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信心”的思考

(2016-01-23 06:37:44) 下一个

“信心”的思考

——读《希伯来书》有感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做《小男孩》,英文名字little boy. 提到little boy,大家想到了什么?或许是一个年龄尚小的男孩,身材小小的。或许还有人会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的那颗原子弹,他的名字就叫做little boy. 没错,这部电影正是以小见大地通过一个身材小小的男孩来讲这场战争。影片里的故事很简单,一个居住自加利福利亚州的小男孩,一出生就非常little,身材矮小,因为这个缺陷,他受尽同龄人的嘲笑和排斥,所以他唯一的玩伴就是他的爸爸。可是有一天,美国因珍珠港事件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政府开始各地征兵,小男孩的爸爸就这样被征走了。小男孩非常伤心,非常想要他的爸爸回来。后来有人告诉他,只要你相信自己的爸爸会回来,这个信心比一粒芥菜种子都大,你爸爸就会回来。他真的相信咯。于是开始每一天每一天在海边,也就是太平洋,默念——太平洋的彼岸就是战场——他心里默念爸爸回来爸爸回来。他不知道什么是战争,不知道战争什么时候结束,可是他知道爸爸会回来,而且这样相信着。OK,问题来了,他凭什么相信爸爸会回来?答案是,不为什么。很荒谬的答案吧。他有收到某个讯息说美方在二战战场优势巨大吗,没有哦;他关注新闻讲说现在世界动态战争动态吗,也没有哦。相反地,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美国政府的官员专门登门拜访他家,告诉他妈妈,他的爸爸在越南战场被俘,甚至有消息,他爸爸已经阵亡。就算在这个时候,他唯一相信爸爸会回来,他相信自己的那个willingness只要比芥菜种子都大,事情就一定会实现。电影编剧最终确实让小男孩的爸爸回来了,小男孩的爸爸真的回来了,这就是电影的结尾。很感人的一部电影,带有编剧的一丝丝个人理想主义色彩,或者我们现在常常说的“好大一碗心灵鸡汤”。有人或许会煞风景地问,万一小男孩的爸爸没有回来怎么办?这部电影确实有“鸡汤”嫌疑,我个人平时也很讨厌“鸡汤”,但是,我姑且不谈他鸡不鸡汤,我想要谈“信心”。

    什么意思?我不想用太过理性的思维来看这部电影,我想看到的,是里面导演、编剧、演员的良苦用心。他想传递给我的核心信息是,只要你诚心相信某件事情,那件事情一定会发生,对不对?

    我想谈“信心”,是因为,最近一直在思考困惑这样的问题,到底什么是“信心”?而正好在我向神问这样的问题时,他用不同的方法,包括我看的电影,电视,看的书等等给我一些答案,在这里整理一下。

    所以,也正是我怀着这样的困惑去加州的途中,我把一本小说看完了。小说名字叫做《一个人的朝圣》,英国作家蕾秋.乔伊斯写的,可能很多人听说过。故事也非常简单:一个人,名字叫哈罗德,有一天他收到一个很久以前的朋友的一封信,这个朋友跟他问好,说自己现在得了癌症,不知道可不可以跟他见一面。这个人,名叫哈罗德的这个人,得知这个消息,非常伤心,非常震惊。他开始从自己住的地方往朋友现在疗养的地方走,英国最西南一直到最东北,全程600多英里,他相信等他走到那里,他朋友的癌症就会好。所以他抱着这样的信念开始走,整整走了三个月。这里要强调的是,他的开始走完全是一时冲动,没有任何准备,他甚至没有带一分钱。为什么?因为他起初只是想要回复朋友的那封信,起初只是想要从家走到街区一角的邮筒,后来慢慢地他想走到下一个邮筒,再下一个邮筒,他想是不是自己就这样走到朋友那儿,朋友的癌症就会好起来。用理性来分析,他根本不可能走完673英里的路途。可是,他相信这件事,所以就这样走下去了。这本书不那么的“鸡汤”,因为当哈罗德走到朋友那儿时,他的朋友第二天就走了。但是,同样的,我想要谈作者的良苦用心,我想要谈的是“信心”。

    再讲一个故事。我很喜欢的一部日本动画片《海贼王》,英文名字叫one piece。讲的什么呢?讲的一个小海贼名叫路飞,从小听到江湖上流传,在大海的深处有一块地方藏着巨额宝藏,宝藏的名字叫做one piece。谁得到宝藏,谁就能当上“海贼王”。就是这样一个故事,然后讲这个男孩从一个小小的渔船开始海上航行寻找one piece,途中遇到一些伙伴,一起探寻的故事。这个故事很打动人。很有趣的是,每次路飞都堂而皇之地跟每一个跟他聊天的人说起自己要成为海贼王时,每个人都觉得这个人脑子烧坏了。看看他的装备吧——破渔船,说不定出不了几十海里就被风浪打翻了;只身一人——虽然后面找了很多伙伴——指不定哪天被鲸鱼吃进肚子都没人知道;船上什么都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指南针没有,望远镜也没有。“你凭什么有信心自己会成为海贼王”,每个人都不可思议地看着这个二傻子问他。“我就是要成为海贼王!”路飞从来不管别人怎么说,从来不管自己的条件是否符合海上航行探险的条件,从来不管在海上会遇到什么风险和灾难。他的信念来自于哪里啊?我对着这个二傻子也想问,他什么都没有啊,可是看着看着,我就哭了。

    我们都容易为这样的故事感动,是不是?值得感动,是不是?我们都容易一边骂着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大傻子”“简直一个二B”“怎么会有这样傻叉的人”,一边抹着泪看完,对不对?我想起周濂在他的一本杂文集《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第一篇谈到的信仰:说我们都渴望“把自己交出去,交给一个信仰”;说“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无从把自己交付出去”,为什么?因为“我们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理由或借口,那个曾经能够让我们变得坚强,变的宽广,敢于去承担,去挑战,去赢得的信仰不见了,每个人提溜着无处安放的自我在人群中游荡。”问题出现了,问题就出在,“理由或借口”。

    没错,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我对于信心的困惑全部来自于此——“理由或借口”。什么意思?我在这里再举一个例子,我自己的例子。我大概是从去年,开始为自己的婚姻祷告。我深深知道,除了我自己的信仰,婚姻是我人生第二重要的事情,比我的学业、朋友更加重要,我想这么重要的事情,我不能不祷告寻求神。于是它被放入我三餐祷告的事项中。可是,每次在祷告中说到婚姻,那种灵里的无力感如同洪水猛兽排山倒海般地向我袭来。没错,只有这个词语能准确形容我的感觉——“无力”。我问我自己,凭什么相信神会给我最好的安排,凭什么相信他会给我最美的婚姻?凭什么?我漂亮我帅吗,没有;我聪明吗,也没有;我家财万贯事业有成吗,更是没有;我还有什么,对,我有趣我幽默吗,哦,come on;我开朗惹人爱吗,每次在人群里都不知道如何跟人打交道的就是我;现在有人对我有意思在追求我吗,没有一个人。那么,我还有什么“理由或借口”来相信,来把自己“交付出去”,来走完这样“一个人的朝圣”,来扬帆起航寻找“one piece”?我不敢。我不敢再那样恒切地为婚姻祷告。我害怕即使这样祷告了都没有一个结果,我害怕自己不能接受那个结果,我害怕即使那样努力地祷告仍然孤身一人时的怅然若失——宁愿不要失望,那就不要盼望好了。在婚姻问题上,我的信心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件事情上,我好像不再相信神。

    我想问为什么?我想要一个答案来解释这一切。为什么我为自己的学业祷告,为自己的论文祷告,为自己的讲课祷告,为自己的考试祷告,我都能有那么大的信心,我都能那么有力的祷告,我都真的相信,神可以保守我做到。为什么,到了婚姻,我就如此“无力”,如此——“不信”?没错,就是“理由或借口”。我为什么相信神会保守我完成论文,因为我的数据都收集好了,我的论文初步结果还不错,所以我有信心;我为什么相信神会保守我顺利讲课,因为课件已经做好了在电脑里,课本已经读完了在书桌上,讲稿已经准备了在脑海中,所以我有信心;我为什么相信神能帮我渡过各种考试,因为所有的笔记都已弄懂,所有作业都已会做,所以我有信心。是的,我有“证据”,我找到了某种“理由或借口”,所以我终于,敢把自己“交付”给神。至于婚姻,我没有任何的“理由和借口”把自己“交付”给他。进一步,我问自己,如果我把自己“交付”给神的前提是那些所谓的证据、“理由或借口”,那么我的信心的根基是什么?是“理由或借口”吗?这些“理由或借口”来自于自己的努力、聪明,才能。那么,我根本是一个狂妄自大内心无比骄傲的家伙,打着信神的旗号其实相信的只是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努力、自己的聪明才智。因为我知道凭借我的努力和聪明,论文讲课考试都没问题,所以我相信;但是婚姻,凭借我的努力和聪明,都没有办法,所以我不信。

    问题就在这里,我把信心的根基摆在了我自己身上,我根本没有信神!

    所以,我又一遍遍去把希伯来书11章翻来读。突然亚伯拉罕的信心感动到了我。说“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说,“因着信,连撒拉自己,虽然过了生育的岁数,还能怀孕,因为她以为那应许她的是可信的。”亚伯拉罕因着信,在出去时候,都不知道要去哪儿。他有收到某种讯号或“理由或借口”说你要去迦南美地说你现在装备齐全整装待发就等着到达流奶与蜜的地方去了吗?没有。同样,撒拉因着信,过了生育年龄仍能诞下子嗣。她有接到“理由”说你身强体壮你因为本身身体条件尚好仍然有生育可能吗?没有。神和他的应许,成为全部的证据、理由、借口。因为信神,这样的信,乃是全然基于神,全然来自于神。因着信神,所以能到达流奶与蜜的地方,所以诞下的子孙如繁星众多,所以“过红海如行干地”,所以“围绕耶利哥城七日,城墙就倒塌”。

    我说过,在婚姻这件事情上,我的信心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前所未有地感到“信不足”“没有信心”,因为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我会马上有“婚姻”。我这样思考着,追根溯源着,终于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不信神。不相信,他所拥有的大能力;不相信,他是爱我的神;不相信,他的永恒,他的应许。我的信,至始至终,都只是建立在自己努力自己才能的根基之上,从来不是建立在神的根基上。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是感恩的,他经由这样的事情让我去面对自己的信心,抽丝剥茧般,让我看到信心的实质,乃是,“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乃是“信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我们的生活不是电影,不是小说,也不是动画片,你永远不能用上帝视角去审视故事主角的命运般来审视自己的人生。我们的生活就是生活,就是一场现场直播,你永远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或许小男孩的爸爸最终没有回来;或许哈罗德没有走到或走的途中朋友就死了;或许路飞在找到one piece之前就葬身海底;还有很多或许,很多可能。这些“或许”,这些“可能”,让我们这样惧怕,这样胆颤,这样无力,以至于偏偏要找到证据、理由、借口,才肯把自己放心大胆地交付给“信心”。什么是我们的救赎?什么是我们的出路?是神应许的信实,是把信心建立在神的身上,是“道就是神”。

 

林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