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叫人读书与劝人从良

(2023-04-18 15:25:13) 下一个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男人有二大爱好,拉良家妇女下水,劝风尘女人从良。”恕我懒怠,不曾考证出处;但是,一直从心灵感到震撼,真不容小觑其语义之深刻与经典。

还似乎没有人给迅翁这句警言作过较为细致的阐发,在下愚钝,愿谈一点简单认识,以就教于方家。

一般认为,“拉良家妇女下水”和“劝风尘女人从良”,表现的是中国男人两个方面的处世方式,亦或是两种不同的德行。前者是坏是恶,陷人于污泥;后者是好是善,救人于水火。但个人以为这种认识太是肤浅,甚至是以蠡测海,门外逡巡,未能登堂入室,自难窥其堂奥也。

吾固以为,上述二者无有善恶好坏之分,只是问题的两个方面;简言之,意思就是说中国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拉良家妇女下水”好理解,问题是“劝风尘女人从良”,为何不是善举,且容老夫慢慢道来。

走上卖身这条道路,当然是“生活所迫”,是值得我们同情的;但是,为生活所迫就一定要去当妓女吗?世界上为生计发愁的女性多的是,为什么绝大部分没有选择这条路?可见还是有一些个人的因素,这恐怕是人们既不承认但又的确如此的一种尴尬。当然,家贫被卖,陷于青楼的属于另外一种情况,不在这里讨论。君不见解放之初,人民政府决心清除青楼妓院,妥善安排妓女的生活出路,可还是有绝大部分妓女抗拒改造,仍然向往卖笑生涯。这是其一,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中国男人很少有从心里同情妓女不幸遭遇,无不是把妓女当作买笑寻欢的尤物。若说有劝妓从良,要么是贪恋美色逢场作戏,最终是始乱终弃;要么是沽名钓誉惺惺作态,最终是水月镜花。历史上也许真有风尘女子爱上落魄秀才的故事,但最终多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张生薄幸弃莺莺的悲剧结局。世上似乎没有转过墙角就遇到了真爱,倒是转过墙角撞上墙的却有很多。

历史上,常常为人称道的是苏轼帮助妓女落籍从良的故事,这倒不是杜撰。一是元祐年间路过京口时,宴会上两个营妓郑容、高莹慕苏轼之名,求帮忙脱离青楼,苏东坡作《减字木兰花》以赠:“郑庄好客,容我尊前先堕帻。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 高山白早,莹骨冰肤那解老。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令二人呈当地长官,自然达到目的。是词实为藏头词,每句开头即是“郑容落籍,高莹从良”。

后来,苏东坡在杭州作官的时候,有个叫“九尾狐”妓女想要从良,苏东坡写下判词:“五日京兆,判断自由。九尾野狐,从良任便”;准其从良。可是,当另一妓女援用九尾狐从良的例子来恳求脱籍从良时,苏轼却判道:“敦召南之化,此意可嘉;空冀北之群,所请不允。”什么意思?虽然想要从良,“此意可嘉”,但她才艺出众,如果这个妓女从良了,那么杭州官妓就没有了“花魁娘子”,故为不允。

可见,所谓劝妓从良,仍是游戏耳。连苏轼都是如此,遑论其他人了。所以,宁可相信猪上树,不可相信帮助妓女从良事。

后来,有好事者把这句话孳生为:“中国人最爱干的两件事是,叫别人读书,劝妓女从良”;感觉更是深刻。为什么?因为这叫人读书和劝妓从良,都是自我感觉道德优越爆满,或者是流于假仁假义,为自己挣点“流量”;或者是费力而不讨好,对方未必领你这个情。

而且,这读书还不象为妓,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简言之,只要自己愿意,是女皆可为妓;但心中再向往,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读书。这绝不是说读书有什么了不起,而是说读书如同百工,有个人的潜质问题;譬之不是谁都可以学唱歌,谁都可以学开锁一个道理。

故是,不要把读书看得那么崇高,被人们崇奉的“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读书高”,绝对是传统文化的糟粕。读书可以高尚,但不是唯一的高尚;社会360行,每个行业都是高尚的。没有行行出状元,就不可能有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

更为重要的是,读了书,知识必丰富,但读了书,品德不一定就品高尚,甚至比不读书还更加卑劣。所以,我们必须破除关于读书的一个错误观念,那就是不要指望读书能使一个人获得道德、品行方面的收益。现实生活中,许多自诩为“饱学”之士,却没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高雅自信,反倒猥琐油腻,三观卑劣,真不知道是不是读书出了什么问题。

明代曹学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一次,某皇亲的奴才又故技重施放出斗犬,任其咬人,一秀才被扑倒在地,眼看就要命丧狗口,这时路边冲出一屠夫,杀了恶犬,救了秀才。皇奴大怒,把屠户捆绑送官,要求官府判他给狗偿命。曹学佺看过状纸后,不惧权势,判屠夫无罪。皇亲暗中重金贿赂并威逼恐吓秀才。再审时,秀才出卖屠夫,改了口供。曹勃然大怒,拍案而起,重责之,秀才挨不过板子,只好招了。曹学佺愤然在案卷上写下“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的千古名联。其实,这样的秀才多着呢,倒是曹学佺却少见。

胡说这些,实不应该,用文雅的话说,这叫清泉濯足,大煞风景;焚琴煮鹤,罪不可恕,乞求诸君原谅则个。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