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小资生活

(2009-09-11 13:31:50) 下一个
[这是2005年12月我在网络上发表的第一篇网文。值得纪念一下。]

不知道什么时候,由何方神圣发明了“小资”这个词。洗练而又耐人寻味地把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形容得如此完美。然而可能每一个小资对“小资生活”都有不同的解读,作为一个生在70年代的小资,我这潜水多时的CFC读者也忍不住在似水流年这个坛子里,原创一把,讲述我的小资生活。

“注重细节”的小资。小资最耐人寻味的不是“资”而是“小”。在“小”字的多种解读中,“细节”就是其中之一。我想每一个小资都是注重细节的。咱中国人喜欢唱和比兴,借物抒怀。生于70年代的我,钟情于那些能将自我充分予以表达的细节。Coco Channel说:“奢华是对细节无止尽的追求”。我却更欣赏那种知道哪些细节是值得追求的人。细节如手机的108种用途,V6和V8的N种区别,ZIPPO的万千变种等等,对于我来讲是没什么区别的,一概纳入奢华的范畴。然而象苏格兰纯麦威士忌和混合调制威士忌,蓝山和Espresso,R&B和纯Blues,超钛和超碳合金羽毛球拍的区别,那可就事儿大了。

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伺候自已一杯15年Longmorn 纯麦威士忌,听着30元淘换来的Yamaha音箱放出Eagles乐队离散15年后重聚时演唱的Hotel California原声。恍忽而又真切地握着15年前苏格兰酿酒者的双手,品味着他们刚烈的性格和浪漫的情怀,自得其乐于自已“慧眼”相中的音响,正如实地重放着Don Henley 那沙哑而醇厚的声音与吉他和弦完美地演绎与迷乱与冷静、冲突与和谐。对于我来讲,小资生活正象Hotel California中的“You can check out anytime you like, but you can never leave.”

“没事偷着乐”的小资。越是在无聊的时候,越体会到小资情调的可贵。回中国出差,闲来无事去商场购物,在数完钱和数完人之后,瞥见旮旯处一间还算雅致的咖啡馆,如获至宝般欣然入座。点上一杯爱尔兰火焰咖啡,在服务生加工的过程中,一任心思游走在落地玻璃窗外的熙攘与室内的懒散氛围之中,恍若置身于水族馆一般。品呷着爱尔兰威士忌那肆无忌惮的热烈直白裹胁在半烤制咖啡豆独有的醇厚复杂中,透过那似乎不够技巧的高脚杯,悄悄地释放着暖暖的,浓浓的,略微有点甜腻的庸懒与闲适。望着外边分子般运动的人流和物流,一时间油然而生出无以言表的幸福??偷得浮生半日闲的那种幸福。

在Ottawa无趣之余,随意在Monneys Bay那油绿的山坡上找个地界儿,翻阅着平日间去Value Village搜到的不论是1965年还是2005年一律6毛9一本的“国家地理”,偷笑着65年的人们对21世纪的有趣猜想和21世纪人们对上世纪美好事物的复古与留恋。生词一多,干脆就将杂志盖在脸上,听着iPod打个小盹,醒了就拍屁股走人。真想就一直这样做个没事偷着乐的小资。

“宽容”的小资。生于70年代的我,有幸在开始懂事时,那个非黑即白,非好即坏,非此即彼的年代已近尾声。长到“这把年纪”,深感平和与宽容是打造幸福小资的重要元素。平和造就一份平常心,欣赏“我之为我”的本色之美,表现为小资适度的自信和对生活的满足感; 宽容则赋予了从纷繁复杂、良莠杂陈的生活中寻觅美好的能力,表现为小资“懂得欣赏”的特点。我这个小资,不能分清七色间的好坏,不能道出百花的优劣,无言于争论中国好还是加拿大好。我这个小资更乐于苦中作乐,繁杂中探索简单,混乱中寻找优雅,平淡中制造激情,兴奋中品味平静。对我而言,与其说白好还是黑好,我宁愿去欣赏泼墨山水中黑与白的唱和之韵; 与其说“黄山归来不看岳”,我却又难忘泰山之雄,华山之险,还有峨眉之奇,玉龙之绝,青城之秀。

有人说小资是一个阶级,I don’t get it。有人说小资是一种情调,偶认为尚显片面。对我来说,小资就是一种心态。一种对待自己和对待生活的方式。一种优雅闲适,宁静致远,宽容大方,见微知著,慎独而群的态度。小资之美,就如内心深处的一片林间空地,一丛空谷幽兰,一块世外桃源。那里可能谢绝参观,但乐于分享。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