熠夜宵行的博客

一个混迹海外的无名小卒,发发牢骚而已,谢绝跨省。
正文

大错已成——无可反驳的《推背图》第四十一象

(2010-03-23 22:19:42) 下一个

大错已成——无可反驳的《推背图》第四十一象

谶日

天地晦盲,草木繁殖。

阴阳反背,上土下日。

颂日

帽儿须戴血无头,

手弄乾坤何日休?

九十九年成大错,

称王只合在秦州。

我一直觉得研究《推背图》的时候应该用一种代入性的视角来试图体味写谶之人当时的心态。把握了作者既不想让内容过于直白,又不想过于隐晦以至无人能解的心态,便基本上可以做到不牵强附会。

我们都知道,《推背图》里面的预言不到事情发生时是不可能被我们破解的。所以当国内西南五省的旱灾暴发,媒体报导开始铺天盖地时,我就开始琢磨,这个“旱”字如果被《推背图》的作者放入谶中该是怎么样一种写法。上日下干?反过来就是上土下日,得,这个第四十一像就这样被找到了。

对于旱灾我是非常醒惕的。因为对于史书而言,旱灾作为直接导致饥荒的原因一直是被列为第一灾害的,这就是为什么你也许在《推背图》中可以找不到关于地震的预言,但是像现在这种无论面积与时间绝对可以在历史上排进前几号的旱灾是肯定要被记录的。

那么我们现在来看谶,“阴阳反背,上土下日”,一个明明白白的旱字已经摆在我们眼前了。“天地晦盲”,我觉得是日月无光的同义词,但到底是脸上无光还是心里无光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按现下的情况看,脸上无光已经是板上定钉的事实。

“草木繁殖”到底指什么,在下心中亦无把握,不妨此处留白以供后人解。

“帽儿须戴血无头”,解释这句话之前需要指出的是,帽字在古代是由“冒”字通假的。我查过古汉语字典,至少《新唐书》中还是由“冒”代替“帽”的。我们知道《新唐书》是欧阳修编的,所以形成于唐代的《推背图》中的原话应该是“冒儿须戴血无头”。下面我们要开始变戏法了,把“冒”字的那个小帽儿摘下来,是个“日”字,把“血”字的那一头去掉是个“皿”字,把“日”字戴到“皿”字的头上一看,原来是个去掉了三点水的“温”字。是的,这里面没有水,都已经旱到地裂三尺的地步了,哪里还有水?原句“帽儿须戴血无头”说的正是被旱情包围的首辅温大人。

“手弄乾坤何日休”,没有大量的文献解密,我们就无法得知这个“手弄乾坤”的人有哪些,所以在这里还是不要作评判了,只需要体会《推背图》的作者于千年前写下此卦时那种万般无奈而又厌烦的心境即可。

“九十九年成大错”,这又是一个提醒时间的暗语。是的,没有什么技巧。如果以中华民国为正朔,今年正是民国九十九年,前面已有“阴阳反背,上土下日”的提示,再加上这一句,此象所言何事已无可反驳。

“称王只合在秦州”,此句似乎已经不需要解释了,大家心里都有数。

类似“上有失德,天降灾祸以警”的句子史不绝书。不管是唯心还是唯物,当赤地千里发生时,我们不可能不联想到明亡之殷鉴不远,帽儿须带血无头的领袖们,希望你们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