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作文

乡风民俗,草根故事
正文

给父亲的悼词

(2017-02-17 15:56:49) 下一个

家父知元,名起衰,字咏先,于一九二八年农历九月廿七出生于严,二零一七年农历正月初一卒于清泉(注:浠水县城),勤劳善良,刚正不阿,走完坎坷而幸福的一生,享年八十九岁。

自身感不适、武汉入院、出院回家,至今,甫满一月。其间,虽家父身体每况愈下,但几无痛苦,平静乐观,淡看生死,不时谈笑风生,念及祖母、家母和平生至爱亲朋,多有交代和嘱托。临终前数日,安然熟睡,家人床前陪护,精心而轻松,临终关怀备至。

卧床后期,适逢春节,虽危在旦夕,口不能言,仍有感知,家父顽强支撑衰微身体,平稳度过除夕之夜,耗尽生命最后的能量,于初一下午三点二十分,平静睡去,体恤家人和亲朋好友之情,令人感叹,体会良深。

家父走时,体肤洁净,如若熟睡,容貌如生,状极安详,德大寿高,无疾而终,寿终正寝。

家父自幼,聪敏好学,发蒙于大爹课授之私塾,七岁豹龙,十二岁县中,虽逢战乱,仍负笈辗转,求学不辍,二十岁毕业于(昙华林)省立中华高中。

二十二岁家父生日之次日,祖父逝世,自此以长子之位,刚过弱冠之年,一己之力,上奉老母,平侍爱妻,下培幼弟,养育五子,生活工作,一生重担,殚精竭虑,从无怨言。

自一九五零年参加工作,至一九九零年从电力局退休,家父为国为民,工作四十年。教书育人,桃李天下;投笔从戎,宽严待兵;转业从政,爱岗敬业。文武转换,悉从组织安排;仕途坎坷,两袖清风坦荡。

家父与家慈,六十九年春秋,风雨相伴,感情甚笃,青丝白发,执手百年,殊为难得,堪为楷模。

育一女四子,皆各有所长,恪守做人本分,位卑不忘忧国,诗书和谐传家。德荫后代,香火绵延,四世同堂。有外孙一,孙男三,孙女三,或读书工作,或成家立业,蒸蒸日上;膝下,已有曾外孙女二,曾外孙男二,皆聪颖茁壮,未来光明可期。

家父虽一生在外工作,对严故土,感情尤深,尊老爱幼,友善平辈,及至晚年体弱有恙,每遇老家大事,如修筑道路、小学建设、豹龙修庙,或扶杖亲往,或遣子代劳,虽贡献绵薄,之情,未有缺席。

悠悠万世,人生苦短,愿祖庇护(注:愿祖,祖祠安愿公),今家父远游,终魂归故里,叶落归根,得其所愿!

愿父亲一路走好,千古不朽,天国安息!

尚飨!

二零一七年农历正月初三午时

 

(父亲的日记,转业前的简历)

严塆正南的稻场,早已废弃,有石磙半掩。散布的菜畦,青葱翠绿。严塆另一支的祖祠,曾经正在此地。

当年的稻场,无论丰年和饥荒,总是粮油的脱粒、分发基地,也是烘晒烟叶、榨取蔗糖和偶尔屠宰老牛的场坪。

更是严塆人逢年过节,举办喜庆仪式比如正月十五闹狮子、耍龙灯、表演武术的广场。

悼词由大哥宣读,北向严塆,面对家人、好友和闻讯赶来的塆里的乡亲。

常住郑州的大爸,九十五岁高寿,托连夜赶回的堂兄和堂嫂,带回一首悼亡诗《送起衰老弟》,一式两份,一份烧于父亲灵前,一份由二哥稻场宣读。

生约同欢九十春,

哪堪一病不吭声。

苍天有意怜良善,

逝者生人两不坑。

 

尘埃度尽上西天,

佛祖邀来八九仙。

鼓乐喧天迎老弟,

希将喜讯梦中谈。

——严勉

父亲的大名起衰,正是少年时,转学的途中,大爸为父亲改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