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湖风信子

有心的日子有滋有味,有爱的生活有声有色;用普通的文字书写平凡和特别的日子,以朴实的语调讲述平静与心跳的生活。
正文

《我不喜欢你这样》

(2015-09-17 17:09:11) 下一个

 

Image result for small kids be nice to each other

    带着孩子们在小区附近散步的时候,三岁的Tom走在老师的后面,不停地去拍老师的屁股。老师提醒了他几次,他还是忘记。老师蹲下来,面对他,很严肃地对他说:我不喜欢你这样碰我的身体,你的手请放在你自己的身上。”Tom虽然一会儿就忘记了,但是老师的话他还是听懂了,也慢慢理解了。尤其是老师边说边把Tom的手放到Tom自己身体上的动作示范,连1岁的小孩子都能够明白。所以在儿童中心,就是对小小孩子,当他们和其他孩子发生类似矛盾的时候,老师也会很耐心地这样告诉孩子们,对自己不喜欢的方式可以直接当面告诉对方。

    告诉孩子我不喜欢你这样做,那么孩子听到别人的心声,学会按照别人喜欢的方式去对待别人,也就是学会尊重别人;同时,老师这样明确的表示出自己的意愿,也教会了孩子:如果,不喜欢,就坦率而明白地告诉对方。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么小的孩子,他们能够理解老师说的吗?事实证明,尽管他们还小,但是他们听得懂。他们有时候忘记,有时候,则只是在试探对方的底线在哪里。

    有些父母习惯说:孩子还小,不懂的。可是,要知道,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感受。孩子虽然小,他们一样有自己的喜好,这一点那些和孩子们经常在一起陪伴他们照顾他们的人都可以感受得到。只是很多时候,成人为着一些他们认为很重要的原因,比如,面子,比如,忙碌,等等,就忽略掉了。这样的忽略成习惯了,孩子的喜好得不到关注和尊重,久而久之,孩子自己也不在意自己喜好,最终就分不清自己究竟真正的喜好在哪里了。很多时候孩子的喜好很多是由父母去决定了。

    看过好些家长说起孩子在幼儿园和其他孩子打架,父母往往不问缘由会以小朋友要友好直接命令孩子和那个先前打成一团的小朋友做好朋友。其实,这样对孩子是很不尊重的。家里一个亲戚的女儿刚来加拿大的时候曾经在幼儿园被老师告状说咬了一个小男孩。当小男孩的父母到幼儿园抱着儿子哭成一团的时候,小女孩的妈妈真诚的道了歉。回家后,妈妈问起咬人的原因,小女孩说,那个小男孩踢她打他掐她,她不会英文所以没法表达自己不喜欢小男孩那样对待她,也没法向老师说明白。妈妈听到小女孩说完, 一时间也说不上什么话。平时教孩子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现在对方都欺负人打上门了,女儿以自己的方式告诉了对方自己不喜欢,在那样的特殊状况下,算是孩子的一种特殊应对语言吧。既然自己女儿不喜欢,对方也没有要进一步要沟通的意思,这友谊就免谈了。而那个男孩是不是也在疼痛和哭声中学会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呢?

    想一想,还有一个很常见的情形:我们带着孩子去参加一个聚会,孩子表示出不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做父母的往往会感到很尴尬或者很丢脸,处于礼貌,很多时候都会逼迫孩子对那个人给出喜欢的笑容,而很少去问一问孩子为什么不喜欢那个人,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的厌恶或者敌意。也许那个人曾经对孩子不友好,或者看上去像动画片里面的某个反面角色。父母多问一问,也许就会听到一些想不到但是却可以理解的原因,而不会随意责怪孩子的不友好啦。

    不喜欢就是不喜欢,用不着勉强。这和成人是一样的。成人的社会也有原则,每个人都有不喜欢别人触碰的方式,或是身体,或是心里的隐私。别人真的做了我们不喜欢的事情,我们有多少的时候会看着对方明确而坚决地说:我不喜欢你这样!很多的时候,都是躲开逃避或者打着哈哈算了,有矛盾为了和谐一律不问是非不尊重个人心愿,其实结果最终就是大家都戴着一层厚厚的面具,久而久之,不仅仅看不懂对方是不是喜欢自己这样的方式,到最后竟是连自己都弄不清楚自己到底喜欢不喜欢别人对自己的方式。

    和成人比较起来,孩子的世界更简单。鼓励孩子把自己的真实的想法说出来,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他们很快就学会了这种直接而坦率的表达方式。

    孩子学会说出“我不喜欢你这样对我”,是学会爱护自己和尊重别人的第一步,也是心理成长的第一步。如果你不允许孩子说出他们心中真实的想法,孩子就会对你说:我不喜欢你这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