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转发自公众号 “水解诸相” 原创文章《“马看到什么是由人决定的”(二) 》

(2023-11-11 13:12:27) 下一个

“马看到什么是由人决定的”(二)

水解诸相 2023-09-04 02:00

 

时不时会遇到一些亲友来跟我投诉,说他的孩子怎么不听话,怎么不听安排。他们一方面跟我吐苦,另一方面想请我帮忙也说说他们的孩子。

 

我通常都会友好地答应下来,不过不会去做这样的事。我内心的想法是:“孩子听你的话就惨了!”‍
 
父母都想让孩子听话,小事上完全没问题,但是在人生的大事上往往出大问题。
 
例如找工作,我看过不少父母对孩子作出各种安排,其实不管哪一种安排,也就是月入四五千块和月入五六千块的区别,说白了就是没有区别。
 

为了追求一种他们臆想中的安稳,硬生生把一个孩子的一生演成自己的模样。

“马看到什么是由人决定的。”

 

不少孩子在人生重要的决定上,第一缺少高人指点,第二偏偏非常孝顺,那就真的没办法了。父母的见识成了自己的见识,父母的阶层成了自己的阶层,再也难以改变。
‍‍‍‍‍‍‍‍‍‍‍‍‍‍
我常常跟年轻人说,做人一定要孝敬父母,至于孝顺父母中的“顺”就要有所取舍。在人生的大事上,父母的意见必须参考,但是不一定顺着他们的意思来做,是否按照父母说的来做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父母是比较成功的人士,那么他们的意见一定要认真听,考虑顺从的可能性大;如果父母不是比较成功的人士,那么态度一定要恭敬,考虑不顺从的可能性大。

为什么我会这样建议?

 

因为父母如果是比较成功的人士,至少说明他们的头脑思考力不错,对世界规律的认知,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认知,对人情世故的认知,不能说达到很高程度,但是至少不是低层认知,否则不可能混得好。‍‍‍‍‍‍‍‍‍‍‍‍‍‍‍‍‍‍‍‍‍
 
有这样的父母,孩子直接承继父母的认知水平,本身就已经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当然选择顺从父母的意见更容易让自己少走弯路。‍
 
这种父母通常也很开明,他们的认知让他们明白,年轻人需要走一些弯路才会成长,需要经历一些挫折才会成功。因此,当他们给孩子提了建议之后,即使他们是对的,他们也不会强迫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意思来做,往往会让孩子自主地选择。
 
世界阴阳共存,反面就是越不成功的父母越觉得自己的见解非常正确,越喜欢专制,非得孩子按照自己说的来做,认为这才是唯一对的出路。

我认识一位广东五六线小城的高中数学老师,他家孩子高考报志愿,他让孩子报了中医的定向生。我当时问孩子的分数并不差,为什么要报定向生呢?‍‍‍

 

他给我的回答是:“定向是国家出钱为我培养孩子,还安排工作。天底有这样的好事,当然要这样做啊!”

 

我听了之后,点点头说:“有道理!”接着,我既不愿意也不敢多说什么了。‍‍‍‍‍‍‍‍‍‍‍‍‍‍‍‍‍‍‍‍‍‍‍‍

 

没错,定向生可以在大学期间免除学费和各种杂费,毕业之后就安排好工作,一切看起来都挺好的。不过定向工作的地点都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甚至是偏远山区。

 

你在小城混了一辈子,然后让孩子努力读书的结果是让他从小地方回到小地方,甚至去到比你所在小城更偏远的地区?

或许有人说,定向也不过是六年左右,六年之后就可以人身自由了,到时候再去发达地区找一份工作也可以啊!说是这么说,问题在于六年之后,他孩子去发达地区的医院找工作,人家愿意要吗?‍‍‍‍‍‍‍‍‍‍‍‍‍‍‍‍‍‍
 
医院的考虑是:第一,应届优秀的毕业生多的是,为什么要你一个工作多年的老油条;第二,在偏远的地区浸泡了六年之后,已经跟先进的医疗系统脱节很久了,很难跟得上、学得来。基于这两点考虑,发达地区的医院基本不会接受定向期满的人。
 
万一在定向工作的六年当中已经谈恋爱,甚至结婚生娃了,那么人生就基本定局了,怎么可能还有能耐跳出来,最后就是一辈子在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默默度过。‍‍‍‍‍‍
 
节省几年的学费和杂费换来的是一辈子的平庸,我想不明白一个高中数学老师的数学是怎么算的。‍‍‍‍‍‍‍‍‍‍
 
可怕的是这个数学老师的孩子居然很认同他父亲的说法,真的按照他父亲的安排来报志愿,也真的被录取了。果然,“马看到什么是由人决定的。”‍‍‍‍‍‍
 

我不是说国家这种定向招生的安排不好,完全没有这个意思。在我看来,什么人适合报定向生呢?真正有奉献精神的人适合,而不是家里穷的人就适合,家里穷的人应该努力跳出大山。

我有一个女性朋友,我叫她曾姐,她和丈夫九十年代就在深圳打拼了。
 
曾姐学历不高,只有初中毕业,但是非常聪慧,因为家庭经济原因,父母把钱都留给了男孩读书,她作为大姐只好早早出社会工作。‍‍‍‍‍‍‍‍
 
当时曾姐在深圳的一个厂工作,老板是香港人,在深圳有不少产业。她入职一个月就把业务全学会了,三个月就把跟外国顾客交流的常用英语都学好了。几年下来,她的人品和业绩都让老板非常满意。‍‍‍‍‍‍‍‍‍‍‍‍‍‍‍
 
有一天老板跟曾姐说自己老了,一辈子赚的钱已经很多,完全够用,现在打算安享晚年,把整个厂都给了她,不收她任何钱财,厂的所有人力、物品、客户统统都给她,因为相信她的人品和能力,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每年把总利润的一小部分比例转给他就可以了。
曾姐当时对厂的业务很了解,对老板的为人也很了解,她知道这是一片好心,不存在厂有经营不良的隐患,也不存在老板对她用套路。
 
曾姐是有意思想继承这个厂来做的,不过还是懂事地跟丈夫商量一下,结果丈夫心里不安,举棋不定。于是,他就给打电话回去问父母的意见。
 
他的父母一听,马上害怕地说一个厂要养那么多人,还有各种物业开销,每个月的负担那么重,哪里敢做这样的事情,千万别乱来。‍‍‍‍‍‍‍‍‍‍‍‍‍‍‍‍‍‍‍‍‍‍‍
 
偏偏她的丈夫是一个孝子,本来还犹豫不决的,一听父母这么说,马上拿定主意,坚决不能承担这个风险。‍‍‍‍‍‍‍
 

其实这事根本就没有什么风险,不过思想传统的曾姐出于尊重丈夫,选择了听从他的决定。

机会不会等人,那个老板把厂给了另一个女员工。这个女员工跟曾姐是厂里的工友,关系很好。‍
 
曾姐后来有了孩子,回到丈夫的家乡跟公婆一起住,丈夫则留在深圳打一份收入不高的工,每个月转一点钱回家。曾姐的婆婆性情不好,整天刁难她,为了孩子,她只好默默忍受。
 
更难受的是每次遇到婆媳矛盾,丈夫总是不分青红皂白地认为问题都在曾姐身上,而不是在他的母亲身上。
 
多年过去了,孩子也大了,曾姐也已经人到中年,年轻时候的冲劲和聪慧渐退,岁月给她留下的是一副肥胖的身躯和脸上泛起的老人斑。‍
 
当年那个女员工继承了老板的工厂,苦心经营,慢慢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再去投资其他项目,产业越做越大,后来就过香港发展了。
 

曾姐跟这个女工友还保持着联系,他们那时候在厂里相处得好的几个女生每年都聚会一下,看着其他人在深圳、香港过得越来越好,我想曾姐内心肯定不好受。

曾经有一个这么好的机会摆在曾姐的面前,却白白错失。如果当年她把握住这个机会,她的人生又是另一片景象。她给孩子提供的教育和前途都截然不同。‍‍‍‍‍‍‍‍‍‍‍‍‍‍‍‍‍‍‍‍‍‍‍‍‍‍‍‍‍‍‍‍
 
是什么造成曾姐这样的遭遇?‍‍‍‍‍‍‍‍‍‍‍‍‍‍‍‍‍‍‍‍‍‍‍‍‍‍‍‍
 
是一个特别孝顺的儿子加上一个特别无知的母亲!是一个大城市见过世面的年轻人听从了一个一辈子在农村种田种地的老妇人的建议!
 
“马看到什么是由人决定的。”
 
在是否要继承老板给的这个厂这件事上,曾姐的丈夫就不应该去问他的父母,经营厂属于工业范围,跑去问个农民干嘛?应该去问那些经营过厂的人,去问那些过来人。
 

如果当时曾姐和她丈夫去问一些过来人,问一些真懂的人。这些人能指引曾姐和她丈夫看到更广阔的视野,格局就不一样了,人生就不一样了。

为什么要去拜访高人?为什么要去亲近成功人士?无他,就是借他们的认知来打开自己的视野,看到更广大的世界。‍‍‍‍‍‍‍‍‍‍

 

一匹马不能成为千里马,有时候问题不在马的身上,而在没有遇到让这匹马看到千里之外的人。‍‍‍‍

 

我在文章《每个领域都分层次》说过,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分层次的,要想在一个领域取得成就,记住永远要向这个领域高层次的成功人士学习。‍‍‍‍‍

 

让这些人决定自己的所见所闻,自己在不知不觉当中自然也提升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