏9.5级地震,这是人类有记录以来世界上震级最高、震动最强烈的一次地震。此外,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附近地区在1928年、1939年和1985年均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

科学家们都在反复声明,智利地震是一个正常的自然现象。日本知名地震研究机构——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地震、火山和防灾研究中心主任山冈耕春将智利饱受地震折磨的原因归咎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智利紧邻南美洲西海岸的纳斯卡板块与南美洲板块的交界处,纳斯卡板块每年向南美洲板块下沉约8厘米,这相当于两大板块之间每年都在反复地玩着地壳挤压运动,但不停摩擦所产生的能量达到极限时,板块的边缘就会崩溃,因此很容易引发巨大地震。孙士表示,这一次能量积聚的时间已经够长了,2004年印尼大地震后,环太平洋地震带主要是在西海岸发生地震,东段已经平静了近6年时间。

环太平洋地震带这一危险区域集中了世界上90%的火山和80%的大型地震带,令地质学家、地震学家谈之色变。“1960年以前,环太平洋地震带强地震频发,1964年阿拉斯加发生了8.4级大地震,随后的近40年间北半球再未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地球安静了。”孙士解释道,现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中段的海地,以及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东南端的智利接连发生大地震,为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时代增添了新线索。

2008年3月31日,中国新疆于田发生7.3级地震,5月12日又发生四川汶川7.8级大地震。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接受南都周刊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两次地震都受到2004年印尼大地震的影响,因为中国正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这反映的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挤压作用正在加强,中国大陆地壳变形继而引发地震。”徐锡伟表示,为了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失,我国“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已于2008年4月顺利完成。

几大板块之间碰撞的加剧,也是孙士判断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的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鲍德温也表示:“相比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过去15年来地壳活动更加趋于活跃了。”但这种说法在国际上的支持者并不多。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地球物理学家拉蒙认为,近年来地球几乎平均每年至少发生一次里氏8级左右的地震,但这并不意味着地球发生强烈地震的频率发生了变化。意大利国家地球物理和火山学研究所专家马尔佐基也抱有同样的看法,他说今年初太平洋东端连续出现两次强震并不反常,因为智利在历史上就是赫赫有名的地震国家。

日月潮汐的推动作用

地球又不安分了?这并非部分科学家们现在才有的体会,从事全球变化和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吉林大学教授杨学祥早在2008年就发表文章称,全球将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这不是来自于“预言”,而是源于他的统计观察。

杨学祥解释说,地球的自转速度其实一直处于变化之中。1955年以后,有研究人员用探测仪器发现,地球自转加速度大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变化。尽管突然变化的原因没人能说清楚,但根据华盛顿和里士两地测得的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其转折点分别在1957、1961和1965年。而这三年前后,分别发生了1957年3月9日阿拉斯加9.1 级地震、1960年的智利9.5级超大地震和1964年的阿拉斯加9.2级大地震。

更令人惊讶的是,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与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周期也有对应关系,“这表明潮汐对自转加速度和特大地震也有影响”。杨学祥表示,以近20年世界上影响最大的16次大地震为例,其中发生在上、下弦前后两天内的大地震为5次,发生在农历初一和十五前后各两天的大地震有8次。

“16次大地震中13次与潮汐的极值有关,这很好地说明了地震与潮汐变化有关。1976年的唐山地震和2004年印尼地震也都发生在日月大潮附近。”杨学祥的观点也非一家之言。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在今年2月的一份报告中就指出,太阳、月球和地球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会形成合力,引发大潮,而大潮能够对太平洋地区的地壳产生巨大压力,部分坚固性稍差的地壳会出现裂缝。

该研究所以2004年印尼大地震震中周边长1500公里、宽500公里的区域为对象进行了调查。这一区域在截至2008年年底前的近33年间,共发生里氏5.0级以上地震约600起。结果表明,该区域的地震大都在日月引力最大的时间段内集中发生。

按照2004年印尼大地震后地球日月潮汐的规律来计算,今年2月28日月亮离地球最近,其后一天 3月1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当日又为日月大潮,三者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同时地球自转变慢。“这无疑将激发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由此杨学祥得出结论,在2010、2014、2018年及其后一年,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非常大。

然而,杨学祥并没有准确预测出这场特大地震的震中位于智利,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下,要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作出精准预报根本不可能。同时他也指出,日月引力强度相当于引发地震能量的千分之一左右,能否引发地震还要取决于其他因素,如地质构造带的分布、地壳挤压褶皱的积累程度、地震活动周期等等。

拉马德雷周期

频繁的地震除了与日月潮汐、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有一定关联外,杨学祥认为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拉马德雷这种低温高压气流现象。由美国海洋学家斯蒂文·黑尔于1996年发现的拉马德雷,分别以暖状态和冷状态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20 到30年。

“拉马德雷的冷暖交替,让太平洋海面与周围大陆玩起了地壳跷跷板游戏。冷的时候,海水下降向大陆架挤压,暖的时候则大陆架压力减轻。”杨学祥在统计了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8.5级的18次地震后发现,在拉马德雷冷状态时发生 6次地震,在拉马德雷暖状态时发生1次;在拉马德雷第二周期冷状态时发生11次;而从2000年进入第三周期的冷状态开始,至今已发生2次地震。

结果很明显,拉马德雷在冷状态时期,正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期。杨学祥说,第二次拉马德雷周期中,地震发生地点绕环太平洋地震带顺时针旋转。在本次周期的地震中,第一次发生在印尼苏门答腊,第二次发生在智利,下一次最有可能是日本列岛和西太平洋岛弧。

更让人烦心的是,拉马德雷现象不仅跟地震灾害有关,还与飓风、暴雪灾害有关,并将影响南北大陆的降雨量。2004年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室副主任郭增建看来,低温暴雪灾害的频发正是由于2000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状态后,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导致的。

无独有偶,2008年初中国南方发生了50年一遇的严重冰雪冻灾,2009年11月到2010年3月,西欧和美国也都遭到强烈暴风雪袭击。

“在地球上,陆、海、气中的能量相互作用和物质相互交换,将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拉马德雷正是这一系列变化的关键,它使得强震以及全球气候变化都有着准60年的周期。”杨学祥特别表示,“中国是地震多发国家,在拉马德雷周期中很可能出现自然灾害。增加粮油储备,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是当前不容置疑的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