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前言不搭后语的互认新闻

(2022-12-31 13:35:51) 下一个

前言不搭后语的互认新闻

                                   2006年3月11日

何必

卫生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机构间检查互认工作……(略。)

这条消息的制作记者与此前一天该节目中全国政协委员指出人均医疗费用26年间上升30倍、而医疗领域正在实行首诊制这种不同新闻主体混乱地弄到一起的消息作者是同一个人,反正也是言而无信头昏脑胀思维混乱。更可怕的是无论谁就节目与其讨论都立刻严阵以待喋喋不休争辩,那副与从善如流格格不入的劲头令人瞠目结舌,闹得老潘现在懒得理睬这个记者——我与人为善恨不得手把手教怎么做电视新闻,却他娘的惹来接受教授者的非议,何苦又何必。将其从我发稿通讯录里删了完事,想看我的节目评论就只能去到博克中国的专栏上。只剩下看稿子内容后,隔三差五在这里挤兑一通了事。

这条消息的标题是“北京医院互认制年内有望出台”,但却是卫生部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作为缘起,因此这样的标题就很令人费解,还是新闻把握能力问题。既然是卫生部的新闻发布会作为新闻来源和主体,与北京何干?其次,卫生部说的互认远不止是医院之间,而北京市已经偷换概念了;再说,北京医院是一个医院,连他妈的标题里主体应该弄作“北京市各医院”的概念都没有,也真算是太值得歌功颂德了。

这则消息是卫生部的例行新闻发布会,该栏目并不在被邀请媒体当中,而记者唐突闯了进去,直接采访了官僚发言人,兴高采烈得很;而且回来得意洋洋地宣称,卫生部例行新闻发布会方面已经让该记者将个人情况交去,可以将其列为群发邀请集体中的一员,说这话时眉飞色舞喜不自胜,让老潘疑惑到,真要是赶上老潘在央视管记者时,国务院新闻发布会要也让这个记者定期参与,那该主还不得连姓什么都不知道了?真是个孤陋寡闻啊。刘姥姥到卫生部逛一圈,大惊小怪又有什么的?

这样的消息该怎么做?记者在建议观点里给出,目前北京各医院互认制度推行上面临三大现状:互认范围不会很大,只能逐步推行;只有三级医院之间部分项目能推行;权威机构还有待建立。因此北京的互认步伐不会很快。

于是,问题就显而易见了。

北京的医疗资源在全国范围看是最充沛而丰厚的,即使在北京,也只是在三级医院之间部分项目之间,换言之,三级医院之间其他项目还不能互认,遑论三级医院以外的其他等级的医疗机构。

《北京青年报》就此以“‘检查互认’考验公立医院‘创收机制’”为题发表评论认为,在一个被卫生部长高强称为“创收机制”的制度下,医生、医院和卫生主管部门,会共同陷入一种“创收冲动”之中。在这种冲动的激励之下,各种创收手段,都可能被包装成“合理”且“必要”的选择。……一个最基本的逻辑关系是:如果医院之间对彼此的检查结果都互不信任,患者又怎么敢相信医院?反之,如果医院有理由要求患者相信自己,医院之间又凭什么互不信任呢?

这则评论,把着眼点放在了医院之间,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这两天全国两会上被弄得神乎其神的社区首诊制。在医疗领域的改革方向上,人们看到了医改基本失败的基本现实,而将目光转移到发展社区公共卫生和基础医疗方面,否定医疗市场化的改革倾向。而社区医疗的发展,势必极大地冲击现行医院把持医疗资源的现状,对公立医院的性质提出诘难。

在互认制的实施上,远不止是医院创收冲动那么简单。就目前该领域制度设计效果看,大医院(北京市所谓三级医院)垄断着绝大部分医疗资源,一、二级医院处于被边缘化的位置,造成医务人员、设备、社保体制等诸多方面配置的严重失衡,更不用说还处于襁褓之中的社区医疗机构了。

如此资源配置格局下,说什么医院之间互认制度,在设备规格不同、医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白衣天使们被制度化为惟利是图的吸血鬼的情况下,能够有什么结果?

还不用说,公立医院之间的检查结果互认,将更使原本数量占据半壁江山可就诊人数和营业额却怎么着也达不到总量5%的私立医院面临制度性歧视而沦为更加九死一生的黄泉命途。

因此,作为跑口记者,该节目的制造者连这么点常识性概念都没有,光是屁颠屁颠对能够进入卫生部新闻发布会乐不可支,也真够风光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