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信用卡上的财富之争

(2022-12-03 19:02:31) 下一个

信用卡上的财富之争

(写作具体日期不详,应该是在2000年以后)

何必

最近,上海永乐家电商场实行每逢周二拒收银行卡的措施,(略。)

看上去,家电经销方和银行方面都有道理。可据了解,银行卡单笔手续费在全国各地并不一致。在上海是1%,而在江苏、浙江、广州、福州等地的费率却已经降到0.5%,在西部某些城市甚至已经降到0.1%。这样相差数倍的费率自然会使客户感到差别待遇,特别是那些处于高费率区域的客户感到不公平;这种状况的存在与持续,还会按照费率高低并因此形成的优劣势使得资源发生转移,那些费率高的地区不仅是被收取了较高的手续费,还要冒着包括资本、供货商等在内的企业资源流失的风险。

说是这些资费最终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但从长期看,这种转移的后果将会导致企业生存的危机,消费者也不会坐视高出自己承受能力的价格存在;而其他费率较低地区的商家也会利用这种机会介入本地竞争。

另一方面,银行方面的成本的核算也是个耐人寻味的结果。长期以来,银行从业人员收入在各行业收入方面名列前茅,人力资本价格高估、机构臃肿、效率偏低造成了运行成本过高,而这种成本在不充分竞争的现实环境下,就势必要由银行的直接客户(银行储户、借贷方)和间接客户??类似永乐家电商场这样使用银行卡的商家来承担。表面上看,银行方面所谓提供银行卡动用了银行资源因而费率是合理的,但是这种资源的价格本身就没有被市场化,依然有着店大欺客的浓重痕迹。让银行客户为此买单,是有些说不过去。

同时,目前银行卡收费规格与银行在这种市场交易行为中所承担的风险并不对等。家电经销企业在运营时,要动用资金、人员、场地、运输等多方面运作手段,而这些手段都隐含着经营风险,特别是在时常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这种风险也随之加大。而银行在这种交易中坐收暴利,只要有交易就能有令人艳羡的收入进帐,显然要遭到其他市场主体的抵制。

在市场经济发育比较成熟的国家,像家电商场使用银行卡的费率只有0.2%到0.3%,相比下来,1%的收费的确显得高了些。

时下都在倡导现代化,与之相关的内容类似办公无纸化、交易电子化等等。这种银行卡费率的居高不下,使得永乐家电商场不得不选择每周定时拒收信用卡的做法。这种举措实际上是对于现代化的反叛,是背道而驰于潮流的。但问题是,这是不是永乐这些商家们的主动选择?如果不这样选择又能怎么样?现实情况是,银行方面处于强势地位,商家能做出的反应与回旋空间并不大——要么接受越来越普遍的信用卡消费方式,要么退回到怀揣大笔现金到处逛的传统路数上去。

在这种博弈过程里,并不像其他交易行为当中只有双方当事人,而却多了个最终消费者夹在当中,起到了某种微秒的平衡作用。也许,银行通过廉价发售信用卡,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习惯于携带、使用并依赖银行卡消费的方式;而一旦成势,银行方面就利用高费率迫使商家就范:因为消费者拿着信用卡去购物,如果遭到商家的拒绝则会使得商家变成最大的输家,消费者自然会选择用脚投票,改换门庭到别的地方去消费;商家也会算一笔帐:花了可能远高于营业额1%的宣传广告促销费用,好不容易把人吸引到店铺里来,却因为一个1%的银行卡手续费赶跑了顾客,这实在是划不来;而且,如果长期下去,这种不接受信用卡服务的名声将会给自身带来无法弥补的客户流失,这远远是赢得这1%所补偿不了的。于是,在消费者的压力下,商家最终还是不得不乖乖地接受信用卡,接受银行用消费者作为手段而实现的霸王条款,造成消费者与商家的直接冲突,银行方面则兵不血刃在幕后偷着坐山观虎斗渔翁得利。于是,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变成了最大的赢家,商家则不堪其苦,消费者只是银行借以向商家发难的题材或手段而已。

如此说来,银行方面有关信用卡手续费的解释,更像是掩人耳目。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