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拼到老

在字句里看过去现在和未来
个人资料
chunfengfe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七律】赏小小家新开的昙花

(2014-10-30 19:00:34) 下一个

秋园槛外菊心残,小小昙花引凤鸾。
弄玉箫声收月色,罗浮仙境散香丸。
谢家咏絮乌衣巷,西子浣纱金水滩。
梦醒吴宫风有雨,一觚蚁绿五湖欢。



后记

风风最初知道昙花的美好,是在云霞妹妹家读她写的【昙花一现可倾城】才有的。当时风风十分喜欢霞妹的文章,文中对昙花的呵护和赞美,给风风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也在文章的留言栏里,留下旧作一首,赞叹风风喜欢的文与花。为了感谢花的主人,风风留下一首七绝,作为一点心意。

昙花一日落云霞,披上前生半段纱。
还有半截留底事,伤心不语月光遮。

今天在小小家,又邂逅昙花。小小妙笔生花、匠心独具的文、图和花的饮食才艺,打动了风风的诗心,遂作诗一首,作为留念。在小小昙花文的留言栏内,风风留下一首七绝,再叹花与主人无穷的魅力。更喜小小回诗一首,特记录下来,留作昙花交往的纪念:

风风留言不一般,诗情画意写满山。
真诚答谢好文笔,祝君愉快展笑颜。

感谢小小的昙花照片,为风风的七律增添了无穷的光彩;也为风风对昙花的喜爱,留下可以依恋的靠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2)
评论
chunfengfe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icila' 的评论 :

多谢桐儿好诗不断,才思涌泉。桐儿不但容貌光彩照人,诗心更是让风风仰慕不已。多谢桐儿留下赞美、期待和观摩好诗,让风风进一步发现桐儿的才华,真是如秋光一样明媚耀眼。
cicila 回复 悄悄话 明月照边城
落叶静无声
屏息听风雨
惟恐惊神鹏

(神鹏指chunfengfeng和chunff两位神仙朋友)

昨晚听到两位春风风关于诗歌及用典的热烈讨论,真是精彩无比,欣赏不已。赞叹不已。我静静地独立角落,细细聆听,大气也不敢出,恐怕惊动了两位诗神融洽而热烈的讨论~~
chunfengfe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hunff' 的评论 :

多谢一番颠扑不破的诗理探讨。诗歌是一门实践艺术;多写多读多改多交流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诗词的本质。建议君常去本城的【诗词欣赏】论坛去玩。何不在文学城上建立一个博客空间,也好让风风拜读君的诗词作品?
chunff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hunfengfeng' 的评论 :
谢谢风风君的仁厚宽容,是我们得以如此顺畅的交流。我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很赞同风风君关于有些诗“要靠读专业人员的解释和评析之后,才知道的”,但这恐怕是针对那些不便直说而隐约所指的史事。但读起来是意境顺畅。也非常赞同风风君所说“在本律中,鸾、梅台仙女、弄玉、才女和西子,都是美好的化身。屈子开创用花草美女象征君主和自己,风风反其道用之,用仙子和人间娇媛比着昙花。另外,通过比较关联的典故,主要是为了意境顺畅。用典多少,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情感需要,想浓彩重墨刻画,也可以堆积美好意象,但是有些关联,那么思路和走笔自然流畅许多。" 但是风风君这首七律一会“残”,一会“欢”,一会“月”,“絮”,“纱”色白夹杂有乌衣巷,“吴宫”和“风雨”的悲凉黯色调,您说读者会感觉到意境顺畅吗? 按照风风君的说法,这首诗有十个典故之多,请您提读者想想,即使是您所说的专业人才,“了解”或理解也可能不会随着作者思路去,出现您所期盼的“公允”评判不是太难了吗?当然,这只是作为一个读者给您的反馈,至于您自己怎样去理解您的作品就是另一回事了。最后祝风风君周末愉快!期待拜读您更多的作品!
chunfengfe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hunff' 的评论 :

多谢争鸣。诗词写法并无定法,但是要新意。典故应该看需要与否,并不是非用不可。在本律中,鸾、梅台仙女、弄玉、才女和西子,都是美好的化身。屈子开创用花草美女象征君主和自己,风风反其道用之,用仙子和人间娇媛比着昙花。另外,通过比较关联的典故,主要是为了意境顺畅。用典多少,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情感需要,想浓彩重墨刻画,也可以堆积美好意象,但是有些关联,那么思路和走笔自然流畅许多。

君言前人用典自然,也不是说读第一次时就能把作者的意图了然于心;也许看过了一些诗词鉴赏之后,才知道诗作者用典之意图;甚至典故的意义,也不是一读就完全明白,也要靠读专业人员的解释和评析之后,才知道的。所以把这种“了解”的心理和眼光,放在读风风的七律之后的理解上产生歧义,而作出评判,似乎有失公允。当然,风风的理解和君之期待有偏差,也属正常。

另外风风写诗填词,也不是说非要用典不可。其实风风用典不是很多,主要还是正面描写,一般比较难。通过对比和用典,也许简单一些。但是如何把握典故的适宜性,也是一言难蔽之。

总之要如何把诗词写好,也是一件因人而异的事情。至于诗风自然因人而异,但是也与题材有关。也简单的对象越难写。
chunff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hunfengfeng' 的评论 : 谢谢风风君的回复:上次我提到“柳絮",已经暗含谢道韫的典故,关键是这个典故里讲的是以柳絮咏雪,而咏絮才也仅指才女,是一个固定名词,您的“咏絮”是一个动作,读起来似乎容易误解,尤其是我们这些“对典故不了解或者理解不完全”的读者,最容易如此理解。我还真是“当局者迷”,不知道风风君还一个典故套一个典故,要花这么多文字而加上这幅画来理解您的诗。看来风风君真是过高地估计了我们这些对“对典故不了解或者理解不完全”读者的理解力。就我所知,风风君这一个词里面一个典故套一个典故的写法恐怕也算前无古人,似乎和李商隐有些难懂,孤傲生僻的用典过多也是五十步与百步的情况。很高兴您提到“其实义山用典很难懂,就如君所引的【无题】佳句,后人也是争论不休。”对这些诗句的深刻内涵,特别是李商隐隐约所指是有争议,但这一点不影响这些诗句读起来的流畅和意境,即使不需要您那种牵强而繁琐再加图的解说读起来也很优美。说句真心话,很欣赏风风兄这种坚持,但这样写下去,会不会让人感觉到高处不胜寒呢?而我们这种“当局者迷的困惑”是不是应该读者责任自负,难懂与风风君的写法就一点没有关系。在前面的回帖中风风君在论述写昙花是提到赞赏口语化入诗,但这一首用典中读起来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对典故不了解或者理解不完全"者感觉艰涩而需要一典套一典解释,是不是有不和谐之处?我猜想这会不会是诗人风格多样的缘故吧。
chunfengfe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小声音' 的评论 :

差点把贵宾小小的鼓励留言忘了。多谢小小的美丽昙花,奕奕神采;风风遐想,美丽的小小也是奕奕仙姝。让薜萝簪缨聚集一堂,赏花议诗。
chunfengfe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hunff' 的评论 :

多谢chunff的探索精神和对诗词的喜爱,让风风心生惺惺相惜之感。感叹chunff君在诗词爱好征途上,虽然身在其中,有时难以避免“当局者迷”的困惑。

在律诗的对仗中,如果能够写出工对,自然最好,但是一般情况下做到词性相同的对偶,也可以,所谓宽对。咏絮是一个典故,讲的是谢道韫把雪花比喻为柳絮,深得其叔父谢安的赞赏,后来当作有才女子用典。在【红楼梦】中作者在判词中说林黛玉“堪怜咏絮才”,也是指黛玉在十二金钗里才华出众。风风用此典,只是说昙花如同天女下凡,尤其花中雌蕊,神似雪花;花中雄蕊,用浣纱之纱和金水之金(也是一典,指沉金落玉之河),形象地描述之。因为配了昙花图,心领神会作者意图应该不难。

当然用典的最高境界是风风诗词创作中一直的追求,更何况任何一个写手,一生中的作品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在学习和探索中,很难一下子达到前任流传千年的诗词水平,也是可以理解。其实义山用典很难懂,就如君所引的【锦瑟】佳句,后人也是争论不休。

尾联出句是指西施被送到吴宫,让吴王夫差最后亡国。传说中范蠡认为越王勾践复国后,不能容他,就和西施一起离开越国,泛舟五湖,过上隐迹江湖的日子。风风要这么结尾,也是承接“西施浣纱“之典,自然吴国兴衰也如昙花一现而已,然而真正可以持久的还是,与一个真正的天仙西施,过一个神仙一样的日子。当然作者这样写,就是自己很羡慕这种生活。然而不过是昙花一现的梦幻而已。

在本律中,没有如君所引【咏柳】直接描写昙花形态特征和神韵风范,只是用典概括。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读者的意会效果,尤其对典故不了解或者理解不完全,更会曲解诗句的用意。

再次感谢,请以后多多光临指教!
chunff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hunfengfeng' 的评论 :
谢谢春风君的及时回复和北美君子的点评。如北美君子所说,从中唐开始的白话入诗,产生的元(慎)白(居易)体曾经轰动一时,但他们的诗浅切直白,时时受到如喜欢李商隐类的诗人如西昆体诗人所诟病而有逐渐淡出主流诗中。当然,这丝毫不能否认他们诗歌创作的成就,如元慎的《遣悲怀》,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等都是传世作品。实际上,诗只要写的感人,总会有知音而流传。如唐朝有位叫张打油的写的一首《咏雪》诗因为观察细致,读起来有趣不也流传到了今天,这首诗是: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好像春风君还没有体会到我说的关于诗中使用典故的意思,也许我还没有说的太明白。因此,我想接着这个话题与春风君再交流交流.

秋园槛外菊心残,小小昙花引凤鸾。
弄玉箫声收月色,罗浮仙境散香丸。
谢家咏絮乌衣巷,西子浣纱金水滩。
梦醒吴宫风有雨,一觚蚁绿五湖欢。

还是先从“谢家咏絮乌衣巷,西子浣纱金水滩”一联说起吧。“西子”可以浣纱,但谢家是地点好像不能去浣纱。我曾替风风君想了下“谢傅”,“谢眺”,“谢灵运”三位与这乌衣巷有关的人都不太合适,可否作“谢公”如何,因为李白写过“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就是说的谢灵运。这一句最不合适的是“絮”字,您可以说“柳絮”,“雪絮”,“花絮”都没有问题,但是只说“絮”,太容易使人误解。因为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絮”是敝绵 (最差的棉花),不是有句成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所以,我们不能去“咏絮”。当然,经过风风君和北美君子的详细解释,读者也是能理解的。但是,没有这些详细解释,实在令人费解或容易引起误解。另外,金水滩是不是西子浣纱的地方,是有疑问的。如果不是,与谢家或谢公居住的乌衣巷就对不上了。再回头说说这乌衣巷,从古至今,包括刘禹锡的《乌衣巷》大多为悲凉没落之感。风风君将这个悲凉的小巷加上这败絮来唱诵洁白如玉的昙花。如果我是昙花,一定会喊冤,开个玩笑。说老实话,恕我浅陋,真的一点读不出这里用典的巧妙和深意或者好的意境来。

我很同意风风君的观点,“吴宫”总是以荒凉落寞的形象在诗中出现。也知道您刚才从与吴宫相关的梦中醒来饮酒而欢。但是读起来,“风有雨”容易误解好像您醒后又重新走进风雨。至于“五湖”是特定指范蠡携西子的地方,我看未必。比如:薛莹 的“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浮沈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和刘长卿的“飞鸟没和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的五湖就绝不是指范蠡和西子栖息的五湖。也许您是在化用杜牧的《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这一联。但杜牧明确在出句中提到范蠡,您这首诗的尾联只提吴宫。吴宫是吴王夫差的皇宫,显然与范蠡关系不大,读者不容易联想起来。实际上,与颔联的“罗浮”一样,您需要花大量的文字来解释这些用典,读者才能读懂,但这也就近体诗失去字简而韵味深厚的意义了。
前面提到李商隐,他可是将“用典”发挥到顶点。不知哪位前贤说过用典在于“含而不露,不粘而不脱”。“含而不露”指自然平易,不知典故的人读起来觉得美,是享受。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珠容百斛龙休睡,桐拂千寻凤要栖”。您这首诗里的典故多多,但可惜是天南海北,很难构成一幅与昙花特色的图像。也许,您个人认定与昙花有关,但读起来效果不尽人意。一般认为,咏物的诗,贵在咏其特色。这首诗所说似乎梅花也可,梨花也无不可,好像没有昙花的特色。知道风风君喜欢研究和使用典古,这非常好。但关键是用得得体,自然,而李商隐在这方面可以说前无古人。送上一首他的咏柳诗,可以说是咏物和用典结合典范,我们一同学习吧:
《赠柳》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您看开始就有章台柳的典故,堪入非常自然,然后大江南北,宫殿小路,桥堤青楼,没有柳字,但柳树的身影无处不在,当然人生感伤也就自在其中了。
因为和风风君一样,我也爱读诗。所以,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哦,风风君提到昨天是鬼节,冒犯的地方,权当鬼话,敬请原谅。



小声音 回复 悄悄话 今天再来风风家细细欣赏这首精彩的七律,赞叹风风深厚的文学功底,短短的诗句背后蕴含着那么多典故,寓意!欣赏佩服~~~~

更感叹的是,风风的诗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风风是一个爱思想又多情善感的人,触景生情,由感而发,真情感人!

谢谢风风精彩的诗句,祝风风周末快乐!:))
chunfengfe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北美君子' 的评论 :

多谢君子细致入微的点评和注释,让风风受益匪浅。Chunff君,与风风的ID非常接近,让人感觉冥冥之中真有缘分。尤其今天是万圣节,说不准这一位Chunff君还是风风一位戴了面具的好友呢!

如君子所言,“咏絮”就是说的雪花,究其形韵近似。“残”与“欢”的冲突和矛盾,除了君子兄的诠解外,风风的构思还包括,在百花衰减的深秋,昙花一枝独秀,让人感觉是天外来客一般,通过对比,强调昙花的珍稀。尾联的“欢”,是作者一种寄情手法。在讴歌了昙花的神韵、色、香和形态后,接着风风提及吴国被越国灭了后,西施与越国的范蠡隐身江湖,过上快乐的生活,就象百花残后,范大夫可以挽着像昙花一样天赐的西子姑娘饮酒五湖四海,欢乐天下不愁。

作者自然也幻想能有一位心仪的昙花般的仙子,与风风过上泛舟五湖的神仙日子,但是昙花毕竟来去匆匆,也许只是一种幻想,一场昙花一现的美梦而已。

再次感谢君子的分析,为君子对诗词的分析能力之高而欣慰。

祝君子周末快乐!
chunfengfe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寒砚' 的评论 :

多谢砚妹一直的鼓励和对诗词非凡的领悟力。诗词创作,是一件辛苦和愉快的事情,有了砚妹的美丽关注以及其他网友的参与,让风风也乐在其中。以诗会友,真是人生乐事一件。祝贤妹节日快乐、周末愉快!
北美君子 回复 悄悄话 另外,“残”和“欢”这两个字如同时用在赞国色天香的牡丹诗中或许不妥,但用在咏“来去匆匆”的昙花诗中应可理解。这点,风风没有在回帖中向chunff回复一下,君子在此越俎代疱了。
北美君子 回复 悄悄话 文城藏龙卧虎已是不争事实。高人chunff君对风风这首赏昙花七律的逐字“解剖”式点评令人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chunff对诗中“云霞”与花色不符的质疑令君子佩服,虽然我完全了解风风的解释。
chunff君韵律知识的广博当与风风旗鼓相当,但也非常欣赏风风“中华新韵”的机灵回答,呵呵。
说到口语用词与古典诗词,众所周知,用口语字词在诗词中最多的唐大诗人可能当属白乐天了,但是这却没影响白的名声,反而成为白居易诗作有别于其他大诗人的一个特点。
诗中用典,不仅像风风说的那样是为了增加诗词的内涵,还能收到画龙点睛的奇效,甚至对诗的意境渲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名人和名诗中广用典故的例子俯拾皆是。所以这点也应该不是问题,只要用到恰到好处。
其实当我看到“絮”这个字出现在诗中时,初始反应和chunff君一样感觉不妥。但随即想到了和风风一样的解释,就是此“絮”指的是花中间的那根花蕊,虽形状不完全一致,但此处可看作将雪片说成雪花那样的比喻,不用苛求。不过,真的钦佩chunff的细致点评!
风风的佳作如多有chunff君这样的高手评点,对风风精益求精的创作应是一大推力。
在风风家,君子向初次相识的chunff君问个好!
寒砚 回复 悄悄话 短短一首七律,化用了这么多典故!

十分欣赏此诗的意境和巧妙的构思。

不过更欣赏的,还是风风兄的文人风骨!

收藏学习,并问好各位诗友,周末愉快!
chunfengfe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日落云霞' 的评论 :

多谢云霞妹妹的昙花和【倾城】佳篇,作为风风对昙花的引路人。同样惊叹小小的昙花艺术处理,让人对昙花不得不另眼相看。风风非常感谢霞美一直对风风写诗的鼓励和留下让风风难于忘怀的赞美!
日落云霞 回复 悄悄话 风风又作美诗,看来风风今年跟昙花的缘分不浅。
刚才云霞跑到小小家里观摩,果然是能激发诗意的美贴一篇。
等着看大才子风风,君子兄和众诗人的精彩对诗。
问好风风。
chunfengfe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hunff' 的评论 :

多谢留言点评,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非常细心的留意每一个用字的平仄。说得很对,“截”在平水韵里是入声,这一首相对比较随意一些,就姑且用中华新韵。不过还得感激chunff君的精准留言,风风有时间再改一下。“日落云霞”是风风一个网友的ID,在诗中表示昙花是“阆苑仙葩”之意,表示出处,不是指昙花颜色。这首诗主要描写昙花的传说。诗中虚词使用都是口语化,在唐诗中也,尤其李白的绝句中俯拾皆是,这个不是太大的问题。旧体诗词强调意境,用典是为了增加诗词的内涵,不是非用不可。

关于三平尾是对的,要改一下。“凤鸾”这里指神鸟,象征昙花出身仙界;又顺带进入弄玉的传说,连接相对流畅一些,另外“收月色”表示,昙花夜晚开放,又“月下美人”之称,同时也暗含颜色洁白如玉。罗浮用典,暗扣淡香,咏絮,表示昙花雌蕊形状、浣纱和金水,扣合雄蕊特征。尾联有西子和范蠡隐迹五湖传说,同时也表达作者也想与心仪指佳人(如仙界昙花一样美丽)隐身山水的梦想,也许只是一种幻觉而已。

多谢chunff君的仔细评语,请以后多来串门,风风很感激如此用心的指点。祝君开心快乐!
chunff 回复 悄悄话 春风君:您好,初次拜访,谢谢转载了不少好文章和写了不少诗评,特别是对香帅的诗评,花了不少功夫。但是似乎您所评和您写的并不在同一个水平上。刚读完您上面七绝和七律,就产生了一下感想:您追求用典,崇尚古典,非常好,但却是没有到位,如:
七绝
昙花一日落云霞,披上前生半段纱。
还有半截留底事,伤心不语月光遮。

既然以七绝为名,好像“半截”是仄声,实际上,整个一句只有“留”字是平声。 看了图,知道昙花颜色是白的,但您有用“云霞”- 有颜色的事物相比,实在是不知您想写什么。此外,您崇尚古典,“披上”,“还有”这些非常口语化的词恐怕不会读起来很古典吧。

下面再谈谈您这首七律:

秋园槛外芳心残,小小昙花引凤鸾。
弄玉箫声收月色,罗浮仙境散香丸。
谢家咏絮乌衣巷,西子浣纱金水滩。
梦醒吴宫风有雨,一觚蚁绿五湖欢。

初读起来,五光十色,用典多多。很喜欢“弄玉箫声收月色”用秦穆公萧史弄玉的典故。但是首句已经有了“凤鸾”暗含这个典故,这里再提,是不是有些重覆?昙花不如柳絮可以飘飞,所以,个人觉得“谢家咏絮乌衣巷”用典很不相符。“西子浣纱”形象不错,但金水滩我又不知道从何而来。最要命的是第一句有“残”,最后一句又说“欢”,我真不知道您是叹花,惜花,还是赏花,读起来太矛盾。另外,“芳心残"三平尾了。

从您评香帅的诗看出您确实花了不少功夫查找典故,但是希望您写诗时候也能如此,不要产生误解或误导,甚至有哗众取宠的感觉。个人的一点读后感,希望您看了不要介意。
小声音 回复 悄悄话 很高兴这朵昙花能在诗情画意的风风家落户,还赋予一首精彩的小诗,荣幸啊!
真不好意思,我那随便的顺口溜也被风风放在贴里啦,献丑了,见笑~~`
先来道一声谢谢,抽空再来细细欣赏精彩的诗文!:))
chunfengfe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北美君子' 的评论 :

多谢君子一直慷慨大方的鼓励。期盼君子的唱和,顺祝节日快乐!
北美君子 回复 悄悄话 非常喜欢和欣赏风风的这首赏昙花诗。
触景生情,情到诗成,风风的才气堪比李杜!
君子这两天忙,等一有时间就来与风风唱和。
问好充满才情的风风!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