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郝梦麟——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

(2010-12-21 11:20:37) 下一个


郝梦麟1898—1938),河北藁城人。早年投奉军第三十军魏益三部当兵,曾入保定军校学习。1921年任营、团长。1926年随魏部归属冯玉祥国民军。任第四军旅长。北伐战争时,历任第四军第二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五十四师师长。

1930年中原大战后,兼任郑州警务司令,后任第九军军长。因厌恶军阀混战,屡请解甲归田未准。1937年5月,在调往四川山洞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行至重庆时,获悉芦沟桥事变发生,即返回部队要求北上抗日。他说:“我是军人,半生光打内战,对国家毫无利益。……现在日寇要灭亡中国,我们的国家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我应该去抗战,去和敌人硬拼!”请求终获批准。其时,郝任第九军军长。

1937年9月,他率部从贵阳北上抗日,临行前给家人写好了遗书。10月初,部队到达忻口布防。每天他都亲自视察阵地,督查工事。会战开始后,他冒着枪林弹雨到阵地上督战。将士们见军长亲临前线,极受鼓舞,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拉锯战。但敌人火力太猛烈,守军伤亡惨重,有的团打得只剩下100余人。他亲临该团说:“我和你们一块坚守,决不先退,我若先退,你们不论是谁,都可以枪毙我!   你们不论是谁,只要后退一步,我也枪毙他!”在他的鼓动下,将士与敌血战5昼夜,守住了阵地。10月中旬,郝梦麟命令独立5旅旅长郑廷珍率部夺回因毒气弹伤亡惨重而失掉的204高地。16日,郑旅长在战斗中壮烈牺牲。郝梦麟军长接替了郑旅长的职务,准备亲自带领部队拿下高地。参谋长和其他官兵劝他说:“军座,我们去就是了,您千万不能去。” 郝梦麟回复说:“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随后义无反顾的换上钢盔,带领5旅残部冲向日军阵地。在冲锋时,身上多处中枪,几名士兵去搀扶他,他一把把他们推开,大声说;“夺回高地,夺回高地。”随后在204高地上壮烈成仁,为国家民族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12月16日,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上将。

几十年后,人们发现了郝军长1937年10月10日在忻口阵地给夫人的最后一封家书,上面写道:“余自汉出发时,留有遗嘱与子女。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保定牺牲决心,争取最后胜利……”
郝梦麟是抗战初期捐躯的第一位军长。毛泽东在纪念抗战阵亡将士大会上曾高度评价其献身精神。1983年9月13日,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