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曹操墓难做DNA鉴定 附近还有其儿媳孙子墓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1月14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北京举行“聚焦曹魏高陵”公共考古论坛,以超豪华的专家阵容,对备受关注的河南安阳西高穴大墓,也就是曹操墓进行了全方位的学术解读,对公众的质疑,从考古学的角度进行了一一回应。

  这8位专家都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得出结论。他们分别是:从事夏商周研究的社科院考古所所长王巍,从事曹操墓挖掘的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潘伟斌,长年从事汉魏洛阳城遗址发掘的钱国祥研究员,汉唐研究室主任、常年担任邺城发掘的朱岩石研究员,专门研究古代铭刻的权威专家赵超研究员,从事汉魏墓葬研究的研究员刘振东,从事科学测年的张雪莲研究员,古代人骨鉴定和人类学研究员张君。

  “石牌造假”说不成立

  赵超表示,现在指证墓主为曹操的一个重要证据,是写有“魏武王常用”的石牌。这个“魏”字,在“委”和“鬼”中间加了一个“山”字。这是秦汉时期的标准写法,但大概在魏晋以后就改变了,南北朝时期的北朝的书写材料里“魏”字就把“山”字移到“鬼”字上面去了。到北魏时期,这个“山”字完全消失了。这可以帮助我们断定,这个应该是东汉到魏晋时期的东西。

  有一个石牌写有“木墨行清”四个字。东汉中期到曹魏中期,人们把厕所都叫“行清”。当代人大概没有这么高的文化水平和文献知识,来造出这个词。

  在石牌里还发现了“樗蒲”两个字,“樗蒲”是一种古代赌博的游戏,出现在东汉初期,在曹魏、南北朝时期是非常流行的,这样的信息也可以提供准确的断代依据。

  没有鼎和玉衣,符合历史

  刘振东说,不同的朝代墓制不同,礼制也不同。

  在夏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墓道。到了西周时期,出现了多重棺椁,也出现了用鼎制度。东周战国时期,地上形成了一套陵园设施,用鼎制遭到破坏。到了两汉时期,形成了一套新的丧葬等级制度。一般叫做汉制。

  从目前挖掘的东汉墓来看,西高穴大墓继承了东汉多室砖墓的特征。但又和东汉王陵存在明显的区别,它没有回廊。所以,这个墓从时代上看处于汉制向晋制演变的时期,时代定在东汉末,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玉衣,在两汉很流行,但是曹魏时期,就消失了。因为两汉时推崇儒家,讲究孝道,再加上经济发达,厚葬流行。但经过东汉末年的战乱,三国时期的国力没有两汉时期强盛了。于是,曹操开始提倡薄葬,这造成了魏晋以后薄葬的兴起。

  DNA确认身份没操作性

  张君说,人去世后,DNA分子会很快降解,这和活体不一样。也就是说,死后遗传物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减少。

  做骨DNA分析对人骨材料有要求。比如它最好是保持出土时的状态,并立刻由专人提取,不能用水清洗。人骨DNA很容易受到现代人的污染或者其他人的污染。

  考古学家对西高穴大墓男性个体进行了评估。第一,人骨材料保存太差了,量很少,而且是从泥里面捞出来的,水洗过。第二,多次盗墓,已经不能排除古代和现代人的DNA污染。第三,寻其后代已难以确保可靠性。第四,技术上,目前国内对古代DNA分析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总体而言,用DNA确认曹操身份没操作性。

  碳14测年法缺乏材料

  张雪莲说,上世纪50年代建立的碳14测年方法,迄今为止是考古学、地质学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测年断代方法,其测年误差相对比较小。以前我们也曾将碳14测年用于墓葬的断代,一个是在夏商周断代工程期间,测定山西天马曲村晋侯墓的年代,一个是对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燕国遗址的测定。两个墓的误差,与文献记载相比不超过20年。

  碳14测年法也不是万能的,使用它要满足几个条件。它对于样品的选取要求很严,不能受到污染,而且树轮年代的校正曲线需要比较陡直。具体到曹操墓,校正曲线坡度比较缓,误差会相对较大。墓葬里残余的家具、木屑、衣服都可以用来测年。如果能找到一点儿木屑,哪怕是非常小的量也可以。但是目前那些都腐烂了。

  并非盖棺定论,还需验证

  王巍表示,任何考古发掘,完全认定是有相当困难的。除非这个墓葬,第一,没有被盗;第二,出土的文字把死者身份讲得非常清楚。这个墓葬由于被盗掘了,想要盖棺定论是非常有困难的。但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根据发掘,提出一个阶段性的认识是可以的。即使把它认定为曹操高陵,实际上也不是最终的结论,也还要随时准备接受新的考古资料的验证。

  墓葬认定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根据现在的情况,一号墓的规模大小远远小于二号墓,所以不大可能另外一个墓室是曹操。随着对一号墓的发掘,对周围遗迹的调查,考古工作者还要对它进行不断的补充。结论性的意见,会在经过充分的工作之后公布。


知情者称安阳曹操墓附近还有其儿媳孙子墓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27290/2729045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曹操墓地示意图

  记者在安阳采访时还了解到,高陵六公里附近还有曹操儿媳、曹丕妻子甄皇后的墓以及曹魏第五代皇帝,曹操的孙子曹奂之墓。

  现场探访 曹操墓前依然热闹非凡

  1月14日10时许,记者来到位于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的曹操墓前,附近停满了车辆,西高穴村村民在警戒线外,两个一堆三个一伙,不停地讨论着。村长徐焕朝悠闲地散着步,看到记者来,热情地打着招呼,仿佛多年的好友。

  徐焕朝说,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掘曹操墓,当地还用红砖砌了一条通往墓道的通道,由于来此参观或视察的人数大增,使通道碾压严重,考古人员害怕此处下面有什么文物遗迹,计划铺上水泥砖。“更令人高兴的是,从西高穴村到107国道之间的道路也计划整修。”

  徐焕朝还说:“来这里瞧热闹的不仅有本村或附近村村民,还有大老远从外地跑来的。”

  在曹操墓警戒线外,一位姓张的先生告诉记者,他和同伴两人从山东聊城开车跑了将近200公里来看曹操墓,可现在无法进去参观,但能在墓前照张相,也算没有白来。

  昨日11时20分许,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河南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副局长孙英民的陪同下,仔细地察看了曹魏高陵一号墓和二号墓,并详细听取了河南省文物部门的汇报。

  曹操墓附近还有曹奂甄后墓

  安阳市民靳先生平常就对安阳地方的文化很感兴趣,昨日,当他听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专家进一步论证确认曹操墓的消息后,又一次骑自行车来到曹操墓。

  他说,曹操被葬在这里一点儿也不稀奇,在曹操墓附近还有曹操儿媳、曹丕妻子甄皇后的墓葬,曹操的孙子曹魏最后一个皇帝曹奂的墓地也在附近。

  靳先生说,甄后墓在安阳县柏庄镇灵芝村,在曹操墓东边偏南六七公里处,又称朝阳陵。这在《魏书》中有详细的记载:“四年十一月,以后旧陵庳下,使像兼太尉,持节诣邺,昭告后土,十二月,改葬朝阳陵。”

  曹奂是曹魏第五代皇帝,曹操的孙子,他葬于河北省临漳县习文乡赵彭村西南约300米处,基本上位于西高穴村正东五六公里处。据了解,曹奂墓现存封土南北长64米,东西宽51米,高4.6米,面积达3264平方米。封土的东北角破坏一部分,此处放置一残存半个青石柱础,直径约1米。封土四面皆为耕地,附近的耕地内有散乱的砖瓦碎块,部分带黑油的碎瓦块。《嘉靖彰德府志》、光绪《临漳县志》均明确记载:“曹奂墓在临漳县彭城村。”

  靳先生还称,曹奂墓现在已经被列为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还曾钻探过一次,发现封土位夯土,下面有砌石,面积比现在的封土要大。

  专家看法 邺城作为都城达3个多世纪 曹操在此做了很多变革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朱岩石在14日召开的“聚焦曹魏高陵”公共考古论坛上说,西高穴大墓发现之后,有许多人觉得在这个地方发现有这么一个大墓,比较奇怪。实际上从考古工作来讲,在西高穴发现这种规模的墓葬是一点都不奇怪的。

  朱岩石说,西高穴大墓的东北边,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邺城遗址。这个都城延续的时间非常长,从公元3世纪一直到581年隋王朝建立之后,它作为都城长达3个多世纪。

  从都城规划而言,曹魏邺城也非常重要,它是一个具有中轴线规划的都城。邺城是曹操在和袁绍官渡之战结束之后开始建造的,邺城在曹操时代还是一个王城,到了曹丕称帝以后就成了五都之一,在都城规划上曹操做了很多变革,是中国古代规划史的里程碑,这种创新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很多层面,包括政治制度、用人制度等。

  现在公众看到的西高穴大墓实际上也有很多新的因素存在,在挖掘曹魏邺城遗址时,考古工作者通过工作积累,以及对于文物的鉴定,基本把曹魏这个时期的年代确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