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水往低处流

(2011-04-20 08:36:20) 下一个

                                                      水往低处流

         一位同事喜得孙子。几个月前便张罗着买东西。并要请假去外周儿子家庆祝孙子出生。当我问及预算时,这位同事感慨地说:“我不想给那么多,但还是要给一些。没办法,水往地处流呀”。话毕,我俩哈哈大笑。

       “水往低处流”,如此比喻上辈人对下辈人的付出,实为恰当。一个婴儿,从呱呱落地那刻起,父母亲便注定了要傾其所有,背起了抚养,教育之重责。那股天伦之水,亲情之水,呵护之水,一直川流不息,亘古不变。如春雨润物无声,如秋雨绵绵不断。曾几何时,有人见过溪水倒流?江水倒流?但,“床前没有百日孝”,则是颠覆不破的真理。是的,在我们中华的教育字典里,确实有二十四孝图,有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故事。但,现在我才意识到,那是因为不容易做到,古人才写成故事,教育后人,努力去做。

         我曾见过一位母亲照顾一位残疾儿。这位残疾的儿子已近四十岁。有气管切开插的人工气管,有胃部切开插的胃管,有导尿管,有褥疮,有传染病,而且双目失明。母亲虽已双鬓斑白,仍在病床边日夜守护。母亲说,从儿子生下来,他就一直照顾,虽然她还有其他健全儿女。只要儿子一不舒服,叫一声不太清楚的妈妈,母亲便会立刻抚头摸背,问长问短。由于残疾,儿子唤妈妈的声音叫的直音高调,很似雁嚎划过长空。母亲的回应则柔软如丝,恰似心尖颤动着心弦。母子的一叫一应,一混一清,听的让人百般不忍,潸然泪下。我悄悄拭去不知不觉中流出的泪水,上前给这位伟大母亲一个深深的拥抱。

         两年后,我第二次看到母子时,儿子还是像以前一样唤母亲,母亲则坐在轮椅上,守在病床边,双脚水肿,两手颤抖,已没有足够的力气去搂抱她已经呵护了几十年的儿子。但她那浑浊的目光告诉人们,她的牵挂依旧,心疼更甚。这位妈妈给儿子的不是财富,而是她那整个生命。她流向儿子的不是水,是她那从沸腾到渐止的血液,直至最后一滴。

         我还见到过一位母亲,八十多岁。身子骨还算硬朗,但已是需要有人在身边的年纪了。她养了十个儿女,个个聪明能干。有做生意的,有当医生的。都住在华人好区。丈夫在世时,她与丈夫住在大儿子的一所房子里。丈夫去世后,大儿子就卖掉了房子。当时最的小儿子需要妈妈帮助看孙子,所以这位妈妈就住在了小儿子家。后来,孙子大了,不需要保姆了,妈妈变成了“流浪妈”。因为每个儿女都不愿意让母亲在自己的家中。最后是十个家轮流住,每家一个月。更甚的是,母亲腿痛,当中医的儿子不愿给妈妈扎针灸,因为是保险公司付账。妈妈只好让孙辈开车去找别的中医。其实这位母亲并不是身无分文,她每个月都有政府给的将近900美元的生活费。儿女们怕的是麻烦,和连累。一个人养娘心中不平衡,想得是那九个为什么不养?这正是“一个娘能养十个郎,十个郎养不了一个娘”。

          想到此,亲爱的年长朋友,千万不要说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人类不是羊羔,不是乌鸦。人性有许多劣质。想想我们自己又给了父母多少呢?我们又做了多少乌鸦反哺的事呢?我们也受过很好的教育,可又有谁牢记“寸草春晖”呢?

          水往低处流,是自然规律。父母为子女,是人性使然。大部分的子女也知道要孝敬父母。但,一旦父母需要长期照顾,或经济上的帮助,便直接影响到儿女的生活和工作,甚至家庭关系。此时便有许多问题产生。此时父母亲的处境便可想而知。

          所以,年长的朋友,珍惜自己的水吧。自己的水能帮你把白发梳直,自己的水能滋润你干涸的肌肤,自己的水能使你最大限度地享受年迈之日。尽量不给儿孙添麻烦是每个父母的心愿,所以让儿孙做自己的监护人,而不是赡养者,则更实际。

          呵呵,题目说的大了,怕难结尾,轻松一点。用三国演义的开篇作为此文的结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象牙塔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家宴' 的评论 : 谢谢家宴阅读。家宴这个名字就很温馨。
家宴 回复 悄悄话 子欲养而亲亦在,亲身体验,感慨多多。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