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共欣赏

新手入门,多多关照。老学生遇到新问题,你问我,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啊!“欲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穿越一下青春梦,自我陶醉一下,聊胜几杯老酒。
正文

中科大6221(4)我和郭老握了两次手

(2013-05-11 20:50:32) 下一个


中科大62214)我和郭老握了两次手

 

     “我和郭老握了两次手”,这是当年在参加62级开学典礼后,我为6221宿舍黑板报写的一篇稿子的标题。

    “乘着永恒的东风,把红旗高高举起,插上科学的高峰”!“红专并进,理实交融”,这是郭老为初创的中科大亲自写的校歌。几十年过去了,中科大为国家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其中不乏院士,教授,地方诸侯及中央大员。

         郭沫若校长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诗人和当代大文豪。早在桐城中学学习时,了解桐城古文派的同时,我就对当代大文豪郭沫若充了崇拜,郭沫若的大名如雷耳。考入科大后,于有机会眼目睹大的丰彩。

       19629月,学校62新生行开学典礼。郭老出席大会,并讲话500新生把礼堂挤得满满的。我挤到过道旁,与郭老握了两次手。郭老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个子虽然不高,那苏格拉底式宽阔的前额却十分惹眼。文质彬彬,温文儒雅,是郭老给我的第一印像。由于心情十分激动,回去连夜写了一篇黑板报稿,挂到宿舍的走廊上,标题就是“我和郭老握了两次手”。

        最后一次见到郭老大约是在1968年。学校两大派“东方红”和“延安”联合成功,召开大会庆祝。郭老就是在这次大会上宣布辞去中科大校长职务,并即席填词一首。其中,“西望延安情万钟,东方红日寿无量”,“弟兄携手,肺肝相向”不仅巧妙地把两大派的名子嵌入了当时的流行的政治术语中,同时也婉转地规劝两大派,既然你们都以“正统” 自居,那你们都是自己人,何必相斗。

        郭老辞去中科大校长,真可谓“黄钟毁弃”。从此,中科大失去了保护的大树。七十年代,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了“弃儿”,“无家可归”。

        实际上,我离郭老很远。他是人人仰止的高山,我是一个他不认识的学生。但是,在我的内心中永远以他曾经担任校长为荣。2010年,我专程到四川乐山去瞻仰了“郭沫若”故居,了却了几十年的心愿。

       郭老博大精深,著作浩瀚。近年,社会上有人反郭。特郭老一些急就章,有人认为有奉制之嫌。“金无足赤”,郭老也不是完人。善意的批和学上的争,并不会有郭老的地位和形像。那些非郭老袖的崇拜,诗词唱和,应该历史地看问题。我个人认为,郭老是以周为师的。他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忠君国,以天下己任。此外,“自保”,也是他共同的特点,多少也出于无耐。郭老在文革一开始就宣布掉自己的全部著作,是“响”,也是自保和悲。既便如此,郭老在文革中历经,先后失去两位子,当着周理的面本人受到“白骨精”在十万人大会上的羞辱。更有甚者,白骨精到郭府,当面严词指令郭老反周。面对恶毒的江青,郭老在关刻保持了庄严的沉默。能说这不是一个老知识分子的气节吗?爱憎何等分明!他就是要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保护理,自己亦师亦友的英名,正是“沧海横流,方现出英雄本色”。至于那些因反毛反共而反郭的“精英”们,自当别论。只有等到共产党因自身的腐败而垮台,他们才有机会撼动郭沫若这颗,否,只能做“蚍蜉”了。杜工部 早在八百年前就做了结论,“曹身与名俱裂,不江河万古流”。有一些自命不凡的人,想借批郭而出名。是先学一下郭老的最后一首万人唱的“水调歌头”,“大快人心事,打倒四人帮。政治流氓文痞,狗头军师张。更有精生白骨,迫害红太阳”!等你门也有了这样超天才,空前绝后的时侯,再来议论不迟。

     “我和郭老握了两次手”,以及随后我在6221宿舍黑板报上“发表的”一篇稿子,是我在6221第一个值得记忆的事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