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照片中消失了的老行当

(2011-06-06 13:13:14) 下一个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而今那些曾经的手工业与走街串巷的小贩,向我们记述着昨天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很多已经消失或正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野。




老北京夏天街头设摊卖酸梅汤的,将好乌梅用开水沏泡加上冰糖、蜜、桂花,放在一只大瓷坛里。再把瓷坛放在冰桶中。贩者一手持两个小铜盏,直径三寸许,名叫冰盏,用手指颠拨使两只小铜盏互相击撞,发出清脆悦耳的铮铮声,摊旁竖立一把黄铜做的月牙戟以为标记。





“换玩艺儿的”货车或担子上,大都摆放的是低档玩具,如小泥人儿、玻璃球、洋画、小毛猴等。孩子们拿家长给的或自己平时捡来的碎铜烂铁、废塑料、牙刷子把、牙膏皮、废电线等,即可以从“换玩艺儿的”那里直接换取自己喜欢的玩具。






耍耗子的艺人肩负一小木箱和一特制的木架,架上安装着小宝塔、小桶、梯子等道具,边走边鸣锣或吹唢呐以招引观者。表演时,艺人先把木架支好,再从架子上端斜拉下一根绳索作为梯子,然后打开木箱盖儿。随着艺人的锣声,木箱内的数只小鼠便会依次跑出来,沿着绳梯爬上木架,表演钻塔、汲水、钻圈、打秋千、跳舞等。《燕京岁时记》曾载:耍耗子者,木箱之上,缚以横架,将小鼠调熟,有汲水钻圈之技,均以锣声为起止。此杂耍主要在胡同表演,深受儿童的喜爱。






卖玩具





卖糖果







卖大蒜





卖洋铁器







剃头挑子:一头是个小火炉,上有铜盆,温着热水;另一头是小柜子,抽屉里放着剃头工具。俗语“剃头挑子一头热”就是由此而来。






磨刀匠都是扛一条长板凳,他们走街串巷做生意时,既吆喝又有响器。






磨刀匠都是扛一条长板凳,他们走街串巷做生意时,既吆喝又有响器。






锔碗是一门技术活首先,要有一个能钻透瓷器的金钢钻,有句古话,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锔碗师傅的钻具,有点像以前木工用的手工钻具,只是钻头的硬度不一样。用时一手持根木柱,一手持一个小弓,弓弦缠套在那根木柱上,拉动小弓,木柱往复转动,钻头便一路钻了下去。在瓷器上钻孔是个细致的活,钻不好便会损坏瓷器。孔打的漂亮,各锔子间距离相称,大小一致,便是锔碗师傅水平间的差异。






卖炭的肩挑两个装木炭的荆条筐,不远数十里到城里贩卖,边走边吆喝:“约零炭来!”同时还摇晃木把皮鼓,发出“砰砰”的声音。







卖针头线脑的箱子里装着各色丝线和各号缝衣针,手里摇晃着响器——“惊闺”。一般货郎所用的响器都是一种器具,发出一种响声,但卖针头线脑的所用的响器却以一个小鼓与一面小锣组成,锣鼓装置在一根小木棍上,摇动时,锣鼓齐鸣,煞是好听。






耍猴





算命







卖年糕






数来宝用两个牛胯骨(内行叫“合扇”)上面拴有十三个小铃铛(俗称十三太保),头上有两个红缨,敲打着念自己编的词。






吹糖人的小贩们肩挑挑子走街串巷,挑子一头是一个带架的长方柜,柜子下面有一半圆形开口木圆笼,里面有一个小炭炉,炉上有一个大勺,中间放满了糖稀。







卖小金鱼







卖糕点






卖烟杆







修鞋匠,过去也叫“单夹板行”,老北京俗称“皮匠挑子”,以修旧鞋为主。其所做之活除缝绽外,还有钉前后掌。






游医







卖秤








卖鸡毛掸子与竹制品




转自:
http://news.163.com/photonew/00AR0001/7607.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