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来罘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胶东式劝架

(2018-07-13 16:16:06) 下一个

酒国娱乐圈,尤其是相声圈,拿山东方言开涮的传统根深蒂固。在非山东籍艺人中,学说山东话最地道的还得数候宝林。他的“哎,我说三锅,你上哪去? 我上伯边涅个地场去”非常地道。其中那个“去”字的发音很特别,在普通话里找不到对应的字,在汉语拼音里属于非法组合。英语音标无法标注,德语音标还凑合,[kü]。不懂德语? 这就好办了。咱们土法上马,想象你生在旧社会,住骡马客栈,听到一挂大车进来,车老板吆喝牲口,唹,唹唹。把客栈的“客”字与吆喝牲口的“唹”字拼读,客唹[kü],差不多就那意思。拼成客唹栈,你就算了,初小没毕业,跟这儿搀和什么?

去国之前,我还没听到过山东艺人自己学自己,前不久,在网上听到一段。这是一段主要用胶东方言说的相声①,非常地道,艺人来自山东威海市群众艺术馆友乐驿站曲艺社。段子说的是小两口吵架,邻家大姐来劝架。这个段子别有内涵,别有风味,别有喜感,与苗阜王声的“女子,把你勾子后面的窝窝给俄看哈”有得一拼。

听到一半,我感觉有些恍惚,好象时光倒流,我又回到几十年前的胶东。段子听完,沉到记忆深处的东西,不断翻涌上来。当年,我们点的两个知青吵架,为我们做饭的大婶就是这样劝架的。说法,语气,很多用词,包括潜台词,如出一辙。经过大婶的劝解,吵架的那对儿男女后来居然好上了。这段相声我听了多遍,每听一遍都让我怀旧好几天,有时甚至还产生荒唐的念头,我想回到1970s年代客唹[kü]。恍惚完毕,认真地抽自己一嘴巴,个不争气的东西,回去啃地瓜?

这种劝架很有特色,既有胶东的方言特色,又反映胶东人的性格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特色会逐渐褪去,趁记忆还足够清晰,感觉尚未出错,整理出来,留作纪念。下面是那个段子及我的评说,粗体是段子原话,细体是我的评说。

哎呀,妈呀! 你说是,嫩两口子,呜兹嗷兹地,你说,弄么东西,你说是,我呆家里,都听得溜清亮的,这害了,你说是。

夸张的口气是胶东人说话的特点。未说话,先叫妈。不过,这不是胶东人的专利,很多族群的人都有这一特点。这个开头,让英美人说,可能是,Oh, My God! 换成意大利人,一定是,Mama mia!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是山东人的性格,胶东人犹甚。“呆家里听得溜清亮的”,说明路见不平了。见了假装没见,那不是胶东人的性格。具体到这一架,听到吵架而不来劝,显得关系不好,见弱者受欺负而不出手,显得不仗义。如此一来,邻家大姐过来劝架就是师出有名,说起话来就可以理直气壮。

你说是,嫩两口子,你说,这是干么亊儿,你说是。我跟你说,大兄弟,今儿这个亊儿,就是你不对呀。

爱憎分明是胶东人的性格特色。“今儿这个亊儿,就是你不对”,表明劝架人态度鲜明。胶东人实在,不干则已,干就得奔实效而去。劝架这种事,怕事劝不成,和稀泥劝不好。大姐真心劝架,因此,态度坚决,旗帜鲜明。

你说,你这怎么了,你这呜兹嗷兹地,你这够说的。你说,我的妈呀,我呆家里都听得,你说,你这扑刺扑,扑刺扑的,你说。

经常使用象声词是胶东人说话的特点。这里的“呜兹嗷兹”,“扑刺扑”非常形象,“呜嗷”形容双方嗓门高,“扑刺”表明有人摔摔打打,甚至可能动手了。在日常生活中,象声词的使用非常普遍,就连提及人体温室气体排放都经常要用到,而且象得能以假乱真。

你说,你这,是啊,你就算是个上班的人,你累一天,你不容易,你这来,人,人家弟妹,人家搁家里,人家容易吗? 你说,你怎么阔这么个人,你说是。

邻家大姐开始讲理。她先给大兄弟一颗甜枣,封了他的嘴,然后,矛头一转,再也没给他机会。

你说,人家弟妹子,人家多不容易,你说,哪天不是人家弟妹子第一个起来,你说。熬好饭,伺候嫩爷儿俩,呐,上学,上班,走了,人家搁家里了呐,洗衣裳,熬饭,买菜,收拾家,你当这些活儿都容易吗? 你真是的。

在处理夫妻矛盾时,女人几乎永远帮女人说话。家务事本来就难断,这池混水,由一个熟悉家务事的女人来搅和,那就无可避免地更混了。关起门来吵,大兄弟也许还有几成胜算,邻家大姐一入局,大兄弟毫无希望。这功夫,他八成是绝望地蹲在某个角落,怂得一塌糊涂。

你说,到下班点儿,眼巴巴地盼着你回来,你这来家,呜兹嗷兹地,来这么一套,你待揍么呐? 你说,你大撒么人,哈了妈,你说是。你,你,你多好个小媳妇,你说是,你这,你怎么不懂得珍惜? 你真有意思,人家小媳妇,打从搬来,我就看,小媳妇人儿真不糙,你说,我打心眼里我喜起她,你说是。你这气死我了,你说是。

这是明显的拉偏架,而且拉得理直气壮。邻家大姐架越拉越偏,话越说越激愤,表情也越来越严肃。在视频里,相声艺人演邻家大姐,一直是绷着脸斜着眼。架劝到这会儿,邻家大姐几乎是抡圆了巴掌,要对大兄弟开扇。

电影《霸王别姬》里,袁四爷在法庭上为程蝶衣作证时说,日本人确曾用枪顶其项背,也就是后脖梗子。此处,“珍惜”一词,从邻家大姐的嘴里出来,很有点袁四爷的“项背”的意思,在当地话语系统中当数拽文。问大姐的气有多愤,大姐被气得都拽文了。

我告你,你再这么欺负人小媳妇,你不行,我告你,我当大姐的,我不让呛儿,你待弄么东西? 你在那悄悄地,少说两句! 你这个毛病,一身一身的,你这说是。

此前,大兄弟八成是回了一句嘴,邻家大姐真生气了。她命令大兄弟“你在那悄悄地,少说两句”,并指出他毛病一身一身的。在北美文化里,这相当于邻居二人一个让另一个Shut up或Be quiet,这种话一出口,二人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不可救药了。即便在中国南方,这种劝架遭小两口联手反击的可能性也极大,你谁呀? 你以为你谁呀?

然而,在胶东,不疼不痒式的劝架意味着关系疏远,要劝就要显得关系密切。正所谓,打是亲,骂是爱。什么样的关系密切? 一家人。于是有,“当大姐的,我不让呛儿”,邻家大姐一点也不把自己当外人,她显然是以娘家大姐自许,表现的是娘家人式的关爱。胶东人实在吧。

弟妹子,行了,别生气了,我说他了。

邻家大姐岂止是“说他了”,简直就是痛斥了他,真正的娘家人也未必敢如此放肆。这也太实在了吧?

走,嫩大锅今儿晚上不呆家。给他撂儿家里,走,今儿晚上我那儿睡,走。

在胶东劝架,仅嘴上功夫那是不够的,还要提出实际解决方案,于是有,“走,今儿晚上我那儿睡”。架劝到这个份儿上,如果问题还不能解决,恐怕那个问题是无解了。胶东式劝架不仅是理论,而且还是实践,在这一意义上,它是一种哲学。

胶东人实在,这是肯定的,但也不是一点儿虚的没有。邻家大姐劝架时,大量使用“你说”,在上面这段不长的话中,共用了二十五次,说她言必称“你说”,一点也不过份。表面上,邻家大姐给了大兄弟二十五次说话的机会,实际上,一次也没兑现,她根本不容对方置喙。

邻家大姐的“你说”倒是有点象古汉语里的“之乎者也”。古汉语里有,“庸者,用也”,邻家大姐有,“你说,你大撒么人,哈了妈,你说是”。你不觉得二者味道很象吗? 不象? 那末,回到现代,说它起着书面语里引号的作用,以“你说”开句,以“你说是”结句,这总象吧?

---------------------------------------------------------------------

① 胶东方言说的相声段子。有兴趣者可以按以下地址去找视频,希望它还在: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c0148qeahfi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