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伐冰之家不畜牛羊

(2023-04-02 14:16:33) 下一个

近二年,网上一直对一些艺界名人直播带货提出了批评,先是潘长江在315晚会翻车,虽然本人已经辟谣没有说过“灌醉茅台董事长”之类的话,旋即在接受采访时,尝试跟网友交心,请求大家体谅像以前一样继续支持他并没有挽回自己的名声。接着又是杨澜直播卖袜子、床罩引热议,不是热议,而是一边倒式的反感

对于一波接着一波关于名人直播带货引发的讨论,我个人的态度也是反感,而且是非常的反感

诚然是人的本性,“鸟为食亡,人为财死”,倒也无可厚非;“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既然是,人类社会就免不了利的争抢,“争利者于市”,世之常态也。故是,艺人想更多的钱,也似乎可以理解。

但关键问题是,好虽是人的本性,但绝对不是毫无节制毫无原则的争抢,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和制约。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是规范的基本原则。当然这个“道”有很多,但最高的规范就是在夺利之时,应当根据自身地位与条件,有所取有所不取。而一个总的原则就是官不与民争利,势大的不与无势的争利。《史记·循吏列传》曰“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意思就是说拿着国家俸禄的人,不得和老百姓去争夺利益,已经得到大的利益的人不能再谋取小的利益。董仲舒把这条原则称之为“上天之理”、“太古之道”;他说:“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民争业,然后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此上天之理,而亦太古之道”。总之一句话,为官者乃至为官者的人家,不能贪婪,与民争利。

这种思想,早在先秦就已经很明确了。《礼记·大学》:“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那些有公家配备四匹马拉车的士大夫阶层,就不要关注养鸡养猪的私家营生;卿大夫以上的“伐冰之家”阶层,所受国家俸禄已经够多了,也不应该再去蓄养牛羊了;“百乘之家”高官,应当与人民休戚与共,而不能纵容手下搜刮百姓,聚敛不义之财,否则还不如让他们监守自盗呢

中国是极为重视“礼”的国度,古代能有马车的家庭不但很富有,而且有社会地位;而有冰块的家庭那高官巨富,这些家庭就不要再干那些养鸡鸭牛羊的事;把这一点点薄利让给平民百姓,给不如自己的人一条生存之路。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亮点,是文明骨子里的厚道和节制。

简要说明一下,在古代,富贵家庭一般要建冰窖,冬季伐冰,夏季使用,存储以备不时之需。而且,不仅富贵家庭藏,国家也要有冰块的储备。储备冰块,当时主要是用于殡丧;按照周礼习俗,停柩待葬叫做殡,封建时代,人分三六九等,所以“殡”的时间也有等级划分,天子殡7个月,诸侯殡5个月,大夫殡仨月,士庶人逾月而葬,老百姓也要过了头七之后才出殡。可见社会等级越高,殡期越长,冬天还好,夏天气温高就麻烦了,于是古人就利用把来降温。《诗经·豳风·七月》中“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描写的就是冬天采冰藏于凌阴(冰窖)的劳动情景。冬天“伐冰”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也非一般百姓能承受的了。所以,那个时候,一个诸侯国用于殡葬的冰块,存放冰块的冰窖大小,是衡量国家强弱的一个标准。史载,秦穆公,用于藏冰的“凌阴”,其库容就高达190立方米,秦穆公以此向人炫富,吓得西戎竟然不敢犯秦的念头

总而言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官府不与民争利,富人不与贫争利;用我故乡父老的话说,任你本事再大,也“不要一个人把天下的麻雀捉净”,一旦捉净,民不聊生,则怨恨生矣。作为艺人这个阶层,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是绝对的最大获利者之一。唱一首歌,演一场电影,便自诩为著名的“家”,昂头戴面,出入前呼后拥;腹中草莽,无处不耍大牌。看《隐入尘烟》中的角色,除海青外几乎全都是泥腿子,说句良心话,那演技并不逊色于诸“星”。诚然,好的表演需要技巧,但绝对没有载人航天难!能演戏应该发财,但为国捐躯的烈士们更应给他们发大财。可现实却恰恰相反,别说那些默默无闻的革命烈士们,英雄流血复流泪;就是大名鼎鼎的钱学森袁隆平们,其身家绝对不如一个小小的萤火虫“星”。

潘长江、杨澜都是我个人比较认可的星星,上面的文字真还不是针对他俩说的;因为在乱象丛生的演艺界,潘、杨还是较为守规矩的。只是期望他们能明白一点,人生都有不如意,但今天的中国艺人的人生,如果不是庸人自扰,真没有什么不如意的。同时也牢记《老子》所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足常乐,感恩于时代的馈赠;能忍自安,不与普通民众争小利。如是,则“诚知足,天不能贫;诚无求,天不能贱”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