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马林科夫与华国锋的韬略与结局

(2011-04-05 07:21:04) 下一个



     华国锋


    
    马林科夫


文/布里亚特

近日阅读,才第一次发现马林科夫与华国锋这两个人之间有许多雷同之处。

我估计,当时华国锋并没有看到过马林科夫如何将贝利亚处置的?但华国锋懂得政治家不能讲情感与知恩图报,华国锋出手了,站在他身旁的人,犹如当年站在马林科夫身旁的人。

权力,只在短期内属于马林科夫与华国锋,然后,就转移了,只不过华国锋比马林科夫结局好些而已。

相似的地方还有:

毛泽东去世时,身旁没有他人

斯大林去世时,身旁也没他人。

马林科夫,是斯大林钦定的接班人。

华国锋,也是毛泽东钦定的接班人。

马林科夫,在斯大林去世后不足一个月,就与他人结盟处置了贝利亚。贝利亚可是斯大林的亲信,贝利亚完全可以先行解决马林科夫,但他想采取党代会的形式,而不是武力手段。如果贝利亚采取武力手段,马林科夫等人不是他的对手了。贝利亚太自信了。

华国锋,在毛泽东去世不足一个月,也与他人结盟解决了“四人帮”,“四人帮”可是毛泽东钦定与信任的嫡系。“四人帮”也是想通过党代会形式名正言顺将权力转移到自己的手里。华国锋等人认为如果召开党代会,众多的新生力量不站在自己这一边,还是先下手为强。

仔细再对照一下,马林科夫与华国锋的韬略差不多,都不是上策,只是预感到危险正在来临,就急于出手,结盟的对象也不甚理想,在政治舞台上转了几圈,就退场了。

贝利亚倒台了,权力并没有像马林科夫预期的那样回到自己的手中,而是被赫鲁晓夫得到了。

“四人帮”倒台了,权力也没有像华国锋希望的那样回到自己的手中,而是回到了许多老干部手中。

原因就在于:

马林科夫与华国锋都不能控制军队。

马林科夫依靠朱可夫,华国锋依靠叶剑英。

但马林科夫与华国锋都忽略了朱可夫与叶剑英身后的大人物。朱可夫,背后站在赫鲁晓夫,他们一起共事多年,叶剑英身后站在邓小平,他们的关系就不用说了。

华国锋比马林科夫结局要好得多,归于华国锋的品德胜于马林科夫。

其实,在这两个特定的时间段,假如,马林科夫与华国锋的韬略不是这样惊人的雷同,完全可能出现另外的局面,而这就应该是文学家演绎的情节了。

转自:
http://www.douban.com/note/119951228/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