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无悔还是反思?——情感漫谈之四

(2023-08-29 17:41:36) 下一个

遗憾和悔恨是一种重要的情感。产生这样的情感再正常不过了!可在知青一代,有一种说道,叫“青春无悔”。

那就让我们回到那个年代的青春岁月,先来看看知青谢侯之的一段文字:

“人怎么穿起来的,怎么走出来的,都稀里糊涂。外面影影绰绰,感觉是聚起来一小撮人。人们没有醒透,没听见有拉话。副队长顾自头前走了,后面人跟了。一撮人行在那峁子上,裹住夜色,一道道墚墚悄声走。黑麻咕咚的山路,弯绕着,地上显个白印印。我揣着手,任肩上挂着把老镢头,闭了眼睛,身子跟着走,人留在梦里边。……

(在山坡上挥镢刨地,饿得前胸贴后背时,有一段动人的描写)人饿得凶狠,容易胡想。想吃的东西。想吃过的好东西。满脑子烧肘子烧鸡烧蹄子。想到和祖父去绒线胡同吃樟茶鸭子,去同和居吃葱烧海参。想到和父亲去同春园吃松鼠鳜鱼,去萃华楼吃干炸丸子。想到淮扬馆子的狮子头,想到河南馆子的瓦块鱼。吃的记忆如此锋利,切割人的神经。这一生中,从来没有在山上,想吃想得那么刻骨,把味道记忆咀嚼得那么精致。”

这真是深入骨髓的文字,你如果当过几年知青,就一定会感同身受!我一直在思索,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段人生和历史?直到我在布琳·布朗的书里看到这样一段文字:

——“无怨无悔 "的想法并不意味着有勇气地生活,而是意味着没有反思地生活。无悔的生活就是相信我们没有什么可学的,没有可弥补的,也没有机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勇敢。”——

反思当年的“上山下乡”运动,上千万的知青一下涌到祖国的大江南北,交给毫无思想准备的老乡,双方都是茫然的。邓小平在1978年谈到“文革”中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时,曾经说过:“国家花了三百多个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 这何尝不是一种反思!

云南边疆瑞丽是我插队的地方。瑞丽坝子有着震摄人心的秀丽风光。这些无疑都是知青心里梦中的美好回忆,但风光后面的现实也很无奈。透风的竹房冬冷夏潮,绵绵的雨水中,衣被都散发着霉味。边疆瘴气氤氲,蚊虫肆虐,一但中招,不经意间就会命悬一线。

我本人对虐疾就有刻骨铭心的记忆。下乡第一年的农闲时节,徒步前往到陇川户撒知青朋友处访问,忽感不适,发烧并呕吐不止。进了户撒卫生院才知是染上了恶性疟疾,其来势十分凶猛,两周内无法进食,一吃就吐,全靠推点葡萄糖注射液维持生命。虐疾在当地俗称“打摆子”,即使当时治好,虐原虫仍藏于肝脏之内,每年春夏之季就会出来捣乱。我这是“肠胃型”虐疾,一到发作期,虽不再发高烧,却呕吐不止,浑身无力。记得一年朋友们或招工或探亲,我一人留守在山里的独屋。虐疾发作,就煮上一锅稀粥,每天喝上一两碗。好在药已备下,按时服用氯奎宁和璜胺密腚。由于呕吐乏力,只能躺在床上,让身体自己慢慢增长抵抗力。如此半月有余方得康复。真有“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之感!

从文革到知青下乡就是不断的折腾,是国之不幸,是民之不幸。反思起来,我再不会为了某个信仰去献身,去忍辱负重。这样的悲剧也决不能在我们的子孙后代身上重演!

作为另一种反思,不妨读读谢侯之办乡学之时和之后的一段文字:

“窑洞里面,全体学生娃已端坐得整齐。从前排看过去,见许多娃都换了洗净的布衫。但光线昏暗,辨不清面孔。只看见昏暗中都是眼睛,散落在各处,眨得一片晶亮。……

多少年后,我在柏林工大,给Paper教授带习题课。上课的那天,我站在讲台上。看到下面一大群男女青年的眼睛,那是洋人蓝色的眼睛。我想到了枣圪台。哦,我那片小鹿小兔般的眼睛!那些娃现在在哪里呢?”

那真是感人肺腑的描写与回忆,也是一种反思?即使在逆境和曲折中,所有的不公平和磨难,也无法阻挡你去创造一个精彩。

我不能不提另一个在平凡中默默奉献的人,我中学的老班长赵永康:

我们的老班长,

文革中很是迷茫。

是边疆的土地,

让心田的种子

             重新发芽生长。

偏僻的山乡,

出现了小小的电站。

清晨的田间,

插秧机开始了

             一天的繁忙。

面对这大山里的一朵小花,

荒芜中的一点闪光,

我还能说什么?

只能默默地注目和

                  由衷的礼赞!

1969年,作为知青到瑞丽邦养落户的第二天,赵永康就开始在寨里寨外四处转悠。立志要为景颇人建一座小电站。在一无资金,二无外部技术支援的情况下,执着地追求,四处寻求帮助,找到发电机,水轮机,又和本寨的知青一起,自己开山炸石,筑坝引水,居然把这事办成了!当电闸合上,电灯象天上的繁星洒落在景颇山寨,景颇人从此告别了昏暗的油灯!

继知青生涯之后,被招入县农机研究所,赵永康又将自己的青春投放到边疆的农机事业中去,在这里落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赵永康精心研制的插秧机和收割机简单实用,大大减轻了当地少数民族老乡们春种插秧、秋收割稻的劳动强度。

记得一次回国,女儿放飞赵永康制作的那硕大的风筝,牵引线突然断了,风筝越山而去,不知所终,大家甚是痛惜!再后来老赵干脆将一小型面包车改装,内设铺位、冰箱和炉灶。随时上路,游遍云南的大好河山!面对这样一个丰富而有趣的灵魂,不由得不叹服!

如果你面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反思而无所适从,我告诉你一句话:“同时保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这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菲茨杰拉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金秋2017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尘2023' 的评论 : 哈哈!“吃的记忆”,你老板真逗!倒也是一针见血!
无尘2023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金秋2017' 的评论 :
我老板经常同我们聊起他当知青时候的事情,他说他同那些农民聊天的时候,发现那些农民记住的是当年地主给他们吃的馒头多好吃。所以,每次请我们吃饭,都点得特别多,怕我们吃不好。他认为人对吃的记忆是很深刻的,一定要让人吃好。
有一天他叔叔骑着自行车,带着他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路过某大学的大门。他心里想,当初的梦想无法实现了。77年突然恢复高考,他只有两周时间准备,但考取了那所大学。
也许,只要天生有才,总是会有机遇的。
金秋2017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尘2023' 的评论 : 是的,那曾是一代人的符号。
无尘2023 回复 悄悄话 我的老板当年也是知青,77年恢复高考后就考上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