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天涯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正文

《盗梦》解梦

(2011-02-10 18:37:54) 下一个

诺兰从来不是一个喜欢规规矩矩讲故事的人,如果让他自己选择题材的话(注意这个前提), 我们几乎不可能指望从他那里听到诸如“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山寨,叫文学城,寨子里面住了一群。。”这样传统讲故事的方式,有可能听到的是这样:一天,一个家伙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发呆,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另一个家伙正在自家院子里往一个大坛子里灌水。。。最后,这两个家伙中的一个和他正在做的事情,其实不 过是另一个家伙的梦。但是究竟是谁在做梦?别问俺,自己想去。 

上 面这段话基本成立,但是就象俺在括号里提醒过的,必须是诺兰自己主动选择的题材。《蝙蝠侠:黑暗骑士》是制片公司派给诺兰的活儿,虽然给了诺兰改编剧本的权利,但是诺兰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出来的第一版剧本被公司枪毙了,理由是公司认为蝙蝠侠已经有前几集的成功作为铺垫,只要按照大制作的模式规矩操作就基本可 以保证稳赚不赔,而诺兰的想法过于新奇,公司不想冒这个险。 


《盗梦空间》对诺兰来说,就象一个孩子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沙堆,可以尽情玩耍。诺兰终于能够再次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讲故事,或者说终于可以讲自己喜欢的故事了
当然是他自己写的。
 

《盗 梦》的情节构思相当给力,撑起一部吸引人的电影毫无问题,剩下的就是如何把这样一个结构复杂的故事讲清楚。这点,诺兰做得不错。除了一些必要的跳转,他基本上是按照一条线性的时间链在叙述故事,当然,主梦和子梦之间的时间快慢差异不必考虑,俺这里说的是整体的时间链。以费舍尔为目标的几个梦,层次关系可能 容易混淆,不过问题不大,只要搞清每层梦的梦主,跟着主线索走,就丢不了。

 这样一来,理解情节对观众来说应该不会象网上传得那么困难,虽然也得费点脑筋,但只要不忽视几个重要细节,比如音乐,Kick,镇静剂,图腾物件,另外不要被Cobb的老婆引沟里去,看一遍基本上就可以对整个情节消化个八九成。比起Memento来,这可是个巨大进步。俺几年前看Memento的时候,看了三遍才把整个情节的时间先后顺序完整不拉地串起来。 


但是遗憾的是,《盗梦》给俺带来的脑力激荡不算多,反倒是带来的困扰不少,使俺在观影过程中不断地出戏,影响了俺对《盗梦》的最终评价。当然,仅仅是个人感受,而且是象俺这样喜欢较真的人。
 

困扰不是来自其它,就是来自人人都有的做梦经验。 


不敢说别人,只说俺自己对梦的体验。俺在做梦的时候只有主要人物和相关物体清晰,其它物体都是模糊不清的。比如,如果梦到坐在一个房间里的一张桌旁和一个人谈话,醒来后俺只会记得谈话的人,谈话内容和那张桌子,而对房间里的其它陈设完全不记得。
 


而 在《盗梦》的梦境世界里,即使只是两个人(包括梦主)在面对面交谈,他们的周边环境,无论是高楼大厦,行人车辆,还是桌椅板凳,杯碗叉勺,一律清晰无比。当然这些可以按照影片的逻辑解释成是那部设备造成的效果,或者简单地看成电影为达到观赏效果不得不如此,但有一个科学事实让俺无法忽视:俺以前读过一篇科 普文章,说一个人的梦境如果经常过于清晰或者完全模糊,说明该同志的精神世界距离炼成九阴真经的欧阳疯已经不远了。
 


对一部科幻电影,本不该如此较真,
I Agree。老实说,俺自认为对待电影(尤其是国产电影)基本上还算是个比较宽容的人。但是一则,俺对待诺兰同志的标准,高于普通导演,包括James Cameron 这 样的名导。就象刘翔参加比赛,观众不可能只期待他得块银牌;二则,看电影是个很个人化的过程,而前面提到的科学事实在俺的整个观影过程中反复打扰进来,挥之不去,俺必须不断地说服自己:你不是在看一群精神病患者在自娱自乐。最重要的是,对俺来说,这一事实的存在,让《盗梦》从一部具有人文格调的科幻电影, 降级为纯粹好玩的,富于想象力的娱乐片,这才是俺最大的失望所在,也是俺一直提不起兴趣来给《盗梦》写点什么的原因。 


在视觉效果和数码特技上,《盗梦》并没有给观众带来任何惊喜,出现的特效基本全是别人用过的旧手段。对折空间以前已经在另一部电影(忘了名字,可能是
Déjà vu,待考证)里出现过,而且效果要比《盗梦》好。没记错的话,那部电影里的空间不仅能折叠,还能卷起来;人在墙壁上行走的桥段,不说电影,十几年前Michael Jackson的一部音乐电视里就也已经用过了; 人在失重空间里行走,《阿波罗13号》已经做得很完美。 


其它的视听噱头,除了那间
Limbo迷宫装潢富丽,尚可一看,枪战之类的场面均不足观。不过这些并不算是缺点,《盗梦》不象其它好莱坞出品的视听巨无霸,它玩得不是视觉效果,而是“盗梦”这个概念。 


演员们的表演没有太多可说,迪卡普里奥的角色与《封闭岛》里的那个十分类似,而他的表现没有超过后者。其他演员没出彩,但都称职。
 


科 幻类电影虽然是每年的票房大户,但是它们基本上很难入奥斯卡评委们的法眼。《盗梦》虽然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但谁都看得出来,它不过是在给《社交网络》和《国王的演讲》当陪衬。两年前《黑暗骑士》问世的时候,不仅票房大赢,而且好评如潮。它在寻找维护人类社会公平与主持正义之间的微妙平衡这一人文内 涵上,作了些颇为耐人寻味的独特思考,评论界也给予充分肯定,评价的高度和热度对一部科幻片来说相当罕见。尽管如此,《黑暗骑士》和诺兰本人均未获得当年的奥斯卡提名。
 


有《黑暗骑士》这碗失意之酒垫底,今年(
2011)诺兰再次落选最佳导演提名,估计他已经无所谓了。 


最后不得不提到扮演费舍尔父亲的
Pete Postlethwaite,他于今年12号不幸去世,而他在《盗梦》里扮演的是个奄奄一息的病人,所有的戏都是躺在病床上。最后一次出场是弥留之际,与儿子见面,父子解开心结,随后撒手人寰。没想到这段戏竟然不幸成谶!他在《非常嫌疑犯》里的表现,令人难忘,谨以此文表达纪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