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胡温是杀人栽赃的幕后推手

(2012-04-13 06:19:08) 下一个
胡温是杀人栽赃的幕后推手


海伍德之死,死得蹊跷。

从动机上分析, 在十八大来临之际, 薄谷开来根本不会有杀人动机,更不可能直接参与到杀人案中, 更不会在重庆这个地方杀人。薄谷开来有经验,实力和太多的方法解决她与海伍德之间的传说中可能存在的纠纷,而不会惹祸上身。

从动机上分析和最后达到的效果来看,胡温可能是杀人栽赃的幕后推手。 之所以这样说,那就是胡温积多年之私心私利,无论如何要阻止薄在十八大进入中共常委的竞争,那么最好找个事由拿下薄。 这份心机,好似蒋介石杀人一般,无须直接命令, 一个暗示,下面的人如戴笠们就把事搞定。 至于怎么搞定,哪方面搞,是下面小喽罗们的策划和施行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 胡温阉党特务无时不在特别监控着薄和薄一家及其周围人的一举一动。 在方方面面权计之下,海伍德被挑选出来做阴谋的祭品。 至于谁最后下的命令,谁动的手,可能永远是个不问自明的“谜”。


海伍德“意外”死在重庆,意味着什麽? 薄熙来,谷开来,王立军,胡温心知肚明。

对于薄熙来,谷开来,马上知道是阴谋诡计,有人搞栽赃陷害,置薄于死地。 即使如此,薄谷仍然本着宁人息事的原则迅速地做善后处理。 这事冷冻了数月。

而对于王立军来说,凭其多年来的反恐打黑办案经验,也应该知道个大概缘由,是同行人做的小手脚,如饮食里下毒,是个冒牌服务员都可以干得了,断定属于来自上面的暗杀栽赃,不过处理起来很复杂,也很难,基本上属无头案。海伍德一死,就标志着中央的权争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一方面是来自最高层中央的压力,一方面是来自顶头上司的压力。这样王立军成了夹在风箱里的老鼠。美国之音二月三日报道,说王立军实名向中纪委检举薄熙来,这是胡温余党通过CIA透露消息,把王往死地逼迫。王在被薄拿下公安局局长位置后觉得大事不好, 只有逃生进美领事馆。王立军能顺利进入美领事馆,必有美领事馆内的CIA官员接应才行。美领事馆可不是随便可以翻墙,闯门可以进去避难的。 这是胡温余党勾结海外反华势力,行使的离间计所果,也断了薄的一臂。
王立军为什麽不往北京跑,因为逃到北京就必须做伪证咬死薄,做完伪证就是死! 这叫死证, 死无对证。王立军懂得行规。 胡温对王立军逃进美领事馆很生气,定性为叛徒。 为什麽生气,是因为泄了胡温高层为权争施行阴谋暗杀的谜底。

胡温之所以非常被动,迟疑拖拉地不断改口,从孤立事件,到”文革运动“似的路线之争,再到刑事犯罪,不断对薄熙来更改罪名,这是按照美国媒体的调子行事。胡温是无奈之举,将错就错。因为丑闻在人家手里,胡温笼头已被CIA掌握牵着走。

多维博主ID[看山]也有更加详细的分析:“ 这一次倒薄,策划者的谋虑之深长,筹算之精准,都可列入权斗教科书。首先,薄熙来案看似发端于去年11月15日的海伍德之死,其实真正的发端是去年5月初开始立案侦查的辽宁省铁岭市公安局局长谷凤杰一案。谷凤杰是王立军的铁杆部下,铁岭是王的起家之地,查谷凤杰,剑指王立军的意向明显,这就触动了千里之外重庆的两根神经,最终掀起一场大地震。“

”对王立军来说,谷凤杰被查,意味着有人要“搞他”,他不得不抓紧自保,包括找到和抓住薄熙来的把柄,以期更紧地与薄的命运绑在一起。对薄熙来、谷开来来说,既然有人用这种办法对付王立军,就必然也会有人用同样办法对付自己,所以,必须加快清理此前“不当操作”留下的痕迹。其实,这种清理应该早就在进行,谷凤杰案促使清理必须加快,而忙乱之下,乃有与海伍德的矛盾和冲突发生;再加上负责收尾工作的王立军,此时已经心生别志,终于酿成惊天大事件。可见,从海伍德之死,到王立军被免职,再到滞留美领馆等一系列剧目,线头都牵在策划谷凤杰案的那人手中。” 【多维新闻】本文网址:http://blog.dwnews.com/post-187188.html

而这个长期具体阴谋设计和执行的人正是秉胡温旨意,构陷各种倒薄的阴谋诡计。海伍德蹊跷之死不过是胡温连环构陷计中的一计而已。

中国官方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4月10号晚间11点公布的消息实质上是一种黔驴技穷的弥补小策略而已。其中胡温洋相出尽,错误漏洞百出。网上已有众多网友讨论版本。

我们有幸见证了胡温胡作非为,罔顾党纪国法,祸国乱党的历史事实,同时也记载着胡温的历史犯罪证据。


人民的眼睛是亮的,网友的心是明的。网友表现出的文化科技素质要比胡温及其小走卒们的智商高许多。所以胡温还玩封建专制下的封堵民意,抱着枪杆子逼要忠心,这一习以为常颠倒黑白的的老套套是多么可恶,不得人心。胡温的这种贼喊做贼,构陷栽赃的雕虫小技很容易地被曝光在大庭广众之下。


胡温栽了,栽倒在历史臭粪土里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枫叶老李 回复 悄悄话 薄熙来,该反击了! 2012-04-13 03:56:02阅读(1130) 评论(9)
看山
【多维新闻】本文网址:http://blog.dwnews.com/post-187188.html

这一次倒薄,策划者的谋虑之深长,筹算之精准,都可列入权斗教科书。首先,薄熙来案看似发端于去年11月15日的海伍德之死,其实真正的发端是去年5月初开始立案侦查的辽宁省铁岭市公安局局长谷凤杰一案。谷凤杰是王立军的铁杆部下,铁岭是王的起家之地,查谷凤杰,剑指王立军的意向明显,这就触动了千里之外重庆的两根神经,最终掀起一场大地震。

对王立军来说,谷凤杰被查,意味着有人要“搞他”,他不得不抓紧自保,包括找到和抓住薄熙来的把柄,以期更紧地与薄的命运绑在一起。对薄熙来、谷开来来说,既然有人用这种办法对付王立军,就必然也会有人用同样办法对付自己,所以,必须加快清理此前“不当操作”留下的痕迹。其实,这种清理应该早就在进行,谷凤杰案促使清理必须加快,而忙乱之下,乃有与海伍德的矛盾和冲突发生;再加上负责收尾工作的王立军,此时已经心生别志,终于酿成惊天大事件。可见,从海伍德之死,到王立军被免职,再到滞留美领馆等一系列剧目,线头都牵在策划谷凤杰案的那人手中。

至薄熙来“不再兼职”,倒薄者更是动作不停。主要手法是通过“传谣”和放料,以舆论和海外大国的力量,逼迫“中央”加速对薄熙来的处理。要知道,虽然“中央”对拿下薄熙来已有初步共识,但几个人并非站在一条线上。有人坚定,有人含糊,有人明里、暗里地抵制。通过舆论提前曝光,可使“中央”陷入被动,迫其不得不加紧处理;收到爆料后,美、英等国作为事件“有关国家”的介入和催促,更使“中央”没有了退路和回旋余地。有坚决倒薄者主导决策于内,有“消息人士”爆料于外,事态自然朝着策划者设计的方向发展。

然后,薄熙来终于被宣布停职、立案调查。在公开的文告中,有关人士也堪称煞费苦心,目的是打掉薄的道德形象,彻底将其搞臭。通过“谷开来与海伍德因经济利益问题产生矛盾”一说,暗示薄家有不菲的经济利益,而非薄熙来在“两会”上所说的“没有财产”;同时暗示谷开来在从事经济利益活动,而非薄熙来所说的“在家做家务”;通过“薄谷开来”的称谓,暗示薄妻已有海外身份,薄本人就是民众最敏感、愤恨的“裸官”。这样三炮齐放,不管海伍德案最终调查结果如何,薄已声誉扫地。

由于案件牵涉到英美等国,由于十八大前党内多种势力博弈激烈,也由于薄熙来并非等闲官僚,而是太子党出身,党内底蕴深厚,所以,海伍德案完全栽赃的概率较小。倒薄者的主要功夫,还是下在对外公布时的信息取舍和语言诱导上。这种诱导,不仅仅是起暗示作用,而是为下一步预作铺垫。在接下来全国各地各层级,重点是北京、重庆的“大表态”中,表态者自然会把隐藏的推测揭示出来,将暗示变为明示,把薄熙来搞臭。

迄今为止,策划者让我们看到的最后一个动作是:突然间,爆料的矛头指向了周永康,大量周的“丑闻”被集中放料出来,印证了笔者在《从现在开始,温家宝危险了》一文中所说的:“自从胡温力主拿下薄熙来起,就使江系有关人员在一支名为王立军的枪口下再无遮挡,只能选择退让或是中枪。”——不要小看这种爆料,事实证明,由于放料方来历不凡,即使再荒诞的消息,背后也可能有着内幕的影子。

这一回,看起来薄熙来已经在劫难逃。薄的失败,关键在于他没有达到足够高的权位,却树起了高高的旗帜。马基雅维里有一著名观点:先知只有武装起来后才可能成功,否则必然失败。所以,穆罕默德成功了,耶酥失败了。这话放到当下中国就变成:没有足够的权位,改革不可能成功。所以,商鞅、王安石、张居正、薄熙来都失败了,秦始皇、雍正却获得成功;所以,朱容基观《商鞅变法》剧而落泪……

薄熙来的倒下,并不意味着“重庆模式”的终结。正像车裂商鞅者却用商鞅之法致秦于强大一样,“第五代”接班后,很可能继承重庆模式的许多做法。换言之,习近平或其他接班者,很可能成为薄熙来的政治传人。原因很简单,重庆模式是中共能够从当前重重危机中走出来、成功实现自救的唯一有效方式,也是中国实现和平转型的唯一可行方式。其他一切,都只能在重庆模式实施后所奠定的基础上,才能找到运行的空间。当然,习近平或其他人虽有足够权位,却不可能真正成为薄,不可能完全复制薄的做法。能够借鉴多少,取决于实际掌控权力的大小。由于权力基础和周边关系的不同,权力再大,也不可能做得薄这么彻底。同样的做法,后来者对特殊利益集团的触动将会小得多,实际效果和大众受到的实惠也要小得多,但同时反对方的反弹也会小得多。这样,在兼顾包括特殊利益集团在内的多方利益,只是有所抑制的前提下,这种做法反而有可能持续走下去。这样的做法,这样的操作者,是否就足以把中国这艘航船驶出险滩?这其中颇多不确定性,能够确定的是,如果由薄熙来掌舵,中国本来是可以走出去的。有传言说,薄一生最佩服两个人:秦始皇和毛泽东。这种传言不知真假,但秦、毛、薄三人确实有一共同点,那就是:能够治天下,不能治左右——这或许也是将这种体制运用到极限后的共同点。

虽然“第五代”可能用重庆之方,但薄熙来的处境并不会因此好转,反而注定了更加不能见光。所以,从立案调查并公布“丑闻”的一刻起,薄的命运已经跌到不可能再低的最低点。虽然有关文件还将薄的问题定位于“违纪”,称其“对亲属和身边人员教育不力,并对有关办案人员违规处理”,似有将薄、谷切割之意,但这显然只是为安薄之心,试图阻止其铤而走险。调查还在进行,罪名还待罗织,而且这种“网开一面”,对薄熙来这种政治即生命的人毫无意义——他已经不可能更倒霉了,对手其实已经把底牌掀开了。现在,是薄熙来反击的时候了。

从王立军出事后薄熙来的表现看,他显然也是有底牌,并且已做好最坏准备的。本来大家都在棋盘上博弈,现在我被限制了不能落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对方一个又一个棋子地落下,那么不如干脆一把将棋盘掀了,让大家都玩不成——薄熙来未必有掀翻棋盘的能力,但他或许有把盘中几个人掀下来的本事。但关键在于,薄案的进展较快,缺口打开后,控制和涉及的人员将越来越多,薄安排的放料者,是否还能够或敢于放料,这是个疑问。薄毕竟不是王立军,不是搞刑侦的,据说王安排了8个放料者,薄最多安排3个。如果薄瓜瓜还在海外,一切都不是问题。以薄瓜瓜的身份,媒体趋之若鹜,正可将爆料的效应放到最大,令“中央”无法回避。但是,薄瓜瓜很可能已经被骗回国。他在海外,“中央”对薄谷下手也会有所顾忌——小孩子此前太顺,肩膀上担不了多少重量。

最后一个问题是:薄案是否还有逆转的希望?当然有,看起来是铁板一块,其实可以导致逆转的节点并不少。只要有突发事件的冲击,就可能激起事态的变化,例如:薄谷开来暴毙。

【多维新闻】本文网址:http://blog.dwnews.com/post-187188.html
枫叶老李 回复 悄悄话 谁杀死了海伍德?2012-04-13 04:41:27阅读(76) 评论(0)
中央公布的初步调查说海伍德死于他杀,而薄谷开来有嫌疑。

那么真实情况如何?我觉得,这个案子其实不复杂,因为薄家都是大众人物,他们的行动很难保密。另外关键人物是王立军,他是举报人,是各方的联系枢纽,又是颇有经验的警界老兵。薄家夫妇,王立军,张晓军,都还没有死,我想如果他们肯招认,找到真相并不难。

问题是,他们有机会自由的说话吗?对王立军,除非他移居海外,完全自由,或许可以吐露整个案底。而现在,这种可能是零。深陷泥潭,他要为他自己洗清污点,还要考虑中央的需要,以及最终他的话是否完全的能泄漏出来,给公众知道。这正是案子的难点。

也许中央上层的胡温已经知道案底,但他们是不会让小民们知道太多的。你知道的,永远是他们让你知道的。就像林彪事件一样,国外国内的学者专家发文研讨半天,还是迷雾重重。毛周是其中关键,可是所有回忆录中都没有提及他们太多的表现。其中毛只有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这话是什么时候说的?整个过程中,毛在睡觉吗?显然不是。他是林彪对立面的核心,周是联络人。他们都死了,这个案子就难搞清楚了。光一个禁空令就有无限多的说法。

还是回到薄案。毕竟时代不同了,中共很多东西已经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如入党誓言中说的那样“严守党的秘密,遵守党的命令”了。

现在先分析王立军和薄的关系。王立军被薄调到重庆,委以重任,自然是一个铁杆心腹而重用。问题在薄可能刚到重庆时,受到一些工作上的阻力。他从东北搬王立军过来,就是要扫清这些关系网,让上下听命于他的恩威。他命令王杀了文强,然后大规模打黑,整治社会风气,树立标杆。王立军也不负他的使命,敢想敢干,做出了一番让各地诸侯都震惊的大事来。这个关系如此默契,怎么突然王和薄反目?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几乎所有分析,都没有破译这个密码。不管怎样,我们可以跳过这个原因,归结于两人个性的问题,只看结果:双方的龌龊到你死我活了,王偷偷检举薄,又被薄发现,他只好逃往领事馆。王为何没有逃亡北京?估计王知道的太多了,他跟北京那边没有那么多信任的关系。各种派系,自立山头,若是倒戈很难再有立足之地。他逃去美领馆避难,也就不奇怪。问题是美国正好在习近平要访美的关头,不敢收他。而且重庆薄派黄奇帆带人去围了领馆,阵势让老美也吓了一跳。自然他们不想惹事,希望王自己去解决。

关键是,王有窃听行为,不管是对薄还是中央大员。他也帮薄干了很多私密的事,知道的太多。这就是薄和王都彼此害怕的地方,他们更怕外面的人知道。本来王若能避难成功,他是可以躲一躲,双方各自求存也许没有问题。恰恰,他被领事馆拒绝了,只好被带到中央去交代问题。于是一不做二不休,把薄有的和没有的,都倒了个底朝天。他个人性格,就是发泄一下怨气,也想争取宽大。但殊不知,这个问题很微妙,他陷入囚徒困境中了。不交代不行,交代多了,把自己也绕进去。事实是,他把薄给卖了。还咬出了海伍德的死。

至于海伍德的死跟谷有多大关系,这个就难说了。也许他确实有证据,也许他是发疯了,把自己的怀疑都当真事,想买个好价钱。如果是后者,他就是甘心于被人利用了。

然后再看一下薄家和海伍德的关系。

从已知的情况,海伍德对薄家贡献很多,至少薄在大连的时候,双方合作深欢。海伍德利用自己的关系和影响把薄瓜瓜送入了英国哈罗公学,然后又帮着他进入牛津。但是后来他和薄家渐渐疏远。原因可能是因为钱财利益冲突或个人关系冲突。

先说利益冲突。海伍德拿了薄家的钱,疏通关系或开展生意上合作。这个钱在百万到千万美元这个量级。海伍德是不是卷走了,或者帐务不清,惹薄家不信任?至于海伍德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人说他是个绅士,有人说他大咧咧,又故作神秘。不管是文化还是个人的方面,他和谷生意上的合作产生不快是完全可能的。开始走的太近,后来互不往来,显然有很深的原因。

其次是谷和海伍德发生暧昧关系。这个当是十年前发生的,后来只是触发了一些不为人知的事件而已。还在大连的时候,薄意气风发,和多个女人有关系。而谷拿他没有办法,感情上可能也有出轨的需要。巧合,碰到海伍德这么一个浪漫,又有那么一点绅士,外加不确定的神秘感,这其中蕴含的西方魅力,往往会有一定迷惑性。

通过我们已知各种线索,现在开始探索各种可能:

1. 海伍德死于酒精中毒或心脏病。

2011年11月,在数年不来往后,海伍德突然被薄家人,或者说是谷,招到了重庆。这个非常意外。也是导致他死亡的最重要线索。注意到那天是谷的生日,谷也许要招他这个多年不见的朋友来聚聚。似乎近几年谷显入人生低潮:薄瓜瓜不再身边,薄忙于他的官场事务,谷进入50岁,倍感受冷落。有一说她患了癌症,还有说是她有抑郁症,情绪波动很大。海伍德过来,他陪着饮用大量的酒,不幸触发心脏病。

而薄对此想遮掩,私下告诉王立军把海伍德尽快火化,以免各方牵绊惹出不必要的麻烦。毕竟官场对这个很在意,不能出漏子,让丑闻被人利用。

王因此理解为谷杀了海伍德。其实是个错觉。

2. 海伍德被谷所杀。

据说女人杀人,基本出于两种原因:为孩子,或为了感情。薄瓜瓜远在美国,估计可能性不大。当然如果有以前的底案,比如海伍德伤害过薄瓜瓜,而母爱爆发出来,也不是不可能走个极端。其次是感情。谷情绪不稳定,如果真的有某个极端事发生,也还是可能的。

但我觉得为钱财杀人的可能很小。谷是见过钱的人,而且受贿来钱很容易。犯不上为这个去要海伍德的命,而惹的自己麻烦。富有的人,往往把钱看的比命贱。只有没见过钱的人才会图财害命,为争财而拼命。而谷的地位,也决定了她大致不会因为生意或钱财问题去做杀人的事。

3. 海伍德被薄熙来所杀。

薄熙来精神正常吗?如果没有问题,这个是基本不能发生的。他同样不会为钱财杀人,因为他的身份和地位让他不屑于做这个。感情上也不会,谷都50多岁了,再有魅力也抵不上权势对男人的吸引力。薄什么女人没有见过?他不会为这个原因去杀人。薄是有狠劲的人,那是对招惹他的政敌或者背叛他的下属,对海伍德,我看不到他触碰这个底线的必要。

4. 海伍德因为自己的原因被杀。

这个可能性非常大。比如海伍德是个内外不一的人,他品行也许有不靠谱的因素。比如他常常搞的很神秘,像是为英国情报部门工作。夸大其辞,嘴巴不严,惹的薄家很怨恨他。他正在拿一些不着边际的东西要挟薄家。而薄家(此处指薄,或谷,或他们俩个)似乎认定他是特殊身份的人,正好借着自己在地方上的公权力把他干掉。公私一块解决,薄家也没有觉得这个有什么不妥。像工作一样,找了手下人去搞定。正好王立军知道那么一点,举报出来邀功。

这里注意几个疑点倒是很配合这个情况:

—薄,谷都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私下犯法的事,特别是谷是律师,更不大可能搞错。

在薄王反目时,薄似乎没有什么顾忌,对王的处理毫不留情。显然,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太大的底子被王抓住。

—海伍德的家人(母亲,和妻子),都对他的死没有过多的追究。显然,他们知道海伍德是个什么人。

对他死于酒精中毒或心脏病,都不需要或不想怀疑。

杀人的过程是下面的人干的。薄/谷只是部分知情,但法律上没有办法追究他们责任。国安的人知道,大致是公报私仇。

因此,当王立军从领馆出来时,坚决要跟国安的人走。因为只有国安内部才知道这个案底。这个事最后被政敌利用,干脆就把杀人扣在谷的头上,然后把薄顺势拉下马。

这个就像当年高岗畏罪自杀是一样,或如刘少奇被打成叛徒,工贼,内奸的的情形一样。你犯了什么罪,公开的说法是中央上头给你量身定做的,你逃不掉。而内部的原因,只有当局的人清楚。比如高岗,就是因为私自跟苏俄走动太频繁,他在东北威望高,人多根深,让老毛疑惑。所以不能容他存在。

本来公私兼俱,现在搞成了私下谋杀。海伍德是不是英国的情报人员,英国官方没有承认,这也许他自己吹出来的。

到底是哪一种情形?或许还另有隐情也说不定。

【多维新闻】本文网址:http://blog.dwnews.com/post-187144.html
枫叶老李 回复 悄悄话 谷开来案疑云密布2012-04-13 07:50:53阅读(515) 评论(3)
据新华通讯社10日深夜突然宣布 ,已被解除重庆市委书记的簿熙来又涉嫌严重违纪,被中央停止其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并立案调查。

同时又宣布,簿熙来的妻子谷开来与张晓军(簿家勤务人员)涉嫌谋杀英国人尼尔.海伍德,以故意杀人罪,送司法机关处理。消息传来,使人堕入五里梦中。一般来说,对海伍德的死亡原因有权提出疑问的,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海海伍德的家人,其次是英国使、领馆,最后?,才是中国官方。

博主曾在3/28,以「重庆事件小插曲,大疑问」为题质疑英国公民尼尔.海伍德的死亡问题,重点指出∶死者家属包括其母亲及中国籍妻子都一致否认海伍德是死于他杀,强调海伍德死于心脏病,拒绝进行尸体解剖。其次英国驻重庆领事馆官员当时应该接到中国有关部门关于海伍德的死亡报告后,亲自到现埸了解海伍德的死亡情况,根据死亡诊断书,对死亡原因深入调查,找出正确的结论,如不能,一方面上报北京英使馆,另一方面继续对疑点进行更深入调查,而不是在自己的子民死亡四个多月后,才由英外交部门提出彻查海伍德的死因,这是有悖于常理的。

案情的第二个疑点,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导,海伍德(以下简称海)的母亲安娜亲口说,她的儿子是死于心脏病,她不接受任何涉及谋杀的说法。海的骨灰,在当时由他的亲妹妹奥尼.萨默斯和他的华人太太露露一起带回英国的。这就表示,海的妹妹和他的华人太太从海病危入院「或更早」,到往后的治疗抢救过程,直至枪救无效死亡,都应该在病房床边守候,死亡后送到殓房,尸体护理,因为他们拒绝做尸体解剖,所以尸体最后由殡仪馆送往火化埸,他们应该从头到尾都寸步不离的。在枪救过程中,他们应该有追问经治医生,海患的是什幺病?到死亡后,要求经治医生作出最后的「死亡诊断」,是很合理的,估计他们对最后「死亡诊断」没有疑问,所以就把骨灰带回英国了事。即使在英国外交部提出要彻查海的死因后,3月10日,海的母亲尽管知道外交部的需求,但她还是不愿多说。种种像迹表明,死者家属对海的死亡,没有太多要求,那幺是谁提出要求,对海的死因进行复查呢?是英国外交部提出的,英国外交部提出要求复查的理由是什幺?看来海已死亡4个多月,此前,英国方面对海的死亡,已经相信中国医疗部门的最后「死亡诊断」,也尊重家属的意见,事情应该告一段落。可是在簿熙来被免去重庆市委书记后,英国方面又提出要彻查海的死因,并有「不考虑政治因素,就事论事调查」的要求,这是什幺意思?难道是英方暗示中方,不要对谷政治陷害!岂非咄咄怪事。

中方指控谷开来与其勤务人员张晓军涉嫌杀害英国公民海伍德,意味着中方全盘推翻医疗机构对海的最后死亡诊断以及法医的检查报告,中方这样做的理由根据是什幺?从现有公布的资料看,中方没有正式点明。只有报纸报导,「王立军2月初在美领馆逗留期间,向美方外交官和盘托出了簿熙来妻子谷开来毒死英商海伍德的阴谋,交出高度机密的警方报告」,中方是从美领馆通报得到王立军的口供或是王立军本人亲口向国安部人员的交待,就不得而知。可是吊诡的是,美国务院发言人纽兰在4月11日的例行简报中说「我们知道相关的报导,但我们不对这些报导做任何论」,也就是说,虽然有报导指王立军在成都美领馆逗留期间,曾向美方提供谷开来毒杀海伍德的罪行证据,但美方不愿意出面支持中方对谷开来毒杀英国商人的指控。按常理,一个刑事案件,应该有原告才有被告,现在海案的原告,并非他的母亲,妻子,也不是英国政府,而是中方检察部门,虽然我对法律认识不深,但总觉得有「皇帝不急太监急」的味道。根据国外案例,夫妻打架,妻子重伤入院,丈夫被警方以伤人罪扣狎,后来妻子出院,念及「一日夫妻百日恩」,而撤消控告,警方也不得不放人,因为没有原告,无法判案。从此推论,中方作为原告可以入罪吗?不得而知!

围绕谷开来杀人案,未经证实的消息满天飞,有王立军提供证据说,有重庆区级干部提供氰化钾毒品说,有海伍德死前一天已感受到有麻烦缠身说,但其中最为令人费解的是谷开来先向海伍德恐赫,后来又密会海的遗孀施压,他们是英国公民,在受到可能的人身伤害时,为何不向自己使领馆求救?而谷开来有那幺大胆,居然向一个英国人下毒手而毫不考虑政治后果吗?谁都知道一个中国人在本国死亡和一个英国人在中国死亡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莫非谷开来与海伍德除了经济上的纠葛不清外,还有感情上出轨的问题,令她疯狂,失去理性,也不是不可能的!

据纽约华交媒体报导,英国政府和美国政府在海伍德事件上同样保持克制,据说是因为不愿看到一起死亡案件在中国政界引发高层震荡,可能损害到与本国的经济和外交关系。这是否意味着,海伍德案并非简单的杀人案,可能涉及更复杂的经济与外交关系,所以英美都不愿过分涉及。总之按目前的资料看,谷开来杀人案真是疑云密布,到什幺时候,才「守得云开见月明」呢?

【多维新闻】本文网址:http://blog.dwnews.com/post-186865.html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