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论人生

数论是一门学科,也是我的人生。有人把酒论英雄,我用数字描天下。
正文

数学之神?

(2022-05-12 10:49:06) 下一个

最近,厉害锅里在疯传,北大出了一个数学“韦神”:不仅在丘成桐数学竞赛中得了满分,还读完了为丘赛准备的56本竞赛辅导书籍;不仅拒绝了哈佛大学的录取,还在锅内把自己的数学课从十几个学生上到5、6个学生;把所有学生都上哭了!真神啊?那得多高深啊?有什么数学理论,就连厉害锅里最厉害大学里的最聪明的学生都搞不懂的吗?这要在美国当个老师,恐怕连饭都没得吃了。还号称是陈景润的继任者,有什么定理吗?只是做对了几道数学竞赛题,就敢称神了?别贬低了陈先生,更别侮辱了那个“神”字!

以前也听说过哈佛大学有一个数学神人淘某某,也是一个华人,也是一个做题大家。据说全美国的数学家,只要遇到不会做的问题,就会去引起他的兴趣;然后问题就圆满解决了。我不知道他对整个数学学科有什么结构性的贡献,也没有听说过什么淘氏定理;只在互联网上搜到过他关于Collatz猜想的两篇文章:那么简单的问题,不是也没有解决吗?数学中的猜想多了去了,一个人一辈子又能解决几个?为什么要称神呢?牛顿、爱因斯坦也没有称神吧,他们只是信神; 高斯也只是被称为数学王子;欧拉则什么称号都没有。

我不否认数学竞赛题对人的思考能力的帮助,因为,教科书上的问题都是墨守成规、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没有任何思想、技巧,也没有任何变化,没有任何挑战性;只不过是为了让读者掌握某些知识点而设计的。况且,那都是已经被人做过、已经有答案的东西;对于思维敏捷者来说,也就提不起任何兴趣。一个善于解题的人,应该把自己灵机一动的经历总结下来,让后来者面对类似情形时有个借鉴,也为人类认识提供一点素材;大吹大擂反而是欠智的表现。

韦某人一个晚上解决了一个六人博士团队长时间解决不了的一个建模问题,只能说明那六个人太笨,而不是他太聪明;把那个问题给其他人试试,看看是不是只有韦某人能解?在厉害国,要成为一个博导太简单了:有个教授职称,有笔科研经费,就可以当导师爷了。我以前的那些博士同事,哪怕是在职博士,现在个个都是博导。培养出来的博士水平如何,则实在是不敢恭维。

一个有真正数学才能的人,不是仅仅只会解别人出的题,而是自己会出题,让别人长时间去探索。一方面,可以为数学学科增添枝叶,丰富现有结构;另一方面,别人在探索过程中,也会出现新的想法;大家集思广益,也许会发展出新的数学学科。一个好的猜想,就是一只金蛋。一个能从各个角度编一本好的未解决问题集的人,远比一个奥数冠军聪明。

一个真正的数学工作者,永远在探索未知的路上,日思夜想,永不停息。我长时间思考一些问题,经常在梦里看到某个问题的答案或解法;第二天一早醒来后就赶紧记下来。发不发表无所谓,反正它们已经在笔记本上了;钱不钱的更无所谓。韦某人说不收那六个笨博士的钱,那你要人家的公交卡干什么?外行记者去采访报道,也得你同意吧?什么成果都还没有,就满世界吹嘘,这不是一个学者该有的风范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