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驾到:“比垮更垮”的一代?夜店达人生活史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去年开始,9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逐步迈入成人的行列,他们有的上了大学,有的直接进入了社会。如同他们的前辈,90后在青春期都急于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可,都期望以群体亮相的方式宣告他们已经长大,显示他们的力量,争取应有的地位和尊重。

90后女生率众打架;90后贱女孩想进娱乐圈而被潜规则;90后少年带领传销组织羁押白领;今年的天津高考作文题是《我说90后》……90后的故事近来频频见诸于媒体。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8599/1859948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8599/18599485.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深圳,一名90后和她的妈妈。相同的90后,不同的人生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8600/18600073.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包包和阿紫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8599/18599495.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荆灵 南方新丝路模特大赛总决赛冠军,新丝路中国模特大赛季军。 “专业上我不是最好,但是我的灿烂微笑让评委青睐吧。在训练时我一直坚持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

再早些时候,非主流、脑残、火星文、粉红力、腐女等等,这些成人所不能理解,甚至认为离经叛道的流行文化在90后群体中蔓延。


一说起90后,他们似乎是这样一个群体:喜欢穿稀奇古怪的衣服,比如乞丐服,一个洞时尚,两个洞潮流,三个洞个性;上网对他们来说和吃饭睡觉一样,炫耀的资本还有与众不同的QQ秀,还有好几个太阳的QQ等级;手机、相机、PSP,一个都不能少,发短信的速度与宝马有一拼;遇到难题就去网上搜;超稀饭韩日的东东;有经济头脑, 总想着自己赚一笔……

“世界当然是我们的,难道还能是你们的么?”年轻,这是90后自信的源泉。去年开始,9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逐步迈入成人的行列,他们有的上了大学,有的直接进入了社会。如同他们的前辈,90后在青春期都急于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可,都期望以群体亮相的方式宣告他们已经长大,显示他们的力量,争取应有的地位和尊重。

有想法、敢创新、脆弱、多愁善感、独立性不强,90后也有着年轻人的共性,可他们每每亮出的雷人之举总让成人大跌眼镜,但这些就是他们的真实状态还是被成人社会贴上去的社会标签?他们是否就那么不可理喻、难以打交道?本期专题通过结合他们成长的网络时代、消费社会背景,讲述他们现在的生活,试图就探讨90后的特征,真实地反映出这群年轻人的想法和生存状态,去理解他们被贴上的各种标签。


把父母20岁后干的事都做了

90后唯一跟我们不同的,是他们死得晚一点。作为80后的代表,韩寒看待90后简单直白。其实,每一代人的童年都有共同之处, 90后与前辈的截然不同,不过是因为他们处于一个更加变革的时代。


崔朝红准备好一桌丰盛的饭菜:可乐鸡翅、白云猪手、酿鱼丸,统统都是为了慰劳刚高考完的18岁儿子苏朗。但故事的发展却像电视上反复播映的那个公益广告,一桌热腾腾的饭菜,最后等来的总是父母的满心失落。“妈,我不回来吃饭了,我先跟同学去看电影,然后去吃烧烤,不用等我了。”

2009年6月14日凌晨,苏朗彻夜未归,在城中村的烧烤摊上喝了7瓶啤酒,搭着同桌的肩膀,眼眶红红地说,“兄弟,我们总算成人了。”

拒绝标签化

2009年,天津地区的高考作文题为“我说90后”。

“这是一个有趣的题目,有大量的亲身经历可以让他们发挥,但另一方面,‘身在此山’中的年轻人还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对自己和同龄人做出一个相对客观的总结。”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点评,无论如何,90后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大量关注,“不要再把他们当作孩童。”

在网上搜索“90后”,百度提示“是不是要搜索90后贱女孩?”包包和阿紫,两个出生于1990年的孪生姐妹,言词大胆,自称“90后贱女孩”,在腾讯QQ上的博客,一个月的点击量就有1900万。

“我们不希望人家说什么幼稚啊天真什么的。这不光是90后,在你们还没长大的时候都会这么想吧?”包包和阿紫告诉南都周刊。

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出生于1990年后的人口为2.64亿,而当中,在校生约有1亿。去年开始,9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逐步迈入18岁成人的行列,他们有的上了大学,有的直接进入社会,甚至已经小有成绩。如同他们的前辈,90后在他们的青春期急于得到社会的关注和承认,期望以群体亮相的方式宣告他们已经长大,显示他们的力量,争取应有的地位和尊重,并试图影响社会进程。

可除了“幼童化”解读,对90后冲击更大的恐怕是对他们的随意“标签”。脑残、非主流、校园暴力、炫富,再用“垮掉的一代”形容90后似乎已不合时宜,他们“比垮更垮”。

“把父母20岁以后干的事都干得差不多了,除了不挣钱。”

“喜欢在网络上秀自己,包括贱的方面。”

“拜金,追求物质享受。”

“道德底线越来越低。”

在 “你如何看待90后”的一个网络调查中,逾半数网友对90后给出了上述负面的“评价”。“90后刚刚兴起,就抨击90后,这样是不对的。”被媒体报道多了,包包和阿紫说:“正如一个同龄人说的,希望社会给我们灭火器,而不是助燃器。”

纯粹的一代独生子女

“ 你觉得90后有什么特点?”我等着网名“詠逺の啈冨”的小女孩在QQ上回话,她的QQ秀甜蜜到刺眼,闪闪发光的粉红色爱心背景,嘟嘴,短裙小背心,皮肤嫩得掐得出水。但从视频里,我看到这个出生于1995年的女孩子戴着一副大眼镜,穿着宽大的校服,脸上因为熬夜温习冒出几颗青春痘。

“莪們朂夶啲特點就昰莈特點吖!吥瘋嚸這丗堺哪ぬ玩錒?”(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没特点呀!不疯点这世界哪好玩啊?)我下载了“大黑鱼”(一个火星文转换软件),才得以和这些年轻人网聊下去。

他们没什么代表性,或者更准确的理解,他们身上,“代表性”这个概念已经被消解,每个人都只能代表自己。

“和80后相比,他们是更为纯粹的独生子女一代,因而更具个性。”杨雄认为,如果80后还具有一些过渡性的痕迹,90后则是更为纯粹的一代独生子女。

在经历中国第三个生育高峰(1985年-1990年)之后,9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在绝对人数上下降,但所能享有的物质生活和思想空间,却日渐丰富和宽松,消费主义、互联网和电子游戏的刺激无处不在。从他们懂事起,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就是手机和网络,出国也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而另一方面,90后的父母大多是60后,当1978年改革开放时,90后的父母们刚好开始迈入社会,他们的青年时期也正是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变革中度过的,因而对子女日后的教育更自由开放,过去那种绝对服从的教育观念被竞争、消费等符合市场经济的教育法则所取代。

郭锡成今年15岁,就要上高中了。他的理想是当一名火车司机,当被问及原因时,他说:“我比较爱护自己的命,火车司机看上去安全,不像飞行员会遇到空难,白领坐在办公室里会有地震。”面对儿子如此古怪的想法,父亲郭立新并没有直接斥责,他甚至将房子买在了火车沿线上,让儿子可以每天趴在窗边,看看心爱的火车。

有“攻略”的人生

参与这次专题采访的几位南都周刊记者,都刚毕业不久。但给我们最大震撼的,不是90后的特立独行、反叛、非主流,而是他们对自己的未来规划十分清晰。

18岁的少女导演艾水水,正在筹备自己第四部电影,她要把自己的电影再一次送到国际影展;1990年出生的小洁现在深圳当模特,但她深知这是青春饭,业余学习英语,兼职训练师,还开了自己的网店;口头禅是“无所谓”的17岁广州女生周靖,对自己的未来却不是无所谓的,

“我想考到香港中文大学读法律,将来从事法律工作。”

而我们十几岁时都在干什么呢?我记得很清楚,当18岁要报考大学时,为了省却麻烦,我早早选好了一个其实自己也不太熟悉的专业,班上一个男生羡慕地看着我说,起码你还知道报什么,我连自己将来想怎样都不知道。

“由于父母给他们的东西满足度比较高,他们没有理由反叛,他们不需要反叛就可以获得很多。”杨雄说,但这不代表90后惟命是从。

“ 他们的反叛是生活上的反叛,小节的反叛,一些社会现实让他们很早就明白应该把价值取向关注于具体的事情,而不是抽象的东西。他们认为社会是在要求他们成为更加工具的人、更加务实的人,而不是像80年代一些年轻人那样乐于过多地坐而论道。他们的审美趣味也更中性化,生活方式更模糊,道德界限也越来越不明晰。 ”

教育部的数据显示,今年834万高三应届毕业生中,有84万放弃了高考,十分之一的应届生没有参加高考,许多人将之归罪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收入低”的现状。但现实是,上大学对于90后而言不再是唯一的出路。

小纯,16岁的新疆女孩,号称淘宝年纪最小的网店掌柜,现在是韩国一家彩色隐形眼镜的代理商,从韩国隐形眼镜和国产眼镜的差别,讲到高于40%含水量的眼镜对眼睛的好处,俨然一个滔滔不绝的演讲者。

“我以后想当律师、开律师事务所,如果考不上就自己做生意。”在小纯看来,读书只不过是为了将来方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他们更像是在过游戏中的人生。”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说,“社会的宽容度以及将来高考制度的改革,肯定要打破应试教育体制,这将为90后的成功和多样化选择提供土壤,这是个什么都可以的时代。”‘

终将回归主流

70后、80后、90后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别?以十年来划分一代,实在是一个不严谨、不科学的分法。

“我无所谓和他们的比较。这是你们媒体的事情。我不觉得70年代和他们有什么特别大的区别。等他们长到70年代这样的年龄,估计想法也会差不多。人不是苹果,红富士放一堆,其他的放一堆。”被视为80后代表的韩寒曾经对媒体说,90后唯一跟我们不同的,是他们死得晚一点。

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系肖川教授强调,“按理说,每一代人的童年应该都有共同之处,比如探索的需要,获得欣赏和认可的需要,以及责任承担的需要。90后孩子同样如此。他们的这些变化是由于变革的时代造成的。”

关注这个变革的时代,关注这个变革的时代在这些年轻人身上留下的痕迹,这也是我们操作这期专题的出发点。比如,60年代的嬉皮士潮流,是典型的反正统文化运动。摇滚乐和环保的观念在年轻嬉皮士的推广下影响深远。而当年被视为反正统文化象征的牛仔裤,早就被成长于60年代的中产和富人们接受,克林顿和小布什都有自己钟爱的牛仔裤品牌。年轻人的反正统文化成功改变主流文化审美价值观的先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也许再过几年,等90后们正式踏上工作岗位,开始承担起家庭和社会责任时,这些曾经流行的东西也会被00后所唾弃,但每个人的青春期都可能对其一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一点从60后的温顺、70后的反叛、80后的创新,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90后最终都将成为主流的一部分,我们只是想看看,这些年轻人究竟能为主流带来多少“非主流”的元素。

在一家小咖啡馆里,南都周刊记者对广州的中学女生周婧说,“看来世界是你们的了。”

她喝着珍珠奶茶,摆弄着手中的魔方,不经心地说,“世界当然是我们的,难道还能是你们的么?”

90后面孔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8599/18599496.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小汪

中华女子学院经济管理系击剑队大一女生。摄影·邵欣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8599/1859949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李昌寰

2007年12月入伍,海军南海舰队某舰艇部队某舰枪炮测距部门上等兵。

今年参加了军校考试,第一志愿是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现在等消息,之后想休假回家看看爹妈。摄影·江晓卫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8599/18599495.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荆灵

南方新丝路模特大赛总决赛冠军,新丝路中国模特大赛季军。 “专业上我不是最好,但是我的灿烂微笑让评委青睐吧。在训练时我一直坚持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8599/1859949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李桐

首体体育新闻系学生。2009北京大学生精英赛冠军。理想是做一个自由的,向上的,独立的人。大学规划:深入专业知识,丰富业余爱好,学好一门外语,一定要有几个哥们,顺便找个女朋友,偶尔放纵、享受下尚有的所谓的年轻。…摄影·邵欣

女孩们的文艺江湖

和十年前以一场轰轰烈烈的“80后文学大讨论”拉开帷幕的80后隆重登场不同,90后无视旁人,目标明确,懒得为自己辩护,直接走上舞台。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8599/1859949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艾水水拍电影时的工作照。

“80后不能组建手机Q群边考试边共享答案,也无法在考场上百度语文作文。”

被问到90后和80后的差异,湖北女孩另维在MSN那头打出这行字,附带一个得意的笑脸。

1992年出生的另维刚刚结束高考,这在她的生活中似乎并不是一件很“大”的事。在网上,她早已是一名“职业人”——她是几份少女文学杂志的编辑负责审稿、编辑以及校对。

另维的母亲并不能完全理解女儿的工作。但女儿多年来的独立自主让她选择尊重另维。“你想做什么可以去做,但你要对自己负责。”从初中起,另维和母亲签过二十多份“协议书”,双方签字画押,母亲承诺不干涉女儿,女儿承诺“后果自负”。

在谷歌搜索“90后知名写手”词条,另维的名字赫然在目。12岁开始给杂志写小说、15岁起陆续担任6份杂志的编辑,迄今,年轻的另维已经赚了不小一笔钱。“反正各种大件都是自己买的,笔记本、相机、家里的空调,去云南旅游的钱等等。”还没念大学,她已经完全可以自立了。

“我觉得90后是蛮清醒的一代。至少我自己,一直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另维的话得到了不少90后的共鸣。17岁的艾水水和18岁的包包阿紫都流露出了同样的自信。

少女版王家卫:3年内进军戛纳

“我的目标是三年之内混进国际三大A类电影节,以及让90后拍的电影登陆中国主流院线。”

还差一个月成年。17岁的艾水水,眨巴着贴着闪光珠片作为装饰的大眼睛,笑嘻嘻地说着自己的梦想。

“三大”是指柏林、戛纳、威尼斯。迄今,在“三大”获奖的中国导演仍是一双手可以数得出来。面前这个姑娘,真正的初生小牛犊,讲这句话时,语调轻松却认真,一副“不怕你三年后来检阅我”的神气。

以商养艺

事实上,艾水水确实有点底气。她16岁拍完的《他叫苏格》,一部20分钟短片,今年在芝加哥、西雅图等多个国际电影节上展映。其中,在西雅图国际电影节上,她入围的是针对18岁以下年轻导演的“未来领袖”单元。

“今年本来还要送去柏林电影节的,但是经纪人递晚了,没赶上。”艾水水一说起这件事就遗憾不已。

这些事基本都不用她操心,有一位全能经纪人帮她打理一切。而在北美——往各大城市的电影节递送片子这些事务,也都有专人帮她操作。艾水水把这些人统称为“朋友”,年纪轻轻就有这么多遍天下的朋友,相当幸运。

17岁的艾水水如今是一名职业导演。初中毕业之后,她没有继续读书,先开店做生意,后尝试拍片。因为足够年轻而一举成名,被封为“亚洲最年轻女导演”,从15岁至今,已拍了三部短片。正在拍的第四部,是个长篇剧情片,暂定片名为《黑桃之夜》。

“这是一部童话题材的数字电影,有点魔幻风格。我还会在电影里面加入一些网络游戏的互动成分,可能还会考虑请些明星来。”

《黑桃之夜》让人联想到王家卫的《蓝莓之夜》,艾水水也不止一次地被媒体拿来和王家卫作比,因为同样飘忽的镜头、迷离的情绪、凌乱肆意的节奏,以及“别人拍部电影用掉2万米胶片,我和老王都要用掉20万米”的铺张。

“我就算是青春少女版王家卫吧,外在形式像而已,王导的情感深沉多了,相比之下我太肤浅啦。”她半开玩笑地谦虚,但并不以自己的“肤浅”为耻。她说,传统说故事的方式在很多90后看来多少有些老土,他们更喜欢享受她电影里这些直接涌动的情绪。

艾水水最喜欢的电影是Danny Boyle的《猜火车》,那里面充满残酷青春的疯狂。她尊敬Boyle“既能拍出伟大的艺术片,拍起商业片来又比谁都会赚钱的牛劲”。

“我特别特别认同以商养艺。”17岁的艾水水强调。

自称“从小就对赚钱特别感兴趣”的艾水水,初中时就在朋友开的店里入了股。15岁,她自己的第一家时装店“超人气”在北京通州开张,生意还不错。15岁下半年,投了3万拍第一部电影《亲爱的,某某某》,资金就是自己开店挣的钱。摄影机是跟朋友借的索尼PD150小高清,三个演员,后期全部由艾水水自己来剪,不出家门剪了一个星期,大功告成。

拍第二部片子《他叫苏格》时,已有投资商主动找上门来。16岁的艾水水老练地分析起市场,在此之前一年国产儿童片的数量是3部,拍给青春期90后看的片子更是一部没有——除了她自己的。“你可以说我片子拍得不够成熟,但我是唯一一个90后在拍电影的,甚至是唯一一个有意识拍电影给90后看的人,不投我投谁?”

钱和艺术,在艾水水的观念里从不对立,甚至近乎统一。“没有钱,就没法独立,就没法玩艺术。”艾水水觉得,她这代人对这点看得特别明白。他们小小年纪就明白了经济独立的要义,也懂得拼命去赚,极少有“贫穷艺术家的痛苦”。

在新浪播客的一次活动中,80后导演赵春明遇到了90后的艾水水。赵春明自嘲“除了创意、一无所有”,没有钱,剧组开不了锅,“艾水水那里有十万,我们正在谈”。

这场合作最终没有达成。艾水水认为80后拍的东西“有时候不知道是给谁看”。而对受众群的清晰定位,是艾水水自认为做得最好的。目标的明确与否,在艾看来正是80后与90后代沟的体现,“80后总说,我只拍我想拍的东西。”但这显然需要资本。

抗拒18岁

“80 后是理想主义者,我们更现实。”同样才17岁的另维说,“成长环境不同吧。”90后成长于一个物质条件更丰盛的时代,物质对他们的影响已从刺激转变为习惯,对物质实际而笃定的生活态度简直与生俱来。而80后,在他们的少年时代里或早或晚地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变,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一代人的价值观。在所谓理想与现实之间,他们注定更多挣扎。

另一个代沟则是:“80后有点偏激,对于不同意见,喜欢争论吵架。90后更无所谓,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我不跟你吵,但我也绝不会为你改变。”争论和辩解被视为浪费时间,“这世界上得是观点不同,为什么一定要互相说服,有那么多对错吗?”

在和父母的相处上,90后往往保持惊人的理智,像另维般和母亲“签协议”的方式并不罕见。艾水水说,一开始父母不懂她在做什么,也经常说她不务正业。直到她把自己拍的三部短片放给爸妈看,“我爸没说什么,但我看得出他挺高兴的。我妈说,你这种心思我当年也有过,不过你拍得太夸张了。”

在片场,艾水水一如既往地穿着丝袜、公主裙与高跟鞋,一次陈可辛看到她,吃惊地说:“你是导演?我还以为是个演员。”她介绍说,这种日系装扮风格叫作“姬系”,即公主之意。

“因为公主很幸福。我们这一代精神寄托少,内心常常会觉得空虚,所以更需要所谓幸福感的支撑,穿成姬系,起码能假装幸福。”

或许因为独立太早,对于亲密关系,90后的艾水水和另维都表示不太相信。“我没有那种特别亲的闺密,可能也挺遗憾的。”另维说。

18岁就要来临,艾水水对此很抗拒。她的博客标题,从两年前“永远的15岁”改到如今“永远的17岁”,总是试图让时间定格,定格在可以张扬任性、天不怕地不怕的青春期里。“我想要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她引用“垮掉的一代”作家凯鲁亚克的句子。

19岁夜店达人生活史

在夜店里,经常会有人找丁卯搭讪,还有人会主动要求送丁卯和她的女伴们回家。“我知道他们动机不纯,但很多时候也会上车,我高中去夜店身上还会带刀,上车就告诉他们,送我回家。“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8599/18599490.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1990年出生的嵇雯婷已有多年的夜店史,她戏称泡夜店是为了和老外练口语。

“是这儿吧,不好意思来晚了。”橙色短袖上衣,白色热裤,棕色彩瞳,丁卯一闪就出现在记者面前,无论从衣着、面孔还是声音上判断,她都不像只有19岁。

初中,第一次进PUB

“今天是素颜,不拍照了。”丁卯坐下来,初次见面的陌生感几十秒后就消失了。

“现在是‘学子月’嘛,要考试,你们没机会和我一起去玩了。”丁卯现在广州某大学读大一。

“我可不是那种夜店女王,你们别拿这个标签贴我。”丁卯说,但她并不拒绝被称作“夜店达人”。她的夜店史已经有5年了,第一次进PUB,还在读初二。

“是环市路那家唐会,当时表姐带我去参加一个便装Party”,她对那次经历的记忆还很清晰,“衣着就是小姑娘的样子,自己点了杯橙汁坐在角落里默默地喝,有人打招呼也不太敢说话”,那时候的她还很“青涩”。

和丁卯同岁的阿东,也是PUB的常客,他和记者约在大学城一家奶茶店见面,因为这里可以抽烟。阿东身材很瘦,身上的李宁T恤看起来有些松垮,除了面前桌上那盒二十多元的“双喜”,他看起来与门外来来往往的大学生没什么不同,“以前抽60多的软中(华),一天两包,最近没钱了。”他的声音不大,语速也有点慢。

阿东是广州一所大学国际学院的大一学生,按照学制,他会先在国内读两年书,然后到英国或澳大利亚的大学完成剩下的学业,相应地,学费也不低,每年五万。

和丁卯一样,阿东的“夜店史”,也开始于五年前上初二时,过程也很相似,“那时还小,跟一群比自己大的朋友去的,坐在那里傻看。”阿东说。

但之后的经历,阿东和丁卯有些不同。“当时的初中校风不太好,我们会认识社会上的朋友,后来和他们一起去过几次,这才慢慢能放开玩。”丁卯高中时,是班上的艺术特长生,“学艺术的可能比其他学生早熟一点,大家也比较会玩。”于是,夜店生活慢慢成了丁卯生活的一部分。

而阿东初中毕业前随做生意的父母迁到了外省,那儿的夜生活没有广州发达,虽然家境富裕,但阿东的生活和当地的同龄人也没有太大不同。直到再次回到广州读大学,阿东有了一些爱玩的朋友和老乡,周末晚上,夜店就成了他消磨时光的主要去处。

男要有钱,女要够靓

“ 我去得也不是很频繁,最多的时候每周大概三次。”阿东说,他家在广州市内有一套房产,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这儿就成了他和朋友们活动的大本营,“一般晚上九点以后出发,到了那儿十点左右,一般玩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他们常去的夜店分布在广州沿江路和海珠广场一带,一般一行十人左右,有男有女。

他们出手通常很大方,“每次都要花3000元以上吧,那些老板都把我们当财神”。在夜店里的主要活动就是玩骰盅、喝酒,有时也会跳舞,“如果人多,就点三四支芝华士,几箱软饮,再来几箱啤酒。”阿东说。

他的朋友很多,一起去夜店玩的,经常是他的潮汕同乡,他们大都还在上学,阿东是其中最小的。“大家谁有钱谁请客,有些朋友的卡里会有十几万,有的人总是等着别人掏钱,时间长了大家就不和他一起去了。”这些钱有的是他们自己赚的,但大部分还是来自父母。他们都来自比较富裕的家庭,对这样的花销可以不太在意。每个月,父母都会给阿东六七千元零花钱,“经常不够,还得再要,最多的一个月花了一万多”,阿东说起来,脸上有些惭愧。这些钱除了花在夜店,还用在平时和朋友吃饭喝茶上,他几乎不去学校的饭堂。显然,这样的夜生活,不是每个人都玩得起。

和阿东相比,丁卯每次去夜店前,都要仔细打扮一番。“和你现在看到的完全不同,要目立工画很浓的眼线,还要戴假睫毛,眼睛是最需要突出的,然后只穿one piece”,丁卯说,“在夜店,能不能吸引大家的目光,是件挺重要的事”。明暗不定的灯光下,这主要由“夜店妆”的质量决定。

丁卯不用太关心花费的问题,“如果有人约,他们都会请客,一些中年男人,能跟小姑娘聊聊天就很开心了,他们有钱,也乐意请客”,很多时候,是朋友的朋友把丁卯约去,她不用也没有兴趣搞清和自己同坐一张台的都是些什么人。如果有自己的朋友去,他们也会轮流付账或者AA。

霓虹灯下的声色体验

丁卯说自己去夜店的目的主要是喝和玩,“我酒量不行,又喜欢喝,经常喝醉,high起来会疯掉,抓别人乱亲,不过我还是有底线的。”

她的底线是不会随便跟男人回家,“夜店里发生这种事太平常了,很多人就是来物色目标的,初中时,很多女生就有志向成为这一行的交际花,她们会说,一定要在 15岁之前得到一个LV的包包”。高三时,丁卯有次就在夜店遇到了初中同学,“她好像是在陪酒,化了很浓的妆,但我们还是马上认出了对方,对视了一眼,就各自走开了。”

丁卯时常看到一同去夜店玩的女生被人领回家,“其实我也不是坚决不可以,只是没遇到自己喜欢的吧”,丁卯所谓的会不会“随便”的评判标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方的外表,“一定要长得帅的,如果遇到了可能就会发生,这点我是可以看开的,但不会只因为寂寞就去找”,丁卯的“夜店战略”,思路很清晰。

在夜店里,像丁卯这样的女生,经常会被人搭讪,“都是些自以为有钱的小款吧,买不起房子车子,买件衣服,请吃顿饭总可以的,这样的人最好搞定。”丁卯颇为老练地说。不过,一般她只贪对方的酒,“感觉那人有了生理反应,我会躲开的,有的朋友反而会凑过去,逗他们玩”。临走时,经常会有人主动要求送丁卯和她的女伴们回家。“我知道他们动机不纯,但很多时候也会上车,我高中去夜店身上还会带刀,上车就告诉他们,送我回家。”

但丁卯的这种方法不是每次都有效,高三时,丁卯有一次就差点被人带回家,“到了他家楼下,他把我推到墙上开始强吻我,我死命推开他,说现在是生理期,又说下次再见之类的话,最后他只能把我送回家。”而事后,丁卯还有点小小的满足,“得到了快慰,终于结束了一天的艳遇”。丁卯今天想起来,当时要是一念之差,很可能就跟对方上楼了,“不过,真要是发生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他长得比较帅,要不也不会被带到他家楼下嘛。”

有了这样的笃定,丁卯就可以从容地出入那些PUB了,年轻的她们,是夜店里玩得最开心的一群人。“我们会很放肆地玩,完全不顾别人的看法,那些比较老的人,行头比我们要好,还会花很多钱去做头发,但我们还是让她们羡慕”,丁卯嘴里“比较老的人”,其实不过二十四五岁,“她们就各怀心事了,不能像我们这样玩 ”。

除了和同伴喝酒玩闹,她还会一个人默默观察夜店里的各色人等,简单几句话就概括了夜店中众生相:“我们这些常去夜店玩的女生有这么几种,找真爱的,当然得有财力;比较爱玩的,但内心不太敢玩一夜情,我属于这种;无所谓的,想睡就睡,也许第二天能得到个包包;还有一种,经常去但不喝酒,就在旁边看”。夜店里的男人,只被她简单分为两种,有大钱的和有小钱的。

丁卯的分类法中,没有把阿东他们考虑在内,阿东他们去夜店只是自顾自地玩,不会主动和陌生姑娘搭讪,但如果有夜店里的陪酒女生找过来,他们也不会拒绝。

除了喝酒,阿东有的朋友也会在夜店里嗑摇头丸,“我坚决不吃的,知道后果很严重”,阿东说,“这些药,想买就可以买到,在夜店也从没见过有人抓”。而丁卯第一次在夜店看到K粉,还是在初中,“朋友的朋友拿给我,告诉我是糯米粉,我还信了,身旁的朋友赶紧把我拉走。”

有时,从夜店出来,还会有其他活动,阿东说到这些并没有避讳,“只算广州的话,我有两三个比较固定的性伙伴,范围再广点,差不多六七个吧,在性观念上,我还算比较开放。”这些女生都是他在夜店认识的,最小的只有16岁,初中刚毕业,“有的女生初中毕业就出来陪酒了”。通常是阿东从夜店带她们回家,之后双方会保持联系,“有时一个人呆着比较闷,就会去找她们玩”,阿东和这些女孩,都不知道彼此的真名,“她们好像也不图我什么,有个地方睡觉就行了,我没给过她们钱”,说这些时,阿东神色自然,没有炫耀也没有惭愧。

阿东第一次性经历发生在初二。他现在有一位女友,在外地读大学,“我都考虑要娶她了,她要是知道这些,会杀了我的,不过其实这些也正常,都是男人嘛。”

夜店并非全部

如果只看丁卯和阿东的夜店生活,他们很可能又会被贴上“富二代”、“性开放”这样的标签。实际上,夜店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两个人的生活远非几个标签可以涵盖。

夜店生活并没给阿东带来太多快乐,“其实就是消磨时间啦,没事干嘛”。他说自己更喜欢和朋友们在家里喝茶,打边炉。

虽然花钱大手大脚,但阿东并不是人们印象中的纨绔子弟,他甚至还去做过兼职,“在一家店里打工,不过经常迟到,一个月下来只挣到几百元”。在大学城,阿东有不少朋友,“我一个人住在一间寝室,每天进进出出的有二十多人”。采访中,一位男同学一直陪在他旁边,“幸亏比你大了两岁”,那位同学调侃道。阿东现在很少上网,已经忘了QQ号码,他大部分课余时间都会和同学朋友呆在一起,马上要期末考试了,阿东不想挂科,也会到图书馆复习功课。

“我现在的打算是好好读书,然后到世界各地去打工,再回国接管老爸的生意。”阿东还有一个弟弟,在父母面前,他是个乖孩子,“我去哪玩都会告诉他们”。

在丁卯的生活里,夜店那部分显得更次要。“我很想用非主流来形容你,但你又不是人们说的那种非主流”,这是一位90后同学对她的评价。丁卯在学校中的特别,并不是因为经常去夜店。

这学期的美学课上,老师要求每个学生回去找一个“美的事物”,大部分同学找来的都是自己喜欢的音乐和电影,而丁卯带来的是“英国后现代主义装扮的模特”。“我们完全没听说过这些”,她的同学说。

丁卯曾经的理想是做个时装设计师,虽然大学进了其他专业,她还是经常到广州的三联书店去买《I.D.》之类的国外设计杂志看。在同学看来很有个性的她,穿着打扮除了比同龄人成熟外,并没超出主流审美期待,“我还是要穿得好看吧”,她这样解释。

丁卯的父母都经商,也有个弟弟,父母对她的管教比较宽松,但很舍得在教育上花钱, “所以我从小就知道要把书读下去,虽然也贪玩,但还是没像很多女生那样过早地把身体贡献给社会,高考时我的艺术专业成绩在班里排第三呢”,她不无骄傲地说。

大部分的空闲时间,丁卯都宅在寝室里上网,她被室友叫做“马二妞”,她们宿舍4个女生都给自己起了个有风格的名字。除了看时装,她也浏览新闻,“我喜欢把腾讯、新华网,还有央视网站的新闻放在一起看,研究他们对同一件事的不同说法挺好玩的。”

张小娴、林夕、陈珊妮、卢广仲??丁卯如数家珍地说着这些名字,但她不接受被贴上“文艺青年”的标签,“那是个贬义词,那帮上豆瓣网说自己看多少的,很装 X”,她的博客就叫“不文艺”,不过最近却很喜欢听《大龄文艺女青年之歌》,“那些人的书和音乐,开始喜欢的时候,觉得自己很牛,好像全世界只有我知道,可没过多久,满大街都是了。”丁卯有些自嘲地说。

“我是个挺矛盾的人,没有自己的立场”,对很多事,丁卯都持无所谓的态度,“大学里的人,太愤青了,一条路走到黑,所以我才需要和外面的人聊,他们看问题会成熟许多,但我不会在白天和他们联系。”丁卯把自己的朋友分成很多类,不同的话找不同的人说。

丁卯的理想,是先进入传媒行业,然后成为一个专栏作家。(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网店小红人,不为钱,只为名

他们是,他们深谙网络江湖的两大法则——“红则成,默默则一事无成”和“名不正则言无应”,他们找到了一条成名的捷径——雷人名号的另类造型,于是“第一美妞”、“第一雷人”、“最小掌柜”等名号之下他们还会男扮女装,玩性感造型、玩童颜无忌。不过,他们这样做不是为了钱,只是为了享受“舞台上明星的感觉 ”。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8599/18599489.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19岁的潮汕男生叶生通过拍摄真人秀出名,

尽管没给他的手机店带来多少实质性好处,但可以沟女,这让他很得意。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8599/18599488.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家境殷实的大宝以男扮女装的雷人造型走红网络,

他说想成名的初衷不是为了钱,而是想让父母“大吃一惊”。

人要红 先雷名

周末早上10点多,19岁的肖肖睡眼惺忪地打开电脑,不停地聊天。像周末这样如果没有课,肖肖都会在电脑前耗上一整天。她要打理自己的网上小店,查看留言、上新货和发货。

“我不是只爱钱,我根本没有向朋友推荐我的衣服,只是尝试下创业。”被网友封为“90后第一美妞”的杭州某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的大一学生肖肖急得直摆手。

2008年8月她在淘宝注册了自己的网店,拿着家里给的2万块,背着麻袋在杭州四季青批发市场进货。可直到今年6月,网店的流量都保持在每天2人左右,门可罗雀,将近一年过去,销售业绩还仅是卖出11件衣服。

今年6月6日,肖肖在淘女郎社区以“90后第一美妞”为名发帖,并附上自己几张性感的自拍照,帖子很快就被群主置顶。随后,肖肖的小店点击量开始一路飙升,日流量从先前的个位数升至三位数,不断有买家来询问肖肖身上的衣服,末了一般都会附上一句“美女真性感”。在网友的呼声下,“90后第一美妞”这下也算是实至名归了。

和肖肖的沉潜相比,南京某高校英语系男生大宝开店没多久就在网络上一鸣惊人,他以一记唯美的男扮女装帖蹿红淘宝,被网友冠以“第一雷人”。今年3月底才开的网店一个月内迅速售出400多件商品,净赚5000元,在新店中实属罕见。现在,他在网店和论坛中定期推出真人秀,每期都能有十几页的跟帖量。

在淘宝里,如果你没有点噱头,很容易淹没在铺天盖地的网店里。有网友戏称,现在开网店就像“起义”,一定要先给自己找一个响亮的名号,所谓 “名不正则言无应”,只要帖子有人响应,你基本就成功了一半。肖肖和大宝的成功,就与“第一美女”、“第一雷人”这些名号有莫大的关系。

新疆乌鲁木齐南湖中学16岁的初三学生小纯,是90后最小的掌柜,今年4月开了自己的网店,专卖化妆品和彩瞳隐形眼睛。由于未成年人不能注册网店,小纯的小店是用妈妈的身份和银行卡注册的。虽然年纪尚幼,但小纯深谙“年纪小”的好处。在开网店之前,小纯推销过化妆品和隐形眼镜,一般推销的对象是年纪较长的人,“看过我样子的人都觉得我很可爱,眼神很纯真,对于一个孩子,大人一般不会有太多戒心。”

于是,小纯在开设淘宝店之初,就给自己冠名“90后最小的掌柜”,并亲自展示自己的隐形眼镜,bobo头,水汪汪的大眼睛,看起来像个洋娃娃,虽然手机拍摄的照片很模糊,处理也很业余,但还是吸引了不少眼球,从今年4月注册到现在已卖出了近百件产品,要知道读初三的她每周只能上一次网,这样的业绩已相当可观。不过出名之后的小纯也遇到了“成名后的烦恼”——几个无所事事的闲聊者不时向她发出邀约,小纯不得不在联系方式后加上“非诚勿扰”四字。

人已红 心老成

看到网友夸自己“火辣”、“漂亮”、“性感”等的留言,肖肖会对着电脑一个人偷偷地笑,然后一边招呼着买家,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回复慕名前来的聊天者。午饭时间一到,肖肖就会穿着拖鞋去食堂打饭,此时的她就是一个学生。

小有名气后,这个“90后第一美妞”对我说,她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网络上红则成,默默则一事无成。肖肖现在会时不时地追加十几张真人秀,其中一张,微启朱唇,手抚前胸,以婀娜的姿势展示了一件亮片连衣裙,并附一行小字“夜店首选:亮片闪闪,自己都被闪到了,请call我夜店女王。”

“大人的钱好赚,她们喜欢略微性感的风格,我只是迎合一下。大部分的90后还未成年,不能注册网上银行,看得多买得少。”肖肖现在已经懂得如何利用大人的心思去赚钱。

在淘宝论坛里以男扮女装“雷人”的大宝早在开店前就小有名气。去年10月,大宝成为蓝岸生活馆摄影师余江的业余模特。在余江看来,大宝是那种极具镜头表现力的人,只要余江说“给我一点眼神”,大宝就会马上进入情景,不造作、不忸怩,根本看不到表演的痕迹。

在名为《哀怨女王》的组照中,大宝变为白裙绿衣的女子,脸上涂有腮红,无厘头地挥舞着一架白色的小提琴。而《托塔天王》中,则上演口罩睡衣男,用鸡毛掸暴揍毛绒玩具的情景剧。朋友们对大宝的搞怪习以为常,但妈妈却指着《哀怨女王》里的大宝说“这个女孩长得真像孙燕姿”,并没认出这个“女孩”其实就是她儿子。

有网友跟帖评他是比女人更妖媚的男人,有人则嗤之以鼻,说其不男不女。尽管一再坚称自己并不介意网上的评论,但面对“人妖”、“性取向”等飞短流长,大宝也说自己 “没胆量看完几十页的跟帖”。他在博客中感叹“成名原来是种负担”,不被理解的时候,有人关心也显得多余。

“不过,如果没有什么值得说,别人也懒得骂你,有争议说明还有人关注我。”大宝两手一摊,如影视明星般脱口而出“习惯就好”。

现在,大宝开始担忧网民终究会厌倦这种搞怪的表现形式,而模仿的人也会多起来。于是,大宝开始联系在YOHO音乐季里认识的女孩魏静怡,一个导演系的学生。“我想和她合拍恶搞短片,来展示衣服和小店。”但具体怎么操作,大宝说得含糊不清,“还没有开始,谁知道呢。”

懵懂的眼神背后,“90后最小的掌柜”小纯的大脑在高速运转着。对于未来,16岁的她已经想了很多。“从现在开始挣钱,高中3年,大学4年,就能赚够一些钱。但我还是想要一个文凭,想去中国政法大学,以后当律师。如果能挣够钱,能够考上律师证,我要开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如果不能考上就做生意。”小纯描述得很详细,像是看图说话,不用思考,她甚至还打听了中国政法大学去年的录取分数540分,并盘算自己成绩是中上,应该能够考上。

就在与记者的聊天中,小纯突然向我打探起杂志的发行量和发行地区,问是否可以把她的小店登在杂志上做个宣传。“以后我一个月挣几万吧,不缺钱就好,我也不想有太多钱,钱多了是种负担。有钱了先换台电脑,然后再买手机,衣服……”小纯开始掰着手指想有钱后的事情,思路多得你根本想不到其实她才是一个初三的小孩。

出名不是为了钱

“雷人”大宝开店明显不是奔钱而来。家底殷实的他,在国内念完贵族中学后,前往美国纽约新城高中就读,一个月仅电话费就700多美金,回国念大学月消费也曾高达一万五,并拥有父亲一张可以透支10万的白金卡。

大宝身上似乎汇集所有败家子的特征。多得让人咋舌的名牌衣服,摆一桌子的迪奥,碧欧泉,雅诗兰黛化妆品。去年12月,大宝在开心网的记账组件里记录了一个月的开销,高达7000多元,大宝把这个开销类目以“大学生月消费”为题发表在博客中,发帖不到10分钟,博客点击就飙升至20000,次日达到24万。正值经济危机,收入锐减和找不到工作的网友指责其为“败家子”。这个事情在同学间也炸开了锅,甚至惊动了学校,他只好删帖,并屏蔽了评论功能。提起这件事,现在他还有点后怕,不断搓着双手。

大宝说自己想做明星,喜欢“享受整个舞台都属于自己的那种感觉”,而父母却希望大宝以后做一份稳定的工作。“他们都是为我好”,说到一半,本想表达宽容家庭环境的大宝,突然提高声音说,“其实无论我做什么,他们都认为我不会有什么成就,不可能超越我爸,小打小闹由我去,所以我就想成名,让他们大吃一惊。”

在淘宝成名之前,热衷唱歌的大宝就参加了“快乐男生”、“梦想中国”、“绝对唱响”等选秀活动,可惜在海选阶段就已是大海捞针。倒是网店的搞怪秀效果好,短短一个月内,就有了自己的粉丝团,甚至会有热情的网友给他频繁邮寄礼物。

虽然大宝一边对记者说“成名是甜蜜的负担”,想要点休息的空间了,但他的播客空间上还是醒目地挂着“如需要拍摄或演出,请拨打电话……”曾有一家厂商邀请他拍摄广告,一天两千元的劳务费。尽管家人对大宝的努力依旧不以为然,不过从败家到挣钱,他们的口风似乎有所松动,妈妈已开始悄悄地推荐儿子的小店给朋友。

同样都在网上开店,如果把叶生和大宝摆一起,那一定是不协调,叶生是初中毕业就辍学,今年来广州经营手机店的19岁潮汕男生,头发长留至肩膀,一年会染两三次头发。

今年3月叶生开了网店,看到淘宝上不少卖家通过发帖红起来,叶生也用手机拍摄了真人秀,从上往下的角度,瘦削的脸颊,金色的长发,朋友看到后笑着大声叫他帅哥,像极了“至上励合”的明星刘洲成,于是,叶生就以“花样美男”为题发表在论坛上,“发帖销售效果一般般,但不少网友留言说我很帅。平时用照片耍耍酷也会吸引到女孩,然后约她们出去玩。”尽管没有在淘宝上红起来,网店生意也马马虎虎,但能沟到女仔,叶生颇为得意。

不过现在叶生把头发剪短了,黑头发长出来一些,因为女朋友意见颇多,加上开店做生意,如此街头的打扮没有说服力。现在叶生白天在十几平米的实体店里摆弄着手机,不时盯着电脑上的淘宝旺旺,看看有没有买家询问。等到夜色降临,店门一关,呼朋唤友,带着女孩,去附近的哥哥酒吧,加州红KTV喝酒或是坐坐。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对话90后

大宝

出生年月:1990年 身份:大学生

Q:如果交换身份,你希望成为哪类人?

A:我希望成为一个有名气赚钱多的自由工作者。

Q:对于父母和他们的成长年代,你怎么看?

A:我觉得他们过分保护孩子,很多事情其实没有必要替我们做,他们觉得我们没有能力去做,我觉得这样不好,会让孩子渐渐没有主见和能力去应对一些事情。

Q:你认为为什么现在社会上对90后有一些负面的评价?

A:因为父母的过分保护,让他们失去了自己正确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Q:你目前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A:自己慢慢长大,承受的也会越来越多。

小纯

出生年月:1993年4月9日

身份:初中生

Q:如果交换身份,你希望成为哪类人?

A:宅女。

Q:你写博客吗?

A:我不喜欢写博客,我喜欢写日记,因为写博客没有更多的思考时间,而且我不想让陌生人知道我的内心世界。

Q:遇到困难或问题你会先说给谁听?

A:谁都不说,自己解决。

Q:你认为90后是一群什么样的青少年?

A:敢想,敢做,不过又有很多人过于叛逆,自以为是。

Q:是否曾经有哪句话,让你认为很有道理?

A:李敖的一首诗《胆》:我走我的路,别人怎能管?只手打天下,一身都是胆!我觉得很适合我现在的感受。

肖肖

出生年月:1990年3月8日

身份:大学生

Q:你生气时,冲口而出的字眼是什么?

A:去屎。

Q:你最不理解父母的哪些想法或行为?

A:帮我相亲。

Q:你交往过几个男朋友?

A:两个。包括现在的。

Q:你认为90后是一群什么样的青少年,具有什么样的特质?

A:固执。很有自己的想法。很爱幻想。

Q:是否曾经有哪句话,让你认为很有道理?

A:做自己。

Q:你目前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A:没有担忧。很坚持地走着自己的路。


90后标签

60后改军装窄脚裤,70后穿喇叭裤、戴蛤蟆镜、烫爆炸头,80后染头发、穿垮裤??每个时代叛逆的年轻人们或多或少都扮演过“非主流”的角色。只是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一样,“非主流”从地下、弱势的地位中彻底跳脱出来,如此高调地出现在公众视野。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8599/18599486.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广州一所中学举办的艺术节比赛中,

一名女孩向同学展示她用数码相机拍摄下的“美少女俘虏大兵”角色扮演造型照片。

90后是一群怎样的人?聪明、早熟、消极、信仰缺失……很多人试图标签化他们的特征,但他们是如此独特而碎片化的一个群体,碎片到几乎没有词汇可以全面而生动地描述他们。唯有他们的行为是可以标签的,解读这些行为标签,可以一窥90后的精神特质。

非主流

“我现在走在路上,回头率绝对是百分之百!”网名“宝~万人稀饭”的江西男孩晓风(化名)曾是“非主流”家族的形象代言人,去年凭借鸡窝头、烟熏妆的造型在网络上红极一时,拥趸者众。

他最早开始接触非主流是在南昌街头看见一个男生化着浓妆,衣服上写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当时就觉得太帅了。”自此之后,晓风开始尝试着化妆,一个月在化妆品和保养品上的花费在400元到600元。虽然父母并不赞成他玩“非主流”,但在钱方面,还是有求必应。

不想淹没在茫茫人海,总希望引人注目,这是大部分“非主流”少年们的心态。由此可见,非主流,顾名思义,是相对于主流而言的另类。举例来说,在手机普及的今天,如果你腰间还别着个BP机,那就是非主流。非主流音乐、非主流艺术、甚至是非主流历史观??非主流几乎可以应用于任何领域,其核心不外乎两个词——另类和个性。一句话,非主流玩的就是小众范儿。

70后对“非主流”敬而远之,直呼“不理解”;80后对“非主流”口诛笔伐,称他们是“脑残一族”,甚至戏谑地称为“肥猪流”。面对别人的质疑,90后用实际行动捍卫自己:非自己的主流,让别人说去吧!在一片非议声中,“非主流”队伍逐渐壮大,成为90后中最“主流”的潮流,最值得关注的青少年亚文化现象。

“非主流”这个词本身折射的,就是90后所期待的“与众不同”。晓风作为“非主流”的资深玩家,“非”龄已经四年。他说,大部分玩“非主流”的玩家都是抱着一种“引人注目”的心态。在这个逻辑前提下,“自恋”、“出位”等词汇非但不是批判,甚至成为溢美之词。

喜欢和自己的头发较劲,弄出各种不符合地心引力的发型;喜欢穿各种色彩鲜艳造型诡异的服装;喜欢化浓妆,并且自拍,还一定要PS,“非主流”呈现出的行为特征的确“很雷很霹雳”,但自信、个性、叛逆的气质却是一脉相承的“年轻色”,只是,他们表现的方式更激烈。“泛90后”(85-90年出生的人)阿宝说,“非主流”只是太年轻,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表现自己,他们需要的是时间。

火星文

“酱很好啊!”

“这年头谁不用辜狗写作业。”

看到这,别误会,“酱”不是辣酱麻酱豆瓣酱,而是“这样”;“辜狗”也不是小狗大狗外星狗,而是“google”;如果你不知道这些,请不要惊呼“这个世界变得太快”,这只说明,你还是个地球人。

所谓“火星文”,即是同音字、音近字、错别字、英文、日文及特殊符号杂糅起来表音或表意的文字。这个称呼最早出现在台湾,并随着《劲舞团》等一系列面向年轻人的网络游戏在大陆、香港以及海外华人社会迅速传播开来。

有个性、方便,是火星文流行的两大原因,随着火星文的流行,一些词汇已经不独90后专美,成为了网络世界的共通词汇,如囧、Orz等。

虽然火星文盛行,但很多90后在接受采访时却表示,他们并不像外界所想象的一样喜欢用火星文,平时常用的火星文词汇也就几个,如果大量用到火星文,原因只有一个——这是他们用来对付大人的武器。

“ 用了火星文,我妈就不知道我在聊什么了。”1991年出生的小静(化名)在一所重点中学读高二,面临高考的压力,父母对她管教甚严,不时会检查她的QQ聊天记录。自从用了火星文,父母检查了几次就作罢了。“我只能用这样的方式保护我的隐私。”小静略显无奈地说。小静的妈妈则说,她并不是故意要偷看女儿的聊天记录,“我根本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她也不和我说,所以只能通过这种方式。”

火星文筑起了90后和父母之间最后一道围墙,它是孩子们之间的“密码”。他们用这种方式寻求彼此的认同感,同时把大人隔离在外。台湾媒体曾报道过这样的新闻,父母因为看不懂火星文,而求助于“火星文破解手册”,导致供不应求。其实,破解火星文的方法很简单,有网站可以翻译火星文,甚至还有“大黑鱼”等火星文转换器,但心理上的距离如何拉近,这不是单靠读懂火星文可以解决的。

炫富

90后、炫富,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时总有种特别的意味。从拿着大叠钞票摆POSE的“炫富女”,到在日志中声称要买架私人飞机的“晕机女”,再到拎着一麻袋钱逛车展的“麻袋女”,90后的形象就此定格。在骂声沸腾的背景下,这样的闹剧为什么还在发生,甚至愈演愈烈?

也许“晕机女”shirley的故事能代表有些90后“炫富”背后的心态。被称为“晕机女“的shirley今年刚满18岁,还是一个学生,父母是公司的职员,家境中等,绝对没有富裕到可以购买私人飞机的地步。有钱要比,没钱也要比,不争馒头争口气,这是很多90后的心态。

炫富事件迭出,很多家长和网友担心“90后”的金钱观是否出现偏差。但《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的调研数据却显示出了不同结果:相比前几代人,90后的消费行为更加理性。上海社会科学院杨雄教授也认为,对金钱的追求不能全部归罪在90后身上,这是一种流行意识,其根源在于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影响。

粉红力

催生这个词的是网络上流传的一则70后网友的帖子,该网友在帖子中讲述了在北京三里屯亲历的一件中国人与外国人的纠纷事件,暗讽了“90后”群体人心涣散和信仰的缺失。像80后反驳70后,而标榜自己是“红色一代”一样,不久一篇《绝杀70、80 后!90后粉红势力火线集结中!》文章出炉,首次提出了“粉红力”一词。

“粉红力”的提出让90后第一次有了集体性的标志,因与爱国主义、道德取向紧密联系而成为时下备受推崇的性格标签。它不但寓意厚积薄发、终挑重担来予以回击,更表示在社会多方的拷问之下,90后群体将形成抱团之势。

除了风靡网络,“粉红力”的活动还延伸到了现实中。今年三月,华南理工大学北校区的近百名90后女生穿上一色粉红,共同发起“独立宣言”,她们希望通过“粉红力”概念的传播,来纠正大家心目中某些稍显偏差的“90后”形象。

其它新词

脑残

释义:最早出现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脑残者,无药医也。”现用于讽刺别人,近年流行于网络上,常见于嘘文之中,意解“白痴”、“弱能”、“大脑功能障碍”。

随着“非主流”的出现,此词被活用为放弃正常思维方式、言行举止幼稚偏激的人,常被80后用来形容90后。衍生词有“脑残族”、“脑残体”等。

例句:楼上的发言很脑残,鉴定完毕。

劲舞团

释义:韩国开发的一款网络游戏,玩家可根据节奏做出不同的舞蹈动作。劲舞团作为音乐游戏中的一员,不断加入最新最劲爆的歌曲,在90后中非常流行。因为一个90后的“非主流”劲舞团玩家和80后互打口水仗,使得其成为最受瞩目的网游之一,也逐渐成为“非主流”的标志。

游戏人物的设定,服饰着装,追求个性张扬、另类,从而也影响着90后玩家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穿着。劲舞团玩家在游戏中以“老公”、“老婆”相称,而他们在网上的聊天,多使用“火星文”交流。

例句:90后们以劲舞团为据点展开了与80后的长期口水战。

释义:来源于日语中的“moe”,指很纯很乖,还要带一点文艺色彩,原为80后宅男宅女们所使用,由于年纪日长,有装嫩之嫌,不得不让位给90后。

例句:连校服都能穿出萌的感觉,果然是人才啊。

45度角仰望

释义: 1、“非主流”人群常用的拍照姿势,正面效果有:脸小、眼大,纯情、动漫化,负面效果有:不容易辨别是否为本人。不建议在证件照中使用。

例句:那个“非主流”MM45度角仰望摄像头一个小时,终于完成了QQ空间的头像照。

2、郭敬明的文章《一个仰望天空的小孩》里的经典姿势,用于发出感慨之前,后被韩寒用作讽刺郭敬明的惯用语,后经90后改造,形容对某人某事的向往姿态。多作反语使用。

例句:平民总在45度角仰望中产的生活。

火星文测试

1、Orz 2、↓4I 3、唉低4、废柴 5、3Q

答案:1、(表示五体投地)2、吓死我 3、ID(identity)的音译 4、又名(废材),意为“废物”、“没有用的人”5、英文“Thank you”的相似音

高考同题作文:我看90后

今年高考作文天津卷的题目是“我看90后”,90后已经“出道”,开始作为一个群体符号受到社会关注,正如10年前80后开始崛起一样。在你心目中,90后是一个怎么样的形象呢?我们邀请了三位70后与80后的专栏作家,共同来做做这个高考作文题。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8599/18599487.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2009年2月,在广州鹭江村,两位90后发艺师在炫耀他们创作的新发型。 摄影·吴俊松

孺子不可教也

蒋方舟

40分

我之前总是被前辈打量着,等到90后长大到足以成为一个词,我立刻用银簪在自己身后划了一条大河波浪宽,忙不迭地跳到河岸,站在双手环胸的那一排老朽里,对彼岸的90后表示出好奇、理解、不满来,还有一点怵然的敬畏。

我之所以不愿在90后的群体里潜伏,是出于势利的考量——90后的名声,到底还是不太好。我的一位好朋友是学生会的小领导,和我同岁,都是89年的。他把手下的小马仔明确地按年代界限分成“可用”和“不可用”两拨。每次见了我都捶胸顿足地咆哮道:“90后和我们差距怎么那么大,那!么!大!90后怎么那么不成熟啊!不!成!熟!”

他觉得我们的下一代是自私的。他们对机会的嗅觉很灵敏,做事之前把自己的利益得失计算得太厉害。90后的父母那一代人妥协惯了,结果也没有过得多好,就教下一代可以放纵自己的自私。我很不希望看到比我小的一代人,在发表意见的时候,总是习惯这样的句式:“人都是自私的……所以……情有可原。”

90 后不断地争取获取信息的权利。我上小学的时候,大多数父母认为买电脑才能跟上时代,甚至认为玩电脑游戏有助于智力开发。但“90后”出生后,父母和社会,开始向他们屏蔽信息。所以,90后很分化,也很分裂。在学校和家里是一套语言和生活方式,在网络上,又是另一套语言,生活方式更是热闹得让人瞠目结舌。 90后是混血的一代。这在中国的古老社会里还没人见过。

然而,90后自己却不承认不成熟,他们觉得自己是圆熟的。成功的一切路数,尽管还没有亲身实践,但已经烂熟于心。90后的理想大多是成功学宣传的那一套,“成功”的标准如此单一。为了这个前路,他们默认了社会的不公,认为是成功的代价之一。

我曾经给一个作文竞赛当评判,题目类似于“我的理想”。很多同学的理想都是考一类大学,做白领丽人,出国等等。评分最高的,是一篇《我想成为有钱人》。当然,我承认她写得很好很感人,因为她来自贫困家庭。结尾,她激烈地说:“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一定要在一类大学有一席之地……”念这篇作文的时候,一片寂静。我心里五味杂陈,对于下一拨人如此切近却不易实现的“理想”,我知道不能轻视和嘲笑,但也欣慰不起来。

老实说,当我评论90后的时候,我心虚得要死。因为真理总喜欢停留在年轻的那一岸。青春的盘子里,菜换了一轮又一轮,无敌的是盘子本身。

评语:有歧视90后之嫌,扣10分;格调不高,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扣10分。

朝气?想当然!

西闪

30分

这个题目看上去不错,让那些90后的考生们像照镜子那样画一张自画像,总比《踮起脚尖》这样的标题靠谱。如果我是湖南的考生,我肯定会对“踮脚尖”感到羞愤——难道是嘲讽湖南人的身高吗?

幸运的是,我的身高尚可,我也不是90后,而是70年代生人。作为一个70后,我也来说说90后吧。

一想到所谓90后,我的第一反应类似于大多数轻度“萝莉控患者”。年轻啊、美好啊、朝气啊,一大堆傻乎乎的词汇就冒了出来。不过说实话,90后自然很年轻,但美好朝气之类的评价只是想当然而已。想一想自己读中学那会儿什么模样就明白了,差不到哪里去。

我家附近是城里颇有名气的某中学高中部,有时候晚上经过那里真是会吓一跳。下了晚自习的学生们从校门里涌出来,像一群飞蛾扑向街道两边的超市、冷饮店、小卖部和烧烤摊。男生用刚变嗓的腔调互相调侃对骂,衣衫不整的女生有的唧唧喳喳,有的尖声怪笑,甚为恐怖。

但是回想一下自己当年读高中时,也就释然了。那时候,我也在调侃对骂中,我身边那个女生多半也正在尖声怪笑。四周没有超市和冷饮店,但是卖锅盔和羊肉串的摊子照样围满了人。对于我来说,高中就是三年炼狱,直到高考结束。对于现在的90后,难道有什么不同?

看不到朝气,反而存在着一种戾气。可是这戾气与其说和青春有关,不如说源自环境。教育体制、考试压力、文化氛围,包括五六十个人挤在课堂里的那种现实的局促感,都会把人的戾气逼出来。幸好年轻,神经大条,换作我这样的年纪,下课铃一响,准会奔出无数个疯狂的范进。

说起90后,我只感到时间在无端地流逝。从今天的90后到20年后的怪叔叔,似乎一切都已注定。

评语:这个怪叔叔,肯定刚从火星回来,将镜子里的自己当成了90后形象,重扣40分。考虑到年龄一大把的原因,补回10分。

徒弟徒弟,死了变皇帝!

西门媚

20分

这阵子,似乎又闹开了代际之争。咦,为什么是又呢?

似乎前不久,还有人在说,那些老男人,不要来抢我们80后女孩,80后应该只和80后谈恋爱;有人在说,他们怎么还不让位,什么好事都让他们占了;还有人说,我们是不是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什么我们都没赶上?

这些声音来自80后。

另一种声音是,80后的人太不靠谱了,他们太功利了,小小年纪就那么现实,这么狼……

这当然来自老前辈。

但现在,大家已经在说90后了,连80后的人也可以站出来指指点点,90后如何如何。

这些声音都让我觉得耳熟,觉得怎么听过似的。忽然想起,每隔一阵,大家都要说同样的话。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当年说70后。

那时候的70后啊,离开校园,意气风发,内心却诚惶诚恐,觉得谁都碍着他/她,谁都比他/她强,于是口号啊旗帜啊山头就很多。我们在学校的时候,同学们人手一册的是刘再复的《性格组合论》,而那些60后50后的人们,是在读《伊甸园之门》呢。我们当时就意识到,这就是差距,那时内心因为晚生,是有种自卑的。

那种自卑又自大,急切焦虑的心情混在一起,看起来可能的确有点饿虾虾的,似乎逮住什么都要咬上一口。所以年长一些的人都不免变成了九斤老太,哀叹一代不如一代。

谁知道现在,连80后也熬成了九斤老太,也开始哀叹,这90后如何如何。

不知那些60后和70后的人,是不是想起了以前,他们也有过这么一场忧心。而他们曾经担心和不满的80后,这些年,也这么慢慢地混入了主流,变得老成持重。多少年后,90后会不会也将这样看待00后呢?

我的朋友小笨跟我讲了一句他家乡的谚语:“师父师父,死了变瘟猪,徒弟徒弟,死了变皇帝”。这谚语听起来超级无厘头。我问他什么意思,他说,因为以前在厂里,师父和徒弟的关系,是社会组成的一个基本成分。我大约明白了,这种师徒关系,有和谐的,但紧张的更多,徒弟很容易对师父心怀不满,觉得师父在,他便看不到出头之日,于是便有了这样的谚语来自我安慰。而徒弟熬成了师父那一天,也终于会明白当年师父的心情。

评语:题目要求说90后,说着说着怎么变成了70后“美人迟暮”的感慨?同学,你离题了!扣40分。


放养,而非圈养

生于90年代,是90后的幸运,时代塑造了这一代人的整体特征,他们的成长环境、父母的经历、家庭的物质生活和受教育方式,都与时代息息相关。

生于90年代,是90后的幸运,时代塑造了这一代人的整体特征,他们的成长环境、父母的经历、家庭的物质生活和受教育方式,都与时代息息相关。学者说,在温顺的60后培养下,90后会活得更加张扬,也更加善于表达和批评,更加大胆地去追求自己的生活,自己想要的东西。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8599/18599485.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深圳,一名90后和她的妈妈。90后快生活、快消费、快交往,

大部分父母都感慨跟不上他们的脚步。

2000 多元的诺基亚手机,放在1990年,那可以换成一台整个大院都羡慕的日本“夏普21寸”彩电。46岁的林少衡带着儿子林夏阳去广州中华广场买手机的时候,看着众人围在大电视墙前,不禁想起恰好是在儿子出生的1990年,电视剧《渴望》风行全国。“当时你妈还说,你要是像李雪健一样帅就好了。”

“李雪健是谁?”林夏阳嘟囔了一句,眼光随即又被琳琅满目的各式新款手机所吸引。“爸,这款怎么样,可以上网看视频呢!”对父亲的话视而不见,这在林少衡青少年时期是不可思议的,“会被老爸打得满地找牙。”但对林夏阳来说,他只回答自己想回答的问题。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必然存在,但不同年代的人相处起来却各有特色,尤其是父母的年龄段和经历,家庭的物质生活和教育方式,都与时代息息相关。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说,在温顺的60后培养下,90后会活得更加张扬,也更加擅于表达和批评,更加大胆地去追求自己的生活,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是更纯粹的独生子女,为市场经济而生的一代。”

父子日记

1977年,张育航上小学五年级,他在绿色塑料皮的小本子上写道:

2 月20 日。今天,爸爸给我借来一本《草原的早晨》这本长篇小说。其中一段最使我感动,就是内蒙古某炼钢厂读了毛主席亲自制定的《鞍钢宪法》后,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为了宣传,两名技术员担着随时有生命危险,坐在几十米高的铁炉上,把宣传标语挂在了炉上。他们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比如我有时不会做算术,就产生畏难情绪,所以我一定要学好社会主义文化知识,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贡献一份立(力)量。

2009年,张育航的儿子张达星上初二,他在自己的QQ Zone博客上转贴了自己欣赏的几句话:

1.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

2.我就像一只趴在玻璃上的苍蝇,前途一片光明,但又找不到出路。

3.青春就像卫生纸,看着挺多的,用着用着就不够了~

4.不要和我比懒,我懒得和你比。

5.做人就要做一个徘徊在牛A和牛C之间的人。

“小小年纪,哪里来这么多感慨?”张育航十分不解儿子所推崇的所谓“人生教条”,但比起自己年轻的时候,他也觉得儿子的确更有想法。

张育航认为作为90后父母的60后,是更宽容的一代。“比如我,没有下乡的知青经历,又赶上了恢复高考,上了大学,当了公务员。到前几年搞下岗的时候,我还算是比较年轻的,幸运地逃过了。没什么大起大落的经历,牢骚自然少,无论在单位还是在朋友面前,我们都比较务实,而不是像我们的哥哥姐姐那样,忆苦思甜,喜欢空谈。”

60年代出生的父母们,在他们的青少年时代,“文革”已快要结束,到上大学的时候,改革开放政策开始推行。相较于前人,他们更看重个体价值的实现,集体主义不再是唯一的神话。1988年东方出版社出版的《第四代人》,可以视为一部60后的总结之书。作者认为,随着高考恢复、西方文化的传入和市场经济观念的盛行,60后的价值观是自我设计、自我实现、自我负责。这一点也充分折射在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上,是“放养”而非“圈养”。

林夏阳今年参加高考,父亲林少衡对他的期望是,考上什么就是什么,只要有书念,学点东西,能养活自己就成。“儿子不是大人的延续和补充,我们自己也上了大学的,知道大学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小孩嘛,还是应该尊重他自己的想法。”

2005 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开展了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研究发现,在“90后”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已由高高在上的“家长”逐渐变为与孩子平起平坐的 “朋友”。51.2%的少年儿童将母亲视为自己的好朋友(1999年为36.5%),46.7%的少年儿童将父亲视为自己的好朋友(1999年为 36.2%)。

“这说明90后更多地将父母视为自己的朋友。”主持调查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表示。

消费我做主

“要生郭锡成的时候,我跟他妈妈商量好了,绝对不能惯着。”

15 年前,郭立新和妻子还在湖南老家生活,但身边的独生子女已经数量日多。“我妻子的哥哥、姐姐都是只生一个,宠得不行,就是星星月亮也给孩子摘下来。”他记得1993年一个亲戚家的80后独生子女撒娇,结果父母给他买了个七百元的进口玩具小车。而在当时,湖南省城镇职工年人均工资只有3067元,这几乎占掉了一个家庭四分之一的年收入。

郭锡成今年15岁,马上要在广州参加中考,他有自己的手机和电脑,但都是郭立新淘汰下来的旧产品。郭锡成没有零花钱,要买自己喜欢的NBA球衣和球鞋时,都由母亲陪同。“他知道买正版的价格不菲,都会主动带我们到北京路的小店里左淘右淘,找一些类似的球衣取代。”谈起这点,郭立新显得比较自豪,他认为这是儿子理性对待消费的态度。

但在很多媒体的声音中,90后显然一点都不具有这种理性消费的气质,他们是“炫富”的一代,正如带着一麻袋钞票逛上海车展的90后“麻袋女”一样,“我有钱,我带点零用钱逛个车展关你们什么事?”因为家境优越,嚣张而目中无人,很多网友认为这跟父母对90后的教育不当有关。

杨雄认为,90后的市场消费观念更强烈,这与他们父母的养育方式有关。“父母给90后吃洋零食、穿洋品牌,从小就接触丰富的商品,使这代孩子消费观念超前,欲望更强,背后支持消费的能力也更强。”

他曾经做过中法儿童比照调查,都是上海和巴黎十岁以下的孩子,问他们将来想成为什么人,法国孩子说要做运动员,做摇滚乐手,做帆板运动员;而许多中国儿童说要做老板,做企业家,要有汽车、洋房。“某种流行意识从父母、学校、社会那里潜进他们内心了。在这个基础上,钱和获得钱的渠道的重要性或多或少被过分强化。”

在采访过程中接触到的多位父母表示,要给孩子买东西之前,都会先征求他们的意见,包括价钱、品牌、款式。孙宏艳指出,90后在家庭中的消费地位越来越高了,他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听从父母摆布,不再是父母买什么就穿什么,父母给什么就用什么,而是在吃穿用等方面更渴望自己做主。同时,对于家庭的整体消费,他们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父母买电脑、电视等用品往往也要听取孩子的意见。这也说明成年人对孩子的管教方式更加民主,对孩子的零花钱不再过多干涉。

浅生活一代

“现在的孩子没电脑,都没法活了。” 张育航跟同事聊起网络,发现各家的孩子闲暇时间不再热衷于在外面玩,反而是日夜坐在电脑前面。这让家长们有喜有忧,一方面是孩子待在家里的时间多了,另一方面,你依然不知道他们在网上与谁交谈,或者在做些什么。

张达星的房间几乎没有白天黑夜的差别。任何时候光临,必有一台电脑在窗帘微开的幽暗室内闪烁。下载视频、MP3,玩游戏,泡论坛,查资料,跟国内和国外的朋友们聊天。他去过的地方不多,却拥有全国各地的朋友。“北京上海武汉杭州??太多了,我们交朋友也不大看别人来自哪里,兴趣相投就会加好友聊天。”他甚至因为杭州的网友把杭州描述得很美,所以决定大学要考到浙江大学去。

与前几代人不同,90后一代可谓“生在电脑前,长在网络中”。他们是技术时代的宠儿,轻而易举地,就能靠一根光纤电缆跟世界各个角落、各种肤色的陌生人结识。他们为地球村做出了最真实的解读。

从虚拟世界了解到的真实,让父母担忧不已。有一次张育航看到儿子的QQ签名,“为了你,值得放弃全世界。”他婉转地向老师打听,儿子是不是在学校早恋了,结果是查无此事。张达星知道了,几乎没把肚子笑破,“老爸,这是我崇拜的一个歌星唱的歌词。”

90后的流行变得太快。就像我在采访中接触到的一个16岁少女,她不耐烦地说,你们还在做非主流呀,早不流行了,现在我们要复古。

杨雄说,“他们的口味变化得更快,变化得更加刁钻,因为这是一个去崇高的时代,一个平民化的时代、一个多元的时代。90后的服饰、口味、取向越来越难以呈现一种统一的态势,每一个人都是一种潮流,整齐的话语越来越少。”

“他们是浅生活、浅阅读的一代,他们没有深刻的苦难要什么反思呀?就像易拉罐的生活方式一样,吃过不好吃的东西就扔掉。起起伏伏看得太多,没有很深刻的思考和反思的能力,这可能是他们的弱点。”

90后以90年代发展的速度成长,快生活、快消费、快交往,大部分父母都感慨跟不上他们的脚步。在餐桌上,郭锡成只愿意跟父母讲讲下次考试的日期,其他的能敷衍就敷衍过去。“他们转数(思考的速度)太慢了,跟不上我的跳跃。”

90后交往手册

根据专家、老师和家长们的总结,与他们交往,你得博览群书,又不能是个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你要有点钱,但不能是个不懂花钱的土财主;你得熟悉流行文化,但也不能不懂点小众的文艺知识;你要像个大人,但别指望仗着是大人来搞什么特殊……您要是觉得上面的话太忽悠,那不妨看看我们群访90后群体之后为你总结的交往守则吧,从禁忌到技巧到话题,总有一款适合你。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8599/1859948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8599/18599483.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第一章 五大交往禁忌

第一则:不要忆苦思甜

90后心声:最烦喋喋不休的大道理了,别以为是大人就倚老卖老教训人,你们小时候那点破事儿早脱离时代了,不要做out man 好不好?

点评:现在许多人认为90后很多方面不太好,实际上是用过去的观念来衡量的结果。社会在发展,成人很多观念也要跟90后一起成长。

第二则:不必苦口婆心

90后心声:别抓住P大一点事就反反复复念叨,讲过一两次我就知道啦。最怕你们一本正经了,又不是唐僧,那么啰嗦烦不烦哪。

点评:用居高临下的口吻训导孩子,不管是很和蔼、很粗暴、很坦诚还是用“你听我的就给你好处”这样诱惑性方式都不合适。其实90后眼界很开阔,普遍心理早熟,大人们说的他们未必不懂。

第三则:切忌独断专行

90后心声:强扭的瓜不甜,我去学什么才艺上什么辅导班自己会考虑,你给点建议就行,不要想着给我包办,时代不同了,兴趣才是王道。

点评:90后是非常开放的一代,他们更喜欢自己做主,成人应该是参谋和推动者的角色,而不是一个指挥者和计划者。

第四则:翻看隐私?断了这个念头

90后心声:又偷偷上我QQ空间看我日记吧?这么WS(猥琐)的事情我都不好意思提,小孩也有个人隐私的。那么有好奇心不如去打听点明星的八卦回来跟我聊。

点评:孩子不愿意跟长辈交流是青春期的正常反应,这点不单是90后,80后、70后都是一样的。90后自我意识更强烈,同他们交流,要更有诚意,把握好度。

第五则:严禁乱发脾气

90后心声:拜托,我是你小孩,又不是你下属,心情不好也不要找我当出气筒呀,你好歹也是成年人了耶,要学会控制情绪,别动不动居高临下,我和你可是平等的。

点评:我们很多人喜欢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要求别人,特别是对尚未独立的孩子。其实很多长辈为孩子所谓“错误”而发脾气的缘由经不起拷问,很多时候是为了出自己的一口恶气,而不是真正为孩子好。

第二章 五大交往秘技

第一则:申请个QQ

90后心声: 呃,你不会还没有QQ吧?说你out还不承认,那火星文肯定看不懂了吧?口合口合,哪憱恏,鉯鮜卟袙尒偸看硪愽客喇(哈哈,那就好,以后不怕你偷看我博客啦)

点评:火星文大概是90后最被妖魔化的标签之一了,当然,实际上它在这代年轻人中的应用确实也比较广泛。所以,了解一下火星文、QQ之类的新式交流工具,对真正了解90后多少会有些帮助。百度一下,这些东西不难找。

第二则:有点特长

90后心声:你懂画画么?会写小说么?会跳街舞么?篮球怎么样?能玩乐器不?唱歌总会吧?好吧,你怎么一点特长都没有啊,当我没见过你好了。

点评:普遍为独生子女的90后让家长肯花大力气培养其特长,根据相关调查,他们小时候学几样才艺相当普遍。所以这代人多才多艺是很正常的现象,要跟他们交上朋友,没点文艺特长还真不容易入他们的法眼。

第三则:学会平等交流

90后心声:你不是讨厌我顶嘴么,那我说话的时候也请你好好地听,不要打断我,等我说完了你再跟我发表意见——但是也要及时给我一个回应,让我至少觉得自己还存在,OK?

点评:跟孩子交流要用平等的态度,真正把孩子当做朋友一样对待,不单单是90后,包括00后都一样。现在的孩子是比较敏感的一代,中学时思想就比较成熟了,很容易发现你是否真诚。同样的话用不同的口吻表达,甚至交谈时有不同的表情,效果就完全不一样。

第四则:说话别拐弯抹角

90后心声:有什么话说明白点不行么,我最讨厌扭扭捏捏的了,不就那么点事儿么,好就好,坏就坏,对就对,错就错,干嘛弄得简单复杂化呀。

点评:这一代年轻人普遍更开放和包容,没有太多的禁忌。要是有些事情你真不知道怎么面对面沟通,换种方式也行。比如,给刚进青春期的女儿买套性教育读物吧,有女生告诉我们她喜欢这种交流方式。

第五则:道不同不相为谋

90后心声:别以为我们90后很随便,我只跟志同道合的人交朋友,别装潇洒乱搭讪,你那点坏心思都写在脸上呢。好啦好啦,我要看你顺眼自然会要你QQ的,回头聊吧。

点评:这个志同道合不一定是关于人生规划这么宏大的领域,而是涵盖了90后生活中的各种话题,大到以后学什么专业,想从事什么职业,小到最近在看什么漫画、影视剧,玩什么游戏、听谁的歌??凡此种种,因人而异,详情可参照第三章。

第三章 交往热门话题参考

话题一:日流韩流

90后心声:这可是最低要求了哦,不然我真不知道还能跟你聊什么了,那种感觉……嗯,你可以想象一下你面前坐着的是山顶洞人。

点评:其实80后已经开始接触日本、韩国的漫画、音乐、游戏和影视剧了,到了90后一代(尤其是较年轻的人群),身边来自日韩的娱乐文化产品已经蔚然成风。来自这些文化产品的明星、角色、故事乃至风格,都是90后熟悉的话题。

话题二:新潮数码

90后心声:咦,你这款手机最近很流行哦,摄像头多少万像素呀?我这个不行哦,勉强玩玩自拍啦,不过我P图(photoshop软件修饰图片)很厉害的说,不信你看我的QQ头像。

点评:中国IT产业的急速发展和民众收入的增加,让手机、MP3、PSP、相机、电脑都不再是奢侈品。90后往往从小就拥有许多电子数码产品,所谓“自拍”这样的90后标签正是基于拍照手机和相机的普及,而QQ更成为基本的社交工具。所以没点数码知识,你就真的落伍了。

话题三:网游

90后心声:你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呀?哦,魔兽我不玩的啦,我还是喜欢劲舞团、武林外传、天龙八部、街头篮球、彩虹岛??

点评:电脑的大规模普及,不但让中国网民数量剧增,也为成长中的90后了解社会提供了条件。而青少年爱玩的天性,则让网络游戏成了这代人的信息化应用中最重要的部分。游戏世界很大程度上成了他们社交的话题甚至方式。要想找话题,网游绝对是条捷径。

话题四:外语

90后心声:火星文这么有难度的我就不要求你了,外语好点就行,我们可是全球化一代。当然你如果本来就是鬼佬就更好了,正好拿来练口语,HOHO。

点评:开放的社会环境,便捷的网络资源,让90后接触异域文化的途径分外便捷。我们的采访中发现,出国读书已经是许多90后(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未来规划之一,而他们对外国文化的兴趣与熟悉程度,与外籍人士打交道的能力都普遍比前几代强。

话题五:星座

90后心声:什么?你也知道星座!哎呀,你是什么星座的呀?上升星座呢?太阳星座呢?月亮星座呢?嗯,你最近这个月的运程显示有烂桃花哦!……

点评:这大概是90后和80后乃至70后最没有代沟的话题了。改革开放之后流传进来的这种西方占卜文化无疑成了茶余饭后最好的谈资之一。当然,你要是想在聊天的时候不露怯,还真得花不少精力研究研究。

话题六:化妆服饰

90后心声:哇~~~你的皮肤怎么那么好呀,你用化妆品么?都用什么牌子呀?你的球鞋是NIKE最新款呀,那个阿迪的挎包多少钱?

点评:消费社会的广告轰炸,家长在物质生活上的极力满足,自身审美意识的觉醒,让现在90后的消费越来越向成人靠拢。穿名牌衣服、用名牌化妆品已经不是稀罕事,更多的90后开始关注流行趋势,你要是深谙此道,估计会很受欢迎。

话题七:唱K

90后心声:一会儿放学后KTV见哈。干嘛?今天我生日呀,不废话了,记得多叫上几个啊。

点评:90后(尤其是城市)普遍会有一定数额的零用钱,他们的娱乐方式也更为成人化。泡吧的也许还不多,KTV却不再是陌生的地方。要跟90后打成一片?请他们去K吧,要知道,为了做这个专题,我们记者就是这么干的。

话题八:又换男(女)朋友了?

90后心声:早恋?没这概念。恋爱还分早晚么,不要太封建哦,我可不算最早的,初中谈了两个而已。我们宿舍那个女生才厉害呢,小学就开始了,她BF换了不知道多少个,最近这个很有爱很有爱。……

点评:青春期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但我们调查发现,相比80后学生时代的懵懂,90后的情感经历普遍更早也更丰富。有时间的话不妨跟他们聊聊这个话题,也不用当做洪水猛兽,心平气和点儿。毕竟,谁没年轻过呢?(中国青少年研究会陆士桢副会长、北京四中尹强老师提供部分评点和建议,特此感谢。)

孪生姐妹的明星梦

未成名先遭潜规则

并非每个人都能如艾水水和另维般幸运。独立之路,有可能会满布荆棘。

包包和阿紫或许是90后最出名的代表,自封为“90后贱女孩”,噱头响亮,但她们说——“我们不是90后代言人”。她们现在是普天同庆文化公司的签约作者,在拥有几千万点击率的博客上,每天更新原创小说。

“贱是我们的小圈子流行语,对我们自己来说,贱是自嘲卑微平贱的意思。”

但外人不愿这样看待。对于把之前一段遭遇娱乐圈“潜规则”的往事写入新书,很多人质疑她们炒作。“这件事不要提了。”经纪人天蓝斩钉截铁地说,“两个小姑娘遭受的伤害还不够多吗?”

误入歧途

往事仿佛已尘埃落定。今年5月5日,一年前经她们举报的“源源影视负责人胡卫东、孟庆波组织未成年少女非法色情交易”一案在海淀区人民法院一审开庭。判决结果还没有下来,但对包包阿紫来说,噩梦终于结束。

2007年6月之前,包包阿紫还过着最简单的学生生活。读书,恋爱,偶尔和朋友去后海以及工体附近的夜店玩,喝一点酒就晕飘飘,觉得自己是坏小孩,但又有微妙的快乐感。

像所有相貌不错的青春期女生一样,包包和阿紫也做明星梦。那时,她们念的是向机场培养定向人才的职业高中,父母为她们设想的未来已铺好路。但两个人不甘心,高职毕业前,她们和家里大吵一架,决定自己谋生。

机会似乎很容易降临,很快她们遇上了自称是北京市模特协会副会长的孟庆波,孟把她们带到了位于海淀区一幢居民楼内的“源源影视”试镜。两个女孩很高兴,“这样的事情很多,我们朋友里也有被星探发现然后当明星的。”

“源源”的负责人胡卫东热情地接待了她们,并语重心长地向她们灌输,要进娱乐圈,一定要靠“潜规则”。与其浪费青春陪小男生玩,不如投资自己的青春以换取更大回报。

“我们不是没有害怕过。”但对于17岁的包包阿紫来说,娱乐版上揭秘的“潜规则”无疑已成为时代定理之一,而“成名要趁早”更被视为真理。面对真理,只有服从。

在庭审后,胡卫东曾对记者说,90后的女孩子就是一群想进娱乐圈的女生。受现在媒体网络的影响,对性持很无所谓的态度。“真以为一上床就可以成名啊,太无知了。”胡卫东的口气充满了嘲笑。

2007 年11月,包包和阿紫的母亲从源源影视将两个女儿强行带走时,两个女孩已不成人形。在被胡卫东长期霸占并“洗脑”的这段时间里,胡拍下的录像是她俩不敢逃跑的最大原因。而同时,她们成名的美梦依然不肯破灭。胡卫东会时不时带她们参加一些“影视圈聚会”让她们继续相信自己。“有时会想,既然已经付出了这么多,半途放弃太不值得了。咬咬牙坚持到底吧。”

“90后文学代言人”?

2008 年4月,包包和阿紫过了18岁生日。成年了,她们决定为自己负责。两人同文化公司签约,开始靠写文章来养活自己。开在腾讯的博客空间,第一个月就吸引了 1900万点击。她们陆续发表了写给父母和老师的信,宣称“我们恨爸爸妈妈给我们的爱”。文章回帖达两万条,一些90后的青少年表示理解,更多的网民则愤怒地批判两个女生“自私”、“堕落”。

时隔一年,包包阿紫的两部小说《光与影》和《疯长系》已经出版。给父母、老师的这三封信被作为序文与后记放在书里。“这是我们给自己的18岁礼物。”阿紫称。“有些文章已经不能代表今年的我们了,但还是想放在书里,没作改动。”三封信是她们刚从源源影视逃出时写的,一面是身心重创,一面是无法和女儿和解恨铁不成钢的父母。

“那时我们心里很阴暗,又害怕又难受,全是恨。”

最黑暗的经历被写进了书里。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担心“贱女孩这种通过冲击社会公德、道德传统来企图成名的做法,如果被更多心智不成熟的90后、00后效法,后果堪忧。”

“我们是自我救赎的一代”,包包阿紫这样回应。网络上,对她们的批评汹涌澎湃,大多数时候,她们选择视而不见。“

我们经历过的事我们有错,社会更有错,为什么不能写出来?我们就是要写下去,给看不起我们的人看。”

“贱女孩有所耳闻,印象不错。”说起包包阿紫,另维表示理解。“我觉得既然过去无法改变,就应该坦然面对,就应该去努力把它转变为人生财富。她们坚强乐观又勇敢,理应受到理解与称颂。”

“ 她们很可能成为90后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代言人。”出版人路金波说道。“90后的写作状态是全新的,没有80后的文艺腔,也没有70后那么有文化上的使命感。她们写作的意义更多的在于,宣告90后开始进入文学圈。”至于以后能有多大发展,不是一个符号能保证的。“全靠她们自己。”

她们的博客依然有着居高不下的点击率。读者很多是90后,兴致盎然地给她们留言,表达支持,或用悄悄话讲自己的故事。“很多90后都有过残酷的青春。真的,很多事情,成年人是不知道的。”

包包和阿紫一起看过岩井俊二的电影《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影片里,雄一站在麦田里,听着莉莉周的歌,这个场景关于孤独的表达令两个女孩流泪。有些情绪或许只属于青春,时间过去之后便无法体会。你指责她们虚荣,她们会怯怯而认真地说是“为了梦想”。而问及后悔,少年人的意气永远只会回答一个字“不”。在所

有的品质中,她们如今最珍视的是坚强。“我们经过很黑暗很黑暗的青春,你都不知道我们现在有多快乐。”

年初,慕容雪村出了一本书叫《原谅我红尘颠倒》,姐妹俩非常喜欢。

“想像慕容一样写一本黑暗到底的书,然后从此阳光地生活。”


对话90后

邹亮

出生年月:1992年9月 身份:高一学生

Q:如果能够交换身份,你希望成为哪一类人?A:百万富豪

Q:假如哪天不能上互联网了,你能适应吗?对你最大的不便是什么?

A:不能,没人陪我聊天

Q:遇到困难或问题你会先说给谁听?A:不说

Q:你谈过恋爱吗?你觉得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谈恋爱?

A:有;自己感觉对就可以了

Q:你交往过几个男(女)朋友?

A:2

Q:对你来说,在一段恋爱关系,什么是最重要的?

A:物质水平

Q:如果你的男(女)朋友要求同居,你会否答应?

A:不会

Q:你认为90后是一群什么样的青少年,具有什么样的特质?

A:既独立又依赖,既现实又幻想

叶生

出生年月:1990年9月 身份:小店老板

Q:你喜欢的品牌有哪些,经常消费的品牌是哪些?

A:好看就买.从不喜欢品牌东西

Q:如果能够交换身份,你希望成为哪一类人?

A:歌手、演员

Q:你平时主要关注哪方面的信息?

A:手机信息和明星信息

Q:你谈过恋爱吗?你觉得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谈恋爱?

A:谈过N次啦,会赚钱了再谈好些!

Q:对你来说,在一段恋爱关系,什么是最重要的?

A:要懂得珍惜才是最重要的

Q:如果你的女朋友要求同居,你会否答应?

A:我拒绝过一次

Q:你认为为什么现在社会上对90后有一些负面的评价?

A:抽烟,喝酒,赌钱,早恋(我可没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