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解救“饥渴”

(2014-01-03 20:37:50) 下一个
解救“饥渴”
费淑芬
 
消息是间接传来的,待我知道并证实了的时候,追悼会已开过多时了。没有能赶上向他作最后的告别,心中不无歉然,但愿他一路走好!
 
他不是我的亲戚,甚至也算不上是朋友,只是曾经共同劳动过一段时间的一个熟人。我记得他,感谢他,是因为他在我“文化饥渴”的时候解救过我。他就是省图书馆的李德润同志。
 
一个人认识了几个字,就想要看书,想看书而没有书看,比什么都难过。虽然不像肚饥口渴那么难受,但也仅在其次。
那是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一群属于文化系统失去了干部籍的文化人,被集中到良渚附近一个叫小山桥的地方劳动。那真个是“战天斗地”跟天地闹别扭的时代。好好的树木,成片地砍到,掘去树根种番茹;好好的水田不种稻谷,车干了水种菜,因为要养猪。那时的土地似乎没有归属,谁要就拿去,建房打井都可以。
 
那时我年轻,每天10小时以上劳动还可以对付,而没有书看,没有电影看,没有广播听,就像生活在荒漠中,却真使人受不了。
 
幸亏我们这群人中,有一位图书馆的老李,他似乎比较达观,也许年纪大了几岁的缘故,不像我们般焦躁。大概是出于职业的敏感,意识到我们的苦闷原因。每次他休假回杭州.总是为我们带来大捆的书刊。我最初看到《青春之歌》、《红日》、《创业史》以及《简爱》、《白痴》等,都是他给借来的。
 
“饱人不知饿人饥”。在正常情况下生活的人是不会体会到的,我们可真是“似饥似渴”呢。晚上,就着微弱的灯光看;劳动间歇时,坐在锄头柄上看;吃饭时,捧着饭碗看。并且是排好名次,限定时间的。如果图书馆要以出借图书周转率来评比,老李足可以评上先进工作者。
 
除了为我们借书之外,他还是文化娱乐的好手。他知道的文坛轶事、梨园掌故很多,能讲很多故事、笑话,又能哼几句京戏,可谓是多才多艺的人。我们的劳动场合,只要有他,大家就不会感到寂寞。在当时处于精神极其苦闷,劳动又十分沉重的情况下,一个故事,一则笑话,几句京戏,在那时,不啻是活跃情绪的润滑剂,它使生活不显得太难堪,岁月不至于太难捱。
 
他还给我们出过一副对联。据说是袁枚出的:上联“小大姐,上下街,买东西,走南道北。”要求下联必须合得上。这下激发了大家的兴趣,于是我们这群“半瓶醋”们各自冥思苦想,第二天凑出了下联:“老童生,坐行馆,读春秋,由夏到冬。”当然,这一些只是我们自我欣赏、自我娱乐,它的意义不是文字本身,而是产生的环境和过程。
 
长达近三年的艰苦劳动,我们这些人中,没有谁精神变态,没有谁心理失衡,固然有着各方面的因素,但我认为老李是功不可没的,至少我个人有这个体会。因此我永远记得他,永远感激他!
 
                             1994年6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