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我的大学(4)--- 解剖课

(2016-04-01 17:49:51) 下一个

 在第一学期开课时,除了俄文是完全陌生的课程外,其余的科目包括物理、化学、解剖都是我过去学过的。我在川南军区卫校学习解剖课时,教解剖课的王湖波老师就经常把一具已经解剖好的尸体指点给学员们看。由于我已经有过接触尸体的经验,所以,当分组进入尸体解剖教室时,见到浸泡在甲醛溶液里的多具尸体,我并不感到意外。我们每10个同学为一个组,首先把分配好的一具完整的尸体从那个存放尸体的大黑漆柜子中抬出来,平放在木质解剖桌上。当时,多数同学尤其是女同学都不敢摸尸体。我就自告奋勇,一马当先和组内其他一个男生把一具男性尸体搬到解剖台上。组里的10个人又分成两个五人小组,分别负责解剖左或右边尸体。整整3学期,由下肢,上肢到胸腔,腹腔,边解剖,边学习人体结构。

负责我班解剖课的颜訚教授,年约半百开外,戴着一副金边眼镜,据说他是知名的人类学专家,不久后就被调往北京中国科学院工作。他说话很细声,显得温文尔雅。第一次上课时,只用了5分钟时间,说明学习解剖学的方法,指出主要参考书是格氏解剖学和张查理编写的解剖学实习教材。然后,就介绍2位助教,高贤华和戎成新,负责指导学生的解剖操作。高老师中等个子,身体结实健壯,常常在第一广场打足球。戎成新是一个女老师,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学系,她和高老师相似,身体结实。

解剖课就是由学生自己操作尸体解剖,只是在必要时候,由老师根据大家在操作中提出的问题作出答复和总结。每次在进行解剖时,5个人当中,轮流有一个人专门负责朗读张查理的解剖实习指导书,2个人按照朗读的内容逐步进行具体操作。其余的2个人在旁边观察或者做笔记。大家也可以提问和讨论,在操作中遇到困难就请老师指导,帮助解决。这种学习人体解剖的方法虽然花费的时间比较多,我们的解剖课总共3个学期,从一年级延长到二年级上学期。而且,解剖课在每一个学期所占的学时也最多。但是,留下的印象很深刻,对于人体结构的知识历久弥新,仿佛是永志不忘。这种独特的教学模式是和那种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格式完全不同,在中学从未遇到过。它可以培养学生在自己动手,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课程。

此外,为了便于记忆,解剖老师也教我们一些顺口溜,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这一首:

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

十迷一副舌下完

不仅朗朗上口,而且简单明了地包罗了十二对颅神经的顺序和名称,背诵起来十分方便,充分体现了中文的优势。(备注:人体有十二对左右对称的神经,从脑部发出,被称为颅神经。十二对颅神经的全名是:第一对:嗅神经,第二对:视神经,第三对:动眼神经,第四对:滑车神经,第五对:三叉神经,第六对:外展神经,第七对:面神经,第八对:听神经,第九对:舌咽神经,第十对:迷走神经,第十一对:副神经,第十二对:舌下神经

上图为解剖课的场景。该图虽然拍于1934年,但华西教授解剖的方式代代相传,始终如此。该照片来源于照片中国《华西大学及华西医院老照片  http://www.picturechina.com.cn

 

在学习解剖学的过程中,张查理医师编写的解剖学实习指导书给我和多数同学都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文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地联系临床实践,附图生动鲜明,便于记忆。在该书的前言里,他特别描述了抗战期间,北方的几所大学南迁到华西坝,共同办学的经历。他还具体地讲述在此间工作时以及在撰写解剖学指导书的过程中均深受陆振山和刘胡淑琴女士等华西坝朋友的热情帮助。也许正因如此,他的书读来特别亲切。我最近才从网上查悉,“张查理(1895~1970) 原名泽瀛,字伯生。出生于山东省蓬莱县(今蓬莱市)。幼时随家迁居复州(今瓦房店市境内)城南关。1918年留英归国后,历任奉天医学院助教、副教授、外科主任、院长等职。“九·一八”事变后,张查理目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他与巩天民等成立抗日爱国小组,拍摄日军布告、日军炮轰中国村镇和枪杀中国人民的流血事件照片,搜集了大量日军侵华罪证材料,并设法将这些材料转送出境,向国际调查团控诉,他们的这个组织被誉为“奉天九君子”。1933年,张查理被日本宪兵逮捕入狱。在狱中,他受尽酷刑,始终不屈。次年得释后去关内。南京沦陷后,张查理随战区大学中央大学医学院与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齐鲁大学,燕京大学内迁成都华西坝,史称抗战“五大学联合时期”。1949年,西北解放后,张查理先后任解放军兰州陆军总医院院长、西北医院外科主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副部长、西北行政委员会卫生局长、国家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国务院科学计划委员会委员、天津医学院教授等职。著有《外科解剖学》等书”。尽管当时没有电脑可以很容易地上网获得这些参考资料,但是,我对于张查理医师在解剖实习指导书中所展示出来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连接解剖与临床的教学理念还是非常钦佩的。

 

附注:大学时代由于条件所限,照片很少。文中许多插图来源于网络,对此,作者感谢照片的原作者及相关网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