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也有过从巴黎坐火车到中国的梦想...

(2007-01-29 03:03:44) 下一个
BBC报道,从伦敦到北京,坐飞机只用不到10小时;坐火车,那花的时间可就长了。在21世纪的地球村越来越小,全球交通如此便利的今天,还有人舍易求难,BBC新任驻北京记者詹姆斯·雷洁明写下了他的一路见闻。

对许多驻外记者来说,动身前往新的外派地点是激动人心的决定性时刻。但是,对我来说,这总是令我担心的时刻。

我想让自己相信,产生移居另外一个国家的念头是错误的,希望还能就此回头。

可能部分原因是想推迟到达一个新国家的致命时刻吧,我决定全程坐火车去中国。

此时,我已带着旅行箱坐在伦敦滑铁卢火车站,郁闷地嚼着水果糖,既感到心情紧张,还特别为自己感到难过。

不过,旅程的开始部分是--伦敦到布鲁塞尔,再到科隆--够容易的吧?但接下来,是第一段麻烦的旅程:科隆至莫斯科。

我原以为我坐的火车会是像影片《东方列车谋杀案》中那种舒适的样式,我会愉快地驶过东欧地区。

但是相反,我发现自己乘坐的火车,样子就像工业货运列车。

一位名叫瓦列拉的俄国乘警收走了我的票。他的脸上,有一道挺明显的刀疤。我判定这可能是件好事儿。他曾经被人伤害过,显然就会随时准备着保卫自己--希望也能保卫我--如果再度遭受攻击的话。

我的包厢很小,有一张床、一个窗子还有一个洗手池。这就是我旅行中大部分时间要呆着的地方。

瓦列拉很不错,没几个小时就来查看一下我,就好像是我私人的狱卒。

饥饿难耐

我犯了个几乎致命的错误:错误地认为火车上应该有食品出售。但是什么都没有。

因此,等36小时过后我们抵达莫斯科的时候,我都快饿晕了。

不过,至少没有动刀子打架的,即使有,我也相信瓦列拉和我还是能应付得挺好的。

我下一段的旅程可不短:莫斯科至北京,要在火车上一坐六天。

夜里,我踏雪行走,经过一群卖化妆品的妇女,到了二号站台,这里停着跨蒙古快车,旁边站着一名穿绿色制服的中国乘警。我带着我的箱子和几乎满满一背包的食品上了车,以防这段旅行会像上一段那样把我饿死。

和我共享一个车厢的,是一位叫斯黛拉的芬兰作家,还有两位捧着厚厚小说的俄国妇女。

火车开动了,第一个晚上,我躺在那里整整六七个小时都没有合眼,心想"我坐火车去中国生活,我这是在干什么呀?"

第二天,我决心一直看着窗外,将全部景色尽收眼底。

但是在连续看了八小时一模一样的白桦树闪过后,我判定也许可以看看别处了。

给乘警上供

我也想到,和乘警交上朋友是个好主意,万一发生撞车、刀戈相见或者国际事件,这就有用了。

因此当火车停第一站的时候,我就赶紧起身,带上唯一我能找到的酒精--若干瓶粉红香槟。

我走进乘警的车厢,严肃地把一瓶香槟放在他的桌子上,就好像是上供一样。他看上去挺惊讶。

但是从那以后,他一见我就大笑起来。

我感到相当自信,如果出了什么事情,我们被转运到西伯利亚的话,至少我还有位盟友。

在喝了四天香槟酒、看了四天白桦树后,我们穿过蒙古进入了戈壁沙漠。

一整天,坐在车厢里,你都能感到满嘴沙子味。

到现在,我睡得挺好,因为夜里让我辗转反侧的那一件件的事情都没有了。

但这又是一个错误,因为我把火车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停留的整个期间都睡过去了,我本来特别盼望着是要看看的。

准点到达北京

半夜我们到达了中国边境,花了几个小时填写各种表格,保证我们没得人类所知的任何疾病,而且没有携带任何有害于这个国家道德水准的物质。

我们被允许下车,来到站台上。我的乘警朋友开始擦洗列车。

大喇叭里面放着《月亮河》,似乎在欢迎我们来到这个国家。

在一个小超市里,你可以买到冷冻包装的鸡,上面还带着鸡头。随后,时间好像越过越快了。我们的火车一路开过了长城,然后进入北京。

正好在下午两点32分--列车时刻表上许诺的时间--火车驶进了北京火车站。

我把最后一瓶香槟给了乘警,出了车厢,踏上一尘不染的站台,踏进了我的新生活。

我还是有点紧张。

但是,我不再想要回头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