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诗人, 文人政治, 及北宋的兴衰 - 读懂苏东坡

(2022-07-10 07:43:12) 下一个

诗人, 文人政治, 及北宋的兴衰

- 读懂苏东坡

苏东坡是北宋中晚期著名的诗人, 文学家, 书法家, 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东坡留存的三百余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流传中华大地逾千年,那一首气势磅礴的《念奴娇.壁怀古》独步天下,《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一句“高处不胜寒”既道尽官场的险恶, 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表达了人世间对真情的向往。 稍有文化的人谁不会吟诵几句苏东坡的诗词,即使没有文化的人,日常脱口而出的某些谚语也许出自苏东坡,永远的苏东坡绝非夸张。

苏东坡的一生

据史记载,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今日的苏浙皖多地任职。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在朝中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到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出任封疆大吏,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还朝任用,途中于常州病逝。

对于苏东坡的一生, 史学家, 后世文学家们都认为苏东坡一生坎坷, 受尽磨难, 把他一惯豪放的诗词归结为其乐观的心态, 其实不尽其然。

苏东坡的一生为官, 时升时降, 朝中揽权和外放兼有,属于宦海沉浮, 谈不上坎坷。 苏东坡无论官位升降,或迁徙任用, 词风一贯狂放豪迈, 根本上是他从来没有离开士大夫阶级,无论是地位还是生活环境。 他没有过杜甫人生中的颠沛流离, 他没有真正接触了解过下层民众的凄苦,所以他写不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那样的推己及人,忧国忧民之情; 苏东坡没有过南唐后主李煜那样的劫难, 所以在苏东坡诗词中找不到《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一类的诗词, “罗衾不耐五更寒”的日子苏东坡更未曾有过。

 

北宋的重文抑武

赵匡胤,北宋开国皇帝,称宋太祖, 原为后周禁军军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都点检。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赵匡胤以武将兵变称帝,为防后人模仿, 以祖训规定后世限制武将在朝廷的地位。 

北宋提倡文人政治,开创了中国的文治盛世。 宋代是诗词, 散文, 理学, 书法, 画家群星聚灿的朝代。 欧阳修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领袖, 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 以苏东坡和辛弃疾为的豪放派宋词, 以李清照柳永等为代表的婉约派宋词把宋词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朱熹, 宋朝理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与二程(程颐程颢兄弟)合称程朱学派, 他的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为后世历代尊崇。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的文人政治也带来了经济的繁荣, 据推算北宋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

苏东坡及其伟大的文学成就固然出自其超群的文学天赋, 他的出现也是在北宋的文人政治和崇尚文学的社会环境下的顺理成章。

诗人, 文人政治, 及北宋的灭亡

科举制度,文人政治固然造就了北宋的文学盛世和经济的繁荣,但也造就了凌驾于民众之上的官僚士大夫阶层。底层民众处于生存线上的挣扎, 北宋的中晚期这种深层社会矛盾日益严重。 有识之士的觉醒, 出现了王安石的变革, 意在缓和社会矛盾, 巩固大宋江山。 但变革触动了守旧的皇室, 官宦, 士大夫阶级的利益, 遭到强烈抵制, 最后以失败告终。 不得不说得是, 苏东坡站在了既得利益集团的立场, 是他官僚士大夫身份的社会属性使然, 短暂的官场失意贬官并不值得过分解读。

不能不说的是,科举出身的诗人, 文学家理政有其先天和后天造就的缺陷。 他们更关注于自身优越的社会地位, 生活的优裕和品味。 他们的诗作可以为文人雅士万世吟诵,但他们容易脱离民众,而又自视甚高, 指点江山。他们的诗词解决不了穷苦人的温饱, 更不能御敌于千里之外。 宋朝的文人政治到宋徽宗时达到了顶峰。宋徽宗在艺术上的造诣极高。宋徽宗对绘画的爱好十分真挚,他利用皇权推动绘画,使宋代的绘画艺术有了空前发展。 他还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型皇帝。宋徽宗的文人治国, 造成了皇室, 宦官, 士大夫阶级的极端腐败, 和百姓的水深火热, 直接导致了宋江造反和方腊的农民起义。 

在中国历史上冷兵器时代的几千年, 中原的农耕文明, 得益于优越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地, 相对富足。 北方游牧民族所处恶劣的生存环境和其尚武的民族特性, 时常南侵。 历史上富有建树的皇帝无一不是文武兼备。到了宋朝, 推行文人政治,诗人荟萃, 鲜见名将, 杨家将的故事多是民间传说, 徽钦二帝为金兵所俘, 朝廷南迁临安偏安是历史的必然。 有独无偶, 亡于宋朝的南唐后主李煜是与宋徽宗一样的文人皇帝,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在亡国之前, 李煜的词多以描述奢靡的宫廷生活, 成了宋太祖的阶下囚后,其词则充满悲苦, 哀怨, 悔恨, 与在位时时的词作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成就了他许多流传千古的词作。 

结语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是北宋中晚期著名的诗人, 文学家, 书法家, 画家,他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人物和奠基人, 留下了众多广泛传扬的词篇,影响文坛逾千年。 

苏东坡的出现有其天才的素质因素, 更得益于贯穿宋朝始终的科举制度和文人政治。 苏东坡经历过很多次官海沉浮, 但无论是地位还是生活环境始终是官宦士大夫阶级的一员, 这是他诗作浪漫乐观的社会和生活基础。

宋朝的文人政治, 推动了文学艺术走向巅峰, 并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达。 但文人高高在上的本质和对财富的豪华享受, 激化的社会矛盾, 导致了农民起义, 社会动荡: 一味的重文抑武, 有国无防, 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侵面前不堪一击,只能南迁偏安临安, 最终未能逃脱覆灭的命运。

记住永远的苏东坡, 也永远记住宋朝文人政治的教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