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世间万事有因果

(2023-04-11 19:26:35) 下一个

这是上世纪中叶发生在我故乡一件真实的事。

距离我家大约10公里的地方,有一刘姓富户,刘家只有一个独生子(以下称刘先生),天性聪颖,父母送其出外求学;学成毕业时正值全国解放,于是留在省城工作。土地改革,刘家划为地主,土地房产全部充了公;刘先生力劝父母,放弃所分的房子与,彻底抛弃了祖祖辈辈居住的乡村,去了城里,最终也死在了城里。

时间到了1968年,从上到下都在深挖阶级敌人,刘先生因为是已经靠边站的小走资派(处长);一经深挖,发现还是一个漏网地主(土改时已过了18岁好几年了);于是决定开除党籍、公职,遣送回原籍劳动改造。

公社革委会接到通知,立刻通知刘先生原籍所在的大队革委会;大队革委会本来不想揽这摊子事,又要安排房子安置生产,但这是关系到阶级斗争的大事,也只有答应下来。

于是,大队文革主任通知生产队,腾岀一间牛棚,墙面刷上石灰水,地面铺上一层黄土,住房就安排好了。正好大队民兵营长这个生产队,就安排民兵营长负责去车站接人和劳动改造的监督。

大队民兵营长姓李,根红苗正,父亲死于1960年那场大饥荒,与母亲王氏相依为命。李营长对母亲极为孝顺,母亲为人至善然而,让母亲最闹心的就是儿子已有24岁了,这在农村已是几近剩男了,儿子长得英俊,人又勤快,说媒的不少,却总是不如儿子意。

晚上吃罢晚饭,儿子向母亲禀告刘先生要回来劳动改造事,母亲听了,一边抹眼泪一边念叨“作孽、作孽”,并严肃地教导儿子,刘家是地主,但人特别好,多点地犯什么罪啊。过去你爷爷租种刘家的田,从来没有苛刻过佃户;无论什么时候帮他家做了什么事,不但管酒饭,还一定要给工钱。左右乡邻遇上什么困难,他绝对会给予帮助。母亲又告诉儿子,他的父亲那年患上伤寒,是搭帮刘家送来了6块大洋,送到城里医院,才捡回了一条命。所以,我们不能恩将仇报;更何况人家遭难,不能趁人之危。人在做,天在看,好丑都会有报应的。

母亲的一番教导,让儿子明白这件事该怎么去做。于是,房子刷墙平地,全是自己领着几个民兵弄好的,屋上还加了一层新的稻草。

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公社通知去火车站接漏网地主,并嘱咐去三个民兵,带上两根麻绳,把漏网地主和地主婆捆上带回,家里准备召开批判会云云。儿子又把情况告诉了母亲,母亲儿子千叮咛万嘱咐,坚决不能这样做。

带着母亲的嘱托,营长带上二个民兵,一早出发去了火车站等着阶级敌人。不一会,阶级敌人到了,交付完毕,对方造反派回去交差了。营长一见,这刘先生温文儒雅,与漏网地主似乎没有联;尤其是他的妻子,端庄秀丽不说,还就是一个文化人。只是营长不知道,他们夫妻是大学同学,岳父还是一个局级干部,尽管也靠边站了,但虎死不倒威;这次女儿女婿遣返乡村,只让她带上大女儿二女儿,把小外孙留在自己身边。女儿家房子也不交,由他一把锁锁上,造反派也奈之不何。

民兵营长一见刘先生带着被子衣服什么的一大堆,于是二话不说,打捆成六大包,他两个民兵一人一担,挑着往回走;弄得刘先生夫妇异常难堪,但拗不过这几个五大三粗的民兵,只好作罢。更何况,自己一家四口也确实无法搬动。好不容易到了“新”家,刘先生连忙掏钱给三人做脚力费,可营长坚拒,那二个也不敢接。这时,营长的母亲来了,作了自我介绍,赞了刘家功德,硬是把刘先生一家四口叫到自己家里吃饭。并且告诉刘先生,明天一定在她家过小年;让近乎绝望的刘先生一家,感到了无限的温暖。

在这位善良母亲的庇护下,刘先生一家真没遭什么大的不幸,家里所有力气活,全让这民兵营长给包了,日常生活青菜萝卜,善良的母亲记着;有人想欺负刘先生一家,善良的母亲护着;大姑娘不会农活伤心地哭,善良的母亲陪着;刘先生夫人偷偷回城去看儿子,善良的母亲瞒着。

眨眼间三年过去了,刘先生夫妇作出一个重大决定,要把已经25岁的大女儿嫁给民兵营长;其实,俩年青人心里早就向往着了。可真要办喜事时,公社革委会干预了,警告小李,若娶地主女儿,就撤了民兵营长,开除党籍。母亲告诉儿子,不当什么大队干部,不要党员,只要这个媳妇。不过,结婚后倒没有受什么处分。

转眼又是三年,刘先生的岳父被“解放”,想方设法把刘先生一家弄回城里,但大女儿已结婚生子,没有办法了。这时,小李的母亲坚决要求儿子离婚,放一条生路给自己心疼的媳妇;但是刘先生夫妇坚决不同意,媳妇更是撂下狠话,要离婚我就死在这个屋子里。

刘先生回城了,每个月都给亲家寄40元钱,当时真是一笔不少的钱;母亲一分也舍不得花,全部存了起来,她要把钱留给孙子。

又是二年过去了,拨乱反正,落实政策,尽管媳妇不符合回城的条件,但凭着刘先生的努力,女儿女婿外孙都回了城。年老的母亲怎么也不愿去,但最终拗不过媳妇,也一同去了城里。

一晃又是四十年,当年的当事人恐怕也大多作古,可李家母子善有善报的故事,却一直在故乡传为美谈。有时我在想,但愿这样的故事,不要被人们当作羡慕的话题,作出命运的错误解读;而一定要作为善良的种子,撒播在人们的心田,坚信善因善果,善莫大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