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ZT:[akaaaa] 中俄战略结构的加固是美国的噩梦.

(2008-10-21 23:21:08) 下一个
不久前,美国舆论搬弄是非,恶意炮制中国威胁俄罗斯论,试图诋毁中俄两国渐入佳境的战略合作关系。对于美国的谬论,俄媒体在第一时间迅速做出反应,及时地揭露出美国的险恶用心,严正地捍卫了中俄两国的传统友谊。有战略评论家指出,虽然目前中俄关系仍存有一定的隐患,但在两国关系的实践中,互信互利的战略合作始终居于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中俄关系整体上是合作大于防范,信任大于猜疑。此次美国的无礼取闹其实并不会阻碍中俄战略合作的前进步伐,相反,这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行为最终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对于美国的恶意中伤,人们不禁会问,为何美国会这般热衷于挑拨中俄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据俄罗斯专家分析认为,美国政府的这一惯用伎俩,其目的无非有四:其一,美国想让俄罗斯处于西方的羽翼之下,让俄罗斯意识到只有西方才能保护自己,别无它选;其二,对于俄罗斯而言,它将不得不耗费一些资源,以抵御这一神话般的威胁,从而可令自身被削弱;其三,还可使俄罗斯选择不与中国接近,从而能给美国带来明显的好处;最后,美国本身也将中国视为现实的、而非神话的威胁(对于华盛顿的全球霸权而言),这意味着完全可以通过一个"敌人"来对付另一个,而美国只需稍加"挑拨"就行。    

  有战略分析人士指出,实际上中俄目前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其实并不是某国某人的一厢情愿,而是在国际大背景下的残酷现实中出于国家利益的必然抉择。美国出于自身国家战略考虑,自然会非常反感这种联合,极力挑拨分离中俄双方,并运用一切手段诋毁和中伤中俄关系。俄罗斯主流媒体《独立报》曾撰文写道,美国汉学家杰维亚托夫在一篇名为《喜欢征服的国家》的文章中极力鼓吹中国的现实威胁性,不过,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杰维亚托夫文中所提到的中国威胁论其实是具有"美国"源头的,因为在对中俄关系的挑拨上,美国向来是不遗余力的。    

  据悉,从1992年起,美国就有针对性地实施了在俄罗斯民众中散布北京会对莫斯科构成战略威胁的计划。其宣传对象除了普通民众,还有政治阶层。宣传的内容也名目繁多,包括:中国正在有目的地蚕食远东,那里的中国人数量已经数倍于俄罗斯人:中国餐馆和商店拒绝俄罗斯人进入,中国公司用政府提供的资金买下了当地的所有生意;在中国任何一家商店,哪怕是出售课本的书店,都能买到将西伯利亚和远东划归中国版图的地图。如今,这些老生常谈的话题已不仅仅出自于那些已被轻易收买的记者和专家之口,甚至还曾多次出现在某些美国政要的嘴边。美国尼克松和平与自由中心主任迪米特里·西梅斯就曾担忧地表示:"对美国的利益来说,最具损害作用的莫过于两个欧亚大国--俄罗斯和中国结成的轴心"。    

  反观中俄,有分析家指出,中俄能否"相敬如宾、相好如友",关键在于,必须明白中俄"邻居"关系的血肉相连、休戚相关。首先,中俄这两个永远都"搬不了家"的老邻居,有着漫长的边界线,任何形式的边境战火只会是共同无休止的苦难乃至毁灭;其次,美国对中业的渗透不仅仅只是针对中国或者俄罗斯,而是企图把中俄拦腰"砍断",美国才是中俄两国共同的威胁;再次,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俄罗斯作为"能源大国"和"军事大国",两国都有着潜力巨大的互补性和依赖性,完全可以让这两个世界巨人共同成为"绝世之合"。中俄有识之士也非常清楚,中俄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走的是和平发展之路,中俄惟有不断推进完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才可能在未来的挑战中拥有一个比较有利的反击平台。    
   
  "世代友好永不为敌"并非"革命口号"    
   
  同任何战略合作关系一样,中俄两国的战略合作也包括两方面的催生因素:内生需要和外部影响。自冷战结束以来,中俄两国都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社会改革,稳定政局、转变体制、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成为了两国共同面临的主要战略任务。同时,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美国则开始把中俄视为2015年后可能挑战美国全球霸权的国家,而遏制中俄就成为了美国的全球重要战略目标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中俄两国在各自的国家发展以及反对美国称霸、打破美国遏制上是有着共同利益的。    

  正如俄罗斯著名国际问题专家、俄科学院美国与加拿大研究所所长谢尔盖·罗戈夫教授所言:"发展同中国与印度等主要东方国家的关系,才能增大俄罗斯同西方打交道的分量,而且正是这些国家把正在衰弱的俄罗斯当作伟大的国家和平等的伙伴"。随着冷战的结束,莫斯科和北京逐步确立了自己的"战略伙伴关系",即"以在21世纪进行战略合作为目标的信任型伙伴关系"。对此,俄罗斯《独立报》评论指出,"信任型"即意味着对对方的意图没有任何怀疑,甚至有可能在官方文件未提及的情况下相互给予支持。同时也说明,虽然中俄两国之间还不存在联盟,但实际上两国之间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友谊"。    

  据专业人士分析,中俄之间现今已不仅仅是依赖对方的简单军事合作,而更是一种相互间的战略支持。首先,俄罗斯的重新崛起需要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因为不管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国际社会都认为俄罗斯是一个欧洲国家。俄罗斯自己也有这样的看法。俄罗斯要重新崛起,就要向欧洲发展。俄罗斯独立后曾一厢情愿地认为,全面推行亲西方政策,西方国家应将其视为欧洲大家庭的一员。但是,西方不但原来答应给的经济援助没有到位,而且还在1994年开始酝酿向中东欧地区及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甚至独联体地区扩展势力范围。其中,北约组织大肆接纳来自东欧的新成员,企图将俄罗斯"推出"欧洲。1999年3月,波兰、捷克和匈牙利三个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后,北约的军事潜力增加了20%-25%,安全战略边界向俄罗斯方向推进了600多公里,俄罗斯失去了4.8万平方公里的缓冲区。2004年3月29日,保加利亚、爱沙尼亚、拉托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与斯洛文尼亚7个东欧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也成为了北约的新成员。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完全被北约包围,俄罗斯的西部安全正受到北约的严重威胁。为了避免东西两线出现困境,俄罗斯必须稳定东方,以集中精力应对来自西方这一头的威胁。不难看出,俄罗斯在重新崛起的过程中是需要中国在其东方"帮忙"的。而从地缘政治上看,在俄罗斯周边邻国中,中同是最大的邻国。如果与中国的关系处于低迷或不稳定的状态,俄罗斯现处的恶劣地缘政治环境非但难以改善,而且还需要牵制相当大的力量,这完全与其维护周边安全环境的目标相背离。因此,发展同中国长期稳定、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关系有助于俄罗斯改善地缘政治环境,完全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和安全利益;其次,中国在战略上也需要北方邻居俄罗斯的"支持"。中国同俄罗斯一样也面临着来自美国的战略挤压。为了集中精力解决台湾问题,中国需要北部有一个稳定的国际军事环境,希望北部面临的压力越小越好。从近期看,中俄在政治、军事、安全和能源等方面现实和潜在的利益交汇决定了中国在解决重大问题,尤其是台湾问题上对俄罗斯具有相当大的战略借重。俄罗斯领导人在各种场合也一再重申,俄罗斯政府将坚定地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坚决反对任何企图使台湾独立的所谓"公投"以及其它愚蠢行为。对中国而言,无论是当前打击"台独"分裂势力、争取国际支持,还是遏制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干预,中国都需要俄罗斯的支持。而从长远看,将来一旦中国被迫对台使用武力,俄罗斯可能是在政治上给中国一定道义上的支持,电可能是少数愿意从军事上与中国保持一定合作的大国之一。所以,中国必须正视未来对俄罗斯战略倚重进一步增大的现实。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十年来中俄两国在利益和现实的基础上共同建立起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以中俄为主,力主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形成了一股能影响世界格局的力量,但是就目前中俄之间的战略合作是否坚如磐石来说,其实并不能绝对而论。    

  对于俄罗斯,丘吉尔曾说过这样的话,"俄国人是谜团中的谜中之谜。"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对待中国的崛起上,俄罗斯其实一直表现出既借重又怀疑,既合作又防范的二律背反复杂心态。一直以来,俄罗斯的对华关系在快速平稳推进的过程中确实曾出现过许多"中国威胁"与"中国崩溃"的不和谐之音,而且这种杂音在两国战略合作的进程中若隐若现,甚至在某一事件上、某一阶段中还会突然放大。不过,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是由历史和现实,以及政治和经济的差异所决定的,也是受双方利益需求与国际战略格局的大国冲突所影响的。    

  从历史上看,中俄之间一直处于一种互相对立、偶有合作的关系。从19世纪中叶开始,沙俄曾经与西方各列强一起,趁中国国力虚弱之机侵占中国大量领土,令中国至今难以忘怀。上世纪双方关系也是时好时坏,从中苏全面友好再到中苏全面交恶,甚至爆发边境冲突,以致于受到其核武威胁,双方在冷战时期直到剑拔弩张,曾经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国内外政策走向,也给曾经的一代中国人留下了深深的拒俄阴影,并逼使中国投向了苏联的对立面美国。直到苏联解体后,双方从各自利益出发,才又建立起了一种全面的新型的关系并延续至今。但不可否认,中国对俄罗斯在历史上的对华关系,留下了强烈的负面形象。    

  从地缘上来看,中俄之间有着7000多公里的漫长边境线,从现实的利益出发,双方发展关系实属必然,俄罗斯也有着比中国更漫长的边境线,更需要与中国建立稳定的关系,以避免其在与欧洲尤其是北约的冲突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俄罗斯相对于其亚洲战略来说,欧洲显得更为重要,在与欧洲发展关系的同时,能否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也就是能否与中国建立长期友好的战略合作,几乎成了其国家利益的关键因素。而为了与中国发展关系,除了共同的合作以外,俄罗斯也不会忘记与中国含有敌意的国家发展关系,以制约中国的崛起,如与印度建立更稳固的关系,染指中亚各国,主导蒙古政策,以牵制中国的力量。俄罗斯并不会安心地看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而是时刻防范中国可能的威胁;与之异曲同工的是,中国在亚洲及世界格局中,也需要在地缘政治上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以拥有一个稳固的战略后方与战略纵深。从中国的国家利益出发,也许中国更需要一个能与之长期友好合作的俄罗斯和深受俄罗斯影响的前苏联中亚各国,至少从防范中亚及东突恐怖势力这一点出发,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中国利益攸关的事。也就是说,双方之间既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也存在着互相防范和制约的基础。    

  从国际政治上来说,中俄之间更是合作中存在冲突的因素,双方在政治上存在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差异,也存在着民族差异,在两国日常的媒体报道中,或多或少会发生一些有敌意的宣传,俄罗斯似乎更害怕中国这个邻居的发展;但不可否认,近十多年来随着俄罗斯经济的下滑,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每况愈下,尤其面对美国及北约的打压,早已显得力不从心、心力交瘁,经常成为西方调戏的对象。而中国提出的倡导世界多极化,正顺应了俄罗斯希望继续其大国地位的虚荣心,双方一拍即合,除积极参与和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外,在联合国也加强了利益协调与合作,以图抗拒美国一超独大的局面。从这一基础出发,双方合作昆然有更能长期维持的可能。    

  从经济上来看,中俄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经济崛起使之成了一个巨大的经济体和极具诱惑的市场,俄罗斯人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一机会。但遗憾的是,一些年来,中国对俄罗斯贸易占了上风,双方的贸易总额却并不高,还远不及中国与美国、日本、韩国和欧盟的水平。对中国来说,俄罗斯并不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只具有发展的空间,日前占1/5的双方贸易大量存在于边境民间,政府间则主要还是以军火交易为主。对于军火贸易,俄罗斯人也心存芥蒂,在高价卖给中国劣质武器的同时,把更多、更好的武器卖给中国的敌人印度,从中可以看出俄罗斯人的真正心思。    
   
  可以看出,目前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应该说是建立在互相需求的利益基础之上的。而综观当前,两级对立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中俄两国如能正视形势,抓住目前单极世界的发展期,通力合作,则能更好地为自己在未来创造更多的话语权。而事实上,中俄两国之间早已具备了广阔的合作空间。    

  首先,中俄在战略上有很多共同点,充实和提高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大势所趋。中俄都是世界上主要的战略力量之一,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有相同或相似的立场。未来十年,中俄都将进入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对两国来说都是必须紧紧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两国最主要的战略需求是确保和平发展的良好国际环境,存在开展广泛协作的战略基础。进一步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成为两国的共识。    

  其次,中俄有相似的战略环境,都需要维持周边的和平与稳定,加强地区安全合作符合双方利益。中俄互为最大邻国,加强睦邻友好对两国安全环境的影响最为直接,中俄都处在复杂的地缘战略环境之中,面临维护国家统一、加快国内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战略任务。作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发起国,中俄对维护中亚地区的稳定负有特殊责任。中俄在国际和地区安全事务上的合作既有必要也有基础,大有潜力可挖。    

  最后,中俄都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加速发展期,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强,在诸多领域的合作大有可为。近年来,中俄两国经济都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而中俄经济发展接轨点多、互补性强,加强务实合作对两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发展作用显著。中俄经贸合作电开始进入重要发展期,随着双边贸易额的不断提升,贸易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多层次、多领域、高科技含量和高投入的经贸合作模式逐步形成,这将为中俄经贸合作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不变的敌人,惟有我们的利益永恒不变,我们的天职就是追求这些利益。"温斯顿·丘吉尔这段话一直以来经常被引用来解释二战中亲密的盟友战后顷刻间反目甚至几乎引发人类灭亡的冷战中的苏美双方。对中俄两国而言,双方的战略合作关系应当以此为戒,在勿忘历史的同时亦要立足现实,更要展望未来。两国政府和有识之士惟有切实强化"共同发展、携手崛起"的战略思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才能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造福于两国人民与世界和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