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抗日的国共之争 (12 / 14 ) 抗战的战略反攻阶段

(2015-08-28 15:08:10) 下一个

更多内容请见 学掼东西-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5599175818
 

抗日的国共之争 (12 / 14 )

目录

1、舆论战

2、七七前的中日战场

3、国共从十年对抗到合作

4、抗战全面爆发:七七和八一三

5、抗战初期的退却阶段

6、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7、正面战场

8、敌后战场

9、伪军

10、磨擦

11、抗战的战略反攻阶段

12、与日、伪接触

13、资源和代价

11、抗战的战略反攻阶段

 

中国的抗日战争,没有很明显的战略反攻阶段。在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开始反攻后,中国战场上的中国军队仍然在于日军相持,甚至还有所退却。在1944年5月,河南失守,8月,衡阳失守,11月,柳州、南宁失守。到了1945年2月,赣州失守。此后国军在广西继续与日军争夺,6月收复了柳州,7月收复了桂林,8月正在桂林东北于日军拉锯时,两颗原子弹爆炸了。此前,中国军队除了在敌后游击区略有反攻以外,还来不及真正大反攻,日本就投降了。

如果要选出几个抗战后期的战役,略能体现中国军队反败为胜的战况,那么在缅甸北部和怒江以西的滇西战役、密支那战役可以看成是日军随着长期战争的消耗和部分主力部队被调往太平洋战场而战斗力明显下降后,国军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胜利。1945年的湘西会战也是国军成功地抵抗了日军的进攻并粉碎了日军占领芷江机场这一战役目标的一次胜仗,并对日军造成了大量伤亡。

在敌后游击战场上,从1944年起,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力量有了明显的积累和增强,开始了在部分地区有了转守为攻的态势。晋察冀部队把根据地扩大了好几个县,把日伪军控制区推到长城以北。晋冀鲁豫根据地部队拔除了200多个大小据点。山东八路军攻下沂水等8座县城,同时向渤海和胶东扩大10多万平方公里,截断了多条主要公路。苏中地区新四军成功组织车桥战役。在粉碎敌伪发动的清乡的同时,苏中、苏北和苏南新四军连续攻占数十个敌人据点。海南岛的琼崖纵队把根据地扩大到了8个县的范围。如此等等。但是大规模的反攻也没有能够来得及在日本投降之前真正发动起来。

在这个阶段的作战中,一部分是因为局部战场的需要,一部分是要加速日军的失败,也有一部分是因为要趁早得到看日战争的成果。在这些因素中,前两种应该是主要的,因为从盟军对日作战的战况来看,日本的投降时发生得很突然的。在日本宣布投降之前的几个月里,几乎看不到会有这种转变,全世界都没有看到。需要跟日军再打上一两年还真算不上很保守的估计。

 

2014-12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