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识时务乱弹琴

(2023-08-20 12:12:50) 下一个

题曰“不识时务乱弹琴”,实话也;因言涉校外培训事,而自己已远离江湖多年,不知有魏晋,故所言皆主观臆断,未必正确。好在就只与几个好朋友交流,纯为饭后乱弹,不会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8月4号下午,网红铁头到杭州新东方的一所分校举报文化培训,网上直播举报过程,新东方被迫关门。对于这件事,网上讨论非常热闹,公说婆说,都是理直气壮。作为一个老教师,也想对这事谈点个人意见,正确与否,恳请各位朋友批评。首先声明,这里不涉及“双减”问题,因为政策涉及面太多,吾为下愚,明白。

第一点意见,关于校外培训二个疑问一是什么是校外培训?似乎没有权威的界定。个人认为,培训给人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这样说来,学生在校学习是培训。严禁课外培训,就是不允许有人在学校正式上外对学生传授知识,据说是因为“双减”而引出的话题根据我的理解,双减的核心是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而不是简单的严禁校外培训反过来说,有一定的针对性的校外辅导,让学生顺利而快速地完成作业,岂不是为学生减轻负担吗?所以说,要严禁课外培训,可以另外找理由,但不能借“双减”作幌子还有一个疑问,有司严禁课外培训仅仅只限于语数外三科,这就令人非常不解;什么理由只限这三科?如果主科不用补,其他科更不须补。而现在是其他课程都可补,唯有主科不能补,真是莫名其妙。

改革开放四十年,改革口号喊得最多的是教育部门,几乎是年年改天天喊翻来覆去,净整些新名词;要知道,教育是最需要相对稳定的,成天改来革去,非常不符合教育规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教育的决策,真要慎之又慎,切不可头脑一热,想一出是一出,教育是最经受不了折腾的

点意见,关于校外培训的功能校外培训其实就是对教育筛选功能的一个补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短板,要让这些学生成功通过筛选,补课就很有必要。通过培训,发扬优势,补足短板,大学,立马可就。举报者铁头说通过补课选拔出来的人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国家有用不知道他说这话的逻辑是什么?别说补了几次课就考上了大学是妥的优秀,就是补了课还是没有考上大学的也是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呀;这只能说铁头自己文化水平太差,根本不懂教育。

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同,针对性的参加相关的课外培训,未尝不是圣人“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实践。至于各科都是短板孩子可以不上985上个职院,成就“工匠”大师,人生功矣要明白,无论双减怎么减,考试录取的分数没有减,录取的比例并没有升这就意味着课外培训有存在的合理性。在高考还是以分数论英雄的情况下通过补课考上大学,对于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来讲,真的是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甚至一个家庭未来的唯一途径。

无论怎么说,培训是家长的刚需,尤其是广大普通家,自己文化有限,完全辅导不了孩子;经济压力山大,夫妻必须在外打拼;寒假暑假,谁来管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送去培训班,交费不多,把孩子的一切交给老师,加上一定的作业辅导,答疑解惑查缺补漏家长完全可以安心放心可见,校外培训是缓解家长和学生压力的一种合理存在是一种教育供给的相对平衡。至于有一些人打着培训的旗号骗家长坑学生,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打假还有“钓鱼执法”,还有骗取流量的人渣呢。

举报者声称自己是在惩恶扬善,实在是自以为是;殊不知自己打善扬恶。为什么?关课外培训,这不但没有减负,反而增加了普通家庭的负担没有消除教育的不公平是扩大了不公平。因为打掉了培训,直接受害者是普通的家;有钱人不怕,他可以高薪聘请一对一的家教尤其是举报培训,应该针对那些坑人的假培训机构,而不是新东方,新东方是个良心企业,国人有目共睹。

点意见,关于校外培训的举报。铁头的来头,我一概不知,举报之正误,我姑且不说但看他的言行举止,实在是没有什么教养的主。不管怎样,铁头只是一个普通的民有举报的自由,但绝无执法的权力。可他那神情,宛若权威的领导目光凌厉开口便是要断根,天天来你只是举报者,究竟否关,你铁头不能决定公民可以举报一个贩毒嫌疑人,但绝不可宣称要弄死他,怎么判是法院的事情。而且,我还要告诉你,只要一个国家还存在着教育校外培训根本不可能“断”。诸位信与不信,姑且待之。

最后我想说,铁头有志举报培训,最近披露出来的复旦苏东水教授假培训那才真是祸国殃民。苏教授在爱尔兰注册空壳欧州大学,国内培训,一顶博士帽66000共批发600博士,这些假博士几乎全都占据了权力和学术的“高地”铁头为什么不去打打这举国周知的培训大造假那怕顺藤摸出三,我就服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x潇潇 回复 悄悄话 以后鞋拔子与如意难以分辨了。
x潇潇 回复 悄悄话 我还以为是弹钢琴的节目呢(*^_^*)
支持你打假的好文!教授都丢弃自己的人格骗钱,真是黑啊!
京工人 回复 悄悄话 阁下或有所不知,层峰如今非常忧虑人口剧减,他们想到的一个策略就是禁绝课外培训这种非常花钱,非常从金钱上把学童分出高低的做法,以安抚底层民众不用担心没钱儿女不能受教育,放心多生几个,反正都是在学校教育上见高低。另一个于此关联的措施就是把公立中小学入学资格打散,让世上再无学区房,上哪个学校都摸不着头脑,大家盲上一个学校,起点平等,又不能凭培训获得优势,只能凭智商和是否用功见分晓,贫寒子弟不见得吃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