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既完美

当下,是什么?这是一个无法言说的谜
正文

真悟的秘密

(2019-04-26 11:35:21) 下一个

很多人读了我的文章后说,觉得很难,说如何才能真理解?

问题出在他们大多数集中在靠思想上的理解。很多人学了一辈子佛,和他交谈之后,发现他一直停留在字面理解的程度,他们可以背诵《金刚经》或《心经》,字面上机械性的理解了“空即是色”,其实他们隐性的误解成有一个‘空’境在色之外,陷入两元对立(DUALISM)的误区。字面上的理解和真悟完全是两回事。真悟不是通过理解的,而是通过感觉(FEEL)的。

 

真悟的秘密是直接感受(英文FEEL),和你如何思想如何理解完全无关。这个眼前的存在就是感受到的存在。如果你试图去理解它思维它,你的大脑在不停地转动,但你还是无法理解出个所以然,你大脑想炸了没用。问题简单的多,你无法去想它,但你可以直接地去感受它,感受它的完整,充实,完美无缺。感受它的无限无边际。你无法找到让经验停止的边界。虽然你无法找到经验场的边界,但你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了这个无限。如果你试图做的更多,比如想象它,描述它,那就像把自己捆绑起来,陷入了无限逻辑循环中转不出来。比如有名的鸡和蛋的逻辑谜团,是无解的。存在到底是什么?在逻辑上是无解的,但是在感受上是明显清晰的,超越解释的,超越描述的。

 

我说的“感受”不是指“眼睛器官的视觉”区别于“耳朵器官的听觉”的那种感受。我说的感受是广义的全方位的亲密的直接的感受经验,甚至连“眼睛”“耳朵”,“手”“脚”“舌头”都是被感受的经验。当你看到一颗大树,“你”不是你,而是一种称为“你”的经验。“看”不是看,而是一种称为“看”的经验。“大树”不是大树,而是一种称为“大树”的经验。在感受(FEEL)中不再区分主语,谓语,宾语,是绝对的亲密的整体的经验感受。

 

讲了那么多,其实非常简单,你感受到了存在,那么亲密,那么明显,那么直接,那么的不容置疑,不要去研究存在是什么,不要把“光”贴一个标签称之为光。你不知道“光”经验到底是什么,直接感受它就够了。直接感受它,它就会无言地告诉你它的秘密,这个秘密会被感受到,但你无法告诉其他人,因为这个秘密是超越语言逻辑范畴的,想说也无法说清的。直接感受它就够了。这就是我今天要告诉你们的秘密,或捷径。

反之,如果你看到了“光”,思想上分析说光是一种所谓的光子照射到你的眼球膜上产生一种神经流传递到大脑,大脑分辨出“光”的感觉,逻辑上似乎合理,但它们是幻觉。“光”并非是独立存在的光,“眼球”并非是独立存在的眼球,“光子”并非是独立存在的光子,大脑并非是大脑,这一切都是纯经验流,好像昨晚梦中述说的故事那样,除了是纯经验外,没有这些东西在梦中。

 

感受中,没有“你”和“非你”的分别。看似好像你感受到无限多样的事物,其实你只感受到独一无二的它(英文THAT),除了它(THAT)还是它(THAT),没有例外。“光”经验是它,“声”经验是它,“思想升起”经验是它,“生气”经验是它,“愉快”经验也是同样的它。它中流过一切经验,它就是经验,感受经验的也是它,被感受到的对象也是同样的它,是它(THAT)感受它(THAT)本身。

 

真悟就是直接感受它(THAT),这就是秘密所在了。你没有天堂可以去升华,也没有地狱可以去受难,一切都是眼前的亲密直接的感受它。

 

假设你无法感受它,这“无法感受”还是感受它。感受是它,无法感受还是它,简单的很,感受是无法关掉的。感受是无法避免的。

 

有很多大师把简单的“感受”翻译成学术味道极强的英文AWARENESS,给“人”一个错觉好像有一个高高在上的或者深深入内的AWARENESS层面,你必须去发现它,挖掘它,它才能被你获得。没有比这个更严重的误解了。中文古文中用另外一个看似高深的词汇:觉知。这也是严重的概念化,把最最直接最最简单最最亲密的“感受”概念化了,复杂化了。

 

其实最早提出“觉知”的那位和尚并没有说什么高深的概念,他就说了他自己亲密的“感受”,但学生们用大脑去理解,就创造出一个高深复杂的“觉知”概念层面,好像神仙住在那里,好像必须天天打坐入定才能开启“觉知”功能。这些都是误解。

其实现实简单到无法更简单了,直接去“感受”(或品尝)眼前的‘存在’,不要去研究它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要去研究发生了什么,或不发生什么,直接亲密地去品味它,感受它,它就会告诉你它的秘密。如果你去思想它,判断它,分析它,逻辑它,说它说好的或是坏的,它就呈现出一个谜团来忽悠你,你会越来越觉得难以理解了。

 

这个‘存在’是你永远无法理解的,却是你可以立刻感受到的。你不需要等待达到某种高级程度才能感受,你当下立即可以直接亲密感受它。它是完整的,没有“部分”概念的。

 

当你直接去感受(FEEL)它,随着感受的进行,原来以为存在的个体分离的“我”会越来越减弱,被感受的经验会越来越亲密。某个时刻,“我”没有了,被感受的“对象”也没有了,只有“感受”本身了,甚至都不需要说“感受”这个词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