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九头聊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陪伴母亲的日子

(2024-03-24 18:47:17) 下一个

陪伴母亲的日子

(写于2023年6月)

回家三个多月了,大部分时间是和母亲单独相处。即便是母子,长期相处,其实也很不容易。毕竟我们很久没有这样单独在一起生活。在我这六十年的时光里,和母亲一起的时间最久的应该是上大学前的那七年。那时的大部分时间也不是单独相处,家里还有外婆和父亲。更早一些,从我出生到五岁,应该也是和父母在一起的,只是对那时的记忆残缺不全。在那之后父母下放去了干校,我就被送到外婆家,在那里待了五年,期间,每年也只是在春节时能见到父母。
上大学离家去了北京,只在节假日回家,和父母待几天。工作后假少,也是偶尔才能回一趟家,和父母聚几天。出国后,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间就更短了。回国的时间一般都是短于四周,而且还要去岳母家,还要带女儿去旅游。最久的一次应该是父母去英国,在我家里住了三个月。

短时间的相处很容易,会会亲友,叙叙家常,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英国,带两老到处走走,他们逗逗孙女,生活上在我家,都随我们的习惯,所以也没觉得有什么太多的不同。

可这次我退休回来陪我妈就不太一样了。我本想着,这次回来,趁她身体还好,能走动,到处走走,会会老亲戚,朋友。但母亲到了这个年纪,不太愿意旅行,只想在老家待着,见见朋友,住自己的房子,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果真回到老家,已没有多少老朋友了,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间,死了许多老人。即便是活过了疫情的人,大多也不能出门了。以往出门溜达一圈,总能遇到很多熟人,能搭搭话。可现在出门,常常是遇不到一个熟人。门口的广场里,早晚都有很多人,可见不到以前的同事,熟人了,就连有过一面之缘的人都很少。每次和她一起出去,无论是在大街上还是在广场里,公园内,她都会仔细寻找熟悉的面孔,即便是以前不太熟的人,也会上前搭搭话,问问彼此都知道的人,是否还在?住在哪呢?谁在照顾?有时能遇到一两个熟人,就会坐下来,聊许久。现在能遇到的熟人也就几个。一个是以前的高中老师,文革前一起下乡住队搞社教,说到那时的人和事,都还记得。还有一位也是早就认识的。当年的造反派,历经坎坷,原本也是老师,后来下放,改行做了行政。遇到熟人或不太熟的人,最爱听的话是:真看不出是九十岁了,身体真好,活到百岁没问题!记得几年前和科里的一男护士聊天,说到他父亲,九十多了,身体还好,就是没有朋友了,感到孤单。同龄的朋友都没了,和年轻的人在一起没什么共同语言,说不到一块儿去。这大概是人类的共性吧。
刚回来的时候,我就陪她一起去了几个比较熟的朋友家里,唠唠家常,叙叙旧。这些尚存的同龄人,屈指可数,大多也是没了老伴,孤身一人,不愿去儿女家,可自己又行动不便,不能出门了。有的是请了保姆,24小时陪护,也有的是儿女轮换照顾。楼下一老太太,中风卧床,和我父亲当年一样,但没去养老院,在家里由几个子女轮流照顾,老妈很是羡慕。可不幸的是,最后全身褥疮,送去医院也不收住,也没少受罪。

父母亲一生节俭,但对子女大方。父母的收入都是固定的工资,虽然参加工作的时间很早,但行政级别不高,所以工资一直都相对比较低。但粗算了一下,数年来给我们兄弟俩和孙女们的钱有百万之多。按母亲的说法,这都是她们一点点积攒下来的。父亲在时,家里的每一笔日常开销记得清清楚楚,都是精打细算,不会乱花钱。至今,父亲走了,没人记账,但母亲还是会仔细检查每一笔开销。她会为了便宜一两块钱的菜去远的菜场,会为了几块钱的东西跑几趟商店,退换;会为了出租车司机绕路,多花了几块钱愤怒,叨唠得司机无地自容,也会为了买一件合适的衣服跑无数个商店,比较价格,质量。坚持每天去超市买菜,一方面是为了活动一下,也想借机去会会朋友,熟人。挑选菜也十分认真,不管什么菜,都要翻来覆去,一根根地仔细挑。有时我拿了,她肯定是要拿过去,重新挑。后来再去超市,我就基本上不去拿菜,由她自己慢慢选。我其实很喜欢吃豆芽,买过一次,拿回家后,她要一根一根地摘,掐根,后来我就再也不买了。每次用洗衣机洗衣后的水都要用大盆小桶接着,用来冲厕所。

人的生活习惯是很难改变的。虽然是母子,我们也一直有联系,可生活的环境不同,阅历也有很大的差异,各自形成不同的生活习惯,方式。父亲和母亲在生活中都是很细致的人,很多事情都很讲究。尤其是吃的,饭菜的量不大,但要多样化,几个小菜,有荤有素,最好是每天都不同。父亲走了,母亲还是希望能有类似的饭菜。我曾试着做过一段时间的饭,但总达不到母亲的要求,只好请了保姆。一方面我能省点事,只需陪伴她。另一方面,保姆能按她的喜好做菜,也能耐心听她的指挥和评道。母亲性格也很执拗,对很多小事十分固执,不管对错,一定要按她的想法去做。记得以前母亲总是向我抱怨,说父亲太犟,不听劝。可如今我感觉她也一样,难怪他们总是为小事闹矛盾。当年父亲不愿意在银行开定期户头,如今母亲怎么也不愿意开通网上银行,宁可为一点小事去银行去排队等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九头聊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西安门边' 的评论 : 是的,都是时代的烙印
西安门边 回复 悄悄话 生动的描述。他们这一代老人都几乎是一样的。 我们这一代也或多或少像他们。开源节流功夫都在节流方面了。 谢谢分享。
仁可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