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与时俱进的房价疯涨

(2023-01-01 23:17:51) 下一个

与时俱进的房价疯涨

                                       2006年4月28日

何必

房价再这么涨下去,大家都承受不了……(略。)

一看就知道,这是个策划出来的节目,而且是有目的有方式有指向有手段的。通过短信征集,找到新闻线索,以人物生活展现的方式,影射当前的社会问题。

北京的房价实在是疯了,疯到了无论是什么人,都以一种目瞪口呆的架式看着这种疯狂哑口无言。

想想吧,那个孙先生,一个月收入能够达到六、七千元的白领,现在只能在那间狭小的房间里和另外两个人同住,在那个地方很可能是不方便干什么男女勾当的。他要是谈情说爱恐怕也只能在街头巷尾搂搂抱抱猴急猴急的没地方出火泄欲。于是乎,便有了房价“涨到什么时候算是个头啊”的发问。这种恐慌在北京正在逐渐扩散,呈现出普遍化的倾向和趋势。

而那个结了婚陆小姐,生理饥渴倒是解决了,可想要个孩子却成了大问题。在节目中她描述了家庭的生活状态,能挤公交车就不打车,能在家吃就不在外面吃。而用哈姆雷特那句传世问询“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转换成陆小姐的问题,则变成了“房子,还是孩子,这是个问题”。而房子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程度到了如此深刻、与人们生活质量提升之间的对立到了如此尖锐的程度,也算是古今中外闻所未闻的。

不只如此,该节目从风格变换后,采取了组合报道的方式,一干就弄丫几篇。

有调查显示:60%的北京市民只能负担5000元/平方米的房子,而北京的房价近几个月却在疯狂地上涨,四环以内已经很难找到7000元/平方米的房子。但让人觉得奇怪的是,北京的楼市却没有因此呈现出衰败的迹象。在五环路外一个房地产项目的售楼处,沙盘上满眼的“已售罄”字样,让想买房的人看了,心里挺不是滋味。北京明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业务总监陈云峰:“我们四期的一共是870多套房3个小时全部都抢光了,一套都没有剩。”房子卖得这么好是因为便宜吗?这您可就想错了,别瞧它地处五环外,当时最高的售价可是6200,而即将开盘的五期小高层,预期价格更是炒到了7000元/平方米。但该项目一期开盘时价格只有5200元,7个月前涨了1800元。尽管六成的北京市民抱怨买不起房,可北京今年的楼市却格外火暴,有些刚刚建成的新楼盘还没亮相就受到了追捧,而有些去年的楼盘也在沉寂一年以后迎来了春天。摩界销售经理李男:“现在差不多有一两千的客户一直在关注。”购房人:“最近这三个月房价涨得极其厉害,现在时机并不是最好的,但是个人需要去买,所以就不得不考虑去加点钱,牺牲一些利益。”房价飞涨造成了一部分市民的恐慌性消费,但还有些人认为自己从中找到了商机。购房人:“这两年想看看在这方面投资有没有收益,是这么考虑的。”北京市浙江企业商会副会长陈俊:“买涨不买跌,越是旺盛的时候可能需求量就越大,大家都知道有升值的空间。”作为北京市浙江企业商会的副会长,陈俊最近频频现身一些房产项目的说明会,目的之一就是帮老乡看房子。他认为,在投资型的买房人中,外地客商占了很大比例。比如在南城的珠江竣景以及甘家口地区的某些楼盘,整栋整栋楼都是浙江人购买的,有些有实力的浙江商人甚至一出手就是三四套房子。

不用看,都可以想象到那些看着楼盘刚刚开始面世即告售磬的开发商是如何欢欣鼓舞乐不可支,看着白花花的银两滚滚而来落入自己的钱袋,顾客像潮水般涌来举着钱争着抢着送给开发商,甚至还需要走后门拉关系托熟人才能从开发商那里获取一个排队优先的机会。这种景象,在人们号称是买方市场的如今,显得非常的不协调和刺眼。

从开始的不敢买房的个人感受,到现在开发商有房根本不愁发售,这中间的反差实在是太强了。“恐慌性消费”,这恐怕是一个非常新鲜但却意味深长的字眼。人们在恐慌,社会在恐慌,恐慌什么呢?仅仅是房价?

该节目继续娓娓道来。

说起北京的房价,相信大多数北京市民都觉得太贵了。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市商品房上涨了14.8%,平均价格已经达到7046元/平方米,首次超过了上海,而且这种上升趋势还会延续,让不少消费者望房兴叹。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了14.8%,平均价格已经达到每平方米7046元,其中四环外住宅期房成交价已达每平方米7646元,同比上涨了24.3%。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房地产蓝皮书》预测,我国房地产价格仍会持续走高,北京市普通住宅期房上半年可能上涨15%。消费者:“高得很厉害。”“现在房价据说涨幅已经降了,但还是很高。”“在深圳有买,但是这边的房子就太高了,我们几乎无法接受,比深圳的房价都要高。”记者采访中发现,几乎所有的消费者都有买房的打算,但面对如此高的房价却又不知是否该出手,心里十分矛盾。据业内人士分析,房价迅速攀升的情况不仅只是北京一地,像深圳的房价今年也出现了快速上扬的势头。(电话采访)《南方都市报》深圳记者站首席记者李斌:“今年一季度整个的涨幅达到了20%,均价也达到了8000元/平方米以上 现在就是说整个深圳的特区内 想要买到9000元以下的房子 9000元1平方米以下的房子已经非常难了。”据李斌介绍,前几年深圳房价的涨幅一直维持在5%左右,目前这种20%的涨幅绝对没有想到,而且去年年底深圳市政府也曾进行过调控,但却没有奏效。面对高企的房价,近日一位深圳市民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呼吁市民不做房子的奴隶,暂不买房,抵制房价的上涨势头。(电话采访)深圳市民邹涛:“面对强势的房地产商的时候 我们大部分小业主或者是购房者还是弱势群体 他没有办法 没有资源 没有力量跟他对弈 不买可以把 发起这个不买房行动在全国来说都是一个很悲哀的事情。”邹涛表示,如果让所有消费者都不买房并不现实,只要相关主观部门、房地产开发商和银行能注意到房价这种快速上涨的势头,看到多数消费者被房所困的实际情况,并能拿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才是最终的目的。

这封公开信在网上发布后,那些人模狗样的“专家”马上公开表态,这很幼稚很不可行。这种就事论事的态度本身就说明那些“专家”究竟是些什么货色。值得关注的是,公开信一上网,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那个邹涛迅即成为英雄,使得全国各地声援之声源源不断,并且表示将在各自所在地区也形成号召不买房的运动。这种群体性事件当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

事实上,连邹涛本人也认为,由于消费者一盘散沙的状态,这种号召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是想以此引起政府、银行、开发商的注意。其实,这更可以看作民间通过这种方式发出脆弱、无奈、苍白、无效的声音。这是一种挣扎,一种软弱无力的抗争,一种饱受欺凌后的呻吟。

这还只是该节目针对房价疯涨报道的开始,此后还会有一系列针对房价的报道。

想想,2004年底中央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措施,试图抑制房价增长过快的势头。坊间纷纷猜测房地产价格的走势,甚至有乐观主义者们认为,在国家明确而坚定的指向和强有力的市场干预下,房价将会在年内呈现平稳态势,而且能够出现拐点。而作为悲观主义者的老潘对此观点不屑一顾,坚定不移地认为房价下跌是不可能的事。(相关言论可见博克中国上“何必”的专栏。)

现在的情况是,宏观调控后,房价非但没有下降,反而在2005年继续爬升,而到了2006年突然井喷,一发而不可收。

从开篇人物看,他们也算是货真价实的白领阶层中的了,被人们当成是中产阶级。当类似公交车IC卡、出租车价格调整、水电煤运油气等全面涨价后,农民已经赤条条,农民工所剩无几,城市贫民负支出,现在开始对白领下手了。

那些开发商都是神枪手,一枪消灭一个百万富翁,一个个白领就这么被干掉,所谓的中产阶级就这么被迅速谋杀。财富就这么迅速集中。媒体评论,这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这已经完全超出房价本身,而成为涉及到社会公平和可持续的重大问题。

2006年4月27日晚,当银行关门之时,央行突然宣布人民币贷款利率上调0.27%,房贷利率为6.39%。这简直是对该节目的一次意想不到的回应,也算是呼应了节目设计的方向。

但问题在于,实施紧缩型货币政策,对于干预目前房地产市场价格走偏泡沫膨胀究竟会有多大的作用?如果没有其他配套措施出台,只是动用货币政策,抑制房地产市场中投资或投机行为究竟能有多大效果?在巨大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寻求出路的状况下,仅仅依靠提高贷款利率能够在中国特色的市场氛围中遏制什么?在北京,来自类似山西凭借黑色煤炭发财洗白后出手就是现款几十套的人们、以及郎咸平再三警告的国际游资的炒作,这种政策措施到底把谁挤到了角落?

房贷利率上调了,开篇的孙先生和陆小姐更傻眼了。他们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