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频道置换中的霸权

(2022-12-09 13:31:31) 下一个

频道置换中的霸权

                                    2004年5月

何必

5月10日,北京很多人都反映突然间看不到中央电视台3套和5套节目而被换成了该台音乐和少儿频道的节目(略。)

所谓开路,无非就是随便在什么地方,把电视机架起来利用机身自带天线接收公共电视信号,而不用专门接入收费的有线电视线路。对于很多临时建筑、以及那些由于种种原因而未接入有线电视信号线路的用户来说,只能收看这种开路电视节目。

笔者虽然也在电视台工作,但也是从该报道中才得知这件事,周围的那些央视、北京、教育电视台的同行们对此也都是两眼一抹黑,毫不知情。作为“业内”人士尚且如此,遑论其他电视节目消费者了。如果电视台方面要针对频道资源进行调整,应该有一个充分的广而告之的时期。从央视的做法上,5月8日才在网站上贴出通知,5月10日就开始进入实际操作阶段,这种公示期显然太短了些;而且,就央视频道置换行为上所选择的公告媒体上看,都是央视自己的媒体,都在电视台里面办公,在经营上都属于一个大的结算单位,当然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但是,就目前的受众分布情况看,能够上网的人看电视节目的人越来越少,反过来说,很多看电视节目的人都不大甚至不会上网;同时,作为一个电视台所办的网站,“央视国际”网的访问率非常低,除了那些新闻工作者和从电视台所发布内容里寻找资料者,网民们定然是不会去该网站去找什么新鲜有趣的内容的,毕竟,该网站只是电视台的一个内容发布区域,几乎没有网络上那些虚拟、快捷、真实。笔者在央视做节目时,就有过栏目首领发布命令要求成员都到节目在网站上的区域里“灌水”(贴各种各样言论)以制造虚假繁荣的事。而选择发行量日趋下滑逐渐被读者排斥掉的《中国电视报》,也还是可以看作官僚气息的做法。这次频道置换是针对北京地区观众,那么北京地区的大众媒体和专业电视节目媒体都没有公布这个通知,从信息发布角度看,就远远不能达到公告的目的。于此,可以想象央视是否真想让广大北京观众知晓这次置换。

而且,从这次置换上看,原本还有些人缘的综艺和体育频道被从公共开路资源中屏蔽掉了,代之以刚刚开播不久却已经饱受争议的少儿和音乐频道。从央视的做法上,的确有些强买强卖的意气,不管观众是否愿意,电视台方面想怎么换就怎么换,想给你看什么你只能看什么,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

央视这些年还处于粗放式的经营套路当中,并且由于绝对垄断而占据着得天独厚的电视资源地位。短短20几年,频道数量增加了近10倍,先后收编了原农业电影厂、科学教育电影厂、中央新闻电影厂,并陆续开播了综艺、海外、体育、电影、军事农业、电视剧、英语、科教、戏曲、西部、新闻、以及最近刚刚推出的少儿和音乐频道。其中,目前除了原有的1套(现综合频道)、2套(现经济频道)外,其他频道都处于温暾状态。5套由于是央视所有节目中最真实的,因而有要整体打包进入资本市场的打算;而去年借伊拉克战争和非典而名噪一时的新闻频道,现在则在收视率方面望2套之尘而莫及,现实节目制作目标只想与电影之类的频道一拼,大概也是电视新闻的悲哀,更反映出该频道对电视传媒属性理解方面的迟钝。在这样的背景下,更不用说像4、7、10、11、12等鸡肋鱼腩频道半死不活的架势。现有节目资源还远未形成整合,前不久央视2套和4套两个栏目的摄象人员在北京某宾馆采访时为了抢夺机位大打出手鲜血飞溅、被海外记者拍摄下来在全球广为传播、最终才发现都是央视人而闹出水冲龙王庙的笑话,也充分体现了央视节目资源配置上的低能。

但即使如此,还是拦不住央视继续雄心勃勃气吞山河跑马占地的步伐,在诸多节目乏人问津的情况下,依然继续扩充着地盘,以在未来有更多的发言权。

但是,在如今观众用手(中的遥控板)投票的时代,急功近利的广告商却不管什么战略布局和璀璨前景,只盯着摇摇欲坠的收视率;而地方台也越来越不买央视的帐,央视节目在各地落地情况日益不尽人意,新开通的少儿和音乐频道自然无法让本来频道资源就很紧缺的地方信号管理部门屡屡网开一面,所以央视不得不拿像3套5套那样一些老的还有些人气的频道开刀,忍痛撇掉一些固定观众,来扶持新起来的频道。

从营销方面看,这种举措远不是田忌赛马,而更像是秧及池鱼,为了拯救并不被外界看好的新频道,死活把已经成了些势的老频道也拉下水,共赴刑场。

央视这次置换频道,决然没有经过什么听证或民意调查,也决没有考虑那些为此而再也看不到综艺和体育频道的观众们的下场,相比起一些逐渐实行行政公开化的地方政府来,还要更霸气而迂腐。

想起来,这央视也许是与北京主管有线电视方面的上市公司达成了默契,用这种置换的手法强迫那些只停留在开路电视节目收看方式的主儿们必须要走到付费的圈子里来,天下哪儿有免费的午餐?就像央视为民众广泛诟病的手机短信收费那样,任凭怎么说,《非常6+1》每期还是有着几百万的短信收入,甚至高过广告收入。这样,直接对观众取益的时代已经到来。

谁让电视台很容易与商家勾搭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