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心肠

我思故我在,我书故我行
正文

有关立信的一点思考

(2018-08-26 08:05:31) 下一个

从教育,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而言,立信都很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叹社会的信用程度不够,诸如人与人之间疑心太重,或者发现孩子害怕担责而难免撒谎这些。之所以人们会有这些感慨和担心,我想,正反向说明信任仍然有它巨大的价值力量,而且还广泛存在于人们的心中。

那么,如何对待可信程度不够的时候和社会环境呢?

客观看,以疑置疑是人的自然反应。而生疑的结果就是使人行为缓慢或是增加与生疑对象的距离。这样的结果属于自然性自动调节,一旦人们把自己的言行调整到某种感觉安全的速度和空间,疑惑就会减轻到让人心理舒适的程度,从而完成了它对人提出警醒的目的。

然而,当强烈的或者有意的偏离事实真相的言行出现时,人的自然反应可能就不是简单的减速,收缩或回避了,而可能反馈出无所适从,恐慌,甚至愤怒的情绪来。当这些相对激烈的情绪可能发生时,也正是人们需要自觉选择去理性表达和调整情绪的时候。

我的看法,人的个性虽然有时很难自制,但仍然可以从调整观念上去改变自我的反应。自觉认识观念上完全的自我说服,才会有潜意识里的统一,也才可能发生习性上徐徐的转变。

个人观念上我觉得,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对社会,打破一些信念,远比去调整一些信念要曲折和危险得多。因为打破之后非连续性的重建需要花费数倍的努力和时间,且过渡期里可能发生的难以预计的混乱和错乱,这些都是一般情况下所难以承担的风险。如果我们看到这一点,就会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多些可以宽容的同情心。

以这种愿意接受连续性改变的更符合人性化的同情心为前提,人才更容易有理性给自己或他人更多不同表达的机会。有了这些更多方面的表达,也才能看清更全面的事实面貌,了解到个人心里那把尺子以外的真相,从而产生出人与人之间实现沟通的同理心来。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知道,疑惑和愤怒固然有它们能量的意义,它们生起或发泄时能使人感觉一时释放的快乐,但接近事实的理性总是比发泄情绪的一时冲动更具有使人信服的持久力量。

所以,如果你相信事实的力量,就请你将自己的表达向更靠近事实的方向贴近;如果你仇恨谎言的虚假,也请你相信同情与同理心的力量。

2018.08.26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