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想起当年学英文

(2023-08-09 09:33:57) 下一个

前一阵看见有个朋友写了初学英文的体会,他的文章使我想起我那个时候学英文的情景……

那是在七十年代初,我还是一个中学生的时候。那段时间在学校里不常上课,很多时间是在拉练,军训,学工,学农,在教室里的时间很少。即使在教室里上课,几乎一半的同学都不在听课,有的同学自己互相吵闹不算,还要和老师开玩笑,碰到不太严厉的老师,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有一半时间能教课就不错了。

忘了是哪一年,开始有了广播英语,就是可以在无线电广播里跟着学习英文。记得当时好多同学积极性很高,对我们这些渴望读书的孩子来说,是个学习的好机会。除了学校的英语课,我每天回家就跟着广播再学。不知是什么原因,我对学习英文特别感兴趣。在家里,我老是听了读,读了写。当时教的大多都是些口号,但是不管怎么说我都掌握了。有一次在英语课上,刘老师让我到黑板上听写他教我们的几句口号,我还一字不差地写了下来。刘老师十分高兴,还表扬了我。我知道刘老师高兴的不仅仅是我写下了他教我们的英文口号,最重要的是他高兴有学生听他教课。

那个时候我们一会去农村学农两个月,一会儿去工厂学工一个月。有一段时间我们除了在厂里劳动,每周要回学校上两天课,学习各种课程,也包括英文。英语课刘老师换了陈老师。我当时还很想念刘老师呢,毕竟他表扬过我多次,给过我不少鼓励。不过无论是谁来教,我都十分期待,因为又可以上英语课了。

陈老师第一天给我们上课时,倒不是教那些口号了。他教我们英语人称,性别,时态变换和语法。具体的句子我记不清了,他每次要求我们在下周的课上能够正确默写他教的单词和句子。我非常高兴,总算我们可以学习真正的英文了!不过当时好多同学也是无心学习,好几个男同学还要捣乱吵闹。在下周的课上,我完全正确地听写了老师要求我们掌握的内容。老师在收作业时看了很满意。那天下课时,我去问了陈老师用英文怎么说年月日期等。老师当时就把我问的都写了下来给了我,并问我说你如果有兴趣的话,我下次带给你一套书,我可以教你。我真是欣喜若狂!从那天起我就开始了英语学习的生涯……

陈老师借给了我一套灵格风初学英文课本(The Linguaphone English Course), 共三册。这套课本是英国学者为外国人初学英文所编的。我当时也不太懂,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学习。我每天回家就照着书本念,然后做每一课后面的练习题。有问题在上完课时就问陈老师,有时间就到老师办公室念给他听。在学习读音规则的过程中,我掌握得还是比较快的。陈老师告诉我这是学好英文的重要基础,他为我的进步感到欣慰,他还表扬我的语音发音很正确。每次受到陈老师的鼓励和肯定都使我这个渴望学习的少女增强了信心。这套书里的读音规则和基本语法的练习很多,我每一课都做得十分认真。我可真是爱上英文了!

当时我们每周要到工厂劳动,陈老师不是我的班主任,他带学生劳动的车间与我劳动的车间隔着一扇铁丝网的门,门不能打开,但是交换书籍这样的小物件还是可以的。所以,我每次做完了作业就会在陈老师去工厂的那天隔着铁网门交给他,他批完后过几天还给我。就这样,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自学和老师的辅导,我完成了灵格风初级英文课本的学习。

灵格风英文是初级,可以让学者基本掌握英文的时态,人称的基本语法以及读音规则。结束了灵格风课本后,陈老师建议我学习许国璋的大学英文课本,当然书也是陈老师借给我的。学习许国璋第一册的时候前面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有了学习灵格风的基础,但是后面的练习就开始难了起来,主要是翻译习题多,这样陈老师的辅导和批改就多一些了。还是像以往一样,定时给陈老师交作业,他批改以后还给我,有时有空我会到他的办公室去一会,他会指出我的错误和分析错误的原因,还让我读给他听。平时在家里,我用半导体听听美国之音,当时也听不懂多少,不过多听还是有帮助的。快到离开中学去农村之前,我已完成了许国璋的第一册,开始了第二册的学习。在那个同时,陈老师还借给我几本英文的简易读物,都是一些英美古典文学作品的简化版。陈老师说这个就叫“泛读”,多读了可以提高阅读能力。他还说有几个生词没有关系,多看多读了就会记住的。这个教学方法后来我也用在了我的教学中。

1973年一过元旦,我和其他很多同学一样,被分配到了上海和江苏交界的农村去插队务农。刚到乡下时是冬天,出工的时间还不算太长,每天晚上还是有点时间学习英文的。当时学习许国璋的第二册,翻译的作业会定期寄给陈老师批改,他改好后再给我寄来。当时的邮政服务倒是十分迅速,一般两三天肯定可以收到。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可是后来就越来越困难了。到了乡下,生活和在学校皆然不同。每天的劳动会让人感到无限的疲惫不堪,特别是到了农忙时节,每天要在地里干十几个小时。当时为了做一个“可以被教育好的子女”,在劳动上面还不能打马虎眼。渐渐地学习英文的时间越来越少,后来就只好暂时停下来不学了。陈老师虽然感到有点遗憾,但是他还是鼓励我说“你现在劳动那么辛苦,可以暂时放一放,以后有机会再看吧”。就这样,没学完许国璋第二册英语的我暂停了英文的学习,大概是下乡后的一年多。

人在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有的时候有人帮了一把,或是有人指点了一下,会对以后的生活和事业有很大的影响。在那个读书无用的年代里,陈老师乐意教我英语,给予我无数的帮助和教导,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他的指导和帮助让我在英文学习中打下了初步的基础,后来英文还成了我的专业。陈老师可能也像刘老师一样,乐意地教授和帮助一个爱学习的学生,觉得帮助一个爱学习的学生能给他带来欣慰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jw2009 回复 悄悄话 那时候有一套书,记得叫Essential English,是香港出版的,国内比较少,通过生活介绍英语,不错。
成人学英语与小孩不同,特别在没有英语的环境里更是如此,从语法开始入手是比较现实的,起码能让人能学会阅读。语法方面的书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本解放前留下的日本人写的“英语语法”,看过这本书,当时国内那些大学教授写的书都不屑了。这本书实际上是讲英语的词法,一般的英语语法书也都是主要说词法的,这些书可以帮助理解简单的英语句子,要理解比较复杂的句子,就要了解英语的句法:主句,从句,关系词。。
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yefang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我们差不多同一个时期进入中学,那时英语课上学的都是一些标语口号,至今仍然记得的有:“go to the countryside, go to the frontier”,“Zhenbao island is the territory of China”,“down with the Soviet revisionism”,“a foreign language is a weapon in the struggle of life”, 大部分学生对学外语没有积极性。那时很少有像你这样爱学习的学生和愿意教学生的老师,- Salut!
格利 回复 悄悄话 你可能比我大一届,我们是七三年十一月才下去插队的。怪啦,当时上课的情形与你文章中所提到的情况一样,不要说是学英语,其它课程同学们也不喜欢上。我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冥冥之中就是喜欢读英语,每天早上别人干什么我不知道,我就一个人跑到一个偏僻的大树脚去读英语。工作以后,进研究所,也顺理成章捡起了英语。后来,也以英文立足于社会。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真好,少壮就努力,老大不伤悲:)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这个学习的经历很珍贵。我的一个英语老师是经贸大学的教授,主要是教语音的,我叫他吴爷爷,跟着他,我有了英国口音,一直带到现在。吴爷爷早去世了,我的口音里一直有他的味道,英国口音是我最熟悉的英语,每次听到英国英语,犹如行云流水般的畅快,耳顺:)
PingJiangLi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我小时候和你学英文一样Lone live Chairman Mao, long long live Chairman Mao. 真好,小时候就知道要认真学习。
麦琪儿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taag' 的评论 : 谢谢阅读!
ctaag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好文。 少小时是否好学和长大以后是否有“出息”常常相关呢。 我也是70年代初开始学英文。那时已经在兵团了,要打着马克思的“外国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的幌子学,否则要有麻烦呢。见你提到许国璋,感觉亲切,他是我外院研究生时的导师。 再谢好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