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弓尒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传奇人物 中共老党员 朝鲜的崔庸健委员长 】

(2015-11-09 17:37:29) 下一个

 

 

1900年6月22日,崔庸健出生在平安北道龙川郡下石里的一个贫农家庭。

1919年3月1日,朝鲜爆发全国性的反日爱国运动。当时正在中学读书的崔庸健积极参加了这一运动,因反日入狱4年。

1922年,崔庸健出狱后,离开朝鲜到中国寻找抗日救国的道路。

1923~25年崔庸健入云南讲武堂,与 朱德(1909~11), 周保中 (1922~24)等 是校友。

一面学习军事技术,一面和其他革命者一起研究马克思主义。

1925年4月,崔庸健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且到黄埔军官学校任教官。1925年,黄埔军校的师生参加北伐战争。

崔庸健随军作战,任北伐军第六部队队长,崔庸健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广州起义。

 

崔庸健 1900年6月生于朝鲜平安北道龙川郡,22岁到中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金日成 1912年4月生于朝鲜平安南道大同郡,13岁到中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4月1日至8日,抗聯第二路軍總指揮周保中、副總指揮趙尚志率小分隊從蘇聯回到虎林縣小穆河北,召開了七軍黨代會,決定將七軍改編為第二路軍第二支隊,支隊長王汝起,副支隊長劉雁來,政委王效明。

會議還宣布崔庸健調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由原抗聯第四、五、七、八、十軍組成)總參謀長兼吉東省委代表。   

1940年,由於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實行“集團部落”政策,隔斷抗聯部隊與人民群眾的聯系,瘋狂破壞地方黨組織,加上連續不斷的軍事“討伐”,使抗日聯軍失去了立足點,各部隊均遭到嚴重挫折和損失。南滿、東滿、吉東、北滿的大片抗日游擊區和根據地絕大部分被破壞,楊靖宇等許多優秀的指戰員先后犧牲,抗聯11個軍的4萬余人,僅剩下1000余人,處境極為險惡。

為了保存已有9年艱苦斗爭歷史的人民抗日武裝,堅持抗日,奪取最后勝利,從1940年初到1942年春,各地抗聯部隊除留一部分小部隊在原地堅持斗爭外,陸續轉入到蘇聯境內整訓。

1940年9月20日,崔庸健率二路軍的百余名將士趕到寶清縣,與從蘇聯回來在那裡接應的周保中會合后,迅速向烏蘇裡江邊轉移。

10月29日,部隊越高山,穿沼澤,強行軍到達烏蘇裡江邊。日軍得到情報后,派2個營的兵力驅車趕到界江附近,布網攔截,企圖全殲抗聯將士。在十萬火急的情況下,崔庸健連夜找來一隻舊船,將士們在夜幕的掩護下,從河汊處起錨,向對岸駛去。

11月1日拂曉時分,當數路日偽追兵趕到江邊時,崔庸健和周保中已率部隊過江全部到達對岸。

事后,周保中回憶道:“大江橫隔,若無小舟渡過,則烏蘇裡江成為我之烏江矣。”

就這樣,到年末東北抗聯各主力部隊沖破日軍圍追堵截,分期分批進入蘇聯境內。

 

起初,抗聯將士們打算暫時到蘇聯越冬后,第二年春天再返回東北開展游擊戰。但是1941年4月,由於蘇、日簽訂了互不侵犯的《蘇日中立條約》,蘇聯為了保持遠東邊境的穩定,勸阻抗聯部隊暫時不要返回東北。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不得不轉入長期的野營訓練。   

1942年8月1日,經蘇聯遠東方面軍同意,在位於黑龍江邊、距哈巴羅夫斯克75公裡的雅斯克(蘇聯伯力北野營),抗日聯軍統一改編為東北抗聯教導旅,也稱蘇聯遠東紅旗軍第八十八特別獨立步兵旅(也稱國際教導旅),旅長周保中,政治副旅長李兆麟,參謀長崔庸健。旅以下設4個教導營、2個直屬教導連(無線電連、迫擊炮連)。一營營長金日成,政治副營長安吉﹔二營營長王效明,政治副營長姜信泰﹔三營營長許享植(因許犧牲后由王明貴任),政治副營長金策﹔四營營長柴世榮(后由姜信泰兼),政治副營長季青(后由姜信泰兼)。

1942年9月13日,教導旅召開全體黨員大會,正式將原東北的東滿省委、南滿省委、吉東省委、北滿省委合並組建為中國共產黨東北地區委員會(也稱教導旅中共東北黨組織特別支部局)。會議選舉崔庸健為書記,委員有周保中,李兆麟、金日成、金京石、彭施魯、王明貴、金策、王效明、安吉、季青,候補委員王一知、沈泰山。

1941年抗联退入苏联境内整训为步兵第88旅时,崔庸健任该旅党委书记(在旅长周保中领导下工作,只负责党务工作)。

 

1945年8月,位於蘇聯遠東哈巴羅夫斯克北部的雅斯克野營秋高氣爽,清風拂面,作為東北黨的最高臨時組織機構所在地--抗聯國際教導旅充滿了節日般的歡樂。東北地區委員會剛剛做出決定:

日軍無條件投降后,東北抗聯中的朝鮮同志,將返回朝鮮組建新的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

中國同志將返回中國,配合蘇軍解放東北。

崔庸健與朝夕相處多年的親密戰友周保中、李兆麟、馮仲雲、王效明、王明貴等國際旅的幾百名抗聯將士,不得不依依惜別。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宣言。8月9日零點10分,蘇聯最高司令部命令蘇聯遠東地區3個方面軍從西、東、北3個戰區,在4000多公裡的廣闊戰線上,向侵略中國的日本關東軍發起了全線進攻。早在7月份,抗聯教導旅就在崔庸健、周保中的指揮下派出數百名指戰員,分成小分隊擔任蘇軍進入東北的向導。還有290多人被空降到東滿、南滿、北滿等地的日軍后方,偵察防御部署和調動情況,阻擊逃跑之敵。   在蘇聯紅軍勢如破竹的強大攻勢下,日本關東軍迅速土崩瓦解,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

為了迅速及時接收東北,抗日聯軍於1945年9月初開始分4批進駐東北57個戰略要點。

1945年9月8日,崔庸健同周保中、馮仲雲一起到達長春。   

9月18日,到達東北的中共中央組織部長彭真和陳雲等領導認真聽取了東北黨組織領導的東北抗日游擊戰的詳細匯報。

匯報中,身为中共东北委员会书记的崔庸健向中共中央東北局移交了中共東北地區委員會的全部組織關系、黨員名單、黨費及檔案。   

這次匯報結束后,東北局領導宣布中共東北委員會勝利完成了歷史使命,予以撤銷,所屬各地黨組織統一由東北局領導。

 

有说:崔庸健光复后没有马上返回祖国朝鲜而是乘坐苏军飞机到延安,向党中央汇报与中央失去联系的这十几年 中东北党的情况。当他回到平壤时一切都结束了,斯大林选择了能够说一口流利俄语当然 还有汉语和日语的金日成。崔庸健这个老布尔什维克只能担任朝鲜党的二把手。

  

不久,崔庸健返回朝鮮,馮仲雲派抗聯戰士董金山將他護送到鴨綠江邊的城市安東(現丹東市)。

 

-----------------------------

 

文革中间中国和朝鲜关系紧张,1969年国庆二十周年之际,金日成试探是不是能够派一个 高级代表团访问中国。

也巧

1969年9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周年大庆在即。周恩来忙完国庆节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又随手拿起了办公桌上各国来华代表团名单,心中不免有些 沉重:这样多的外国朋友来华参加 国庆20周年庆典,而近在身边的邻邦朝鲜更应邀请前来。 他把想法报告了毛泽东,立即得到了毛泽东的同意。   

时间已是下午3时,周恩来通过外交途径与朝鲜方面联系,正式邀请朝鲜派人来华参加 中国国庆20周年庆祝活动。同时说明,如果因为中国邀请得晚,朝方来不及派人来华, 朝鲜驻华临时代办参加,我们也表示欢迎。

你情我愿,金日成得知中国邀请朝鲜派人参加国庆活动的消息后,正中下怀,十分高兴,

他毫不犹豫地决定: 朝鲜将以崔庸健为首,组成代表团赴华。

9月30日晚11时,以崔庸健为首的朝鲜代表团乘专机抵达北京机场,未能参加中国国务院举行的国庆宴会。

10月1日,崔庸健和毛泽东及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出席了北京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20周年的纪念活动。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休息厅会见了崔庸 健副主席。 毛泽东充满真情地说:“我们应该搞好关系嘛!上次你来(指1967年)谈的情况我都看了, 你们的方针对,金日成的方针对,我们的目标是一致 的。” 崔庸健建议毛泽东邀请金日成访华,毛泽东听后非常赞同:“我真诚地欢迎金日成来, 或者可以派周恩来总理去朝鲜。公开访问,内部访问都可以,然后再 请金日成同志访问中国。” 崔庸健返回朝鲜后,转达了毛泽东的问候和邀请。金日成非常高兴,连声说:“毛主席最了解朝鲜的情况。”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一席话,驱散了笼罩在两国关系上的一层乌云, 迎来了中朝关系阳光明媚的春 天。 1970年4月,毛泽东派周恩来总理正式访问平壤,金日成用朝鲜民族最高礼遇款待。

 

 

崔庸健 69-9-30 午夜赶到北京 代表朝鲜参加国庆20周年大庆

10-1 天安门 毛主席 亲切会见 崔庸健     视频 1:10:10处是 晚上观看焰火时 一起抽烟

 

崔庸健 金日成 都可以说 流畅的汉语 翻译还是用上了, 哈哈~:)

 

2009年7月25日 抚远-建三江-红旗岭-饶河(五)

69-10-1  北京 天安门

 

 

回國后,崔庸健初任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保安局長﹔1948年2月8日,朝鮮人民軍成立,崔庸健任朝鮮人民軍總司令、大將軍銜。同年9月9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他擔任民族保衛相(國防部長)。1953年2月,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為了表彰他對朝鮮革命作出的重大貢獻,特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次帥稱號。1957年起,崔庸健擔任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升任元帥。1972年當選為共和國副主席。在黨內,1956年起,當選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央書記局書記、政治委員會常務委員、政治委員會委員等。   

1976年9月19日,崔庸健不幸病逝於平壤,享年76歲。朝鮮勞動黨中央、中央人民委員會、政務院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國葬。   

中共中央,國務院於9月20日致電金日成主席和朴成哲總理,表示深切哀悼。唁電指出:

“崔庸健同志長期肩負國家重任,為反抗美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干涉,為朝鮮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為爭取朝鮮的自主和平統一,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

1925年4月17日在共产国际直接指导下,朝鲜共产主义者召开代表大会,宣布成立该党。领导人为金在凤和朴宪永,金在凤任责任书记。1928年秋,共产国际宣布解散朝共,时任责任书记为车今奉。 此后由于共产国际提出的“一国一党”原则,流亡中国的朝鲜共产主义者未能再组建新的党。

1945年8月,苏军进入朝鲜半岛北部,此时原朝鲜共产党的大多数成员在朝鲜半岛南部从事地下活动,北方的共产主义者人数很少,因此苏联方面委托原东北抗日联军中级军官随苏军一道返回朝鲜的金日成在北方重建朝鲜共产党。1945年10月10日,北朝鲜共产党中央组织委员会在平壤成立,金日成任中央责任书记。1946年3月,原在中国延安、太行山地区活动的朝鲜独立同盟改组成朝鲜新民党,领导人为金斗奉。同年8月,北朝鲜共产党与朝鲜新民党合并为北朝鲜劳动党。1946年11月,南朝鲜共产党(1945年9月成立,领导人为朴宪永)、朝鲜人民党(1946年11月成立)、南朝鲜新民党(1946年7月成立)也合并为南朝鲜劳动党。 北朝鲜劳动党成立后,在朝鲜半岛北部建立政权。1948年3月28日召开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金日成提出的争取祖国自主统一的斗争方针。由于大韩民国李承晚政府镇压,南朝鲜劳动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转移到朝鲜半岛北部。1949年6月30日,朝鲜半岛南北的劳动党合并成统一的朝鲜劳动党,并选举金日成为委员长。建立纪念日定为10月10日。

更多: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