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杰克逊离世消息震惊大洋彼岸的中国 各界悲痛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曾用音乐“为世界疗伤”的美国流行音乐天王迈克尔·杰克逊猝死的消息26日长时间占据中国众多新闻网站头条,人们对这位从未来过中国大陆的西方乐人的离世,表示惊愕、悲伤、感怀。



  50岁的杰克逊于北京时间26日清晨在美国洛杉矶的医院中死亡,初步认定死因为心脏病发作。



  他去世后4个小时,杰克逊中国歌迷会官方网站上已有超过两万条留言,有的表示“一直觉得他的一切就是传奇”,有的表示“不相信他已离世”。



  歌迷会首页上仍有“杰克逊7月伦敦演唱会”倒计时16天的字样以及这位“流行音乐之王”起舞的照片。已经12年没有举行演唱会的杰克逊原定于几周后开始为期半年的50场的“马拉松式的”伦敦演唱会。


  杰克逊去世当日,中国各地的歌迷在经历“震惊”“怀疑”“痛苦”的过程后,已开始忙着组织追思会,纪念这位也许是他们记忆里第一位西方歌坛巨星。



  一位叫“滚石”的网民在杰克逊中国歌迷会官方网站上表示,26日晚在北京组织一个面向所有杰克逊歌迷的纪念会。



  “让我们一起身着黑色服装为他秉烛守夜,”他写道,“请到场的人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出现极端举动。让我们在他的歌声中为他祈祷。”



  今年3月,迈克尔·杰克逊个唱的英国主办单位AEG娱乐现场公司负责人曾向媒体表示,迈克尔最想打进中国大陆市场,因为过去两次的亚洲巡回演出,他都错过了中国大陆。



  许多中国人都甚为了解杰克逊:知道他曾数次整容,知道他属于有色人种却蜚声世界,知道他官司不断,知道他捐巨款作慈善……就像他的经典单曲《白与黑》的歌名那样,对不少中国人来说,杰克逊就是一个“黑与白”的结合体。



  “对于中国人来说,杰克逊已远远超出一个娱乐之星的影响程度。他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说。



  他说:“他的‘太空步’和‘喇叭裤’对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年轻人影响很大,他的出现应和了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年轻人对时尚的向往,对外部世界的兴趣。”



  中国知名乐评人王晓峰将杰克逊称为“一个让我们开始看见外国东西的窗口”。



  30岁的韩晓鹏是杰克逊的忠实粉丝,他初中一年级时看到了杰克逊跳舞的录像带,感到非常震撼。



  “我最早接触欧美流行音乐也就是从杰克逊开始,就是他的‘太空步’、他的‘奇装异服’和他的‘诡异舞姿’让我开始关注欧美流行音乐。”如今已成为音乐产业经理人的韩晓鹏说。



  在北京和上海的一些音像商店,营业员们正忙着将早已落满灰尘的《迈克尔·杰克逊经典》和《危险之旅》等CD重新摆上货架,以迎接那些准备用重温经典来纪念杰克逊的中国歌迷们。



  国际流行乐坛知名歌星迈克尔·杰克逊在美国去世的消息26日在中国乐迷中引起强烈震动。人们以重温老歌、上网留言、抢购CD等各种方式,悼念这位世界流行乐坛的“重量级”人物。



  在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中国门户网站,迈克尔·杰克逊去世的新闻都被挂在网站的头条位置,各大网站还专门给出了杰克逊最脍炙人口的歌曲与MTV的链接,供歌迷重温一代巨星的经典作品。



  在新浪网,不到一天的时间内,网友对杰克逊去世的新闻留言达49000多条。“说不出的难过,我会永远和他的歌同在”、“一代天王就此陨落”、 “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网友的留言除了表达哀悼、惋惜之情外,也将迈克尔·杰克逊定位为上世纪80年代影响中国流行音乐文化的标志性人物。



  上海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节目编导邹哲群说:“我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见证了迈克尔作为‘流行音乐之王’的那段辉煌,他留给中国乐坛的不仅是脍炙人口的歌曲,还有太空舞、霹雳舞等表演技巧,甚至MTV(音乐电视)等节目形式在内地的流行,也与他的示范有着很大关联。”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中国各大城市,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通过广播、磁带等在坊间流传。提着“双卡”录音机在街头模仿迈克尔的太空舞,曾经是当时都市年轻人最时尚的自我表现途径。



  今年29岁的广播节目制作人曾晓萌对记者说,自己购买的第一盘磁带就是迈克尔·杰克逊的《黑和白》。



  曾晓萌所供职的上海“经典947”广播频道自26日早晨起陆续插播迈克尔·杰克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电台不断接到乐迷打来的电话和发来的互动短信,累计已有近千人次发表各种观点。一位乐迷留言:忘不了小时候迷上迈克尔,尽管那时还不懂英语,但被他的旋律打动。



  无疑,受到迈克尔·杰克逊“音乐启蒙”的中国歌迷还有许多。26日,在迈克尔·杰克逊的中文官方网站上,中国各地的歌迷纷纷发贴,号召歌迷在所在城市集合,共同悼念杰克逊。



  26日晚,重庆歌迷在市中心的朝天门广场集合,他们身穿歌迷会会服或者黑色衣服,点燃白色蜡烛,带着迈克尔·杰克逊的唱片、照片、海报、花朵和自制标语,表达哀思。成都、上海、杭州、北京等地的歌迷也发起了类似活动。



  清华大学大三学生小周参加了26日晚北京后海举行的歌迷聚会,“迈克尔·杰克逊是我最喜欢的歌星之一,真没有想到他会突然离开”,他说,“我搜集了差不多全部他的CD,这些将成为我一生珍藏的宝贵财富”。



  记者了解到,北京新街口、上海书城等各地音像制品聚集地,26日有不少迈克尔·杰克逊的乐迷光顾或电话垂询。有关人士预计,与他相关的典藏专辑等未来将濒临缺货。



  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BBS,迈克尔·杰克逊去世的消息一直停留在“十大新闻”的位置上。在上海的东方网、宽带山等社区论坛上,不少网友为迈克尔献上虚拟的玫瑰花,以表示哀悼。有网友留言,真遗憾他没能来中国内地演出;也有网友对迈克尔近年来涉及“整容过度”、“虐童”等负面新闻给予抨击。



  广播节目制作人曾晓萌说,听众在直播中打进电话或是用短信留言,大家表现的很成熟。他说,中国乐迷希望将迈克尔的音乐成就与他的一些私人事件分开评价,大部分人认为,他在流行乐坛的地位,无人可以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